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789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顶灯座结构,特别是一种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
电的吸顶灯座结构,能借由锥形壳体内的传感器侦测环境变化,并由传感器发出断电或导 电信号控制灯座供电。
背景技术
在工商业活动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照明灯具为人类在室内外光线不足之处提 供照明,从而改变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型态,使人们在夜晚仍然能持续地进行活 动,不受限于光线不足而停止活动,因此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一般现有的照明灯 具,通常具有一电源开关,以供使用者能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如夜晚、雨天或浓雾等)通 过开启电源开关而点亮照明灯具,或于光线充足而不需额外照明的情况下(如早晨或晴 天),通过关闭电源开关而熄灭照明灯具,然而,一般使用者常在发觉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才 会点亮该照明灯具,故使用者常需在黑暗中摸索照明灯具的开关所在,因而造成使用者的 不便;若在光线充足或该照明灯具周遭无人的情况下,照明灯具将因无人照管而持续提供 照明,形成电力及资源的极大浪费,且在一般照明灯具常用的灯泡使用寿命仅有1000至 2000小时的情况下,照明灯具极容易因长时间无意义的启动,而急遽縮短其使用寿命,从而 造成使用者维修上的困扰及耗材的浪费。 综上所述可知,一般现有的照明灯具,无法判断周遭的光线是否充足、是否有人员 活动,也无法自行开启或关闭,造成该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容易急遽縮短,同时形成电力及 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创新的照明灯具,能准确且及时地侦测环境光的变化, 并能自行判断电源是否开启,以有效解决上述诸多问题,进而达到节省能源及自动照明的 效果,有效延长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的问题与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 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能有效解决现有照明灯具因无法自行开启或关闭,而造成能源 浪费及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縮短,导致使用者维修上的困扰及耗材浪费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包括一壳体、若干个传感器、 一供电切换模块及一灯头座,其中壳体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可透光材质所形成(如玻璃、塑 料或强化树脂),壳体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等传 感器及供电切换模块,灯头座设在壳体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如灯泡),且能容纳 照明灯的灯头,壳体的纵剖面由其一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壳体的锥状斜面与中心线保持 一预定的夹角,若干个传感器沿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地排列在壳体的锥状斜面的内侧,以确 保能侦测到壳体下方预定夹角范围内的环境状态变化,各传感器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电气 连接,当任一传感器侦测到壳体外的某一种环境状态变化(如有光亮或无温度)时,该传
4感器发出断电信号,使供电切换模块不供电给灯头座,并使照明灯保持在未被点亮的状态,
当全部传感器均未侦测到壳体的环境状态变化(如无光亮或有温度)时,供电切换模块同
时接收到各传感器所发出的导电信号,而切换至导通状态,以供电给灯头座,点亮照明灯。
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包括一壳体,由可透光材
质所形成,壳体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的纵剖面由其一
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其锥状斜面与中心线的夹角介于20至70度之间;一灯头座,设在该
壳体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且能容纳该照明灯的灯头;若干个光敏电阻,容纳于所
述容置空间中,且沿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地排列在壳体的锥状斜面的内侧,以侦测壳体下方
20至70度夹角范围内的环境光变化,所述光敏电阻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电气连接;一供电
切换模块,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能接收光敏电阻所发出的断电或导电信号,并切换至断
电或导通状态,控制该灯座的断电或供电。 进一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导接点,与一电源相连接; —第一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一导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上设有一凸起部; —第二导电片,一金属片体,第二导电片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弯折部,弯折部连接定 位至凸起部上,第二导电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三导接点,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未受外力作 用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会受弯折部的应力影响而弯曲,而使第二导电片的两 端朝向远离凸起部的方向弯曲,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受到与第二导电片本体弯曲方向相 反的外力,且该外力克服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所承受应力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的两端 将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弯曲; —第二导接点,与灯座相连接; —第三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二导接点相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导接点,第四导 接点可与第三导接点相抵接; —记忆合金片,具有导电性,且能吸收热量,并随自身温度上升而朝向该第二导电 片方向弯曲; —中柱,贯穿所述记忆合金片、第三导电片和第一导电片,并与第一导接点连接, 使记忆合金片能透过中柱与第一导接点连接并与电源相连接; —发热电阻,发热电阻贴附在记忆合金片的一侧,其一端与记忆合金片相连接,使 发热电阻能接受记忆合金片所传递的电流而产生热量,并将所产生热量传递给记忆合金 片,发热电阻另一端与光敏电阻相连接。 又,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 —电路开关,与灯座相连接,在导通状态下,供电到灯座; —集成电路,与电路开关及各光敏电阻相连接,能接收光敏电阻所发出的断电或 导电信号,并将该电路开关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是,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 构,其包括 —壳体,其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的纵剖面由其 一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其锥状斜面与中心线的夹角介于20至70度之间,且锥状斜面上沿 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有若干个孔洞;[0022] —灯头座,设在壳体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且能容纳该照明灯的灯头; 若干个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分别嵌入相对应的孔洞 中,所述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电气连接; —供电切换模块,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能接收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所发出的断 电或导电信号,并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控制灯座的断电或供电。 进一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导接点,与一电源相连接; —第一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一导接点相连接,第一导电片上设有一凸起部; —第二导电片,为一金属片体,第二导电片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连
接定位到所述凸起部上,第二导电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三导接点,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未
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会受弯折部的应力影响而弯曲,而使第二导
电片的两端朝向远离该凸起部的方向弯曲,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受到与第二导电片本体
弯曲方向相反的外力,且该外力克服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所承受应力的情况下,第二导
电片的两端将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弯曲; —第二导接点,与灯座相连接; —第三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二导接点相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导接点,第四导 接点可与第三导接点相抵接; —记忆合金片,具有导电性,且能吸收热量,并随自身温度上升而朝向第二导电片 方向弯曲; —中柱,贯穿记忆合金片、第三导电片和第一导电片,并与第一导接点连接,使记 忆合金片能透过中柱与第一导接点连接并与电源相连接; —发热电阻,发热电阻贴附在记忆合金片的一侧,其一端与记忆合金片相连接,使 发热电阻能接受记忆合金片所传递的电流而产生热量,并将所产生热量传递给记忆合金 片,其另一端与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相连接。 另外,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一电路开关,与灯座相连接,在导通状态下,能供电 给灯座;一集成电路,与所述电路开关及各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相连接,能接收焦电型红外 线传感器所发出的断电或导电信号,并将电路开关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如上述结构,吸顶灯座就可以透过传感器准确地侦测到环境状态的变化,并于光 线不足或吸顶灯座附近有人员活动时,透过供电切换模块,自动点亮照明灯,以达到节省能 源及自动照明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的第一较 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顶灯座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顶灯座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顶灯座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顶灯座结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本实用新型一种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主要能以若 干个传感器侦测环境状态变化,并由该等传感器发出断电或导电信号至一供电切换模块, 进而切断或导通灯座结构上灯座的供电,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吸顶灯座10包括一壳体11 、 一灯头座12、四个传感器13(传感器的数量为若干个,并非以四个为限)及一供电切换模块 14,其中壳体11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111,用以容纳传感器13 及供电切换模块14,灯头座12设在壳体11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15,且能容纳照明 灯15的灯头151,壳体11的纵剖面由其一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壳体11的锥状斜面112与 中心线保持一预定的夹角(如20度),传感器13沿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地排列在壳体11的 锥状斜面112内侧,以确保能侦测到壳体11下方所预定的夹角范围内的环境状态变化,各 传感器13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14电气连接,当任一传感器13侦测到壳体11外的环境变 化时(如光线或温度),传感器13发出断电信号,使供电切换模块14保持在断电状态,不 供电给灯头座12,照明灯15保持在未被点亮的状态,当全部传感器13均未侦测到壳体11 外的环境变化时,供电切换模块14同时接收到各传感器13所发出的导电信号,而切换至导 通状态,供电给灯头座12,点亮照明灯15。如此,吸顶灯座10即可透过传感器13准确地侦 测到环境状态的变化,并于光线不足或吸顶灯座10附近有人员活动时,透过供电切换模块 14,自动点亮照明灯15,以达到节省能源及自动照明的效果。 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吸顶灯座20包括一壳体21 、 一灯头座22、二光敏电阻23及一供电切换模块24,然而,为详细介绍光敏电阻23及供电切 换模块24间的连结关系,在图2中以一光敏电阻23与一供电切换模块24进行说明,光敏 电阻23的数量可为若干个,并非以二个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可 透光材质所形成,壳体21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有一容置空间211,用以容纳该 等光敏电阻23及供电切换模块24,灯头座22设在壳体21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25, 且能容纳照明灯25的灯头251,壳体21的纵剖面由其一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壳体21的锥 状斜面212与中心线保持一预定的夹角(如70度),各光敏电阻23能感应环境光变化并 改变自身的阻抗值,其阻抗值随环境光线的强度增加而降低,且能在自身阻抗值降低至一 预定的限值以下时形成一通路,光敏电阻23沿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地排列在壳体21的锥状 斜面212的内侧,使光敏电阻23能侦测到壳体21下方所预定的夹角范围内的环境光变化, 光敏电阻23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24电气连接,供电切换模块24具有一第一导接点241、 一第二导接点242、一第一导电片243、一第二导电片244、一第三导电片245、一记忆合金片 246、一中柱247及一发热电阻248,其中第一导接点241与一电源相连接,第一导电片243 的一端与第一导接点241相连接,第一导电片243上设有一凸起部249,请参阅图3所示,第 二导电片244为一金属片体,其中央位置设有一弯折部2412,该弯折部2412连接定位至凸 起部249上,第二导电片244的一端设有一第三导接点2410,在第二导电片244的另一端未 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244的其它部位会受弯折部2412的应力影响而弯曲,而 使第二导电片244的两端朝向远离凸起部249的方向弯曲,在第二导电片244的另一端受到与第二导电片244弯曲方向相反的外力,且外力克服第二导电片244的其它部位所承受 的应力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244的两端将朝向接近凸起部249的方向弯曲,复请参阅图2, 第二导接点242与灯头座22相连接,第三导电片245的一端与第二导接点242相连接,其 另一端设有一第四导接点2411,第三导电片245上的第四导接点2411可与第二导电片244 上的第三导接点2410相抵接,记忆合金片246具有导电性,且能随自身温度上升而朝向第 二导电片244方向弯曲,中柱247贯穿记忆合金片246、第三导电片245、第一导电片243,而 与第一导接点241电气连接,且中柱247与第三导电片245及第一导电片243间经绝缘处 理,彼此并无电气连接,记忆合金片246透过中柱247与第一导接点241的连接而与电源相 连接,发热电阻248贴附至记忆合金片246的一侧,其一端与记忆合金片246相连接,使发 热电阻248能接受自记忆合金片246所传递的电流,而使发热电阻248温度上升并产生热 量,并使记忆合金片246因吸收发热电阻248所产生的热量而朝向第二导电片244方向弯 曲,进而使记忆合金片246的一端因弯曲而与第二导电片244的一端相抵接,并持续对第二 导电片244的一端施力,使第二导电片244的两端均朝向接近凸起部249的方向弯曲,而使 第二导电片244上的第三导接点2410与第三导电片245上的第四导接点2411相互分离; 如此,使用者即可将一照明灯25置入吸顶灯座20中,且使照明灯25的灯头251被容纳于 灯头座22中,当任一光敏电阻23感测到壳体21外的环境光时(如早晨或晴天),该光敏电 阻23自身将形成一通路,而在第一导接点241、中柱247、记忆合金片246、发热电阻248与 光敏电阻23之间形成一通路,使电流得以通过记忆合金片246,而传递至发热电阻248,并 使发热电阻248的温度上升且产生热量,此时,记忆合金片246因吸收发热电阻248所产生 的热量而温度上升并产生弯曲,进而使记忆合金片246的一端因弯曲而与第二导电片244 的一端相抵接,并持续对第二导电片244的一端施力,使第二导电片244的两端均朝向接近 凸起部249的方向弯曲,令第二导电片244上的第三导接点2410与第三导电片245上的第 四导接点2411相互分离,如此,就能使供电切换模块24保持在断电状态,不供电给灯头座 22,使照明灯25保持在未被点亮的状态,又,在全部光敏电阻23均未侦测到壳体21外的环 境光的情况下(如夜晚或雨天),各光敏电阻23自身的阻抗值将升高,而使各光敏电阻23 自身形成断路,且在全部光敏电阻23自身皆形成断路的情况下,电流将无法通过记忆合金 片246,亦无法传递至发热电阻248,此时,发热电阻248在无任何电流通过的情况下,将不 再升高温度以及产生热量,如此,记忆合金片246将因发热电阻248不再提供热量,而导致 自身温度下降并逐渐恢复原状,进而使记忆合金片246的一端离开第二导电片244的一端, 如此,在未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244的构形将恢复原状,而使其两端朝向 远离凸起部249的方向弯曲,并使第二导电片244 —端上的第三导接点2410与第三导电片 245上的第四导接点2411相互抵接,而使供电切换模块24形成导通状态,以供电给灯头座 22,并点亮照明灯25。如此,吸顶灯座20即可透过光敏电阻23准确地侦测到环境光的变 化,并于光线不足时,透过供电切换模块24,自动点亮照明灯25,以达到节省能源及自动照 明的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吸顶灯座30包括一壳体31 、 一灯头座32、四个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及一供电切换模块34,为详细介绍焦电型红外线 传感器33及供电切换模块34间的连结关,在图4中以二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与一供电 切换模块34进行说明,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的数量可为若干个,并非以四个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1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311,用以容纳等焦电 型红外线传感器33及供电切换模块34,灯头座32设在壳体31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 灯35,且能容纳照明灯35的灯头351,壳体31的纵剖面由其一端至另一端呈倒锥状,壳体 31的锥状斜面312与中心线保持45度的夹角,且壳体31的锥状斜面312上设有若干个孔 洞313,这些孔洞313沿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地排列在壳体31的锥状斜面312上,使焦电型红 外线传感器33能分别嵌入相对应的孔洞313,以使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能直接侦测到壳 体31下方45度夹角范围内的环境温度变化,在本实施例中,供电切换模块34包括一集成 电路341及一电路开关342,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能感应人体所散发的体温,且分别与集 成电路341连接,当任一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侦测到壳体31外的温度变化时,焦电型红 外线传感器33将发出一导电信号给集成电路341,使集成电路341将电路开关342切换至 导通状态,以供电给灯头座32,并点亮照明灯35 ;当全部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均未侦测 到壳体31外的温度变化时,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将发出断电信号给集成电路341,使集 成电路341能控制电路开关342切换至断电状态,不供电给灯头座32,使照明灯35保持在 未被点亮的状态。如此,吸顶灯座30即可透过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33准确地侦测到温度 变化,并于侦测到人类体温时,透过供电切换模块34,自动点亮照明灯35,或于周遭无人的 情况下,透过供电切换模块34,自动熄灭照明灯35,以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还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第 二较佳实施例及第三较佳实施例相结合,并分别组装于一吸顶灯座40中,使吸顶灯座40不 但具有若干个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43以及至少一光敏电阻46,在光敏电阻46未侦测到吸 顶灯座40的壳体41外的环境光(如夜晚或雨天),且任一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43侦测到 壳体41外的温度变化时(若侦测到人体所散发的体温,代表在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43的 侦测范围内有人活动),光敏电阻46自身的阻抗值将升高,而使光敏电阻46自身形成断路, 进而使供电切换模块44形成导通状态,同时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43将发出一导电信号至 集成电路441,使集成电路441将电路开关442切换至一导通状态,以供电给灯头座42,并 点亮照明灯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思及的 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壳体,由可透光材质所形成,壳体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的纵剖面由其一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其锥状斜面与中心线的夹角介于20至70度之间;一灯头座,设在该壳体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且能容纳该照明灯的灯头;若干个光敏电阻,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沿圆周方向呈等间隔地排列在壳体的锥状斜面的内侧,以侦测壳体下方20至70度夹角范围内的环境光变化,所述光敏电阻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电气连接;一供电切换模块,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能接收光敏电阻所发出的断电或导电信号,并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控制该灯座的断电或供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一第一导接点,与一电源相连接;一第一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一导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上设有一凸起部; 一第二导电片,一金属片体,第二导电片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弯折部,弯折部连接定位至 凸起部上,第二导电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三导接点,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未受外力作用的 情况下,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会受弯折部的应力影响而弯曲,而使第二导电片的两端朝 向远离凸起部的方向弯曲,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受到与第二导电片本体弯曲方向相反的 外力,且该外力克服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所承受应力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的两端将朝 接近凸起部的方向弯曲;一第二导接点,与灯座相连接;一第三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二导接点相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导接点,第四导接点 可与第三导接点相抵接;一记忆合金片,具有导电性,且能吸收热量,并随自身温度上升而朝向该第二导电片方 向弯曲;一中柱,贯穿所述记忆合金片、第三导电片和第一导电片,并与第一导接点连接,使记 忆合金片能透过中柱与第一导接点连接并与电源相连接;一发热电阻,发热电阻贴附在记忆合金片的一侧,其一端与记忆合金片相连接,使发热 电阻能接受记忆合金片所传递的电流而产生热量,并将所产生热量传递给记忆合金片,发 热电阻另一端与光敏电阻相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一电路开关,与灯座相连接,在导通状态下,供电到灯座;一集成电路,与电路开关及各光敏电阻相连接,能接收光敏电阻所发出的断电或导电 信号,并将该电路开关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
4. 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壳体,其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其上开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的纵剖面由其一端到另一端呈倒锥状,其锥状斜面与中心线的夹角介于20至70度之间,且锥状斜面上沿圆周 方向等间隔地设有若干个孔洞;一灯头座,设在壳体的另一端,用以组装一照明灯,且能容纳该照明灯的灯头; 若干个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分别嵌入相对应的孔洞中,所述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电气连接;一供电切换模块,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能接收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所发出的断电或导电信号,并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控制灯座的断电或供电。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一第一导接点,与一电源相连接;一第一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一导接点相连接,第一导电片上设有一凸起部; 一第二导电片,为一金属片体,第二导电片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连接定 位到所述凸起部上,第二导电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三导接点,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未受外 力作用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会受弯折部的应力影响而弯曲,而使第二导电片 的两端朝向远离该凸起部的方向弯曲,在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受到与第二导电片本体弯曲 方向相反的外力,且该外力克服第二导电片的其它部位所承受应力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片 的两端将朝接近凸起部的方向弯曲; 一第二导接点,与灯座相连接;一第三导电片,其一端与第二导接点相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导接点,第四导接点 可与第三导接点相抵接;一记忆合金片,具有导电性,且能吸收热量,并随自身温度上升而朝向第二导电片方向 弯曲;一中柱,贯穿记忆合金片、第三导电片和第一导电片,并与第一导接点连接,使记忆合 金片能透过中柱与第一导接点连接并与电源相连接;一发热电阻,发热电阻贴附在记忆合金片的一侧,其一端与记忆合金片相连接,使发热 电阻能接受记忆合金片所传递的电流而产生热量,并将所产生热量传递给记忆合金片,其 另一端与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相连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一电路开关,与灯座相连接,在导通状态下,能供电给灯座;一集成电路,与所述电路开关及各焦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相连接,能接收焦电型红外线 传感器所发出的断电或导电信号,并将电路开关切换至断电或导通状态。
专利摘要根据环境状态变化切断或导通供电的吸顶灯座结构,包括一壳体、一灯头座、若干个传感器及一供电切换模块,其中壳体的一端被安装至一天花板,灯头座设在壳体的另一端,用以组装照明灯并容纳照明灯的灯头,壳体的纵剖面呈倒锥状,壳体的锥状斜面与中心线保持一预定的夹角,传感器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在锥状斜面内侧,传感器分别与供电切换模块电气连接。这样,吸顶灯座就可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环境状态(如有无光亮,有无人员等)的变化,自动点亮或关闭照明灯,达到节省能源及自动照明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33/96GK201549751SQ20092021403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陈赞棋 申请人:陈赞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