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9736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薄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型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使平板状的第一连接器和平板状的第二连接器在装配面上相互重叠并装配的、基板对基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连接器,例如在JP2012-226977A中公开了图18所示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被安装在第一基板I上的插座2和被安装在第二基板3上的插头4 (图中未示出)组成。在插座2上,多个具有弹性的插座接头5排列成如图19所不,在插头4上,突起状的插头接头6排列成如图20所示。
[0003]如图21所示,每一插座接头5具有以在内侧形成开口部S的方式弯曲的主腕部5a、与主腕部5a对应设置的辅助腕部5b、在接近主腕部5a的末端和辅助腕部5b的末端设置的突出部5c。开口部S是用于收容插头接头6的开口部。
[0004]如图22所不,当在插座2上重置插头4时,插头4的关起状插头接头6插入到对应的插座接头5的开口部S内。在此状态下,如图23所示,通过使被安装在第二基板3上的插头4沿箭头C方向相对于被安装在第一基板I上的插座2滑动,插头4的突起状插头接头6的侧面一边沿着主腕部5a的整个长度接触,一边移动,并被弹性夹持在主腕部5a的末端、辅助腕部5b的末端与突出部5c之间。由此,插座2和插头4被装配起来,插座接头5和插头接头6实现电性连接。
[0005]然而,在将插头4的突起状插头接头6插入到插座2的插座接头5内所形成的开口部S内时,插座2与插头4之间要进行相对滑动来实现装配。因此,每一插座接头5必须确保具有用于收容突起状插头接头6的开口部S,并确保主腕部5a和辅助腕部5b在对应于插头接头6的移动而弹性变形时具有吸收位移的空间。因此,插座接头5的小型化受到限制,难以实现窄间距化。
[0006]而且,在插座接头5的内侧形成开口部S时,由于受加工尺寸、插座接头5的排列间距和连接器宽度等的约束,插座接头5具有弹性的主腕部5a和辅助腕部5b的设计自由度变低。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设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易实现窄间距化的薄型连接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包括在装配面上相互重叠装配的平板状第一连接器和平板状第二连接器,
[001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接头,每个所述第一接头具有由平板状的第一金属部件构成且被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平面内的弹簧部、在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形成在所述弹簧部上的突起部,以及在所述突起部侧面上形成的第一接点部,
[0011]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在与所述多个第一接头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接头,每个所述第二接头由平板状的第二金属部件构成且在所述第二金属部件侧面上形成有第二接点部,
[001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所述装配面上相互重叠且在所述装配面内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各个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二接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接点部接触,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装配起来。
[0013]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的设计自由度高且能轻易实现窄间距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斜上方看到的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0015]图2是从斜下方看到的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0016]图3A是从斜上方看到的插座的立体图。
[0017]图3B是插座的俯视图。
[0018]图3C是插座的主视图。
[0019]图3D是插座的仰视图。
[0020]图3E是插座的侧视图。
[0021]图4是插座的分解图。
[0022]图5是插座中使用的插座接头的俯视图。
[0023]图6是插座接头的放大立体图。
[0024]图7A是从斜下方看到的插头的立体图。
[0025]图7B是插头的俯视图。
[0026]图7C是插头的主视图。
[0027]图7D是插头的仰视图。
[0028]图7E是插头的侧视图。
[0029]图8是插头的分解图。
[0030]图9是插头中使用的插头接头的俯视图。
[0031]图10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装配前状态的俯视图。
[0032]图11是装配前插座接头和插头接头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33]图12是装配过程中插座接头和插头接头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34]图13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装配后状态的俯视图。
[0035]图14是装配后插座接头和插头接头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36]图15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插座接头的俯视图。
[0037]图16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插头接头的俯视图。
[0038]图17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装配前插座接头和插头接头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39]图18是现有连接器的构成立体图。
[0040]图19是现有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座的局部俯视图。
[0041]图20是现有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的局部俯视图。
[0042]图21是现有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座接头的放大俯视图。
[0043]图22是装配前的现有连接器的侧视图。
[0044]图23是现有连接器的装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薄型连接器一实施例的构成。该薄型连接器包括平板状的插座(第一连接器)11和平板状的插头(第二连接器)12,插座11与插头12相互重叠而进行装配。在图1和图2中,插座11和插头12相互平行且保持间距地被设置,图1、图2分别为从斜上方、斜下方看去时的附图。
[0047]该插座11具有被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座接头(第一接头)13,同时该插头12具有被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头接头(第二接头)14。
[0048]在此,将平板状的插座11和插头12延伸的平面设为XY面,将多个插座接头13和多个插头接头14的排列方向设为Y方向,插头12相对于插座11在Z方向隔开间距被设置。
[0049]如图3A?3E和图4所示,插座11使用三层构造的层叠体18制作,由不锈钢等制成的加强板15、由聚酰亚胺等制成的绝缘层16和由铜等制成的导电件(第一金属部件)17顺序层叠构成层叠体18,此外,在层叠体18上表面的外周边设置有框架21,框架21通过对绝缘层19和加强板20层叠而形成。
[0050]该框架21沿X方向可滑动收容插头12。框架21的内侧周边在Y方向上具有与插头12在Y方向上的长度大致对应的长度,在X方向上具有比插头12在X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长度。而且,在框架21的内侧周边的四角上形成有抵接部21a和21b。在这些抵接部21a和21b中,框架21在Y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的一对抵接部21a处于-X方向一侧而朝向+X方向,框架21在Y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的一对抵接部21b处于+X方向一侧而朝向-X方向。
[0051]在层叠体18的加强板15和绝缘层16上形成有分别与多个插座接头13对应的多个矩形状的开口部22,在每个开口部22内形成有由导电件17构成的弹簧部23。如图5所示,弹簧部23具有在XY面内大致沿-X方向延伸的悬臂梁形状,在弹簧部23的末端形成有突起部24。如图6所示,突起部24具有向与XY面垂直的方向,也就是+Z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圆柱形状,由突起部24的侧面(外周面)形成有插座接点部(第一接点部)25。每个插座接头13利用这样的弹簧部23和突起部24形成。
[0052]插座11能够采用下述步骤制造,即在平板状的层叠体18的加强板15和绝缘层16上分别蚀刻形成多个矩形状的开口部22,对导电件17进行蚀刻,在各个开口部22内形成弹簧部23后,在弹簧部23的末端通过诸如实施补充电镀来形成突起部24,然后,再将由绝缘层19和加强板20构成的框架21接在层叠体18的上表面的周边。
[0053]如图7A?7E和图8所示,插头12使用三层构造的层叠体29制作,由不锈钢等制成的加强板26、由聚酰亚胺等制成的绝缘层27和由铜等制成的导电件(第二金属部件)28顺序层叠构成层叠体29。
[0054]在层叠体29的加强板26和绝缘层27上与多个插头接头14对应分别形成多个矩形状的开口部30。如图9所示,通过在XY面内对导电件28进行图案形成,插头接头14具有分别在导电件28的侧面形成的锥形部31、插头侧突起32(第二金属部件侧突起)和插头接点部33 (第二接点部)。从上方观察时,锥形部31以在XY面内越朝-X方向、位置越向+Y方向变化的方式而相对于X方向倾斜形成,插头接点部33以向X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形成。插头侧突起32形成在锥形部31与插头接点部33的交界,向+Y方向突出。
[0055]插头12能够采用下述方式制造,即通过蚀刻在平板状的层叠体29的加强板26和绝缘层27上分别形成多个矩形状的开口部30,对导电件28蚀刻,在每个开口部30内形成维形部31、插头侧关起32和插头接点部33。
[0056]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的该实施例是一种小型连接器,例如,Y方向的长度为4?5_、X方向的宽度为2?3mm、Z方向的高度为0.3?0.5mm。与各个插座接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