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爆装置的锂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083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防爆装置的锂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是电池界关心和重视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 来,世界各地发生过多起锂电池爆炸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都很大,甚至出现过
人员伤亡的情况。锂电池因为安全问题甚至被列为空运禁运物资。在UL安全测 试中规定,电池在几种非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允许出现爆炸,对于锂电池而言,电 池在失重、挤压、短路、受限制充电、捶击等条件下不允许出现爆炸起火,电 池泄露是可以接受的。为此,电池领域在电池设计和生产中基本是按照UL的要 求去进行,更多的则是在大力提高电池的各项电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把电池的安 全性能放在首位。
锂电池爆炸一般是因为电池可能出现非正常使用或电池内部出现异常短路 造成电池内部温度上升,电池内部压力增高,电池外壳承受不了电池内部压力而 出现瞬间破坏性无方向性裂开。 一般安全设计中考虑到电池在可能出现意外的 情况下,在电池壳底部或上部设计薄弱环节,当电池内压达到一定值时,电池会 自动指向性轻微裂开,这有效地避免了电池可能出现的爆炸起火。但这种薄弱环 节设计工艺具有不可靠性,当电池内部压力急剧增高时,经常导致指向性裂开 无法发生,仍避免不了锂电池爆炸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设计,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加迅速可靠释放、排泄压力的带防爆装置的锂电池外壳,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防爆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设计锂电池外壳的薄弱环节时不是考虑底部 和上部压制成型,而是在电池壳的侧壁上进行刻槽。具体方案是在电池壳体l四 周侧壁壁面3上刻有刻槽2;刻槽2为1条或多条,横向或竖向均匀排布,深度
为壳体壁厚的15% 80%,宽度为0. 05 2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专利所指的薄弱环节刻槽2的位置在电池的侧壁上不影响电 池的外观效果;
2. 在电池发生意外情况下,电池不会因压力泄放产生大范围位移,从而将 电池可能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3. 能迅速可靠释放和排泄压力,达到安全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中,在电池壳体1冲制过程中,直接 用专用模具在电池壳体1四周侧壁壁面3上均匀地刻上1条或多条深度为壳休 壁厚15% 80%的刻槽2,刻槽2的宽度为0. 05 2mra,之后,再将电池壳体1进 行电镀处理。这样设计的刻槽的深度,可使电池壳体在承受20 60Kg压力时, 壳体会从刻槽3的位置自然裂开,能有效和迅速地释放、排泄电池内部压力, 提高锂电池的安全防爆性能。图2中刻槽2有1条或多条。刻槽2在侧壁壁面 上横、竖排布均可。
权利要求1。一种带防爆装置的锂电池外壳,其特征是在所述电池壳体(1)四周侧壁壁面(3)上刻有刻槽(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爆装置的锂电池外壳,其特征是所述刻槽(2)为1条或多条,横向或竖向均匀排布,深度为壳体壁厚的15% 80%,宽度为 0. 05 2mm。
专利摘要一种带防爆装置的锂电池外壳,其特征是在所述电池壳体(1)四周侧壁壁面(3)上刻有刻槽(2);所述刻槽(2)为1条或多条,横向或竖向均匀排布,深度为壳体壁厚的15%~80%,宽度为0.05~2mm。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薄弱环节刻槽2的位置在电池的侧壁上,不影响电池的外观效果;如此设计电池就不会因压力泄放产生大范围位移,从而将电池可能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在电池发生意外情况下,能迅速可靠释放和排泄压力,达到安全要求。
文档编号H01M2/12GK201181716SQ20082006647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吴金涛, 段金荣, 华 程 申请人:武汉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