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电触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168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形电触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触点,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电器产品的圆形电触点。 技术背景
电触点是决定电器产品性能的最关键部件。 一般上, 一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 点构成一组电接触对。动触点和静触点各自焊接在对应的铜件上。电触点钎焊在 铜件上的牢固度与钎透率密切相关。提高电器触头钎透率是各大电器生产单位多 年来追求的极为重要的技术参数,因为它牵涉到电器产品的分断能力、温升的高 低以及电器系统中压降的大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但是,目前由于电触点的 形状上存在缺陷,即电触点的钎焊为平面,钎透率始终提高不了,直接影响产品 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圆形电触点, 它与铜件钎焊,钎透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圆形电触点,电触点 的圆形钎焊面由三个支撑平面和一个斜面组成。三个支撑平面分别是扇形支撑 平面,位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其上部弧线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弧线重合,下部 弦线与上部弧线的最大距离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左下角圆形支撑平面, 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右下角圆形支撑平面,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 径的5%-20%。 一个斜面,斜面的上部边缘即扇形支撑平面的弦线,斜面的下部
弧形边缘线的中点与支撑平面的最低距离为0.04mm-0.06mm。
电触点与铜件焊接时,用无水乙醇浸泡电触点,铜件的待焊面用清洁棉纱沾 无水乙醇擦拭之,焊剂在使用前应烧热,不要沸腾过度,电触点的钎焊面和铜件 的待焊面刷涂焊剂后,电触点放置在铜件待焊面上,电触点钎焊面上的斜面与铜 件的待焊面形成斜缝隙,电触点和铜件放置在点焊机的两个电极之间通电加热, 待温度升到钎料的钎焊温度后,丝状或带状钎料放在两个圆形支撑平面之间斜缝 隙的最大开口处,钎料熔化后将迅速流经待焊面,向对面流动,推走焊接面的气 体,钎透率可以达到97%以上。其中,钎料以4)2的丝材最佳,钎料也不许有油 污沾着。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触点,2、扇形支撑平面,3、斜面,4、左下角圆形支撑平面,5、
右下角圆形支撑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参见图1和图2, 一种圆形电触点,电触点1的圆形钎焊面由三个支撑平面 和一个斜面3组成。三个支撑平面分别是扇形支撑平面2,位于圆形钎焊面的
上部,其上部弧线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弧线重合,下部弦线与上部弧线的最大距
离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左下角圆形支撑平面4,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 径的5%-20%;右下角圆形支撑平面4,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 一个 斜面3,斜面3的上部边缘即扇形支撑平面2的弦线,斜面3的下部弧形边缘线 的中点与支撑平面的最低距离为0.04mm-0.06mm。
权利要求1、一种圆形电触点,其特征在于电触点(1)的圆形钎焊面由三个支撑平面和一个斜面(3)组成,三个支撑平面分别是扇形支撑平面(2),位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其上部弧线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弧线重合,下部弦线与上部弧线的最大距离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左下角圆形支撑平面(4),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右下角圆形支撑平面(4),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一个斜面(3),斜面(3)的上部边缘即扇形支撑平面(2)的弦线,斜面(3)的下部弧形边缘线的中点与支撑平面的最低距离为0.04mm-0.06mm。
专利摘要一种圆形电触点,电触点的圆形钎焊面由三个支撑平面和一个斜面组成。三个支撑平面分别是扇形支撑平面,位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其上部弧线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弧线重合,下部弦线与上部弧线的最大距离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左下角圆形支撑平面,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右下角圆形支撑平面,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一个斜面,斜面的上部边缘即扇形支撑平面的弦线,斜面的下部弧形边缘线的中点与支撑平面的最低距离为0.04mm-0.06mm。它与铜件钎焊,钎透率高。
文档编号H01H1/06GK201178039SQ20082008604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9日
发明者郑仕奎, 晓 陈 申请人: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