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23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 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组与电路板的 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LGA型电连接器被广泛地用于电性连接CPU至电路板。该类电连接器的 特点是导电端子一般具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手臂,以与CPU上对应设置的导电 垫片接触。当CPU组装至电连接器时,CPU受力朝向电连接器运动,端子手 臂受力变形后产生作用于CPU上导电垫片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有助于端 子手臂上的接触部与CPU的导电垫片紧密接触。相关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第 7,044,746号。
图1至图3展示了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LGA型电连接器8。该电连接 器8包括绝缘本体80及收容于绝缘本体80中的若干导电端子82。绝缘本体80 中设有对应导电端子82数目的若干端子收容槽800,每一个端子收容槽800中 分别收容有一个导电端子82,该导电端子82分别向上方、下方设有一弹性臂 821。
然而,上述LGA型电连接器8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趋 势。当电连接器朝向小型化发展时,通常电连接器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的端子 间距也越来越小。欲达到上述目的, 一种筒单地做法,不对端子结构进行改 进,仅按照尺寸缩放导电端子82。
但是,仅仅对导电端子82进行尺寸上的缩放,将导致一系列问题。 一方 面,端子手臂变形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端子手臂不能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于 CPU的导电垫片上,而如果使CPU下压,则有可能使端子手臂过度变形导致 损坏;另一方面,导电端子82如果被按比例缩小,还将导致该导电端子82对 应的电性路径的阻抗升高,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将严重影响电连接器与CPU之间的电性连接性能。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韧性 好,且能够适应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趋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端 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对应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 设有第一基部、第一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及一第二基部,该第一基部上设有
固持部,以将端子固持于端子收容槽内;第一弹性臂自第一基部向上延伸而 出,其自由端设有接触部;第二弹性臂于下方贴附于第一弹性臂上;第二基 部与第二弹性臂相连且贴附于该第 一基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导电端子弹性 臂下方另外贴附有弹性臂,故导电端子即便缩小外型体积仍能够保持足够的 弹性及韧性,进而能适应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趋势。

图1是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绝缘本体的部分区域显示出其 收容导电端子的情形。
图2是图1中X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绝缘本体的部分区域显示出 其收容导电端子的情形。
图5是图4中Y部分的放大图。
图6、图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局部视图,其中导电端子尚未 组装该绝缘本体。
图9是图8中Z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9,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l,可电性连接两个与其对接的电子元件(未图标)。该电连接器1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00的绝
缘本体IO,及若干对应收容于若干端子收容槽100的导电端子12。
导电端子12设有第 一基部120 ,该第 一基部120上设有若干第 一 固持部 1200,以将导电端子12固定至端子收容槽100。
第一基部120大致呈竖直的板状,其顶端向上延伸有第一弹性臂1202, 其底端向下延伸有第三弹性臂1204,该第一、第三弹性臂1202、 1204是相对 于第一基部120对称设置,前述第一固持部1200是对称设置于第一基部120两 侧。第一弹性臂1202、第三弹性臂1204的自由末端分别设有一弧形的第一接 触部1206、第二接触部1208。
导电端子12还包括第二基部122 ,该第二基部122上设有若干第二固持部 1220。第二基部122的顶端向上延伸出来第二弹性臂1222,下端对称延伸出 来一个第四弹性臂1224。前述第二固持部1220是对称设置于第二基部122两 侧。另,第一基部120 、第二基部122的形状结构可以完全相同。
第一基部120、第二基部122之间夹设有第三基部124,而该第三基部124 的上、下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五弹性臂1242、第六弹性臂1244,分别夹于第一 弹性臂1202、第二弹性臂1222之间,以及第三弹性臂1204、第四弹性臂1224 之间。
第三基部124上未设有固持部,其被夹于中间后 一起固定至端子收容槽 100,故无须固持部。而第五弹性臂1242与第二弹性臂1222的结构完全相同, 第六弹性臂1244可以与第四弹性臂1224完全相同;前述的相同情形,可以同 时出现,亦可以仅仅有一个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12实际上无须第三基部124及第五弹性臂1242、 第六弹性臂1244即可以良好地应用。当前述导电端子12使用时,可以是仅第 一基部120 、第二基部122,第一弹性臂1202、第二弹性臂1222,以及第三 弹性臂1204、第四弹性臂1224分别贴合于一起,然后装至端子收容槽IOO。 其中,第二基部122所延伸出来的两个弹性臂末端不需要设置接触部,其自 由末端亦未超过其各自贴合于其上的弹性臂的末端。第二弹性臂1222是于第 一弹性臂1202的下方贴附于第一弹性臂1202上,所述第一弹性臂1202的自由
5端的第 一接触部1206是朝向远离第二弹性臂1222方向凸出。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上的若干端子收容槽100可供上述 导电端子12收容于其中。请参考图9,该端子收容槽100设有一较窄部分及与 该较窄部分相连通的较宽部分,以分别收容第一基部120 、第二基部122及 自前两者延伸出来的弹性臂。第一基部120 、第二基部122两侧的第一、第 二固持部1200、 1220分别与该端子收容槽100的较窄部分的相对的两内侧壁 干涉配合,从而可以将整个导电端子12固定于端子收容槽100中,故无须第 三基部124及第五弹性臂1242、第六弹性臂1244即可以良好地应用。
由于可以与对接电子组件(如芯片模块/CPU)电性接触的第 一弹性臂 1202下方还设有第二弹性臂1222,导电端子12即便缩小体积,仍然能够保持 足够的弹性、韧性。
前述已经描述,导电端子12实际上无须第三基部124及第五弹性臂1242、 第六弹性臂1244即可以良好地应用,而采用该等结构则形成另 一种可供选择 的实施方式。导电端子12的与芯片模块接触的弹性臂可以由多个臂部组合而 成;同样,对于与另一个对接电子组件(如PCB)接触的弹性臂亦可以是由多 个臂部组合而成,使得导电端子12即便缩小体积,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弹性、 韧性。
需要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12实际上是一种 LGA/LGA的型态,然业内人士均知,连接CPU与电絲4反的导电端子至少还可 以是LGA/BGA型态。LGA/BGA型态的导电端子仅有向上延伸的弹性臂与 CPU接触,与电路板接触方式是通过锡球焊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应用 于LGA/BGA型态导电端子,会出现其与电路板接触方式仍是通过锡球焊 接,然与CPU接触的弹性臂即变化为同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2同CPU接触的 弹性臂结构相同,即由多层臂部迭加组合而成。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可电性连接两个与其对接的电子组件,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对应收容于若干端子收容槽的若干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括具有可将端子固持于端子收容槽内的第一固持部的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向上延伸而出且其自由端设有接触部的第一弹性臂、于下方贴附于第一弹性臂上的第二弹性臂及与第二弹性臂相连且贴附于该第一基部上的第二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上设有第二 固持部,以与端子收容槽配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 不超出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设有 弧形的接触部,且该弧形的接触部是朝向远离第二弹性臂方向凸出。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是自第一 基部顶端向上延伸而出。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底端向下 延伸出第三弹性臂,该第三弹性臂的自由端亦设有接触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弹性臂是 相对于第一基部对称设置。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延伸出 一第四弹性臂,该第四弹性臂是贴附于第三弹性臂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四弹性臂的自由端不超 出第三弹性臂的自由端。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基部之间夹 设有第三基部,该第三基部的上、下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五弹性臂、第六弹性 臂,分别夹在第一、第二弹性臂之间,以及第三、第四弹性臂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若干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基部、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及第二基部,该第一基部上设有固持部,以将导电端子固持于端子收容槽内;第一弹性臂自第一基部向上延伸而出,其自由端设有接触部;第二弹性臂于下方贴附于第一弹性臂上;第二基部与第二弹性臂相连且贴附于该第一基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弹性臂下方另外贴附有弹性臂,故导电端子即便缩小外形体积仍能够保持足够的弹性及韧性,进而能适应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趋势。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1266710SQ20082004146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萧世伟, 陈克豪, 陈铭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