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11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eSATA插头连接器 及USB插头连接器交替插接的具检测开关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中,已有可供不同规格的插头连接器交替插接的设计,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中国台湾新型M335829(申请号:97202149)专利所揭露 的一种连接器插座,其包含一壳体ll,其上设有一插槽lll,且设有一固定 座12于插槽111中,固定座12两相对侧面上设有一串行先进附加技术 (eSATA)端子组13及一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子组14,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 子组13具有数个第一 eSATA端子131与第二 eSATA端子132,通用串行总 线端子组14且有数个第一 USB端子141与第二 USB端子142,且该些第二 USB端子142连接所对应的第二 eSATA端子132,使该连接器插座支持 USB3.0插头连接器,且通过第二 USB端子142连接对应的第二 eSATA端 子132来传输信号。
上述专利案揭露一种属于共享插座的复合连接器,而且第二 USB端子 142与第二 eSATA端子132 —体连接而成为共享端子的构造,但是共享的第 二 USB端子142与第二 eSATA端子132的连接部1421都是从第二 eSATA 端子132末端垂直向上延伸,皆因这些共享的第二 USB端子142的间距大 于第二 eSATA端子132的间距,故愈向外侧的连接部1421偏移长度愈长, 当传输USB信号时,信号路径愈外侧其信号的路径愈长,会造成差动信号 的传递的歪斜,产生信号误判及信号失真的问题。
上述专利案因为共享端子的排列,其揭示出垂直的连接部1421中愈向 至外侧的连接部1421,其中间产生有一个狭窄宽度的部位,此狭窄宽度的部 位比第二 eSATA端子132与第二 USB端子142接触部的宽度还小,如此会 因为传递路径的縮减造成电阻变大,继而造成USB信号传输的延迟或失真的问题。
其次,上述共享端子的构造具有另一个问题,乃是在于如何切换不同种 类的信号传输,在上述的专利案中并未有检测开关构造的设计,用以切换信 号的传输。
此外,虽然检测开关的构造在一般的多种连接器上是常用的构造,但单 是针对一般单一连接器所设置,在一些产业的需求上,特别是对于USB连
接器,有设置检测开关的需求,乃因USB具有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在其 中一种的需求是用于检测USB插头连接器插入定位后提供信号及电源,另 一种的需求则是在设备端关机的情况下检测USB插头连接器插入定位后提 供电源,或是其它检测功能的需求。然而,上述专利案未设有检测开关,故 无法提供该连接器插座可检测USB插头连接器是否插入的功能,且能在USB 插头连接器与eSATA插头连接器间交替插接时顺利切换信号传输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在于使共享端子的 连接部分,具有相近的长度及宽度,使信号递路径相近,减少解决传输USB 信号的传递的歪斜,避免产生信号误判及信号失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能在一复合的插接 空间内,提供USB插头连接器插入时能触动检测开关而改变该检测开关的 连接状态,以传输USB的传输信号;以及,具有提供检测功能的需求。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 体,该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与后端,且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及一连接 于该基部的插接板,该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 设置有一具七支并排端子的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eSATA)端子组;该第二 板面设置有一具九支端子的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子组,其中五支并排的端 子为第一USB端子组、及另外四支并排的端子为第二USB端子组,该第一 USB端子组设置在该第二板面的前端,该第二 USB端子组设置在该第二板 面上且位于该第一 USB端子组的后方,其中该第一 USB端子组的五支并排 端子分别对应一体连接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中间部位的五支端 子构成共享端子的构造; 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且构成一共享插接空间,上述的共享端子埋设在该绝缘本体的插接板,该第一 USB 端子组的每一端子包括一平板接触部及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一端连接该平板 接触部,另一端连接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应的端子,其中该第 一 USB端子组的中间端子的连接部,自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
应的端子的末端弯折延伸后再反向形成其平板接触部,该第一 USB端子组
的中间端子两侧的端子的连接部,分别自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 应的端子的末端弯折延伸且朝相反的外侧方向偏移延伸,再反向形成其平板
接触部,该第一 USB端子组位于两最外侧的端子的连接部,自该外部串行 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应的端子近末端处的相反外侧边方向的侧边朝向相 反的外侧方向斜向延伸,再朝相反的外侧方向延伸其平板接触部。
其中,上述共享插接空间包括一供用以插接eSATA插头连接器的第一 插接空间及供插接一对应A型的USB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插接空间,该第一 插接空间与该第二插接空间具有重叠的部分空间与不重叠的部分空间;较佳 的,该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一检测开关,该检测开关包括一第一检测端子与第 二检测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凸设有一抵触部,该抵触部凸出伸入在上述插 接板的第二板面一侧的第二插接空间内且位于该第一插接空间与该第二插 接空间不重叠的部分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效益通过上述共享端子的连接部的设计,以具有相 近的长度及宽度,使信号传递路径相近,继而减少传输USB信号时信号的 传递的歪斜,避免产生信号误判及信号失真。并且,这些共享端子的设计, 使得这些共享端子可在一条端子料带上成形,且成形后可一起埋设于绝缘本 体的插接板上,以利于制程作业及加强结合于绝缘本体上的强度。
其次,通过设置有检测开关并位于USB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插接空间内且 避开eSATA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在一复合的插接空间内,提供USB插 头连接器插入时的检测作用,故当eSATA插头连接器插入时不会推抵第一 检测端子的抵触部而不会改变检测开关的连接状态,而使插座连接器的 eSATA端子组传输信号,当对应的USB插头连接器插入时,则会压抵该第 一检测端子的抵触部而改变检测开关的连接状态,使eSATA端子组中与该 第一USB端子组连接的端子传输USB的传输信号。同时,检测开关还具有 能提供其它检测功能的需求。

图1为现有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电连接器插座的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设于电路板的立体图,其中绘示插座连接 器设置于电路板的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设于电路板的立体图,其中绘示插座连接 器相对于图4翻转后的示意。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eSATA端子组与USB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的俯视立体图。
图9为图7中的前视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共享端子的展开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2为图1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13为图11中的B—B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1中的C一C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对插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插入eSATA插头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7为图16中的D—D向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插入eSATA插头连接器时的立体图,其 中移除遮蔽壳体。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插入USB插头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20为图19中的E—E向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插入USB插头连接器后的立体图,其中 移除遮蔽壳体。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 壳体
111插槽12 固定座
13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
131 第一eSATA端子
132 第二eSATA端子 14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组
141 第一USB端子
142 第二 USB端子 1421 连接部
2插座连接器 20 绝缘本体
201 前端 202后端
21基部 22插接板 221 第一板面 222第二板面 23侧臂
24 USB端子槽
25 eSATA端子槽 26突出臂
27安装槽
271 开口 28 凹部 30 eSATA端子组 端子31
311第一基臂
312接触臂
313第一焊接脚 40 USB端子组 41、 42 端子
411平板接触部421第二基臂 422弹性接触臂 423第二焊接脚 50遮蔽壳体
51共享插接空间 52第一插接空间 53第二插接空间
531不重叠的部分空间 60检测开关
61第一检测端子 611第一固定部 612第一弹性臂 613抵触臂 614连接臂 615 抵触部 616第一焊脚 62第二检测端子 621 第二固定部 622第二弹性臂 623接触部 624第二焊脚 71端子定位座
711 凹槽 72端子固持块 721 穿槽
8 电路板
9 eSATA插头连接器 91端子
10、 10' USB插头连接101端子
102绝缘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4至图6所示,以及配合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 座连接器2,该插座连接器2可供设置于一电路板8上,且该插座连接器2 可供外接式的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eSATA, External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插头连接器(以下简称eSATA插头连接器)9与对应A 型(A-TYPE)的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头连接器(以下简 称USB插头连接器)IO或10'交替插接。该插座连接器2包括有一绝缘本体 20、 一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eSATA)端子组(以下简称eSATA端子组)30、 一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子组(以下简称USB端子组)40与一遮蔽壳体50,以 及还进一歩包括一检测开关60。
绝缘本体20具有相对的前端201与后端202,而绝缘本体20包含有一 基部21及一连接于基部21且朝前端201方向延伸的插接板22,以及自基部 21两侧向前延伸的侧臂23,绝缘本体20还具有四个USB端子槽24与两个 eSATA端子槽25(如图4),且基部21的后端202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一突出 臂26。插接板22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221与第二板面222,四个USB端子 槽24并排位于第二板面222且延伸至基部21的后端202,两个eSATA端子 槽25位于第一板面221的相对两侧且延伸至基部21的后端202。
eSATA端子组30具有七支并排的端子31, eSATA端子组30的每一端 子31具有一第一基臂311、 一自第一基臂311 —端延伸的接触臂312及一自 第一基臂311相对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脚313。
USB端子组40具有九支的端子41、 42,其中五支并排的端子41为第一 USB端子组,另外四支并排的端子42为第二USB端子组,第一USB端子 组的五支端子41分别对应一体连接eSATA端子组30中间部位的五支端子 31以分别构成共享端子的构造。其中,第二USB端子组的每一端子42具有 一第二基臂421 、 一自第二基臂421 —端弯折延伸的弹性接触臂422及一自 第二基臂421相对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脚423。其中,上述该具有九 支并排端子41、 42的USB端子组40特别是指用于传输符合USB3.0版本以下的A型连接器端子的信号传输规范。
请配合参阅图7至图9所示,更具体说明上述共享端子的构造,第一 USB 端子组的每一端子41包括一平板接触部411及一连接部412,连接部412 — 端连接平板接触部411,另一端则连接eSATA端子组30对应的端子31。其 中第一 USB端子组的中间端子41的连接部412,自eSATA端子组30对应 的端子31的末端弯折延伸后再反向弯折形成其平板接触部411;第一USB 端子组的中间端子41两侧的端子41的连接部412,分别自eSATA端子组 30对应的端子31的末端弯折延伸且朝相反的外侧方向偏移延伸,然后再反 向弯折形成其平板接触部411;而第一 USB端子组位于两最外侧的端子41 的连接部412,自eSATA端子组30对应的端子31近末端处的相反外侧边方 向的侧边朝向相反的外侧方向斜向延伸,然后再朝相反的外侧方向延伸其平 板接触部411。然而,如图10所示,为这些等共享端子的展开图,这些共享 端子的设计,可以在端子料带上展开而不会干涉,使得这些共享端子可以在 一条端子料带上冲压成形。
上述的检测开关60包括一第一检测端子61与一第二检测端子62,第一 检测端子61凸设有一抵触部615。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端子61包含有 一第一固定部611、自第一固定部611 —端方向弯折延伸的上述抵触部615 及一 自第一固定部611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脚616,第二检测端子62包含一 第二固定部621、 一由第二固定部621 —端方向弯折延伸位于抵触部615后 方的接触部623及一自第二固定部621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脚624。再更具 体的说明,第一检测端子61还包含有一自第一固定部611 —端弯折延伸的 第一弹性臂612、 一自第一弹性臂612末端延伸的抵触臂613、 一自抵触臂 613末端弯折延伸的连接臂614,上述抵触部615自连接臂614近末端处的 侧边弯折延伸而成。第二检测端子62还包含一自第二固定部621 —端弯折 延伸的第二弹性臂622,上述接触部623自第二弹性臂622末端弯折延伸。
绝缘本体20插接板22的第一板面221供设置上述七支并排端子31的 eSATA端子组30,插接板22的第二板面222则供设置上述九支端子41、 42 的USB端子组40,其中与eSATA端子组30的五支端子31为共享端子的第 一 USB端子组的五支端子41,并排设置在第二板面222的前端201,另外 第二 USB端子组的四支端子42,则设置在第二板面222上且位于第一 USB端子组的后方。请再配合参阅图11至图13,上述为共享端子的第一USB端
子组与eSATA端子组30的五支端子31埋设在绝缘本体20的插接板22,可 以插入模制(INSERTMOLDING)成形方式埋设在插接板22,从而加强结合于 绝缘本体20上的强度。然因上述共享端子的设计,可在一条金属料带上冲 压成形,因此成形后可一起插入模制在绝缘本体20的插接板22,以利于制 程上的作业。并且共享的第一 USB端子组的端子41连接于eSATA端子组 30的端子31的连接部412,具有相近的长度及宽度,因此能使信号传递路 径相近,继而能减少解决传输USB信号时信号传递的歪斜,避免产生信号 误判及失真。
另,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eSATA端子组30的端子31的接触 臂312并排位于第一板面221,第一 USB端子组的平板接触部411并排位于 第一板面221的前端201,第二 USB端子组的四支端子42则插设于对应的 USB端子槽24中,第二基臂421卡固于基部21的USB端子槽24中,弹性 接触臂422位于第二板面222且凸伸出对应的USB端子槽24,而第二焊接 脚423则伸出位于基部21的后端202。 eSATA端子组30中位于最两外侧的 两支端子31则插设于对应的eSATA端子槽25中,两支端子31的第一基臂 311卡固于基部21的eSATA端子槽25中,接触臂312则位于第一板面221 的eSATA端子槽25中,并且eSATA端子组30的每一第一焊接脚313则伸 出位于基部21的后端202。
遮蔽壳体50包覆绝缘本体20且与绝缘本体20共同构成一共享插接空 间51,检测开关60则设置在绝缘本体20上。其中,共享插接空间51包括 一供插接上述eSATA插头连接器9的第一插接空间52与一供插接USB插 接器10或10'的第二插接空间53,第一插接空间52与第二插接空间53具有 重叠的部分空间与不重叠的部分空间531,第一检测端子61的抵触部615凸 出伸入在插接板22的第二板面222 —侧的第二插接空间53内且位于第一插 接空间52与第二插接空间53不重叠的部分空间531内。在更具体实施例中, 绝缘本体20的基部21凹设供安装检测开关60的安装槽27,安装槽27具有 一朝向第二板面222 —侧的第二插接空间53方向的开口 271,第一检测端子 61的抵触部615凸出该开口 271,且在安装槽27位于开口 271的内壁面凹 设有凹部28,第一检测端子61与第二检测端子62的第一固定部611与第二固定部621固定于绝缘本体20的安装槽27,第二弹性臂622与接触部623 位于连接臂614与抵触臂613的后方,抵触臂613对应于接触部623,抵触 部615则凸出安装槽27的开口 271,而凸伸入上述第二板面222 —侧的不重 叠的部分空间531且对应于凹部28,而第一焊脚616与第二焊脚624则分别 穿出绝缘本体20(如图14)。
请参阅图15所示,插座连接器2的共享插接空间51的第一插接空间52 乃用以供上述eSATA插头连接器9插接,第二插接空间53乃可用以供 USB3.0规范的A型USB插头连接器10插接,当然也可用以供USB2.0传输 规范以下的A型USB插头连接器10'插接。
请再配合参阅图16至图18所示,其中为清楚显示eSATA插头连接器 插入时的状态,如图18将遮蔽壳体移除;当eSATA插头连接器9插入插座 连接器2至定位后,eSATA端子组30的端子31的接触臂312与eSATA插 头连接器9对应的端子91接触而电性导通。并且eSATA插头连接器9位于 第一插接空间52内,而不会与检测开关60抵触,继而不会改变检测开关60 的连接状态,以使插座连接器2的eSATA端子组30传输eSATA信号。
请再配合参阅图19至图21所示,其中为清楚显示USB插头连接器插入 时的状态,如图21将遮蔽壳体移除。若为USB3.0规范的USB插头连接器 10插入插座连接器2后,USB端子组40的第一 USB端子组各端子41的平 板接触部411与第二 USB端子组的弹性接触臂422可与该USB插头连接器 10的九支端子101对应接触而电性导通。USB插头连接器10插入第二插接 空间53后,并且会位于第一插接空间52与第二插接空间53不重叠的部分 空间531内,因此USB插头连接器10的绝缘壳体102将压抵检测开关60 的第一检测端子61的抵触部615,进而推动抵触部615使第一检测端子61 作动第二检测端子62而导通检测开关60,以改变检测开关60的连接状态, 使eSATA端子组30中与第一USB端子组的端子41连接的端子31传输USB 的传输信号。更进一步说明,如图20及图21,当USB插头连接器10插入 后,其绝缘壳体102前端会抵触第一检测端子61的抵触部615,使抵触部 615往后端202方向移动而位于凹部28内,同时令抵触臂613抵触第二检测 端子62的接触部623而导通检测开关60。因此,经由检测开关60的设置具 有提供USB插头连接器10插入以切换共享的eSATA端子组30的端子31传输USB信号的作用,并且还可依据需求,进一步组合提供传输信号及电 源、设备端关机检测提供电源,或提供其它检测功能的需求。
另外,请再参考图6,插座连接器2可进一步包括一端子定位座71及一 端子固持块72,端子定位座71凹设有四个并排的凹槽711,端子固持块72 则设有多个穿槽721,端子定位座71卡设于绝缘本体20的两突出臂26上, 而USB端子组40中的第二 USB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423分别定位于对应的 凹槽711中,以定位第二焊接脚423。端子固持块72也卡设于绝缘本体20 的两突出臂26,且位于端子定位座71—侧,而eSATA端子组30的每一端 子31的第一焊接脚313与USB端子组40的第二 USB端子组的每一第二焊 接脚423分别穿出对应的穿槽721,以固持第一焊接脚313与第二焊接脚423, 通过端子定位座71与端子固持块72可使eSATA端子组30与USB端子组 40中的第二 USB端子组焊接于电路板8上的制程较为容易进行。并且,检 测开关60的第一焊脚616与第二焊脚624也穿过位于最两侧的穿槽721,具 有上述相同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共享端子的连接部的设计,以具有相近 的长度及宽度,使信号传递路径相近,继而减少传输USB信号时信号的传 递的歪斜,避免产生信号误判及信号失真。并且,这些共享端子的设计,使 得这些共享端子可在一条端子料带上成形,且成形后可一起埋设于绝缘本体 的插接板上,以利于制程作业及加强结合于绝缘本体上的强度。
其次,通过设置有检测开关并位于USB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插接空间内且 避开eSATA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空间,使eSATA插头连接器不会触动检测开 关,只有在USB插头连接器插入时才触动该检测开关,在一复合的插接空 间内,提供USB插头连接器插入时的检测作用,故当eSATA插头连接器插 入时不会推抵第一检测端子的抵触部而不会改变检测开关的连接状态,而使 插座连接器的eSATA端子组传输信号,当对应的USB插头连接器插入时, 则会压抵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抵触部而改变检测开关的连接状态,使eSATA 端子组中与该第一USB端子组连接的端子传输USB的传输信号。同时,检 测开关还具有能提供其它检测功能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照新型 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与后端,且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及一连接于该基部的插接板,该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设置有一具七支并排端子的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该第二板面设置有一具九支端子的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组,其中五支并排的端子为第一USB端子组、及另外四支并排的端子为第二USB端子组,该第一USB端子组设置在该第二板面的前端,该第二USB端子组设置在该第二板面上且位于该第一USB端子组的后方,其中该第一USB端子组的五支并排端子分别对应一体连接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中间部位的五支端子构成共享端子的构造;以及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且构成一共享插接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端子埋设在该绝缘本体的插接板,该第一USB端子组的每一端子包括一平板接触部及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一端连接该平板接触部,另一端连接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应的端子,其中该第一USB端子组的中间端子的连接部,是自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应的端子的末端弯折延伸后再反向形成其平板接触部;该第一USB端子组的中间端子两侧的端子的连接部,是分别自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应的端子的末端弯折延伸且朝相反的外侧方向偏移延伸,再反向形成其平板接触部;该第一USB端子组位于两最外侧的端子的连接部,是自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对应的端子近末端处的相反外侧边方向的侧边朝向相反的外侧方向斜向延伸,再朝相反的外侧方向延伸其平板接触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共享插接空间包 括一供用以插接eSATA插头连接器的第一插接空间及供插接一对应A型的 USB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插接空间,该第一插接空间与该第二插接空间具有重 叠的部分空间与不重叠的部分空间;该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一检测开关,该检 测开关包括一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测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凸设有一抵触 部,该抵触部凸出伸入在所述插接板的第二板面一侧的第二插接空间内且位 于该第一插接空间与该第二插接空间不重叠的部分空间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检测端子包 含一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部、 一自该第一固定部一端方向弯折延伸 的该抵触部及一自该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焯脚,该第二检测端子包 含一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第二固定部、 一自该第二固定部一端方向弯折延伸位于该抵触部后方的接触部及一自该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脚;该绝缘本体设有供安装该检测开关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具有一朝向该第二板面 一侧的第二插接空间方向的开口,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抵触部凸出该开口。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部串行 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的每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臂、 一自该第一基臂一端延伸 的接触臂及一 自该第一基臂相对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接触臂 并排位于该插接板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焊接脚伸出位于该基部的后端;该 第二 USB端子组的每一端子具有一第二基臂、 一自该第二基臂一端弯折延 伸的弹性接触臂及一自该第二基臂相对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 弹性接触臂并排位于该插接板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二焊接脚伸出位于该基部 的后端。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四 个USB端子槽与两个eSATA端子槽,所述四个USB端子槽并排位于该且延 伸至该基部的后端,所述两个eSATA端子槽位于该第一板面的相对两侧且 延伸至该基部的后端;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中最两外侧的两支端 子的第一基臂卡固于对应的eSATA端子槽,且该接触臂位于对应的eSATA 端子槽中,该第二 USB端子组的每一端子的第二基臂卡固于对应的USB端 子槽,且该弹性接触臂位于对应的USB端子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基部的 后端两侧分别延伸有一突出臂,该两突出臂卡固有一端子定位座,该端子定 位座凹设有四个并排的凹槽,该第二 USB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分别定位于 对应的凹槽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突 出臂还卡固有一位于该端子定位座一侧的端子固持块,该端子固持块设有多 个插槽,该外部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的每一端子的第一焊接脚与该第二 USB端子组的每一端子的第二焊接脚分别穿出对应的穿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具有九支并排端子的USB端子组是传输符合USB3.0版本以下的A型连接器端子的讯号传输 规范。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及一插接板,插接板具有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第一板面设有一具七支并排端子的eSATA端子组;第二板面设有一具九支端子的USB端子组,其区分为第一USB端子组与第二USB端子组,其中第一USB端子组的五支并排端子分别对应一体连接eSATA端子组中间部位的五支端子构成共享端子的构造;一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且构成一共享插接空间,上述共享端子埋设在绝缘本体的插接板,第一USB端子组的每一端子包括一平板接触部及一连接部,连接部一端连接平板接触部,另一端连接eSATA端子组对应的端子。共享端子的连接部具有相近的长度及宽度,使讯号递路径相近,可减少解决传输USB信号的传递的歪斜,避免产生信号误判及信号失真。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374421SQ20092000334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3日
发明者曾珽章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