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0858阅读:139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5年10月7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4696302号专利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固定有端子及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前端两侧的加厚部,所述加厚部设置有锁扣侧边,所述加厚部的厚度厚于所述遮蔽板其余部分的厚度。然此类遮蔽板的主体部为行业规范的统一厚度,因此在夹持于舌板内时,主体部距上下排端子的距离相对较近,若传递大电压,将会造成短路烧机的风险。

2015年4月29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4304072号专利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屏蔽片及自屏蔽片左右两端弯折延伸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贴靠在舌片的侧表面上,所述加强片的厚度厚于所述屏蔽片的厚度。然此类金属片的屏蔽片为行业规范的统一厚度,因此在夹持于舌板内时,屏蔽片距上下排端子的距离相对较近,若传递大电压,将会造成短路烧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起到传递大电压,且能降低短路烧机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板、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舌板,每排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后延伸超出基部的焊接部,所述舌板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的两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内部端子的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至金属屏蔽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至金属屏蔽板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内部端子的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至金属屏蔽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至金属屏蔽板的距离,从而可以将金属屏蔽板中间区域打薄,增加金属屏蔽板与内部端子间的距离,规避其短路烧机风险,金属屏蔽板为整体式设计保证舌片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板包括两侧部和连接两侧部的中间部,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两侧部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所述内部端子分别位于中间部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所述两个扣钩分别设置在两侧部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两侧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相等,所述中间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两侧部和中间部围成一向前开口的前缺口和向后开口的后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两侧部对称设置在中间部的两侧,所述金属屏蔽板还包括连接两侧部和中间部的两连接部,所述两连接部倾斜延伸,所述两连接部的厚度大于中间部的厚度而小于两侧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两侧部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每一所述侧部沿前后方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部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两侧部的后端分别设有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的凸臂,所述基部的前端设有用于收容凸臂的收容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围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形成有一对接槽,所述凸臂露出于基部且与金属壳体镭射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包括位于中间部前方的前端部和连接在中间部与凸臂之间的后端部,所述前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前通孔,所述后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后通孔,所述中间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中通孔,所述金属屏蔽板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同时贯穿侧部和中间部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分别具有自平板状接触部向前且向靠近中间屏蔽板弯曲延伸的预压部,所述舌板设有收容预压部的预压槽,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和两排导电端子之外。

进一步地,每排导电端子包括六根端子,其中一根为接地端子,另外五根内部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3是如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4是如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5是如图4所示金属屏蔽板的立体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如图1所示金属壳体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7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为一种USB TypeC电连接器。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夹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屏蔽板2、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2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3、以及包围绝缘本体1的金属壳体4。

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出的舌板12,舌板12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基部11和舌板12之间连接有一台阶部13。基部11、台阶部13、舌板12的厚度依次变小。舌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21、下表面122以及连接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的两侧壁123。所述舌板12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侧壁123的两凸出部124。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5和第二绝缘本体16,所述两排导电端子3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5,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6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15和两排导电端子3之外。两排导电端子3包括分别组装于上表面121的上排端子38和组装于下表面122的下排端子39。

如图4和图6所示,两排导电端子3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3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G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N。每排导电端3子包括六根端子,其中一根为接地端子G,另外五根内部端子N包括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

每排导电端子3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11内的固定部32、自固定部32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12上表面121或者下表面122的平板状接触部31、以及自固定部32向后延伸超出基部11的焊接部33。内部端子N的接触部31在上下方向上至金属屏蔽板2的距离大于所述接地端子G的接触部31在上下方向上至金属屏蔽板2的距离。两排导电端子3分别具有自平板状接触部31向前且向靠近中间屏蔽板2弯曲延伸的预压部34,所述舌板12设有收容预压部34的预压槽(未标号)。

如图5和图6所示,金属屏蔽板2包括两侧部21和连接两侧部21的中间部22,所述接地端子G分别位于两侧部21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所述内部端子N分别位于中间部22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金属屏蔽板2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124的两扣钩211,所述扣钩211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所述两个扣钩211分别设置在两侧部21的前端。所述两侧部21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相等,所述中间部22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21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所述两侧部21和中间部22围成一向前开口的前缺口23和向后开口的后缺口24。所述两侧部21对称设置在中间部22的两侧,所述金属屏蔽板2还包括连接两侧部21和中间部22的两连接部25,所述两连接部25倾斜延伸,所述两连接部25的厚度大于中间部22的厚度而小于两侧部21的厚度。所述两侧部21平行于中间部22设置,两侧部21和中间部22均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两侧部21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每一所述侧部21沿前后方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部22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如图2所示,两侧部21的后端分别设有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的凸臂212,所述基部11的前端设有用于收容凸臂212的收容孔111,收容孔111沿横向方向贯穿基部11。

侧部21包括位于中间部前方的前端部213和连接在中间部22与凸臂212之间的后端部214,所述前端部213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前通孔215,所述后端部214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后通孔216,所述中间部212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中通孔217,所述金属屏蔽板2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同时贯穿侧部21和中间部22的连接孔218。

两侧部21的厚度符合行业规范为0.15mm,打薄处理后的中间部22的厚度约为0.1mm,接地端子G的接触部31至中间部22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强产品耐电压性,耐电压可达1000V/Min,从而起到防止短路烧机风险。

金属壳体4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接槽40,所述舌板12收容于对接槽40内,所述基部11与金属壳体4的内壁贴靠。凸臂212露出于基部11且与金属壳体4镭射焊接在一起。

如图7所示,金属壳体4包括主金属壳41和覆盖在主金属壳41上方的副金属壳42,主金属壳41形成一椭圆形的上述对接槽40,用以对接连接器可以正方两个方向插入,副金属壳42通过镭射焊接至主金属壳41。主金属壳41的顶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设至绝缘本体1基部11上的撕裂弹片411和用于形成撕裂弹片的撕裂孔412,所述副金属壳42包覆在主金属壳41的顶侧壁上,从而将撕裂孔412密封住,降低外界电磁干扰通过撕裂孔412进入连接器内部。副金属壳42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安装脚421。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