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406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插座体形状多种多样,但很多插座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插口和 插口之间间距过小, 一旦某一个插口插上了体积较大的插头,比如现在常见的 电源转换器和插脚一体的插头,如手机充电器插头等等,就会导致旁边的插口 无法再插插头。针对这种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插口分接器,但这些插口 分接器普遍采用的是在一多面体的一面设有插脚,其他各面设有插口的技术方 案,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个插口分接成若干个插口,同时尽可能地减小占用插座 的面积。但因为采用多面体结构的本身局限性,这种产品依然存在插座占据面 积无法做得更小,而且受多面体面数限制,其插口数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 其占用插座面积小,但分接的插口数量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包括设有插口的插座体, 至少两个所述插座体上下同向重叠,并通过设于上下插座体侧面的转轴结构连接,上下插座体可围绕该转轴结构水平转动,且在最底部的插座体底面设有插 头。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体为一圆柱体,插口设于其上底面,上下插座体重叠 成一圆柱体。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结构位于所有插座体侧面的相同方位,上下转轴结构 相连形成一竖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为插脚可转动的两脚插头。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为零、火线插脚可转动的三脚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个插座体上下重叠串联的方式,只有最 下面的一个插座体插接在插座上,其占用插座的面积只有一个插座体大小,而 插口数却由重叠串联的插座体数量决定,理论上几乎可以无限串联。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打开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电源插口分接 器,包括设有插口 12的插座体1,至少两个所述插座体l上下同向重叠,并通 过设于上下插座体1侧面的转轴结构3连接,上下插座体1可围绕该转轴结构3 水平转动,且在最底部的插座体1底面设有插头4。如本实施例所示,所述插座
4体l为一圆柱体,插口12设于其上底面,上下插座体1重叠成一圆柱体,所述 转轴结构3位于所有插座体1侧面的相同方位,上下转轴结构3相连形成一竖 直线,整个分接器由四个插座体1上下重叠串联组成。或者所述插座体1也可 以为其他形状,如一长方体、正方体、正棱柱等等,且在未连接转轴结构3的 其他侧面还可以增设两孔插口。上下插座体通过导线或转轴结构3间的导电连 接等各种常用方式连接,为了美观,导线可以从转轴结构3中穿过。如本实施 例所示,所述插头4为插脚可转动的两脚插头,或者,所述插头4为零、火线 插脚可转动的三脚插头。 '
通过采用多个插座体1上下重叠串联的方式,只有最下面的一个插座体1 插接在插座上,其占用插座的面积只有一个插座体l大小,而插口12数却由重 叠串联的插座体l数量决定,理论上几乎可以无限串联。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包括设有插口(12)的插座体(1),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插座体(1)上下同向重叠,并通过设于上下插座体(1)侧面的转轴结构(3)连接,上下插座体(1)可围绕该转轴结构(3)水平转动,且在最底部的插座体(1)底面设有插头(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体 (1)为一圆柱体,插口 (12)设于其上底面,上下插座体(1)重叠成一圆柱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 构(3)位于所有插座体(1)侧面的相同方位,上下转轴结构(3)相连形成一竖直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插头(4)为插脚可转动的两脚插头。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插头(4)为零、火线插脚可转动的三脚插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口分接器,涉及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包括设有插口(12)的插座体(1),至少两个所述插座体(1)上下同向重叠,并通过设于上下插座体(1)侧面的转轴结构(3)连接,上下插座体(1)可围绕该转轴结构(3)水平转动,且在最底部的插座体(1)底面设有插头(4)。作为优选所述插座体(1)为一圆柱体,插口(12)设于其上底面,上下插座体(1)重叠成一圆柱体。所述转轴结构(3)位于所有插座体(1)侧面的相同方位,上下转轴结构(3)相连形成一竖直线。所述插头(4)为插脚可转动的两脚插头,或者,所述插头(4)为零、火线插脚可转动的三脚插头。本实用新型占用插座面积小,但分接的插口数量多。
文档编号H01R13/518GK201413897SQ20092015608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胡彦涛 申请人:胡彦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