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8915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位于屏蔽外壳内之端子模块,端子模块包括复数设置于座体之平板端子;屏蔽外壳之框体框口处的边缘凹陷有缺口,使缺口之边缘对应外部机构窗口切口之边缘,插座电连接器装在电子装置内时,缺口边缘对齐切口边缘,缺口边缘沿着切口边缘设计,供缺口边缘不会突出于切口外,避免产生干涉,或无法满足机构空间变化之需求。
【专利说明】
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座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0002]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 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0003]现有USB 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 (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 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目前的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设置在胶芯上之复数平板端子,胶芯外部覆盖有外铁壳等结构。一般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胶芯为以多件式胶体相互组装而成,而各胶体中分别结合复数上排平板端子、复数下排平板端子。
[0004]然而,现有外铁壳的插接框口处之边缘设计呈同一水平面切齐之环形边缘,使框口处之边缘安装在外部机构窗口之边缘时,因,外部机构窗口设计有切口,将使得外铁壳之框口处之边缘突出突出于切口外,因此容易产生与其它构件干涉的情况,或无法满足机构空间变化之需求的问题发生,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及屏蔽外壳;端子模块包含座体、自座体一侧朝外延伸之舌板及复数平板端子,各平板端子设置于座体,各平板端子一侧延伸至舌板一面,各平板端子另一侧突出于座体;以及屏蔽外壳覆盖端子模块,屏蔽外壳包含框体、形成框体一侧之框口以及位于框体内之容置槽,其中框体由两相对之壁面以及两相对垂直两壁面之侧壁共同定义,框体包括至少一缺口,至少一缺口由框口处之边缘凹陷形成于壁面或侧壁。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外壳外覆盖机构壳体,机构壳体包括对应框口之窗口、以及至少一由窗口处之边缘凹陷形成之切口,至少一切口之边缘对应至少一缺口之边缘。并且, 舌板一面露出于至少一缺口。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包括复数缺口,各缺口分别由框口处之边缘凹陷形成于各壁面。并且,舌板两面分别露出于各缺口。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由一板件弯折成两壁面及两侧壁,板件相接合之两端边缘形成鸠尾状细缝,并且,鸠尾状细缝形成在壁面,鸠尾状细缝一端延伸至至少一缺口之边缘。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更包括复数侧缘缺口,各侧缘缺口由至少一缺口两侧延伸至各侧壁。[〇〇1〇] 通过屏蔽外壳框体的框口处之边缘凹陷缺口,即框口处之边缘移除缺角,让框口处之边缘非呈同一水平面上环形边缘,使缺口之边缘对应外部机构窗口切口之边缘,插座电连接器装在电子装置内时,屏蔽外壳之缺口的边缘对齐切口之边缘,缺口的边缘沿着切口之边缘设计,供缺口的边缘不会突出于切口外,避免产生干涉,或无法满足机构空间变化之需求。
[0011]另外,通过插座电连接器之复数平板端子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呈上下颠倒,上排的复数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上排的复数第一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可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连接,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一)。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二)。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前视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运用单排端子实施态样之分解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屏蔽外壳另一视角之外观示意图。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俯视示意图。[〇〇21] 符号说明[〇〇22]100插座电连接器[〇〇23]1端子模块
[0024]11 座体[〇〇25]111第一端子座
[0026]113第二端子座
[0027]12 舌板
[0028]12a 第一面
[0029]12b 第二面[〇〇3〇] 12c前侧面 [〇〇31]2平板端子[〇〇32]3第一平板端子[〇〇33]31第一平板讯号端子[〇〇34]311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〇〇35]312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〇〇36]313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〇〇37]32第一平板电源端子[〇〇38]33第一平板接地端子[〇〇39]341第一功能侦测端子
[0040]342第一扩充端子[〇〇41]35第一接触段[〇〇42]36第一焊接段[〇〇43]37第一连接段
[0044]4第二平板端子[〇〇45]41第二平板讯号端子[〇〇46]411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〇〇47]412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〇〇48]413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〇〇49]42第二平板电源端子[〇〇5〇] 43第二平板接地端子[〇〇51]441第二功能侦测端子[〇〇52]442第二扩充端子[〇〇53]45第二接触段[〇〇54]46第二焊接段[〇〇55]47第二连接段[〇〇56]5屏蔽外壳
[0057]51 框体
[0058]51a 壁面
[0059]51b 侧壁
[0060]511 内壳
[0061]512 盖板
[0062]52 框口
[0063]54容置槽
[0064]55鸠尾状细缝
[0065]56 缺口
[0066]57侧缘缺口
[0067]7接地片
[0068]71 片体
[0069]72 接脚[〇〇7〇] 73扣钩结构 [0071 ]9机构壳体
[0072]92 窗口
[0073]96 切口。【具体实施方式】
[0074]参照图1、图2及图3,为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实施例,图1 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分解示意图(二)。本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 100为符合USB Type-C连接接口规格,具有符合传输USB 3.0讯号的端子数量(亦可仅具有符合传输USB 2.0讯号的端子数量,如图6所示,且USB 2.0讯号的端子数量时可省略设置接地片7);插座电连接器100包含端子模块1及屏蔽外壳5。[〇〇75]参照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端子模块1包含座体11、舌板12及复数平板端子2,舌板12为自座体11一侧朝外延伸,各平板端子2设置于座体11,在此,各平板端子2—侧延伸至舌板12两面(一面如图6所示),并且,各平板端子2另一侧突出于座体11,意即,在座体11上的各平板端子2为双排,但非以此为限,单排如图6所示。
[0076]参照图2、图3及图4,图4为前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舌板12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 其一面为第一面12a,另一面为第二面12b,并且,第一面12a与第二面12b于靠近框口 52之一端以前侧面12c相连接,换言之,前侧面12c靠近框口 52并分别垂直地连接第一面12a与第二面12b。[〇〇77] 参照图2及图3,在此,舌板12与座体11 一体成型,且舌板12形成于座体11 一侧;意即,舌板12与座体11由相结合之第一端子座111及第二端子座113所组成,各第一平板端子3 设置于第一端子座111,各第二平板端子4与接地片7设置于第二端子座113,第二端子座113 与舌板12成一体,将第一端子座111组装第二端子座113上,端子模块1的结构非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座111与第二端子座113进一步亦可成为一体式结构。特别是,具有符合传输USB 3.0讯号的端子数量时(如图3所示),设置有接地片7加以屏蔽,而具有符合传输USB 2.0讯号的端子数量时(如图6所示),可省略设置接地片7。
[0078]参照图2、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复数平板端子22包括上下两排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使复数平板端子22形成双排端子,但非以此为限,在一实施态样中,使复数平板端子22进一步形成单排端子,可以仅具有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如图6所示)或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
[0079]参照图2、图3及图5,本实施例中,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结合第一端子座111,各第一平板端子3两侧分别包括复数第一接触段35以及第一焊接段36,即第一焊接段36由第一接触段35的一侧延伸,舌板12—面的各端子槽系固定各第一接触段35,而第一焊接段36突出于座体11外。
[0080]参照图2、图3及图5,图5为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与接地片 7结合第二端子座113,各第二平板端子4两侧分别包括复数第二接触段45以及第二焊接段 46,即第二焊接段46由第二接触段45的一侧延伸,而第二焊接端突出于座体11外。
[0081]参照图3、图4及图5,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分别包含复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复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包括复数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313与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2。由复数第一平板端子 3之前视观之,由左侧至右侧的端子排列依序为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Gnd)、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 (T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 (Power/VBUS)、第一功能侦测端子34UCC1,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 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2(D+-,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低速讯号)、第一扩充端子 342(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Power/VBUS)、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3(R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 (Gnd)。在此,为组成十二支第一平板端子3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各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313分别位于各相邻之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之间。而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2位于第一功能侦测端子341与第一扩充端子342之间。[〇〇82]此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省略最左侧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Gnd)或最右侧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Gnd),或者进一步省略第一扩充端子342(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等,可进一步从十二支即减少至七支而达到简化端子数量的作用。此外,上述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3(Gnd)亦可替换成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P〇wer/VBUS),第一平板电源端子 32(Power/VBUS)用以传输电源使用,在此,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Power/VBUS)之宽度可等于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之宽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 (Power/VBUS)之宽度亦可大于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之宽度,因此可使用在需要传输大电流使用的电子产品。
[0083]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位于第一端子座111,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相对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而构成上排复数端子,各第一平板端子3包含第一接触段 35、第一连接段37及第一焊接段36,该第一连接段37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座111,该第一接触段35自该第一连接段37—侧延伸而位于舌板12之第一面12a,该第一焊接段36自该第一连接段37另一侧延伸而穿出于第一端子座111后侧。复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位于舌板12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即USB3.0讯号),并且,各第一焊接段36为相对各第一连接段37延伸为水平接脚72(表面组装型式,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或垂直接脚72使用(双列直插型式,dual in-line package,DIP)〇[〇〇84]参照图3、图4及图5,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分别包含复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及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复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包括复数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413与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2。由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之前视观之, 由右侧至左侧的端子排列依序为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Gnd)、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 (T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Power/VBUS)、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4UCC2,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2 (D+-,差动讯号端子,为用以传输低速讯号)、第二扩充端子442 (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P〇wer/VBUS)、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413(R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Gnd)。在此,为组成十二支第二平板端子4而可符合传输USB3.0讯号。各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413分别位于各相邻之至少一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及至少一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之间。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2位于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41与第二扩充端子442之间。[〇〇85]此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省略最左侧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Gnd)或最右侧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Gnd),或者进一步省略第二扩充端子442(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等,可进一步从十二支即减少至七支而达到简化端子数量的作用。此外,上述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3(Gnd)亦可替换成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P〇wer),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用以传输电源使用,在此,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P〇wer)之宽度可等于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之宽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之宽度亦可大于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之宽度,因此可使用在需要传输大电流使用的电子产品。
[0086]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位于第二端子座113,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相对于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而构成下排复数端子,并且,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实质上平行。本实施例中,各第二平板端子4包含第二接触段45、第二连接段47 及第二焊接段46,该第二连接段47设置于第二端子座113及舌板12,该第二接触段45自该第二连接段47—侧延伸而位于舌板12之第二面12b,该第二焊接段46自该第二连接段47另一侧延伸而穿出于该第二端子座113后侧。复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位于舌板12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S卩USB3.0讯号),并且,各第二焊接段46为相对各第二连接段47水平延伸为水平接脚72(表面组装型式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或垂直接脚72使用(双列直插型式,Dual In-line Package,DIP),各第一焊接段36与各第二焊接段46排列成错开位置。 [〇〇87]参照图2、图3及图4,接地片7设置于座体11及舌板12中,接地片7包含片体71及复数接脚72,片体71位于复数第一接触段35与复数第二接触段45之间,以片体71加长与加宽面积,让片体71前端相邻设置在舌板12前侧面12c位置处,片体71两侧突出在舌板12两侧位置处,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接触。而且,片体71后侧相邻设置在第二端子座113后侧,藉此,片体71可布设在整个舌板12与第二端子座113上,提升舌板12强度与屏蔽效果。
[0088]参照图2、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屏蔽外壳5为一中空壳体,屏蔽外壳5包含框体 51、形成框体51—侧之框口 52与形成于框体51内部之容置槽54,也就是,屏蔽外壳5界定出供端子模块1装设于内之容置槽54,在此,框体51为环形壁结构而在内部形成容置槽54。在此,屏蔽外壳5为多件式结构所组成,框体51进一步包括有内壳511与盖板512,而内壳511为环形壁结构并套接端子模块1外部,盖板512的截面概呈n形外观的外壳,盖板512覆盖结合在内壳511上方及两侧,但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盖板512进一步为环形壁结构套接在内壳511外。并且,屏蔽外壳5之一侧形成有圆弧型之框口 52,框口 52与容置槽54相连通。
[0089]参照图2、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框体51由两相对之壁面51a以及两相对垂直复数壁面51a之侧壁51b共同定义,在此,框体51包括至少一缺口 56,至少一缺口 56由框口 52处之边缘凹陷,即框体51之框口52前缘具有切边特征,非为一般屏蔽外壳5完整环状框口52,一般屏蔽外壳5完整环状框口 52的边缘为沿着同一水平面环绕形成框型开口;此外,舌板12— 面露出于至少一缺口 56(如图9之俯视图观之,由缺口 56处观看得到舌板12),至少一缺口 56 形成于壁面51a,但非以此为限,在一实施态样中,至少一缺口 56形成进一步形成于侧壁 51b,也就是,至少一缺口 56可在框口 52处之边缘的任何位置凹陷,主要符合对应于外部机构壳体9设置,详如后述。
[0090]参照图2、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框体51更包括复数侧缘缺口 57,各侧缘缺口 57由至少一缺口 56两侧延伸至各侧壁51b,由至少一缺口 56与复数侧缘缺口 57的正投影观之(如图9所示),至少一缺口 56与复数侧缘缺口 57概呈梯型,以主要符合对应于外部机构壳体9设置。
[0091]参照图2、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框体51由单一板件弯折成两壁面51a及两侧壁 51b,板件相接合之两端边缘形成鸠尾状细缝55,特别是,屏蔽外壳5冲压切断缺口 56的制程中,即预先设计冲切长度与宽度的距离,在冲切后,再将屏蔽外壳5折弯成型框体51结构;在此,鸠尾状细缝55形成壁面51a中,鸠尾状细缝55—端延伸至至少一缺口56之边缘,但非以此为限,在一实施态样中,鸠尾状细缝55进一步形成另一壁面51a,使鸠尾状细缝55—端非延伸缺口 56之边缘。
[0092]参照图2、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屏蔽外壳5外覆盖机构壳体9,机构壳体9系为电子装置(如智能型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外壳,机构壳体9包括对应框口 52之窗口92、以及至少一切口 96,至少一切口 96由窗口 92处之边缘凹陷形成,至少一切口 96之边缘对应至少一缺口 56之边缘,窗口 92处供插接插头电连接器。请再参考图5所示,所谓切口 96之边缘对应缺口 56之边缘为:插座电连接器100装在电子装置内时,屏蔽外壳5之缺口 56的边缘对齐切口 96之边缘,即缺口 56的边缘是沿着切口 96之边缘设计,供缺口 56的边缘不会突出于切口 96外,避免产生干涉(与任何其它构件碰撞),或无法满足机构空间变化之需求。
[0093]参照图7、图8及图9,为第二实施例,图7为外观示意图,图8为屏蔽外壳5另一视角之外观示意图,图9为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差别在于:框体51更包括复数缺口 56,各缺口 56分别由框口 52处之边缘凹陷,各缺口 56形成于各壁面51a,此外,舌板12 两面分别露出于各缺口 56 (如图9之俯视图观之,由缺口 56处观看得到舌板12 )。在此,各缺口 56相互对应设置在各壁面51a上,但非以此为限,各缺口 56进一步可任意在各壁面51a的任一位置凹陷形成,使各缺口 56非相互对应,其用意主要符合对应于外部机构壳体9之复数切口96设置即可。[〇〇94]参照图2、图3及图4,接地片7之复数接脚72自片体71后方两侧向下延伸成为DIP型式接脚72使用,即复数接脚72外露于第二端子座113而接触电路板。本实施例中,接地片7的作用为当复数第一接触段35与复数第二接触段45在传输讯号时,可通过接地片7的隔离,改善串音讯号干扰的问题,同时,亦可利用接地片7位于舌板12而提升舌板12本身的结构强度。此外,复数接脚72外露于第二端子座113而接触电路板进行传导与接地。[〇〇95]参照图2及图3,接地片7更包含复数第扣钩结构73。复数第扣钩结构73分别形成在片体71前方两侧朝外延伸而突出于舌板12之前侧面12c与两侧。当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会扣住复数第扣钩结构73,可避免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摩擦到舌板12之两侧而造成舌板12的磨损,此外,通过复数突出状抵持部与屏蔽外壳5接触而提供卡扣弹片进行传导而接地的作用。
[0096]参阅图2、图3至图4,本实施例中,由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的排列方式可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分别设置在舌板12之第一面12a 及第二面12b,并且,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以容置槽54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所谓的点对称,是指根据该对称中心作为旋转中心而将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旋转180度后,旋转后的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完全重合,意即,旋转后的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为位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之原本排列位置,而旋转后的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为位于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之原本排列位置。换言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呈上下颠倒,复数第一接触段35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复数第二接触段45之排列方式。其中,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用以传输一组第一讯号,亦可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于插座电连接器1〇〇之内部,用以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而一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一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将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进行传输讯号的作用。
[0097]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插头电连接器具有复数弹性端子时,插座电连接器100 可省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或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当省略第一平板端子3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插头电连接器的复数弹性端子之其中之一皆可与第二平板端子4接触,当省略第二平板端子4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插头电连接器的复数弹性端子之其中之一皆可与第一平板端子3接触,亦可不限制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的作用。
[0098]参阅图2、图3至图4,本实施例中,由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之前视观之,各第一平板端子3之排列位置对应于各第二平板端子4之排列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接触段35之排列位置对齐复数第二接触段45之排列位置,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第一平板端子3之排列位置与各第二平板端子4之排列位置可进一步形成错开。也就是说,各第一接触段35之排列位置与各第二接触段45之排列位置形成错开,当复数第一接触段35与复数第二接触段45在传输讯号时,以错开排列的位置关系,有效改善串音讯号干扰的效果。特别说明的是,插头电连接器之复数端子亦需对应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的位置排列设置,使插头电连接器之复数上第二平板端子4可对应接触到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进行传输电源或讯号。[〇〇99]上述之实施例中,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或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为各别可符合传输 USB3.0讯号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用在传输USB2.0讯号时,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 3为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可省略第一对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UTX1+-,差动讯号端子)、第三对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URX2+-,差动讯号端子),仅至少保留第二对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 (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2(Power/ VBUS),作为传输USB2.0讯号使用。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为例,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亦可省略第一对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 (TX2 +_,差动讯号端子)、第三对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URX1+-,差动讯号端子),仅至少保留第二对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2(P〇wer/ VBUS),作为传输USB2.0讯号使用。[〇1〇〇] 通过屏蔽外壳框体的框口处之边缘凹陷缺口,即框口处之边缘移除缺角,让框口处之边缘非呈同一水平面上环形边缘,使缺口之边缘对应外部机构窗口切口之边缘,插座电连接器装在电子装置内时,屏蔽外壳之缺口的边缘对齐切口之边缘,缺口的边缘沿着切口之边缘设计,供缺口的边缘不会突出于切口外,避免产生干涉,或无法满足机构空间变化之需求。
[0101]另外,通过插座电连接器之复数平板端子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呈上下颠倒,上排的复数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上排的复数第一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可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连接,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模块,包含一座体、一自该座体一侧朝外延伸之舌板及复数平板端子,各该平板 端子设置于该座体,各该平板端子一侧延伸至该舌板一面,各该平板端子另一侧突出于该 座体;以及一屏蔽外壳,覆盖该端子模块,该屏蔽外壳包含一框体、一形成该框体一侧之框口以及 位于该框体内之容置槽,其特征在于:该框体由两相对之壁面以及两相对垂直该些壁面之 侧壁共同定义,该框体包括至少一缺口,该至少一缺口由该框口处之边缘凹陷形成于该壁 面或该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外覆盖一机构壳体, 该机构壳体包括一对应该框口之窗口、以及至少一由该窗口处之边缘凹陷形成之切口,该 至少一切口之边缘对应该至少一缺口之边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一面露出于该至少一缺□ 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复数缺口,各该缺口 分别由该框口处之边缘凹陷形成于各该壁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两面分别露出于各该缺□ 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由一板件弯折成该两壁面 及该两侧壁,该板件相接合之两端边缘形成一鸠尾状细缝。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鸠尾状细缝形成在该壁面,该 鸠尾状细缝一端延伸至该至少一缺口之边缘。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更包括复数侧缘缺口,各 该侧缘缺口由该至少一缺口两侧延伸至各该侧壁。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端子更包括复数第一平板 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各该第一平板端子及各该第二平板端子一侧分别延伸至该舌板 两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更包括一接地片,该 接地片设置于该座体及该舌板,该接地片位于该些第一平板端子与该些第二平板端子之 间。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5595547SQ201620259133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陈龙飞, 翁允中, 陈弘祐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