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376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型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具有防电磁波散出的功能的连接
器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我国台湾省专利证书号第M259990号专利案,为一防电磁波的软扁平电缆 结构,其是于该软扁平电缆的底面附着一胶层,而该软扁平电缆顶面以网板印刷方式使一 金属隔离层附着于上,且该金属隔离层上的金属线以几何图形设置,使该软扁平电缆结构 为一可隔离电磁波干扰的结构。 然而,其仅于软扁平电缆结构上作防电磁波的设计,虽说能降低电磁波散出的机 率,但在使用上,软扁平电缆其两端的连接器接头似乎成为防护的死角,电磁波即可由此处 散发出,而电磁波除了会干扰电子仪器的使用外,并会对人体之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是故,可知上述公知技术仍有其可改良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结构,其是 于连接器处设置有防止电磁波散出的防护层,以降低电磁波散出的机会,如此,除可避免电 磁波对电子仪器的干扰外,更可确保人体的健康。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 —上铁壳,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第一壁,该两第一壁的末缘并分别于该上铁壳同 一侧边相向延伸弯折形成一第二壁,并于该两第二壁之间形成一第一后开口 ,而该上铁壳 于该第一后开口处朝外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底板,且该上铁壳另一侧边具有与该第一后开口 相对的第一前开口,其中该上铁壳内并由该两第一壁与该两第二壁围绕形成一上容置空 间; —与该上铁壳相互组接的下铁壳,该下铁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第三壁,该两第 三壁的末缘并分别于该下铁壳同一侧边相向延伸弯折形成一第四壁,并于该两第四壁之间 形成有一第二后开口 ,而该下铁壳于该第二后开口处朝外延伸形成一与该第一底板相对的 第二底板,且该第一、第二后开口共同并形成一后置口 ,该后置口位于该第一、第二底板之 间,另该下铁壳另一侧边具有与该第二后开口相对的第二前开口,该第一、第二前开口之间 形成一前置口,该下铁壳内并由该两第三壁与该两第四壁围绕形成一与该上容置空间相对 的下容置空间,该上、下容置空间形成一总容置区域,且并于邻近该两第三壁与该两第四壁 间的弯折处的下壳体上分别设有一卡榫; —布设有讯号线的电路板,该电路板设于该上、下壳体间的总容置区域,其中,该 电路板前侧设有复数个位于该前置口处的公端子部,该复数个公端子部并朝该电路板后侧 延伸渐縮而布设有复数个位于该总容置区域处的导线部,该复数个导线部并延伸至该电路 板后侧而布设有复数个位于该后置口处的讯号接点部,并于该电路板左右两侧靠近该导线部的两侧处分别朝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各该延伸部贯穿设有一与该卡榫相对的固定孔, 该卡榫穿设于该固定孔中; —可防止电磁波散出的防护层,该防护层设于该上铁壳与该电路板之间,且该防 护层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该延伸部处,该防护层的前侧延伸至该复数个公端子部之处, 该防护层的后侧延伸至该复数个讯号接点部之处,且该防护层由该总容置区域至该后置口 处的两侧系分别形成一与该电路板形状相配合的第一弯折段; —胶层,设于该电路板与该下壳体之间,其中该胶层左右两侧系分别延伸至该电
路板延伸部之处,该胶层的前侧朝该复数个公端子部的方向延伸设置,该胶层的后侧朝该
复数个讯号接点部的方向延伸设置,且该胶层并于其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与该电路板的第
一弯折段上下相对的第二弯折段,而该胶层更与该电路板及该下壳体间抵接组配。 上述的薄型连接器结构,该上铁壳的两第二壁包括有一第一段,该第一段朝该第
一底板形成一倾斜段,该倾斜段并延伸出一第二段至该第一底板处。 上述的薄型连接器结构,该下铁壳的两第四壁包括有一第三段,该第三段朝该第 二底板形成一倾斜段,该倾斜段并延伸出一第四段,该第四段并延伸出一第五段至该第二 底板处。 上述的薄型连接器结构,该上铁壳的两第一壁分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接结构,该下
铁壳的两第三壁分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接结构,该第一、第二卡接结构相互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薄型连接器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可防止电磁波发散出的防护层,
如此,可避免电磁波的过度散逸而干扰电子仪器的使用外,并可确保人体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
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 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结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 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方向位置的叙述,依本实 用新型的图面方位视之,非为限定之用。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结构"的实施例说明,其包含 —上铁壳l,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第一壁ll,该两第一壁11的末缘并分别于该上 铁壳1同一侧边相向延伸弯折形成一第二壁12,并于该两第二壁12之间形成一第一后开口 13,而该上铁壳1于该第一后开口 13处朝外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底板14,且该上铁壳1另一 侧边具有与该第一后开口 13相对的第一前开口 15,其中该上铁壳1内部并由该两第一壁
411与该两第二壁12围绕形成一上容置空间。 于本实施例中,该上铁壳1的两第二壁12包括有一第一段121,该第一段121朝该 第一底板14形成一倾斜段122,该倾斜段122并延伸出一第二段123至该第一底板14处。 —与该上铁壳1相互组接的下铁壳2,该下铁壳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第三壁 21,该两第三壁21的末缘并分别于该下铁壳2同一侧边相向延伸弯折形成一第四壁22,并 于该两第四壁22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后开口 23,而该下铁壳2于该第二后开口 23处朝外延 伸形成一与该第一底板14相对的第二底板24,且该第一、第二后开口 13、23共同并形成一 后置口31,该后置口31位于该第一、第二底板14、24之间,另该下铁壳2另一侧边具有与该 第二后开口 23相对的第二前开口 25,该第一、第二前开口 15、25之间形成一前置口 32,该 下铁壳2内并由该两第三壁21与该两第四壁22围绕形成一与该上容置空间相对的下容置 空间26,该上、下容置空间26形成一总容置区域33,且并于邻近该两第三壁21与该两第四 壁22间的弯折处的下壳体2上分别设有一卡榫27。 于本实施例中,该下铁壳2的两第四壁22包括有一第三段221 ,该第三段221朝该 第二底板24形成一倾斜段222,该倾斜段222并延伸出一第四段223,该第四段223并延伸 出一第五段224至该第二底板24处。 当然,上述上铁壳1的第二壁12的各部构件与下铁壳2的第四壁22的各部构件 相互对应卡接。 并且,该上铁壳1的两第一壁11分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接结构111,该下铁壳2的两 第三壁21分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接结构211,该第一、第二卡接结构111、211彼此相互卡扣, 供该上、下铁壳1、2组接。 —布设有讯号线的电路板4,该电路板4设于该上、下壳体1、2间的总容置区域 33,其中,该电路板4前侧设有复数个位于该前置口 32处的公端子部41 ,该复数个公端子部 41并朝该电路板4后侧延伸渐縮而布设有复数个位于该总容置区域33处的导线部42,该 复数个导线部42并延伸至该电路板4后侧而布设有复数个位于该后置口 31处的讯号接点 部43,并于该电路板4左右两侧靠近该导线部42的两侧处分别朝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44, 各该延伸部44贯穿设有一与该卡榫27相对的固定孔441 (例如圆孔),该卡榫27穿设于该 固定孔441中。 —可防止电磁波散出的防护层5,该防护层5设于该上铁壳1与该电路板4之间, 且该防护层5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该延伸部44之处,该防护层5之前侧系延伸至该复数 个公端子部41之处,该防护层5的后侧延伸至该复数个讯号接点部43之处,且该防护层5 由该总容置区域33至该后置口 31处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与该电路板4形状相配合的第一弯 折段51。 —胶层6,设于该电路板4与该下壳体2之间,其中该胶层6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 该电路板4延伸部44之处,该胶层6的前侧朝该复数个公端子部41的方向延伸设置,该胶 层6的后侧朝该复数个讯号接点部43的方向延伸设置,且该胶层6并于其左右两侧分别形 成一与该防护层5的第一弯折段51上下相对的第二弯折段61,而该胶层6更与该电路板4 及该下壳体2间抵接而稳固组配。 当然,上述防护层5与胶层6,其两者设于上、下铁壳1、2与电路板4间的位置并无 一定,可彼此上、下对调。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上、下铁壳可采用其他适当的金属材质等。 如图3所示,于组装上,该上、下铁壳1、2将防护层5、电路板4与胶层6容置于内, 其间电路板4左右两侧的固定孔441受到该下铁壳2的两卡榫27所穿设定位。并且使防 护层5按该电路板4的轮廓铺陈,以达最佳的电磁波防护效果。其中,并将胶层6按电路板 4与下铁壳2之间轮廓的位置作适当的铺放,使胶层6的上、下两面紧密抵接电路板4与下 铁壳2,如此,可使连接器结构其整体构件间形成稳固的接合。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薄型连接器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可防止电磁波发 散出的防护层,如此,可避免电磁波的过度散逸而干扰电子仪器的使用外,并可确保人体的 健康。
权利要求一种薄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结构包括一上铁壳,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第一壁,该两第一壁的末缘并分别于该上铁壳同一侧边相向延伸弯折形成一第二壁,并于该两第二壁之间形成一第一后开口,而该上铁壳于该第一后开口处朝外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底板,且该上铁壳另一侧边具有与该第一后开口相对的第一前开口,其中该上铁壳内并由该两第一壁与该两第二壁围绕形成一上容置空间;一与该上铁壳相互组接的下铁壳,该下铁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第三壁,该两第三壁的末缘并分别于该下铁壳同一侧边相向延伸弯折形成一第四壁,并于该两第四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后开口,而该下铁壳于该第二后开口处朝外延伸形成一与该第一底板相对的第二底板,且该第一、第二后开口共同并形成一后置口,该后置口位于该第一、第二底板之间,另该下铁壳另一侧边具有与该第二后开口相对的第二前开口,该第一、第二前开口之间形成一前置口,该下铁壳内并由该两第三壁与该两第四壁围绕形成一与该上容置空间相对的下容置空间,该上、下容置空间形成一总容置区域,且并于邻近该两第三壁与该两第四壁间的弯折处的下壳体上分别设有一卡榫;一布设有讯号线的电路板,该电路板设于该上、下壳体间的总容置区域,其中,该电路板前侧设有复数个位于该前置口处的公端子部,该复数个公端子部并朝该电路板后侧延伸渐缩而布设有复数个位于该总容置区域处的导线部,该复数个导线部并延伸至该电路板后侧而布设有复数个位于该后置口处的讯号接点部,并于该电路板左右两侧靠近该导线部的两侧处分别朝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各该延伸部贯穿设有一与该卡榫相对的固定孔,该卡榫穿设于该固定孔中;一可防止电磁波散出的防护层,该防护层设于该上铁壳与该电路板之间,且该防护层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该延伸部处,该防护层之前侧延伸至该复数个公端子部之处,该防护层的后侧延伸至该复数个讯号接点部之处,且该防护层由该总容置区域至该后置口处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与该电路板形状相配合的第一弯折段;一胶层,设于该电路板与该下壳体之间,其中该胶层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该电路板延伸部之处,该胶层的前侧朝该复数个公端子部的方向延伸设置,该胶层的后侧朝该复数个讯号接点部的方向延伸设置,且该胶层并于其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与该电路板的第一弯折段上下相对的第二弯折段,而该胶层更与该电路板及该下壳体间抵接组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铁壳的两第二壁包括有 一第一段,该第一段朝该第一底板形成一倾斜段,该倾斜段并延伸出一第二段至该第一底 板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铁壳的两第四壁包括有 一第三段,该第三段朝该第二底板形成一倾斜段,该倾斜段并延伸出一第四段,该第四段并 延伸出一第五段至该第二底板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铁壳的两第一壁分设有 至少一第一卡接结构,该下铁壳的两第三壁分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接结构,该第一、第二卡接 结构相互卡扣。
专利摘要一种薄型连接器结构,其包括一上铁壳、一下铁壳、一电路板、一防护层与一胶层,其中该电路板设于该上、下铁壳之间,且该下铁壳内面左右两侧并分别设有一卡榫,而电路板左右两侧亦分别有一固定孔,各该卡榫穿设于各该固定孔中,且该防护层设于该上铁壳与该电路板之间,用以防止电磁波散出,而该胶层设于该下铁壳与该电路板之间,以提供连接器结构的稳固定位。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440475SQ20092015047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
发明者黄国智, 黄文灿 申请人:巨燊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