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828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基座和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一金属内壳,其包围形成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套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并包围该舌板的后部形成一对接腔;一金属外壳,其包围形成一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环绕在该第一框体的外侧,其两侧弯折延伸出多个焊接脚;以及一绝缘外壳,其与该金属外壳结合成一体,该绝缘外壳的后部形成一收容腔;该金属内壳对应插置在该收容腔内,该绝缘外壳包围该舌板的前部并形成一插入口,该插入口与该对接腔前后连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并方便另一对接连接器顺畅地插入。
【专利说明】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与另一对接连接器顺利插接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201210008719.0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装设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和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绝缘外壳;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分别连接顶壁和底壁两侧之左右侧壁,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设于金属壳体内的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端子设有露出于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部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中,所述绝缘外壳的底面固设有金属固持件,所述金属固持件包括埋设于绝缘外壳上的固定片及沿固定片延伸出绝缘外壳的焊接片,所述固定片两侧缘向上延伸形成有与固定片相互垂直的固持片,所述固持片埋设于绝缘外壳内,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与固定片相互垂直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突出于绝缘外壳外,所述固定脚系撕裂弯折后形成。
[0003]这种设计是由金属壳体形成前方的插接口,由于现有金属冲压制程技术的限制, 金属壳体特别是折弯处的尺寸难以精确控制,现实中容易造成在将另一对接插头插入到电连接器时,导致插入不顺畅及可能发生开裂;另外需要在金属壳体后方延伸出焊接脚来提供接地也造成电路板上焊盘的不必要的增加,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减少电磁泄漏,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并能够方便另一对接连接器顺畅地插入。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应插接;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基座和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暴露在该舌板上的一对接部和从该基座向后伸出的一焊接部;一金属内壳,其包围形成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套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并包围该舌板的后部形成一对接腔;一金属外壳,其包围形成一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环绕在该第一框体的外侧,该金属外壳与该金属内壳电性连接在一起,该金属外壳的两侧弯折延伸出多个焊接脚;以及一绝缘外壳,其与该金属外壳结合成一体,该绝缘外壳的后部形成一收容腔;其中,该金属内壳对应插置在该收容腔内,该绝缘外壳包围该舌板的前部并形成一插入口,该插入口与该对接腔前后连通为一体。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金属内壳还包括由该第一框体的后端延伸出的两个第一翼板;该金属外壳还包括由该第二框体分别延伸出的两个第二翼板,这两个第二翼板对应叠置在这两个第一翼板的上方且电性相连。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的基座向后突设有一承托部,这两个第一翼板对应支撑在该承托部上。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从该承托部向后伸出;该电连接器还包括由密封胶涂抹在该绝缘外壳的收容腔后部形成的一密封件,该承托部向后穿出该密封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框体的两侧分别撕裂弯折成形两个焊接脚,这两个第二翼板的外侧也分别弯折成形两个焊接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翼板和该第二翼板是通过激光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框体朝向该对接腔内突伸出多个抵压凸部,用于与所述的另一对接连接器相接合。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插入口的内部轮廓等于或略小于该对接腔的内部轮廓,所述的另一对接连接器是穿过该插入口并插入到该对接腔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外壳是通过夹物模压工艺与该金属外壳结合成一体;其中,该第二框体贯穿地设有多个固定孔,该绝缘外壳上对应形成突伸入这些固定孔中的多个固定柱。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外壳的前部外周套设有一防水密封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金属内壳上的第一框体与金属外壳上的第二框体套设并电性连接在一起,由第一框体围合出一完整的对接腔,且通过金属外壳的焊接脚电性接地,能够减少电磁泄漏,增加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外,通过将绝缘外壳与该金属外壳结合为一体,并在绝缘外壳的前部成形与该对接腔前后贯通的插入口,能够方便另一对接连接器顺畅地插入。【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与电路板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0019]图4是图3中A-A向的一剖面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图。
[0022]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电连接器20电路板1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 屏蔽片4金属内壳5金属外壳6绝缘外壳7密封件11基座12舌板14承托部21 对接部22焊接部32焊接脚41第一框体42抵压凸部44第一翼板48对接腔51第二框体52、53焊接脚54第二翼板56固定孔57顶壁焊点58底壁焊点61主体64 避让孔65前端面66固定柱67止挡部68插入口 69收容腔。【具体实施方式】
[0023]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0024]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25]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26]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〇〇27]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以防水型USB type-C连接器为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 1 〇,其能够以沉板方式对应焊接到一电路板20上。该电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置在该绝缘本体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埋设在该绝缘本体1中部的一屏蔽片3,套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上的一金属内壳4,环绕在该金属内壳4外周的一金属外壳5,与该金属外壳5结合成一体的一绝缘外壳6以及用于封闭该绝缘外壳6的后端的一密封件7。
[0028]该绝缘本体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包括一基座11和由该基座11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12。该基座11向后突设有一承托部14,该承托部14横向地延伸,其上表面为水平的承托面。
[0029]这些导电端子2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的。每个导电端子2包括暴露在该舌板12上的一对接部21和从该基座11向后伸出的一焊接部22。这些导电端子2分为上下两组,两组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1分列在该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两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 从该承托部14向后伸出,一字排列在该承托部14的后方。
[0030]该屏蔽片3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的。该屏蔽片3位于该绝缘本体1内用于间隔开两组导电端子2,为两组导电端子2提供必要的电磁隔离。该屏蔽片3设有向后延伸出该承托部14的两个焊接脚32,通过使该焊接脚32焊接到电性地,可以实现该屏蔽片3的接地。
[0031]该金属内壳4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的。该金属内壳4包围形成呈环型封闭的一第一框体41,并从该第一框体41的顶壁后端先向后向上再向外横向延伸出两个第一翼板44。该第一框体41套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上。该第一框体41包围在该舌板12的后部外周,形成充分封闭的一对接腔48(参见图5)。这两个第一翼板44对应支撑在该承托部14上从而防止其发生变形。[〇〇32]采用该承托部14来支撑该第一翼板44,有利于保证该金属内壳4,尤其是其第一翼板44与该绝缘本体1牢靠结合,不易受外力作用而变形。另外,该第一框体41向该对接腔48 内突伸出多个抵压凸部42,用于与另一对接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图未示)紧密相抵接,有利于改善接地效果以防止电磁辐射外泄。[〇〇33]该金属外壳5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的。该金属外壳5与该金属内壳4 电性连接在一起。该金属外壳5包围形成呈环形的一第二框体51,并由该第二框体51的顶壁后部两侧向外横向地延伸出两个第二翼板54。该第二框体51的两侧分别撕裂弯折成形两个焊接脚52。这两个第二翼板54的外侧也分别向外弯折成形两个焊接脚53。这些焊接脚52、53能够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0上并电性接地。[〇〇34]该第二框体51环绕地设置在该第一框体41的外周。该第二框体51的顶壁后部及这两个第二翼板54对应叠置在这两个第一翼板44的上方。将该第二框体51的顶壁后部及第二翼板54叠置在第一翼板44上,统一采用支撑部14来支撑,有利于保证该金属内壳4及金属外壳5与该绝缘本体1牢靠结合,不易受外力作用而变形。[〇〇3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框体51的顶壁前端与该第一框体41的顶壁前端沿前后方向大致平齐。该第二框体51的底壁前端向前超出于该第一框体41的底壁前端。该第二翼板54 的后端与该第一翼板44的后端平齐。该第一框体41的底壁后端向后超出于该第二框体51的底壁后端。[〇〇36]该第一框体41与该第二框体51通过激光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参见图7所示出的底壁焊点58和图6所示出的顶壁焊点57)。该第一翼板44和该第二翼板54较佳是通过点焊固定并达成电性连接(参见图6所示出的顶壁焊点57)。该第二框体51在顶壁与底壁上设有多个固定孔56,用于与该绝缘外壳6牢固地结合。
[0037]这种由金属内壳4与金属外壳5构成的双重包围金属壳体的结构,能够减少电磁泄漏,并且可以增强结构强度,有效防止金属壳体开裂。另外,通过由金属内壳4包围成充分封闭的对接腔48,并将焊接脚52、53都布置在金属外壳5上,可以减少电磁泄漏并减少这种双重金属壳体的焊接脚的数量。[0〇38] 该绝缘外壳6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工艺与该金属外壳5结合成一体。该绝缘外壳6包括一主体61。该绝缘外壳6的后部设有一收容腔69,用于供该金属内壳4及该绝缘本体1插置于其中。该绝缘外壳6的前部包围在该舌板12的前部外周,形成一插入口68,该插入口 68与该收容腔69前后相连,且该收容腔69的内部收容空间是大于该插入口 68的内部收容空间。该插入口 68与该金属内壳4的对接腔48前后连通为一整体,且该插入口 68的内部轮廓较佳是等于或略小于该对接腔48的内部轮廓,从而可供另一对接连接器穿过插入口 68 并顺畅地插入到该对接腔48内。[〇〇39]该绝缘外壳6上对应形成有突伸入该金属外壳5的固定孔56中的固定柱66,从而提升该绝缘外壳6与该金属外壳5之间的结合强度。该绝缘外壳6的底壁上设有避让孔64,以便于进行焊接形成图7所示出的底壁焊点58。这种由塑胶射出成型的插入口 68结构,相对现有的冲压弯折形成的金属内壳4具有较好的尺寸精度,便于对接连接器的顺利插入及防止金属内壳4开裂。
[0040]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外壳6的前端面65为斜面,该绝缘外壳6的底壁前端向前超出于该绝缘外壳6的顶壁前端。该绝缘外壳6的前部外周较佳还套设有一防水密封环(图未示)。该绝缘外壳6的前部外周还形成有与该防水密封环相配合的一止挡部67。这种结构,有利于电连接器10与诸如智能手机之类的电子设备机壳等结构紧密配合,进而防止水滴经由机壳上的开口进入到电子设备内部。[〇〇41]该密封件7是由涂抹在基座11后方的防水密封胶固化而成的,用于封闭该绝缘外壳6的收容腔69的后端,从而可防止外界的水滴经由电连接器10的前方进入到电子设备(如手机)内。该承托部14相对该密封件7向后突伸出,由于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和屏蔽片3的焊接脚32是从该承托部14向后伸出的,从而能够避免它们与形成该密封件7的防水密封胶发生不必要的沾连,导致电气性能劣化。
[004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的制造过程大致包括:通过夹物模压工艺,将该绝缘本体1 与这些导电端子2及该屏蔽片3结合成一体;将金属内壳4套设固定到该绝缘本体1的外周; 通过夹物模压工艺,在该金属外壳5的基础上注塑成型该绝缘外壳6,并使之结合成一体;然后,将该金属内壳4与该绝缘本体1的组合体由后往前地插入到该收容腔69中;然后,通过激光点焊,使该金属外壳5与该金属内壳4固定连接在一起;最后,通过点胶工艺,将该密封件7 成型于该绝缘外壳6的收容腔69的后端。[〇〇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金属内壳4上的第一框体41与金属外壳5上的第二框体51套设并电性连接在一起,由第一框体41围合出一完整的对接腔48,且通过金属外壳5上的焊接脚52、53电性接地,能够减少电磁泄漏,增加电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夕卜,通过夹物模压工艺成形与该金属外壳5结合为一体的绝缘外壳6,并在该绝缘外壳6的前部成形与该对接腔48前后贯通的插入口 68,并且插入口 68的内部轮廓较佳是等于或略小于该对接腔48的内部轮廓,能够方便另一对接连接器顺畅地插入。
[0044]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应插接;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基座和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暴露在该舌板上的一对接部和从该基座向后伸出的一焊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金属内壳,其包围形成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套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并包围该舌板的后部形成一对接腔; 一金属外壳,其包围形成一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环绕在该第一框体的外侧,该金属外壳与该金属内壳电性连接在一起,该金属外壳的两侧弯折延伸出多个焊接脚;以及 一绝缘外壳,其与该金属外壳结合成一体,该绝缘外壳的后部形成一收容腔; 其中,该金属内壳对应插置在该收容腔内,该绝缘外壳包围该舌板的前部并形成一插入口,该插入口与该对接腔前后连通为一体。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内壳还包括由该第一框体的后端延伸出的两个第一翼板;该金属外壳还包括由该第二框体分别延伸出的两个第二翼板,这两个第二翼板对应叠置在这两个第一翼板的上方且电性相连。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向后突设有一承托部,这两个第一翼板对应支撑在该承托部上。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从该承托部向后伸出;该电连接器还包括由密封胶涂抹在该绝缘外壳的收容腔后部形成的一密封件,该承托部向后穿出该密封件。5.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体的两侧分别撕裂弯折成形两个焊接脚,这两个第二翼板的外侧也分别弯折成形两个焊接脚。6.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翼板和该第二翼板是通过激光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朝向该对接腔内突伸出多个抵压凸部,用于与所述的另一对接连接器相接合。8.依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入口的内部轮廓等于或略小于该对接腔的内部轮廓,所述的另一对接连接器是穿过该插入口并插入到该对接腔内。9.依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外壳是通过夹物模压工艺与该金属外壳结合成一体;其中,该第二框体贯穿地设有多个固定孔,该绝缘外壳上对应形成突伸入这些固定孔中的多个固定柱。10.依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外壳的前部外周套设有一防水密封环。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5680871SQ20162059768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公开号201620597680.4, CN 201620597680, CN 205680871 U, CN 205680871U, CN-U-205680871, CN201620597680, CN201620597680.4, CN205680871 U, CN205680871U
【发明人】李勇超, 尹俊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