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简单的构造进行卡的保持状态的切换的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97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通过简单的构造进行卡的保持状态的切换的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可通过简单的构造进行卡的保持状态的切换的卡连接器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卡的连接的连接器。在此,该连接器被称为"卡 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种卡连接器通常具备使卡排出的弹射(eject)机构。作为弹射机构, 公知有推一推式或W—PUSH式。这些弹射机构各自具有与插入的卡一起 在连接器内移动的弹射部件。
例如在特开2003—217738号公报中,公开了使具有压动部、卡合部
和弹簧部的弹射部件可在第一及第二位置切换的卡连接器。在该卡连接器 中,在与卡连接的状态下,弹射部件位于第二位置,卡合部卡合于设于卡 的切口以阻止其卡合的解除。因此,即使施加较强的拉拔力,卡也不会从 连接器脱离。另一方面,在弹射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通过 压动部将卡压出。在第一位置卡合部也卡合于卡的切口,但由于允许该卡 合的解除,故伴随弹簧部的弹性变形,卡容易被拔出。
另外,在特开2003 — 77589号公报中公开了连接IC卡的连接器。该 连接器包含一端固定于弹射部件且另一端弯曲呈大致U字形状的锁定部 构成的板弹簧。锁定部可相对于IC卡的切口部进入退出。在该连接器的 连接器外壳上设有导向部。在该卡连接器中,IC卡嵌合入连接器时,锁定 部进入IC卡的切口部内,并且伴随弹射部件的移动,板弹簧的有效尺寸 被缩短。因而,即使施加较强的拉拔力,IC卡也不会从连接器脱离。另一 方面,当弹射部件向推出卡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板弹簧的有效尺寸伸长, 故伴随板簧的弹性变形,卡容易被拔出。
然而,上述的任一种连接器的构造均复杂,而很难适应最近小型化的 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例示目的为,提供一种易小型化的卡连接器,其通过 简单的结构,而可实现在嵌合状态下可靠地保持卡且在排出状态下轻松地 保持卡的功能。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随着说明的进展而会逐渐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示实施方式;可获得一种卡连接器,其与卡连接,
所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含限定所述卡嵌合的区域的连接器框架; 被保持于所述连接器框架,而用于与所述卡接触的接触件;相对于所述连 接器框架可移动,而用于弹出所述卡的弹射部件;及可摆动地保持于弹射 部件,并具有锁定所述卡的锁定功能的锁定部件,其中,所述锁定部件随 着所述弹射部件的移动,通过与所述连接器框架的卡合而摆动,以控制所 述锁定功能。


图1为与排出状态的卡一起表示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 立体图。
图2为表示从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将罩和卡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只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为只表示从图2的状态取出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的局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图2所示的主要部分包含的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用于说明图1的卡连接器包含的大致心形状的凸轮部的作用的 说明图。
图7为用于说明相对于图1的卡连接器将卡嵌合及排出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8为只表示图1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9为从图8的状态切除卡连接器的罩来表示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与嵌合状态的卡一起表示图1的卡连接器的与图8相同的立 体图。
图11为在图10的状态下的和图9相同的立体图。图12为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将卡强行拔出时的和图9相同的立体图。
图13为从图9所示的状态使卡脱离的弹排出中途的和图9相同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作用于卡的负荷和锁定部的位移的 关系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整体进行 说明。而且,图l示出了将卡通过弹射机构排出至可从卡连接器拔出的位 置后的排出状态下的连接器的外观。图2示出了从图l所示的连接器将罩 及卡取出的状态。
在图1及图2中,卡连接器具有多个接触件ll、保持接触件ll的
外壳13、接合于外壳13并覆盖接触件11的罩15、以向卡41的嵌合方向 Al及与嵌合方向Al的逆向的脱离方向A2移动自如的方式保持于外壳13 的弹射机构。此处,称为将外壳13和罩15组合,而限定插入卡的区域的 连接器框架。
如图2所示,接触件ll具有保持部lla;从保持部lla的一侧向嵌 合方向Al延伸的接触弹簧部lib;从保持部lla向脱离方向A2延伸的端 子部llc。
另外,接触件11通过冲压加工导电板而制成。接触件11的保持部lla 被保持于外壳13。在接触弹簧部lib的嵌合方向Al的前端部形成有弯曲 形状的触点部lld。
卡41和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与设于卡41的连接导体(未图示) 接触。将连接器装载于印刷电路基板那样的基板上时,端子部llc为通过 焊锡与基板的电路连接的部分。
外壳13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基座部13a;沿向基座部13a的嵌合方向 Al及脱离方向A2延伸的一对边而形成的一对侧框部13b、 13c;形成于 脱离方向A2的后侧部分的后框部13d。
一对的侧框部13b、 13c及后框部13d具有比基座部13a的板厚尺寸 厚的板厚尺寸,并具有比基座部13a的上表面高的上表面。另外,外壳13可通过成型加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制成。
基座部13a上,在中央部形成有大窗部13e。在窗部13e配置有多个 接触件11的接触弹簧部llb。接触弹簧部lib的触点部lld在上述的嵌合 状态下,与插入收容卡41的收容区域的卡41的连接导体电连接。
罩15覆盖外壳13。即,罩15具有平板状的主板部15a;在沿嵌合 方向Al或脱离方向A2分别延伸的主板部15a的一对侧边上分别形成的 侧板部15b、 15c;形成于脱离方向A2的后侧的后板部15d。
罩15的主板部15a与外壳13的基座部13a的上表面及一对的侧板部 13b、 13c的上表面对置。 一对侧板部15b、 15c与侧框部13b、 13c的外侧 面对置,并以包围侧框部13b、 13c的方式予以保持。罩15的后板部15d 以包围外壳13的后框部13d的方式予以保持。
通过外壳13的基座部13a、 一对侧框部13b、 13c及罩15包围成的空 间为限定收容卡41的收容区域的部分。另外,在外壳13的基座部13a、 一对侧框部13b、 13c及罩15包围成的空间内,脱离方向A2的前侧部 分构成可向嵌合方向Al将卡41插入、或向脱离方向A2将卡41脱离的 开口部16。
另外,在卡41被排出的状态下,将卡41与接下来说明的弹射机构卡 合,以使该卡41不会从连接器脱落。在这种状态下,卡41从开口部16 向脱离方向A2仅突出图1所示的尺寸A。
参照图3及4,对弹射机构进行说明。
弹射机构装配于外壳13的一侧框部13b。弹射机构具备保持于一侧 框部13b的弹射部件或弹射杆20;可摆动地保持在形成于弹射杆20的大 槽状的收容部20a内的锁定部件21 。
弹射杆20沿着嵌合方向Al及脱离方向A2往复自如地滑动。
弹射杆20通过成型加工树脂材料而制成。弹射杆20通过弹簧23而 始终向脱离方向A2施力。并且,弹性杆20上,在嵌合方向A1的前侧形 成有凸轮部25。凸轮部25为大致呈心形状的槽。
如图2所示,在凸轮部25上卡合有棒状的凸轮从动件(follower) 26 的一端部。凸轮从动件26的另一端部被固定于外壳13的后框部13d。而 且理想的是,锁定部21、弹簧23及凸轮从动件26由金属材料制成。参照图3与图5,对锁定部件21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5所示,锁定部件21为从平面看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或 大致别针形状)的部件。锁定部件21具有作为可摆动地保持于弹射机 构的保持部的U字部21a;设于U字部的21a的一端部的锁定部21b;设 于U字部21a的另一端部的弹簧部21c。
锁定部件21通过U字部2la相对于弹射杆20可摆动地得以保持。U 字部21a也如图2及图3所示,卡合于设于弹射杆20的收容部20a的支 轴20d。为了将U字部21a支承于支轴20d,只需将锁定部件21落入弹射 杆20的收容部20a内这样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组装。因此,无需用于将 锁定部件21向弹射杆20压入并固定的专门夹具。
锁定部件21的锁定部21b及弹簧部21c在将U字部21a支承于支轴 20d的状态下,可向与基座部13a平行的方向且与嵌合方向Al交叉的方 向摆动。
在卡41嵌合的嵌合状态时,弹簧部21c与抵接部15f抵接,使锁定部 21b向卡41施力。另外,锁定部21b为从U字部21a延长的具有弹性的部分。
参照图6,对凸轮部25和凸轮从动件26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凸轮从动件26的一端插入凸轮25中。因而,当使弹射杆 20向嵌合方向Al及脱离方向A2往复滑动时,如图6中箭头所示,随着 凸轮从动件26的一端移动,按照凸轮部25的大致心形状,锁定部件21 以支轴20d为支点摆动。
参照图6与图7,对图1的卡连接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7 ( I )与图1相同,示出了卡41从连接器拔出的位置被排出的排 出状态。图7 (ID示出了在卡41插入收容卡41的收容区域的中途,将 卡41推向嵌合方向Al并推至尽头的止动状态。图7 (III)示出了卡41 嵌合于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图7 (IV)表示从图7 (III)所示的嵌合状态 将卡41推向嵌合方向Al并推至尽头的止动状态。
卡41从图7 ( I )所示的排出状态将卡41插入收容卡41的区域时, 如图7 (II)所示,将卡41如箭头P1所示那样推向嵌合方向Al。此时, 弹射杆20被卡41推压而使弹簧23向嵌合方向Al蓄力,同时向嵌合方向Al滑动。进而,通过将弹射杆20推向嵌合方向Al,凸轮从动件26的一 端部的位置向凸轮部25的箭头II方向变动。
将卡41插入连接器内限定的位置后,如图7 (III)所示,由于弹簧 23的反作用力向脱离方向A2稍稍返回(参照箭头P2),即使解除对卡41 的按压力,由于凸轮部25的作用,弹射杆20仍卡止于被压入的状态。此 时,卡41的连接导体和接触件11的触点部1d电连接。
从图7 (III)所示的嵌合状态将卡41进一步稍稍压入(参照箭头P3) 时,由于凸缘部25的作用,弹射杆20的卡止被解除。此时,在凸轮部25 上,凸轮从动件26的一端向图6所示的箭头IV的方向移动。
因此,弹射杆20通过弹簧23的弹力向脱离方向A2移动。此时,如 图7 ( I )所示,弹射杆20处于将卡41从接触件11分离且从收容卡41 的收容区域推出的排出状态。在该状态下,凸轮从动件26的一端部在图6 所示的凸轮25上向箭头I的方向进行位置变动,从而回到排出位置。
另外,在图7 ( I )所示的排出状态下,卡41从连接器的开口部16 在脱离方向A2上最多突出尺寸量A,在图7 (III)所示的嵌合状态下, 卡41从开口部16突出比尺寸量A稍短的尺寸量。并且,在图7UI, IV) 所示的止动状态下,卡41从开口部16突出比嵌合状态的尺寸量A稍短的
尺寸量。
这样,通过凸轮25的作用,弹射杆20作为推一推式的弹射机构发挥 作用。由于该种弹射机构的构成及作用在上述特开2003—217738及特开 2001—326028号公报、特开2000—260524号公报中己详细记载,故在此
省略上述这些的说明。
另外,卡41处于图7 (I)所示的排出状态时,可以向箭头P4方向 将卡41拔出,从而从连接器将卡41取出。
参照图8 13,继续进行说明。
图8及图9示出了图7 ( I )所示的排出状态。同时参照图7 ( I )、 图8及图9,在罩15的侧板部15b设有与锁定部件21的弹簧部21c抵接 的抵接部(也称为"预载弹簧收容部")15f。
在沿嵌合方向Al或脱离方向A2延伸的卡41的一个侧面上按照在排 出状态下与锁定部21b卡合的方式形成凹部41d。凹部41d形成为锁定部
921b的弯曲的前端部可插入的凹形状。
在卡41被排出的排出状态下,锁定部件21的弹簧部21c不与罩15 的抵接部15f抵接,弹簧部21c位于使罩15的侧板部15b形成为切口形状 的开放部15h,并处于自由(free)状态。
另外,在卡41未插入连接器的状态下,弹射杆20向脱离方向A2移 动。在卡41插入时,弹射杆20被卡41推压而向嵌合方向Al移动。此时, 凸轮部25和凸轮从动件26协动,使锁定部件21向单方向摆动。从图9 的状态进行卡41的插入时,卡41连接于接触件H。另外,在图9的排出 状态下,卡41的凹部41d卡合于锁定部件21的锁定部21b,因此,卡41 不容易从连接器脱落,故可阻止卡41的脱离。
另外,在卡41处于嵌合于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时,如图7(in)、图10 及图11所示,锁定部件20的弹簧部21c和罩15的抵接部15a抵接,使 锁定部21b向卡41施力。即,容纳于弹簧杆20的收容部20a的锁定部件 21通过利用了抵接部15f的预载(preload)的差,使向排出状态和嵌合状 态的卡41的负荷变化图12示出了从图7 (m)、图11所示的卡41与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向 脱离方向A2将卡41拔出的状态。这样,在从嵌合状态将卡41强行拔出 时,锁定部件21的弹簧部21c与抵接部15a抵接而位移,并使锁定部21b 向卡41施力,因此,如图12所示,锁定部21b的前端部从凹部41d弹出 时,锁定部21b的按压力增强,导致难以拔出卡41。
图13示出了从图7( I )、图8及图9所示的排出状态将卡41拔出的 中途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省略了罩15。
锁定部件21的弹簧部21c从抵接部15a脱离且并未赋予预载。这样, 在未赋予预载的状态下,使卡41拔出以使锁定部21b向凹部41d的外侧 移动,从而可拔出卡41。
参照图14,对施加于卡41的负荷和锁定部件21的位移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锁定部件21通过抵接部15f而位移,并具有赋予预载 的位移状态下的负荷G1。从负荷G1作用于锁定部件21的弹簧部21b的 排出状态下的卡41的负荷G2低于作用于嵌合状态的卡41的负荷G3。另外,作为连接器而言,具有无罩15的连接器。这样,在没有罩15
的连接器中,可在外壳13的侧框部13b形成与形成于罩15的抵接部15f 同样的抵接部的结构,而代替形成于罩15的抵接部15f。另外,锁定部件 21的锁定部21b也可不必具有弹性。
上述的卡连接器可以适用于与IC卡及通信卡等卡连接的用途。 例举下述" 十项方式对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 一种卡连接器,其与卡41连接,上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框架13、 15,其对上述卡嵌合的区域加以限定; 接触件ll,其被保持于上述连接器框架,用于接触上述卡; 弹射部件20,其可相对于上述连接器框架移动,而用于排出上述卡; 锁定部件21,其可摆动地保持于上述弹射部件,并具有锁定上述卡的
锁定功能,上述锁定部件随着上述弹射部件的移动,通过与上述连接器框 架的卡合而摆动,并控制上述锁定功能。
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框架包括
外壳13,其收容上述卡;
罩15,其被接合于上述外壳且覆盖上述接触件, 其中,上述接触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
3、 如实施例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射部件向上述 卡相对于上述连接器框架的嵌合方向Al及与该嵌合方向相反的脱离方向 A2移动自如。
4、 如实施例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配置于 上述弹射部件的上述脱离方向上的端部。
5、 如实施例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部件包括
锁定部21b,其用于卡合于上述卡; 弹簧部21c,其卡合于上述连接器框架; 保持部21a,其位于上述锁定部及上述弹簧部之间, 上述保持部可摆动地保持于上述弹射部件。
6、 如实施例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射部件包含具
ii有支轴的收容部,上述保持部以向支轴的周围延伸的方式收容于上述收容 部。
7、 如实施例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包含呈大 致U字形状的U字部21a,上述锁定部与上述U字部的一端部结合,上 述弹簧部与上述U字部的另一端部结合。
8、 如实施例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及上述弹 簧部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
9、 如实施例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框架具有: 与上述弹簧部抵接的抵接部15f;收容上述弹簧部的开放部15h,上述抵接 部及上述开放部分别配置于在上述弹射部件移动的方向上互不相同的各 位置,并随着上述弹射部件的移动,控制基于上述锁定部件的锁定功能。
10、 如实施例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形成为 大致U字形状。
以上,参照该例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这些实施例。很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 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及范围内对方式及细节作出各种各样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其与卡连接,所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框架,其对所述卡嵌合的区域加以限定;接触件,其被保持于所述连接器框架,而用于接触所述卡;弹射部件,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框架移动,用于排出所述卡;锁定部件,其可摆动地保持于所述弹射部件,并具有锁定所述卡的锁定功能,其中,所述锁定部件随着所述弹射部件的移动,通过与所述连接器框架的卡合而摆动,并控制所述锁定功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框架包括外壳,其收容所述卡;罩,其被接合于所述外壳且覆盖所述接触件, 其中,所述接触件被保持于所述外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射部件向所述卡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框架的嵌合方向及与该嵌合方向相反的脱离方向移动自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配置于所述弹射部件的所述脱离方向上的端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包括锁定部,其用于卡合于所述卡;弹簧部,其卡合于所述连接器框架;保持部,其位于所述锁定部及所述弹簧部之间,其中,所述保持部可摆动地保持于所述弹射部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射部件包含具有支轴的收容部, 所述保持部以向支轴的周围延伸的方式收容于所述收容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包含呈大致U字形状的U字部, 所述锁定部与所述U字部的一端部结合, 所述弹簧部与所述U字部的另一端部结合。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及所述弹簧部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框架具有与所述弹簧部抵接的抵接部;收容所述弹簧部的开放部,所述抵接部及所述开放部分别配置于在所述弹射部件移动的方向上 互不相同的各位置,并随着所述弹射部件的移动,控制基于所述锁定部件 的锁定功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卡连接的卡连接器,其中,连接器框架保持限定卡嵌合的区域并与所述卡接触用的接触件。为使卡排出,弹射部件可相对于连接器框架移动,并可摆动地保持具有锁定卡的锁定功能的锁定部件。锁定部件随着弹射部件的移动而通过与连接器框架的卡合进行摆动,以控制锁定功能。
文档编号H01R12/16GK101447613SQ2008101763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本岛让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