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552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线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连接在一起的线缆(1),导电端子的尾部(2)与线缆(1)铆压在一起,尾部(2)内设有收容线缆(1)的收容孔(3),收容孔(3)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尾部(2)包括向上凸伸的第一凸部(4)和第二凸部(5)及向下凸伸的第三凸部(6)和第四凸部(7),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一体相连在一起。优点:增加了线缆导体与电源端子之间的压接强度及接触面积,更利于电流传输;避免了插头线缆连接器多次反复插拔后线缆与尾部之间会产生松动,保证了线缆与电源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可靠性。
【专利说明】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广泛用于电性连接两个电子装置。一些电子装置安装有电源连接器以获得电源供应。电源连接器通常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组件,如插头线缆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插头线缆连接器与电源供应系统相连接用以将电源传输至电路板。
[0003]插头线缆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及与对应电源端子相连接的线缆,电源端子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位于后端的尾部及连接接触部与尾部的固持部,接触部用以插座连接器内的端子对接,尾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线缆的头部插入该尾部内,再通过上、下刀具夹紧挤压尾部,尾部受挤压后将线缆铆压在一起,然而,线缆与电源端子尾部之间一般使用单点铆压,压接强度不够,导体与端子的接触面积较小,不利于电流传输,且在插头线缆连接器多次反复插拔后,线缆与尾部之间会产生松动,影响线缆与电源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线缆连接器,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增加了压接强度及导体与端子的接触面积。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线缆连接器,其结构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连接在一起的线缆,导电端子的尾部与线缆铆压在一起,尾部内设有收容线缆的收容孔,收容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尾部包括向上凸伸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及向下凸伸的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第四凸部一体相连在一起。
[0006]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的尺寸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的头部分别具有弧形表面,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第四凸部头部位于一正方形的四顶点处,其中,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的头部位于该正方形顶边的两顶点处。
[000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朝向上方的第一槽道,第二凸部、第三凸部之间形成朝向侧面的的第二槽道,第三凸部、第四凸部之间形成朝向下方的第三槽道,第四凸部、第一凸部之间形成朝向与第二槽道方向相反的侧面的第四槽道。
[0009]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第四槽道分别为弧形构造,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第四槽道的深度相同。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增加了线缆导体与电源端子之间的压接强度及接触面积,更好的利于电流传输;避免了插头线缆连接器多次反复插拔后线缆与尾部之间会产生松动,保证了线缆与电源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线缆连接器导电端子尾部与线缆相互配合的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线缆连接器加工用的四点铆压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的I是线缆、2是尾部、3是收容孔、4是第一凸部、5是第二凸部、6是第三凸部、7是第四凸部、8是第一槽道、9是第二槽道、10是第三槽道、11是第四槽道、12是上刀片、13是下刀片、14是侧刀片、15是凹槽、16是铆压凸部、17是凹陷、18是凸包、19是侧凹槽、20是侧铆压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其结构包括绝缘本体(未图示)、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及与导电端子连接在一起的线缆1,导电端子的尾部2与线缆I铆压在一起,尾部2在与线缆I铆压之前为一封闭的圆筒状结构,尾部2内设有收容线缆I的收容孔3,收容孔3沿前后方向延伸;尾部2包括向上凸伸的第一凸部4和第二凸部5及向下凸伸的第三凸部6和第四凸部7,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体相连在一起。
[0016]所述的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的尺寸相同,允许一定的误差。
[0017]所述的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的头部分别具有弧形表面,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头部位于一正方形的四顶点处,其中,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的头部位于该正方形顶边的两顶点处。
[0018]所述的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之间形成朝向上方的第一槽道8,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之间形成朝向侧面的的第二槽道9,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之间形成朝向下方的第三槽道10,第四凸部7、第一凸部4之间形成朝向与第二槽道9方向相反的侧面的第四槽道11。
[0019]所述的第一槽道8、第二槽道9、第三槽道10、第四槽道11分别为弧形构造,第一槽道8、第二槽道9、第三槽道10、第四槽道11的深度相同,允许一定的误差。
[002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加工用的四点铆压刀具,其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刀片12、下刀片13和两个左右对称的侧刀片14,下刀片13是固定的,上刀片12、下刀片13和两个相对称的侧刀片14相互对接共同挤压导电端子的尾部2,使尾部2与线缆I铆压在一起。
[0021]所述的上刀片12包括左右间隔开的两个凹槽15及位于该两凹槽15之间的铆压凸部16,两凹槽15结构左右对称,凹槽15的开口朝向下方,铆压凸部16向下凸出。
[0022]所述的下刀片13包括左右间隔开的两个凹陷17及位于该两凹陷17之间的凸包18,两凹陷17结构左右对称,凹陷17的开口朝向上方,凸包18向上凸出。
[0023]所述的侧刀片14包括上下间隔开的两个侧凹槽19及位于该两侧凹槽19之间的侧铆压凸部20,两侧凹槽19结构上下对称,侧凹槽19的开口朝向上刀片12和下刀片13之间,侧铆压凸部20向上刀片12和下刀片13之间凸出。
[0024]根据以上结构,工作时,首先,线缆I放置在导电端子尾部2的收容孔3内,其次,尾部2放置于四点铆压刀具下刀片13的凸包18上,最后,上刀片12、下刀片13和两个左右对称的侧刀片14相互对接,共同挤压尾部2,使尾部2产生变形后与线缆I铆压在一起,铆压凸部16挤压尾部2形成第一槽道8,凸包18挤压尾部2形成第三槽道10,两个侧铆压凸部20挤压尾部2形成第二槽道9和第四槽道11,完成铆压工序。
[00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线缆连接器,其结构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连接在一起的线缆(I),导电端子的尾部(2)与线缆(I)铆压在一起,尾部(2)内设有收容线缆(I)的收容孔(3),收容孔(3)沿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是所述的尾部(2)包括向上凸伸的第一凸部(4)和第二凸部(5)及向下凸伸的第三凸部(6)和第四凸部(7),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体相连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的尺寸相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的头部分别具有弧形表面,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头部位于一正方形的四顶点处,其中,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的头部位于该正方形顶边的两顶点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之间形成朝向上方的第一槽道(8),第二凸部(5)、第三凸部(6)之间形成朝向侧面的的第二槽道(9),第三凸部(6)、第四凸部(7)之间形成朝向下方的第三槽道(10),第四凸部(7)、第一凸部(4)之间形成朝向与第二槽道(9)方向相反的侧面的第四槽道(1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槽道(8)、第二槽道(9)、第三槽道(10)、第四槽道(11)分别为弧形构造,第一槽道(8)、第二槽道(9)、第三槽道(10)、第四槽道(11)的深度相同。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5488655SQ20152099910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发明人】李林红
【申请人】昆山捷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