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717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固定于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一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多个第一端子设有多个接触部,接触部设于舌板表面,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通过所述隔板,能够有效避免插头连接器歪斜插入插座连接器,防止因歪斜插入而损坏端子,同时也能防止插头连接器插入错误的插座连接器中;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专利说明】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现有电连接器设计结构不合理,当插头连接器稍微歪斜时,插头连接器的一部分还能插入到插座连接器中,如此,就会损坏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进而缩短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当使用者将插头连接器插入到错误的插座连接器中时,亦会损坏插头连接器的端子。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有效防止插头连接器歪斜地插入到插座连接器中,同时亦能防止插头连接器插入到错误插座连接器中。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固定于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多个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舌板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
[0005]优选地,所述舌板中间部位的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舌板两侧的所述隔板的宽度。
[0006]优选地,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设有倒角。
[0007]优选地,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均设有所述接触部,上表面的所述接触部与下表面的所述接触部一一上下对齐。
[0008]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多个电源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所述舌板中间部位的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
[0009]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对信号端子及两对电源端子,所述一对信号端子位于所述两对电源端子之间,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两个所述隔板,分别位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固定于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插接槽,多个所述第二端子设有多个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突伸于所述插接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两侧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面。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中间部位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本体两侧的所述凹槽的宽度。
[0012]优选地,所述插接槽和所述凹槽均自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凹设而成,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插接槽的深度。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如上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及如上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舌板位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对接部接触、所述隔板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有效避免插头连接器歪斜地插入到插座连接器中,防止因歪斜插入而损坏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同时也能防止插头连接器插入到错误的插座连接器中;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时的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包括:
[0023]!一第一本体10—基部11一舌板
[0024]12—隔板13—端子槽2—第一端子
[0025]20—接触部21—固持部22—焊接部
[0026]23 一信号端子24 一电源端子3 一第二本体
[0027]30—插接槽31—凹槽33—收容槽
[0028]4 一第二端子40 一对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1、固定于第一本体I上的多个第一端子2,第一本体I包括基部10及自所述基部10向前凸伸的舌板11,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多个接触部20,所述接触部20设置在舌板11表面上,所述舌板11两侧和所述舌板11中间部位还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11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所述舌板11两侧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11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12,或只在所述舌板11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11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12。
[00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11两侧和/或所述舌板11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11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12,防止因歪斜插入而损坏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同时也能防止插头连接器插入到错误的插座连接器中;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003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一本体I的基部10大致呈U型,基部10上设置有多个卡持槽(图中未示出),每一第一端子2分别固定在一个卡持槽中,第一端子2的接触部20突伸出基部10露出于舌板表面,本实施例中,舌板11自基部10—体凸设而成,当然,根据具体需要,舌板11与基部10还可以分开单独成型,然后再将两者组装在一起。
[0033]所述第一端子2大致呈L型,第一端子2还包括固持部21及焊接部22,接触部20、焊接部22分别连接在固持部21的两端,接触部20自固持部21水平延伸而成,焊接部22自固持部21向下弯折延伸而成,固持部21卡持在卡持槽中,接触部20大致呈平板状,接触部20用于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导通,焊接部22用于焊接在一电路板上。
[0034]所述隔板12自舌板11的外表面一体凸设而成,当然,隔板12与舌板11亦可分开单独成型,然后再将两者组装在一起。所述舌板11中间部位的所述隔板12的宽度小于舌板11两侧的所述隔板12的宽度。隔板12远离基部10的一端设有倒角,方便插头连接器插入到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中。
[0035]具体地,所述舌板11上下表面均设有所述接触部20,上表面的所述接触部20与下表面的所述接触部20—一上下对齐,如此,可以保证插头连接器正反双向插入到插座连接器中均可进行信号传输,方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本实施例中,舌板1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排所述第一端子2,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一个第一端子2上设置两个接触部20,同一第一端子2的两个接触部20分别设在舌板的上下表面上。
[0036]每排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信号端子23及多个电源端子24,信号端子23位于电源端子24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电源端子24,使得插头电连接器能够支持大电流传输。本实施例中,信号端子23的接触部20相对于电源端子24的接触部20更靠近于舌板11的前端面15,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时,确保信号端子23先于电源端子24与插座连接器导通,如此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产生对电连接器损害的即时电流脉冲,从而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每排第一端子2中,信号端子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每排第一端子2中具有一对信号端子23和两对电源端子24,所述一对信号端子23的位于所述两对电源端子24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舌板11中间部位设有两个所述隔板12,分别位于所述信号端子23与所述电源端子24之间。
[0037]所述舌板11设有多个端子槽13,端子槽13分别自所述舌板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凹设而成,每一端子槽13内均容设有一接触部20,确保第一端子2的接触部20稳固地限位在舌板11上,避免接触部20因多次使用而发生位置变化,进而影响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性能。优选地,接触部20突伸出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确保插座连接器的端子与接触部20可以良好地接触,辅助增强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接稳定性。
[0038]请参阅图2、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3、装设在第二本体3上的多个第二端子4,第二本体3设置有插接槽30,所述多个第二端子4设有多个对接部40,对接部40突伸至插接槽30中,所述第二本体3两侧和所述第二本体3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插接槽30连通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贯穿所述第二本体3的前端面,所述第二本体3中间部位的所述凹槽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本体3两侧的所述凹槽31的宽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所述第二本体3两侧设有与所述插接槽30连通并贯穿所述第二本体3前端面的凹槽31,或只在所述第二本体3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插接槽30连通并贯穿所述第二本体3前端面的凹槽31,对应上述插头连接器上的隔板12位置和数量设置即可。
[0039]所述第二本体3大致呈中空的长方体状,插接槽30、凹槽31自第二本体3的前端向后凹设而成,插接槽30为盲槽,即插接槽30不贯穿第二本体3,凹槽31的凹设深度大于插接槽30的深度;第二端子4从第二本体3的后端安装在第二本体3中,所有第二端子4的形状彼此相同,第二本体3还设有与插接槽30连通的收容槽33,第二端子4的对接部40位于收容槽33内,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时,第一端子2的接触部20挤压对接部40确保对接部40可以收容在收容槽33中。优选地,对接部40具有弹性,当对接部40与接触部20接触时,确保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4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力,增加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接稳定性。
[0040]多个所述第二端子4设置成上下两排排列于所述插接槽30的上下两侧,每排所述第二端子4包括信号端子及多个电源端子,信号端子位于电源端子之间,插接槽30中间部位的凹槽31位于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每排所述第二端子4中,信号端子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信号端子的数量为两个,电源端子的数量为四个,两个信号端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电源端子,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均设有凹槽31。
[0041]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如上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及如上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将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插座连接器进行对接时,必须将隔板12的前端对准插座连接器的凹槽31才能顺利插入,因此插头连接器稍有歪斜的话是不能插入的;也能防止插头连接器插入至错误的插座连接器中,若插头连接器插入至错误的插座连接器时,隔板12的前端会抵持在错误的插座连接器上,防止插入,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顺利对接时,第一本体I的舌板11位于第二本体3的插接槽30内、第一端子2的接触部20与第二端子4的对接部40接触、隔板12收容于凹槽31内。
[0042]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专利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固定于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多个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舌板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中间部位的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舌板两侧的所述隔板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设有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均设有所述接触部,上表面的所述接触部与下表面的所述接触部--上下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多个电源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所述舌板中间部位的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对信号端子及两对电源端子,所述一对信号端子位于所述两对电源端子之间,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两个所述隔板,分别位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7.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固定于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插接槽,多个所述第二端子设有多个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突伸于所述插接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两侧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中间部位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本体两侧的所述凹槽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和所述凹槽均自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凹设而成,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插接槽的深度。10.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及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舌板位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对接部接触、所述隔板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文档编号】H01R13/10GK205657210SQ201620441551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公开号201620441551.6, CN 201620441551, CN 205657210 U, CN 205657210U, CN-U-205657210, CN201620441551, CN201620441551.6, CN205657210 U, CN205657210U
【发明人】陈焕毅
【申请人】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