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固定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376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盖固定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盖固定结构以及设有该电池盖
固定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 具之一。 —方面,随着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屏幕、带手写笔的机型越来越流行,尤其 是集合了多种功能(如GPS定位、FM、 C匪B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为了增 强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往往采用较大的屏幕(如3. 5英寸的显示屏),为便于较大的屏幕的 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使用,通常这种便携式移动终端都配备有手写笔。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外观时尚和用户体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厚度设计的越来越
薄,通常厚度做到了 11mm 12mm。诸多功能的开发需要硬件电路的支撑,便携式移动终端
体积必然变大,但用户却越来越接受超薄便携式移动终端带来的手感,这给便携式移动终
端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保证整机可靠性方面提出很大的挑战。 由于大屏幕便携式移动终端为了追求外观的协调和简约往往采用整体电池盖,即
整个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背面既没有螺钉孔和电池盖分型线,也没有电池扣位,导致电池盖
的固定不可靠,同时,手写笔也因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空间有限不便进行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盖固定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固定结构不
可靠,且手写笔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不便固定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电池盖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底壳和可于所述底壳上滑动的电池盖上的第一扣位 结构、第二扣位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电池盖上的手写笔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扣位结构可在与 所述电池盖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二扣位结构可在与所述 电池盖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所述底壳上。 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底壳、可在所述底壳上滑动的电池盖、手写笔以及上述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固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 优点 由于第一扣位结构可在与电池盖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底壳上,第二 扣位结构可在与电池盖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底壳上,电池盖在底壳上滑动到 一定位置时,可以被第一扣位结构和第二扣位结构从两方面固定于底壳之上,解决了现有 的电池盖固定结构电池盖的固定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电池盖上设有手写笔固定结构,不利用底壳以及设有该电池盖固定结构的设备(如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便可将手写笔固定于电池盖上,安装手写笔时, 可先将手写笔安装于电池盖之后,再将电池盖安装于底壳之上,使得手写笔的固定更为方 便,所以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写笔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不便固定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固定结构中电池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电池盖装上手写笔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电池盖固定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 组装过程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组装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沿X-X线剖开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8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沿Y-Y线剖开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8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中底壳的一张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J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8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组装之后的又一张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8沿Z-Z线的剖开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K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L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盖固定可靠、手写笔安装更为方便,且电池盖 与底壳之间各处的缝隙比较一致的电池盖固定结构。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底壳1和可于 底壳l上滑动的图l和图7所示的电池盖2上的如图10所示的第一扣位结构3、如图19和 图20所示的第二扣位结构4以及设于电池盖2上的如图7所示的手写笔固定结构5,第一 扣位结构3可在与电池盖2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上,第二扣位结构 4可在与电池盖2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上。 由于第一扣位结构3可在与电池盖2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 上,第二扣位结构4可在与电池盖2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上,电池盖2在底壳1上滑动到一定位置时,可以被第一扣位结构3和第二扣位结构4从两方面固定于 底壳1之上,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固定结构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电池盖2上设有手写笔固定结构5,不利用底壳1以及设有该电池盖固 定结构的设备(如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便可将手写笔10固定于电池盖2上,安装 手写笔10时,可先可将手写笔10安装于电池盖2之后,再将电池盖2安装于底壳1之上, 使得手写笔10的安装更为方便,所以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写笔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不 便固定的技术问题。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5和图17,第一扣位结构3包括设于电池盖2位置相对的侧 边上且呈钩状的如图3所示的筋位7以及设于底壳l上位置相对的侧壁上的如图11、图13 和图14所示的卡扣8,沿电池盖2的平面方向在底壳1上滑动电池盖2可将筋位7滑动至 与卡扣8相啮合的状态。 将电池盖2放置于底壳1之上,然后沿电池盖2的平面方向在底壳1上滑动电池 盖2,可将电池盖2上的筋位7滑动至与卡扣8相啮合的状态,此时,第一扣位结构3便可在 与电池盖2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上。 电池盖2位置相对的侧边设有至少两个筋位7,设于底壳1上位置相对的侧壁上的 卡扣8与筋位7的数目相应。筋位7越多,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上时,电池盖2与底壳1 之间各处的受力更为均匀,电池盖2与底壳1之间各处的缝隙也越相近。可根据客户的要 求以及设有该电池盖固定结构的设备的使用条件来设计筋位7与卡扣8的数目和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7、图12、图13和图14,手写笔固定结构5为开设于至少两个筋位7 上的如图7所示的安装通孔50。安装通孔50开设于筋位7上,一方面不会占用底壳1以及 设有该电池盖固定结构的设备内的空间;同时,可将手写笔10安装于电池盖2之后,再将电 池盖2安装于底壳1之上,使得手写笔10的安装更为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在加工、制造筋位 7时,同时制造出安装通孔50,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电池盖2包括位置相对的如图1所示的较长侧边21和位置相对的较短侧边22,如 图3所示的筋位7包括设于位置相对的较长侧边21上的两侧筋位71以及分别设于位置相 对的较短侧边22上的如图l所示的上端筋位72、如图4所示的下端筋位73。两侧筋位71、 上端筋位72以及下端筋位73分别与底壳1上的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的卡扣8相啮 合,将电池盖2四周可靠的固定于底壳l之上。 沿电池盖2的如图1所示的较长侧边21延伸的方向在底壳1上滑动电池盖2可 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将筋位7滑动至与卡扣8相啮合的状态。由于设有该电池盖固 定结构的设备内电子器件(如图8所示的厚度尺寸较大的扬声器11)的排布通常是沿电池 盖2较长侧边21延伸的方向分布于底壳1内,所以底壳1上与电池盖2平面垂直的方向上 即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不一致,如图8、图9、图12和图18所示,设置扬声器11的部分的厚 度方向上尺寸较大,所以与其相对的电池盖2部分的厚度尺寸也较大,沿电池盖2较长侧边 21延伸的方向,推动电池盖2时,手接触厚度尺寸较大的电池盖2部分容易使上力。 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第二扣位结构4包括设于电池盖2位置相对的侧部边沿的 如图2和图6所示的扣位凸起9以及设于底壳l上位置相对的边沿区域的如图15和16所 示的横向卡扣80,沿电池盖2的平面方向在底壳1上滑动电池盖2可将扣位凸起9滑动至 与横向卡扣80相啮合的状态。本实施例中横向卡扣80的延伸方向与电池盖2的较短侧边22相平行。扣位凸起9与横向卡扣80相啮合,可使第二扣位结构4可在与电池盖2平面平 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2固定于底壳1上 扣位凸起9的横截面呈中空的三角形,其横截面面积较小的部分与横向卡扣80相 啮合。横截面呈中空的三角形的扣位凸起9其横截面面积较小的部分弹性比较好,沿电池 盖2的平面方向在底壳1上滑动电池盖2时,扣位凸起9容易变形并与横向卡扣80相啮合。 扣位凸起9为弹性塑料制成。弹性塑料弹性比较好,同时,电池盖2通常也使用弹 性比较好的塑料,扣位凸起9与电池盖2材料相同时,在电池盖2上加工扣位凸起9更为方 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 如图8和图9所示,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底壳1、可在底壳1上滑动的电池盖 2、手写笔10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固定结构。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具有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所提供的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底壳和可于所述底壳上滑动的电池盖上的第一扣位结构、第二扣位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电池盖上的手写笔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扣位结构可在与所述电池盖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二扣位结构可在与所述电池盖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所述底壳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位结构包括设于 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侧边上且呈钩状的筋位以及设于所述底壳上位置相对的侧壁上的 卡扣,沿所述电池盖的平面方向在底壳上滑动所述电池盖可将所述筋位滑动至与所述卡扣 相啮合的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侧边 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筋位,设于所述底壳上位置相对的侧壁上的卡扣与所述筋位的数目相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笔固定结构为开设 于至少两个所述筋位上的安装通孔。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包括位置相对的 较长侧边和位置相对的较短侧边,所述筋位包括设于所述位置相对的较长侧边上的两侧筋 位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位置相对的较短侧边上的上端筋位、下端筋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盖较长侧边延伸 的方向在所述底壳上滑动所述电池盖可将所述筋位滑动至与所述卡扣相啮合的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位结构包括设于 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侧部边沿的扣位凸起以及设于所述底壳上位置相对的边沿区域的 横向卡扣,沿所述电池盖的平面方向在所述底壳上滑动所述电池盖可将所述扣位凸起滑动 至与所述横向卡扣相啮合的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凸起的横截面呈中 空的三角形,其横截面面积较小的部分与所述卡扣相啮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凸起为弹性塑料制成。
10. —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可在所述底壳上滑动的电池盖、手 写笔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固定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盖固定结构以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固定结构不可靠,且手写笔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不便固定的技术问题。该电池盖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底壳和可于底壳上滑动的电池盖上的第一扣位结构、第二扣位结构以及设于电池盖上的手写笔固定结构,第一扣位结构可在与电池盖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底壳上,第二扣位结构可在与电池盖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将电池盖固定于底壳上。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底壳、可在底壳上滑动的电池盖、手写笔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盖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改进电池盖固定结构。
文档编号H01M2/04GK201490248SQ2009201505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3日
发明者王晓东 申请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