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按钮速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612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按钮速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常也称作速动开关的电开关。这种电速动开关设计用于按照选择建立一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之间的第一导电 通道;—或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之间的第二导 电通道;该开关包括 外壳;按钮,该按钮从外壳延伸出来并且包括由延伸到外壳中的延伸部 形成的驱动部,按钮布置成在向按钮施加外力时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 和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之间相对于外壳运动,其中一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第一导电通道;和 一在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第二导电通道; 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相对于外壳固定,并且其包括所述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和转换单元,该转换单元包括*导电摆动元件,导电摆动元件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导电元件枢转 地接合,而导电摆动元件的第二端部布置成按照选择将第一导电固定 触点电连接至第二或第三导电固定触点;*和牵引弹簧,该牵引弹簧具有操作地连接至外壳的第一端部和固定至摆动元件的第二端部,使得当按钮处于第一按钮位置时,弹簧处于第一弹簧位置并且弹 簧引起摆动元件使第 一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电连接,而当按钮运动到 第二按钮位置时,弹簧运动至第二弹簧位置并且弹簧引起摆动元件也导电固定触点电连接。
技术背景在US-B2-7,205,496中公开了 一个这种开关的实例,其中弹簧是 一种螺旋形缠绕的牵引弹簧,而且其中按钮驱动部作用在弹簧的中间 段上。由于这种布置,发生转换单元的突然转换,但是不可能获得非常 快速的转换,而且弹簧的弹性行为受到其与驱动部的配合操作的影响, 转换点或瞬间位置改变,因此开关是不可靠的。相同缺点也是US-A-4,636,597所公开的设计固有的。在US-B1-6,255,611中说明了 一种改进这种速动开关的工作的尝 试,其中转换单元在摆动元件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双稳态的,其 中开关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开关之间,当 施加到按钮上的外力被移除时,按钮借助于复位弹簧返回到其初始的 所述第一工作位置,而且其中牵引弹簧具有连接至按钮驱动部的第一 端部和固定至摆动元件的第二端部,使得当按钮处于第一按钮位置时, 牵引弹簧的第一端部处于第一弹簧位置,而当按钮运动至第二按钮位 置时,弹簧的第一端部运动到笫二弹簧位置。根据这种布置,当向按钮施加外力时,按钮驱动部与弹性弹簧的 相接端部被迫使向下运动,直到其经过临界线,在该位置摆动元件与 另一个导电固定触点联接以供给电力或电信号。然而,转换速度仍然不足,而且未提供一种用于按照选择同时建 立两条第一导电通道或同时建立两条第二导电通道的"双重"或"成对" 设计的方案,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通道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和第二 导电固定触点之间,每一条第二导电通道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和第 三导电固定触点之间。发明内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已知于US-B1-6,255,611的开关类型的开关,其8特征在于,该开关包括倾斜杆
一该杆相对于外壳枢转地安装, 一牵引弹簧的第一端部固定至该杆,
一而且,按钮的驱动部作用在该杆上以使杆在第一杆位置和第二 杆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第一杆位置中,牵引弹簧的第一端部处于第 一弹簧位置,在第二杆位置中,牵引弹簧的第一端部处于第二弹簧位 置,
其中杆的第一端部与外壳的固定部枢转地接合;
其中杆的第二端部具有游隙地容纳在按钮驱动部的切口中,所述
切口通过下述部件限定
—第一驱动内壁,其与杆的第二端部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一 杆位置朝向其第二杆位置枢转;和
—第二相对驱动内壁,其与杆的第二端部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 第二杆位置朝向其第 一杆位置枢转;
根据该设计,倾斜杆快速越过以快速地驱动可动触点摆动元件, 因此使得连续性得以保持,直到可动触点摆动元件快速越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开关,用于按照选择
同时建立两条第一导电通道,每一条第一导电通道位于第一导电 固定触点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之间;
或同时建立两条第二导电通道,每一条第二导电通道位于第一导 电固定触点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之间;
该开关包括
外壳;
按钮,该按钮从外壳延伸出并且包括由延伸到外壳中的延伸部形 成的驱动部,按钮布置成当向按钮施加外力时相对于外壳在第一按钮 工作位置和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中 建立所述第一导电通道,而在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所述第二导电 通道;
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相对于外壳固定,并且包括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和
转换单元,该转换单元包括
* 一对导电摆动元件,每一个导电摆动元件的第一端部与相关联 的第一导电元件枢转地接合,而每一个导电摆动元件的第二端部布置 成按照选择将相关联的第 一导电固定触点电连接至相关联的第二导电 固定触点或相关联的第三导电固定触点;
*和牵引弹簧,该牵引弹簧具有操作地连接至按钮驱动部的第一 端部和固定至摆动元件的第二端部,
使得当按钮处于第一按钮位置时,牵引弹簧的第一端部处于第一 弹簧位置并且弹簧引起摆动元件使相关联的第 一导电固定触点和相关 联的第二导电固定触点电连接,而当按钮运动到第二按钮位置时,牵
引弹簧的第一端部运动至第二弹簧位置并且弹簧引起摆动元件也运 动,从而使相关联的第一导电固定触点和相关联的第三导电固定触点 电连接; 其中
—所述转换单元在摆动元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双稳 态的;
一所述开关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外壳和所述按钮 之间;
一当施加到所述按钮上的外力被移除时,所述按钮借助于复位弹 簧返回到其初始的第一工作位置; 以及所述开关包括倾斜杆 一该杆相对于外壳枢转地安装, 一弹簧的第一端部固定至该杆,
一以及,按钮的驱动部作用在该杆上以使杆在第一杆位置和第二 杆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第一杆位置中,弹簧的第一端部处于其第 一弹簧位置,在第二杆位置中,弹簧的第一端部处于其第二弹簧位置, 其中杆的第一端部与外壳的固定部枢转地接合;而且其中杆的第二端 部具有游隙地被容纳在按钮驱动部的切口中,所述切口通过下述部件
10限定
第一驱动内壁,其与杆的第二端部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一杆 位置朝向其第二杆位置枢转;和
第二相对驱动内壁,其与杆的第二端部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 二杆位置朝向其第一杆位置枢转。
根据这种"双重"设计,在小于15毫秒(ms)的同步时间内,两 个电信号同时改变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
—杆的第一端部与外壳的固定部枢转地接合,而且其中杆的第二 端部具有游隙地容纳在按钮驱动部的切口中,所述切口通过下述部件 限定
一第一驱动内壁,其与杆的第二端部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一 杆位置朝向其第二杆位置枢转;和
—第二相对驱动内壁,其与杆的第二端部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 第二杆位置朝向其第一杆位置枢转;
一所述杆呈板的形式,所述板绕平行于板的平面的轴线枢转地安
装;
一第一和第二内壁是平面并且形成V形切口; 一牵引弹簧的第一端部在位于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 点处固定至杆;
一每一个摆动元件呈金属片的形式,其中开关包括弹簧力传送元
件,该弹簧力传送元件由塑料制成并且包覆成型在所述金属片上,而 且其中牵引弹簧的第二端部固定至力传送元件;
—开关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金属片上的单个力传送元件; 一牵引弹簧的第二端部钩在该单个力传送元件上; 开关的设计相对于中央平面是对称的,该中央平面包括按钮的致 动轴线和牵引弹簧的纵轴线,两个摆动元件相对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布置。


通过阅读应附图来理解的下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
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l是俯视透视图,其图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双稳态速动开关 的实施例;
图2是与图l类似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分解状态的一些部件; 图3是图2的下部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5A是沿图4的5-5线剖切的剖视图,示出了部件处于它们的第 一位置;
图5B是沿图4的5-5线剖切的剖视图,示出了部件处于它们的第 一位置;
图6是图1和2的速动开关的导电和转换单元的一些主要部件侧 向视图7是图6的部件的俯视透视图,示出的一些部件处于部分分解
位置;
图8是速动开关外壳的下半部的俯视透视图; 图9是速动开关外壳的上半部的仰视透视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随后的说明中,相同、相似或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实例,为了帮助理解本说明书和其它部分, 所采用的竖直、水平、底部、顶部、上、下、横向、纵向等术语参照 的是附图中所示的L、 V、 T三面体,而不是参照重力方向。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整个开关的设计相对于对应于图4的线5-5 的竖直中央平面VMP是对称的。
图l显示了一种速动开关10,其具有外壳12,外壳的形状为长方 体,并且外壳由外壳上部部分或上半部16和外壳下部部分或下半部14构成,外壳上部部分或上半部16和外壳下部部分或下半部14由模 压塑料制成并且在安装和装配之后超声焊接在一起。
开关10包括竖直延伸并且可移置的按钮18,按钮具有用于接收 致动力的自由上端部20。
按钮18的主竖直上柄部22延伸穿过外壳上部部分14的孔24以 及密封套26 ( sealing boot )。
按钮18是一种包括下部驱动部28的塑模件,该下部驱动部是主 竖直柄并22的延伸部并且其布置在外壳12内部并且在外壳12内部延 伸。
下部驱动部28包括一对竖直和横向延伸的侧向引导翼部30,所 述侧向引导翼部被接收在相匹配且互补的成对竖直凹槽32和34中, 所述竖直凹槽布置在外壳10的两个半部14和16中(参见图8和9)。
开关10包括复位弹簧36,该复位弹簧竖直地设在外壳12的下部 部分14和按钮18的下部驱动部28之间。复位弹簧36是竖直且螺旋 缠绕的弹簧,该复位弹簧被容纳在下部部分14的凹部40中,并且其 上端部作用在驱动部28的下部竖直延伸指42上。
复位弹簧36被安装以被竖直压缩成使得,当向下施加到按钮的自
由上端部20上的外力被移除时,按钮借助于复位弹簧36返回到其上 部停靠位置(如图5所示)。
该上部停靠位置由翼部30的上边缘31与凹槽34的上底部35的 配合限定。
从该上部位置开始(并且通过压缩复位弹簧36),按钮18可被朝 向其末端下部位置向下推压,该末端下部位置由翼部30的下边缘与凹 槽34的下底部的配合限定。
下部驱动部28包括开放的V形切口 44。如在图5可看到的,切 口 44由第一上部驱动内壁46和第二下部相对驱动内壁28限定。
按钮18纵向地布置在外壳10的一个端部处,而V形切口44朝 向外壳10的另一相对端部纵向地会聚。每个壁46和48是平的并且终 止于倾斜的小平面47、 49,该平面47、 49既是水平的又是平行的。速动开关10包括由若干个导电固定触点构成的导电单元50,所 述导电固定触点属于由切割金属片材制成的金属固定导电插脚(pin )。
导电单元包括一对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其在此呈一对竖直导电 插脚的形式,其每一个包括呈V形凹槽形式的固定接触区53。两个第 一触点52在一竖直平面中横向对准,该竖直平面基本上是沿纵向位于 按钮开关18和其他相关联的固定触点之间的中间平面。
导电单元包括一对第二导电固定上部触点54,其在此呈一对竖直 的导电插脚的形式,其每一个具有上部水平弯曲部56,其下部面57 构成固定接触区57。两个第二触点54在一竖直平面中横向对准,该 竖直平面沿纵向位于基本上与按钮开关18相对的外壳10的纵向端部 处。
导电单元包括一对第三导电固定下部触点58,其在此呈一对竖直 的导电插脚的形式,其每一个具有上部水平弯曲部60,其上部面57 构成固定接触区61。两个第三触点58在一竖直平面中横向对准,该 竖直平面沿纵向位于基本上与按钮开关18相对的外壳10的纵向端部 处。
所有四个弯曲部56和60在同一横向平面对准,以使它们形成两 对在其间限定出竖直空间的固定相向接触区57-61。
经过凹槽53中心的假象水平面基本上经过所述成对的固定相向 接触区57-61之间的竖直空间的中间(参见图5)。
速动开关10包括转换单元62,该转换单元由一对双可动接触导 电片64构成,所述一对双可动接触导电片64由切割金属片材制成, 每一片导电片64构成用于在第二固定触点54和第三固定触点58之间 运动的摆动元件。
每一片可动接触片在位于一个端部的第一固定触点52和位于另 一端部的其他固定触点54和58之间纵向延伸。
更准确地,每一片可动接触片64具有第一端部66 (相对于接触 片的大致平面稍微向下弯曲),其被枢转地容纳的横向边缘67是相关 联的第一固定触点的相应凹槽。
14每一片可动接触片64具有呈叉形式的第二端部68,该叉布置在 相向的相对导电区57和61之间,以根据可动片64的位置按照选择将 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电连接至第二 54或第三58导电固定触点。
所有导电插脚52、 54、 58都插(压配)到且放置在外壳的下部 14中,而且都竖直地穿过相应孔向外延伸超出下部面17,以构成开关 IO的连接插脚,用于将开关10连接在印刷电路板(未示出)上。这 些接线端可用 一些环氧树脂进行密封。
开关10在此包括单个力传送元件70,其包覆成型在金属摆动接 触片64上。该单个且公用的弹簧力传送元件70由塑料制成并且包覆 成型在接触片64上。
更准确地,力传送元件呈倒转的U形蹬的形式,侧横向分支的每 一下端部72被包覆成型在靠近其第一端部66的相关联片64的相应相 向部上。
蹬70还包括中心且基本上水平的分支74,该分支74朝向片64 的第二自由端部68纵向延伸。
中心分支74的自由端部76终止于钩部78。
由于转换单元62相对于固定触点52绕水平横向轴线A-A在其两 个上部和下部位置之间枢转的布置,速动开关IO允许在可动转换单元 62处于图5所示位置时(即按钮处于其第一上部工作位置时)按照选 择且同时地建立两条第一导电通道,其每一条均位于第一导电触点52 和第二导电触点54之间。
转换单元62还允许在按钮处于其第二下部工作位置时按照选择 且同时地建立两条第二导电通道,其每一条均位于第一导电触点52 和第三导电触点58之间。
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上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之间是双稳态的。 为此,开关包括牵引弹簧80,该牵引弹簧具有经由倾斜杆操作地连接 至按钮驱动部28的第一端部82和通过力传送元件70固定至可动触点 的第二端部84。
牵引弹簧80是一种螺旋缠绕弹簧,其第二端部84钩在力传送元件的分支74的钩部78中。
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通过倾斜杆86连接至按钮18,该杆 相对于外壳12枢转地安装。
杆86呈板的形式,该板绕与板86的平面平行的横向水平轴线B-B 枢转地安装。
杆呈大致T形,具有两个第一平行侧向分支88,每一个分支88 具有横向自由边缘89。
每一个自由边缘89枢转地容纳在相关联的固定结构支架元件卯 的相应凹槽中。
结构支架90是插(压配)到下部部分16中的金属切割元件,但 是其不具有导电或电触点功能。
杆86还包括第二中心沿纵向延伸的中心分支94,其构成杆86的 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具有游隙地自由容纳在切口 44中。
杆86还包括中心孔96,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钩在该中心 孔中,所述孔96定位在位于杆86的第一端部88、 89和第二端部94 之间的位置处。
由于不同的几何参数和尺寸,在牵引弹簧80和复位弹簧36的作 用下,如图1至5所示,双稳态转换单元62、杆86和按钮18通常都 位于它们的"上部"停靠位置。
当使用者向下推压按钮的柄部22时,按钮18的驱动部28借助于 上部内壁46作用在第二端部94上,从而使杆86从其上部第一杆位置 枢转至其第二稳定的"下部"杆位置,其中,在上部第一杆位置中,弹 簧80的第一端部82处于其第一稳定的"上部"弹簧位置,在第二稳定 的"下部"杆位置中,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处于其下部第二位置。
位置转换驱使实现转换操作,即,位于固定触点52和54之间的 两个第一导电通道同时中断,而接着位于两个固定触点52和58之间 的两个第二导电通道同时建立。其还引起复位弹簧36的压缩。
当使用者释放作用在柄部22上的致动力时,先前被压缩的复位弹 簧36向上作用在按钮18上以竖直向上推压按钮。按钮18的驱动部28借助于切口 44的下部内壁48作用在第二端部94上,从而使杆从 其第二稳定的"下部"杆位置枢转至其上部第一杆位置,其中,在第二 稳定的"下部"杆位置中,弹簧80的第一端部处于其下部第二位置,在 上部杆位置中,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处于其第一稳定的"上部"弹簧 位置。
所述实施例包括一种两个开关的"双重"或"成对"布置。然而,本 发明也可应用于"单个"或"唯一"开关,用于按照选择在第一导电固定 触点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之间建立第一导电通道或者在第一导电固定 触点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之间建立第二导电通道。
本开关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用于致动电子停车制动器。 本开关还可用于包括汽车气嚢系统在内的许多应用中,作为系统 切断开关。
本开关可用于任何电子应用中,例如,特别是在希望双刀快速转 换的情况下需要双刀双掷电路的电子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10),用于按照选择建立-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之间的第一导电通道;-或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之间的第二导电通道;所述开关包括外壳(12);按钮(18),所述按钮从外壳延伸出来并且包括由延伸到外壳中的延伸部形成的驱动部(28),所述按钮(18)布置成在向按钮施加外力时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和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之间相对于外壳运动,其中,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第一导电通道,而在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第二导电通道;导电单元(50),所述导电单元相对于外壳固定并且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和转换单元(62),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导电摆动元件(64),所述导电摆动元件的第一端部(66、67)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枢转地接合,而所述导电摆动元件(64)的第二端部(66)布置成按照选择将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电连接至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或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和牵引弹簧(80),所述牵引弹簧具有操作地连接至按钮的驱动部(28)的第一端部(82)和固定至摆动元件(64)的第二端部(84),使得当按钮处于第一按钮位置时,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处于第一弹簧位置并且弹簧(80)引起摆动元件(64)使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电连接,而当按钮运动到第二按钮位置时,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运动至第二弹簧位置并且牵引弹簧(80)引起摆动元件(64)也运动,从而使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电连接;而且,其中-所述转换单元在摆动元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双稳态的;-所述开关包括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外壳(10)和所述按钮(18)之间;-而且其中,当施加到所述按钮上的外力被移除时,所述按钮借助于复位弹簧(36)返回到其初始的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倾斜杆(86)-所述杆相对于外壳(10)枢转地安装,-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固定至所述杆,-以及,按钮的驱动部(28)作用在所述杆上以使杆(86)在第一杆位置和第二杆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杆位置中,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处于其第一弹簧位置,在第二杆位置中,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处于其第二弹簧位置;其中杆(86)的第一端部(88、89)与外壳的固定部(90、92)枢转地接合;而且其中杆(86)的第二端部(94)具有游隙地容纳在按钮(18)的驱动部(28)的切口(44)中,所述切口通过下述部件限定-第一驱动内壁(46),所述第一驱动内壁与杆(86)的第二端部(94)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一杆位置朝向其第二杆位置枢转;和-第二相对驱动内壁(48),所述第二相对驱动内壁与杆(86)的第二端部(94)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二杆位置朝向其第一杆位置枢转。
2. —种开关(IO),用于按照选择—同时建立两个第一导电通道,每一个第一导电通道位于第一导 电固定触点(52)和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之间;—或同时建立两个第二导电通道,每一个第二导电通道位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之间; 所述开关包括 外壳(12);按钮(18),所述按钮从外壳延伸出来并且包括由延伸到外壳中的 延伸部形成的驱动部(28 ),所述按钮(18 )布置成在向按钮(18 )施 加外力时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和第二按钮工作位置之间相对于外壳运 动,其中,在第一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所述第一导电通道;而在第二 按钮工作位置中建立所述第二导电通道;导电单元(50 ),所述导电单元相对于外壳固定并且包括所述第一 导电固定触点(52 )、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 )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 ); 和转换单元(62),所述转换单元包括一对导电摆动元件(64),每一个导电摆动元件的第一端部(66、 67)与相关联的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枢转地接合,而每一个导电 摆动元件(64)的第二端部(66)布置成按照选择将相关联的笫一导 电固定触点(52)电连接至相关联的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或相关 联的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和牵引弹簧(80 ),所述牵引弹簧具有操作地连接至按钮(18 ) 的驱动部(28)的第一端部(82)和固定至摆动元件(64)的第二端 部(84),使得当按钮(18)处于第一按钮位置时,牵引弹簧(80)的 第一端部(82)处于第一弹簧位置并且牵引弹簧引起摆动元件(64) 使相关联的第 一导电固定触点(52 )和相关联的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 ) 电连接,而当按钮(18)运动到第二按钮位置时,牵引弹簧(80)的 第一端部(82)运动至第二弹簧位置并且牵引弹簧(80)引起摆动元 件(64)也运动,从而使相关联的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和相关联 的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电连接; 而且,其中一所述转换单元在摆动元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双稳 态的;一所述开关包括复位弹簧(36 ),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外壳(10 ) 和所述按钮(18)之间;一而且其中,当施加到所述按钮上的外力被移除时,所述按钮借 助于复位弹簧(36)返回到其初始的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倾斜杆(86):一所述杆相对于外壳枢转地安装,—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固定至所述杆,_以及,按钮(18)的驱动部作用在所述杆上以使杆(86)在第 一杆位置和第二杆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杆位置中,牵引弹簧(80) 的第一端部(82)处于其第一弹簧位置,在第二杆位置中,牵引弹簧 (80)的第一端部(82)处于其第二弹簧位置;其中,杆(86)的第一端部(88、 89)与外壳的固定部(90、 92) 枢转地接合;而且其中,杆(86 )的第二端部(94 )具有游隙地容纳在按钮(18 ) 驱动部(28)的切口 (44)中,所述切口通过下述部件限定一第一驱动内壁(46),所述第一驱动内壁与杆(86)的第二端 部(94)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一杆位置朝向其第二杆位置枢转; 和一第二相对驱动内壁(48),所述第二相对驱动内壁与杆(86) 的第二端部(94)配合操作以驱使杆从其第二杆位置朝向其第一杆位 置枢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86) 呈板的形式,所述板绕与所述板的平面平行的轴线(B-B)枢转地安 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10),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壁U6) 和第二内壁(48)是平的并且形成V形切口 (44)。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10),其特征在于,牵引弹簧(80) 的第一端部(82)在位于杆(86)的第一端部(88、 89)和第二端部 (94)之间的点(96)处固定至杆(86)。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牵 引弹簧(80)是螺旋形缠绕弹簧,所述螺旋形缠绕弹簧的第一端部(82) 钩在杆(86、 96)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10),其特征在于,每一个 摆动元件(64)呈金属片形式,其中开关包括弹簧力传送元件(70), 所述弹簧力传送元件由塑料制成并且包覆成型在所述金属片上,而且 牵引弹簧(80)的第二端部(84)固定至力传送元件(70)。
8. 根据权利要求7与权利要求2的结合的开关(10),其特征在 于,所述开关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金属片(64)上的单个力传送元件 (70 )。
9. 根据权利要求8与权利要求6的结合的开关(10),其特征在 于,牵引弹簧(80)的第二端部(84)钩在所述单个力传送元件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的 设计相对于中央平面是对称的,所述中央平面包括按钮的致动轴线和 牵引弹簧的纵轴线,两个摆动元件相对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布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开关,包括外壳;按钮(18),该按钮包括驱动部(28)并且布置有建立第一导电通道的第一工作位置和建立第二导电通道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导电固定触点(52)、第二导电固定触点(54)和第三导电固定触点(58);摆动元件(64),该摆动元件的第一端部(66、67)与第一导电固定触点枢转地接合,而第二端部(66)布置成将第一导电固定触点电连接至第二或第三导电固定触点;和牵引弹簧(8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倾斜杆(86),该杆相对于外壳(10)枢转地安装,牵引弹簧(80)的第一端部(82)固定至该杆,而且按钮的驱动部(28)作用在该杆上以使杆(86)枢转。
文档编号H01H13/20GK101645358SQ200910164428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F·多姆扎尔斯基 申请人:联合活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