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011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
背景技术
普通的信号传输电缆不能同时具备多芯传输、柔软且屏蔽性好的功能, 且外界对信号线对间的干扰较大,信号传输时线对间容易产生串音干扰,因 此无法满足多芯传输、屏蔽性强以及频繁震动及移动场合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多芯传输且屏蔽功 能较强的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由护套及护套内相互绞合的5 21个信号线 构成,其特征在于护套由外护套、总屏蔽层及聚酯薄膜层构成,5 21个信 号线的每一信号线对由分屏蔽层、信号线对及地线构成,总屏蔽层为镀锡铜 线编织结构并镶装在外护套与聚酯薄膜层之间,分屏蔽层采用聚酯铝塑复合 薄膜内付镀锡铜地线的屏蔽形式。
而且,所述的外护套采用软聚氯乙烯护套。
而且,所述的总屏蔽层的编织密度大于90%。
而且,所述的护套内相互绞合的5 21个信号线的绞合节距不大于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
1. 本电缆内的每一多芯信号线内的信号线对采用对绞结构,结构稳定, 绞合节距合理,有效降低了外界对信号线对间的干扰。
2. 本电缆内的每一多芯信号线具有分屏蔽功能,该分屏蔽采用聚酯铝塑 复合薄膜内付镀锡铜地线的屏蔽形式,镀锡铜地线与信号线对均匀缠绕,大 大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屏蔽性及可靠性。
3. 本电缆内根据不同信号线所设计的绞合节距各不相同,因此有效减少 了信号传输时线对间产生的串音干扰。
4. 本电缆总屏蔽采用镀锡铜线编织结构,其编织密度大于90%,有效提高 了电缆的屏蔽性能,保证了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受干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 限定性的,不能根据以下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由护套及护套内相互绞合的多对信号线组成
(本实施例中护套内的信号线为七个,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为5 21个)。护套 由外护套l、总屏蔽层2及聚酯薄膜层3构成。外护套为软聚氯乙烯护套,总 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结构并镶装在外护套与聚酯薄膜层之间,其编织密度 大于90%。多对信号线由分屏蔽层4、信号线对5及地线6构成,分屏蔽层采 用聚酯铝塑复合薄膜内付镀锡铜地线的屏蔽形式。
护套内相互绞合信号线的绞合节距不大于50mm,每一信号线内的信号线 对采用对绞结构,结构稳定,绞合节距合理,可有效降低外界对信号线对间 的干扰;信号线对与地线均匀缠绕,且不同信号线对的绞合节距可各不相同, 由此可大大减少信号传输时线对间产生的串音干扰;分屏蔽采用聚酯铝塑复 合薄膜内付镀锡铜地线的屏蔽形式,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屏蔽性及可 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护套内的每一信号线对都具有单独的分屏蔽结构,电缆的 总屏蔽采用镀锡铜线编织结构,外护套为软聚氯乙烯护套材料,使电缆整体 具有好的柔软性和屏蔽性,适用于频繁震动及移动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由护套及护套内相互绞合的5~21个信号线构成,其特征在于护套由外护套、总屏蔽层及聚酯薄膜层构成,5~21个信号线的每一信号线由分屏蔽层、信号线对及地线构成,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结构并镶装在外护套与聚酯薄膜层之间,分屏蔽层采用聚酯铝塑复合薄膜内付镀锡铜地线的屏蔽形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套采用软聚氯乙烯护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 屏蔽层的编织密度大于9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内相互绞合的5 21个信号线的绞合节距不大于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对双屏蔽柔软电缆,由护套及护套内相互绞合的多对信号线构成,其中护套由外护套、总屏蔽层及聚酯薄膜层构成,多对信号线的每一信号线由分屏蔽层、信号线对及地线构成,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结构并镶装在外护套与聚酯薄膜层之间,分屏蔽层采用聚酯铝塑复合薄膜内付镀锡铜地线的屏蔽形式。本实用新型中护套内的多对信号线都具有单独的分屏蔽结构,电缆的总屏蔽采用镀锡铜线编织结构,外护套为软聚氯乙烯护套材料,使电缆整体具有好的柔软性和屏蔽性,适用于频繁震动及移动场合。
文档编号H01B11/06GK201177999SQ20072009955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任玉宝, 强 冉, 秀 周, 健 李 申请人:天津亨特尔线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