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23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与语音对接插头相对 接的插座连接器。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2年11月12日公告的美国发明专利6, 478, 594号 所揭示的一种可与语音对接插头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 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连接部、 焊接部以及接触部,连接部为片状结构并沿竖直方向设置,焊接部自连接部的 后端下方向内弯折延伸,接触部自连4妄部的前端上方向内弯折后再向下弯折延 伸,该导电端子是由金属料带冲压形成,由于接触部自连接部上方延伸,焊接 部自连接部下方延伸,因此金属料带上下方向的宽度需超过焊接部向下延伸及 接触部向上延伸的宽度,从而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插座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 括绝缘本体以及设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可供对接插头插 入的插接孔以及收容端子组的收容槽,所述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 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以及呈竖直设置的片状第一 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一焊接部均自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接触部及第一焊接 部均自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可以减小金属料带在上下方向的宽度,从而降 低了第一端子的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可与语音对接插头(未图 示)相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l、设在绝缘本体1上的端子组2、固持在绝缘本体 l上的插接片3以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外壳4。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绝缘本体l包括大致长方体状的本体部ll以及自本 体部11前端面向前凸伸的圆柱状对接部12。本体部1 l及对接部12上设有可供对 接插头插入的插接孔13。对接部12的上方设有与插接孔13相贯通的开槽16。本 体部11上设有收容端子组2的若干收容槽14 。本体部11的两侧设有第 一 固持槽 15,本体部11上还设有固持插接片3的第二固持槽17。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端子组2包括一对设在绝缘本体1两侧的第 一端子 21、设在绝缘本体1上方的第二端子22、设在绝缘本体1下方的第三端子23以及 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侦测端子24。两第一端子2结构对称且对称设置在绝缘本 体1的左右两侧的收容槽14内,第一端子2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 212、自第一连接部212后端下方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3以及自第一连接部 212前端下方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11,第一连接部212为片状结构并沿竖直方向 设置,第一接触部211自第一连接部212的前端下方向内弯折后再向上延伸,第 一连接部212上设有一对向内延伸以与本体部11上的第一固持槽15相配合的固 持片214,第一接触部211上设有凸伸入插接孔13内的凸包25以与对接插头相接 触。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21是由金属料带冲压形成,由于第一接触部211及 第一焊接部213均自第一连接部212的下方延伸,可以减小金属料带在上下方向 的宽度,从而降低了第一端子21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两第一端子21对称设 置在绝缘本体l的左右两侧,对接插头插入后,两第一接触部211同时作用于对 接插头左右两侧对称的位置,从而可确保对接插头插入后受力基本平衡。第二 端子22收容在绝缘本体1上方的收容槽14内,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水平 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部222、自第二连接部222前端向左弯折后再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接触部221以及自第二连接部222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3。 第二接触部221向前延伸入对接部12上的开槽16内,第二接触部221上设有向下 凸伸入插接孔13内的凸包2 5,第二连接部2 2 2前端向下延伸有可与绝缘本体1 相配合的第二固持片224。第三端子23收容在绝缘本体1下方的收容槽14内,其 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232、自第三连接部232上方向前弯折延伸的 第三接触部231以及自第三连接部232下方向下延伸的第三焊接部233,第三接 触部231上设有向上凸伸入插接孔13内的凸包25。侦测端子24固持在绝缘本体1
可动端子242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并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四连接部244、自 第四连接部244前端向内弯折后再向后弯折延伸的第四接触部243以及自第四 连接部244后端下方向下延伸的第四焊接部245,第四接触部243凸伸入插接孔 13内并且可与固定端子241相接触或断开,从而达到侦测的目的。
插接片3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第二固持槽17内,其包括固持部31以及自固持 部31前端向前延伸的抵压部32,抵压部32向内凸伸入插接孔13内,当对接插头 插入或拔出时,该抵压部32抵持在对接插头上从而可增加对接插头的插拔力, 抵压部32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槽33从而可增大对接插头与抵压部32之 间的摩擦力。对接插头插入后,抵压部32与可动端子242的第四接触部243与对 接插头在前后方向的接触位置大致相同,因此,在保证对接插头整体插拔力足 够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对接插头插入后受力基本平衡。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外壳4包覆在本体部11外围,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 插接脚45。
权利要求1.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可供对接插头插入的插接孔以及收容端子组的收容槽,所述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以及呈竖直设置的片状第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一焊接部均自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延伸。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向内弯折后再向上弯折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自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垂直向下延伸。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设有第一固持槽,所述第 一连接部上下两侧分别向内延伸设有与第 一 固持槽相配合的第一固持片。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成对设置并且对称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本体部前端面向前凸伸的圆柱状对接部,所述插接孔设在对接部及本体部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在绝缘本体上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连"l妄部前端向左弯折后再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以及自第二连接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设有开槽,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延伸入开槽内并向下凸伸入插接孔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下方的第三端子,所述第三端子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自第三连接部上方向前弯折延伸并向上凸伸入绝缘本体插接孔内的第三接触部以及自第三连接部下方向下延伸的第三焊接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包括固定端子以及与固定端子相配合的可动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第四接触部,所述第四接触部可与固定端子相接触或断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座连接器还包括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以及可抵持对接插头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槽。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插接孔以及收容端子组的收容槽,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以及呈竖直设置的片状第一连接部,其中,第一接触部及第一焊接部均自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延伸。
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285958SQ20082004147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朱自强, 王红武, 胡伦松, 韩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