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动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1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体动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池,尤其是一种利用人在运动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
能给电池充电,将摆动的能量进行转化的充电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人体动能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数码相机等随身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池普遍使用固定电源充电,而且 需要经常充电与更换电池,既带来使用的不便,又不利环保,当电池没电又没有充电电源时 候,手机、数码相机等随身电子设备便无法使用。 人体动能电池是利用人在运动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给电池充电,将摆动的能 量进行转化的充电电池。在手表的自动上链机芯中已有成熟运用,自动上链机芯可以将摆 动的能量转换为手表的机械能,那么同样也可以转换为充电电池的电能。经过文献检索,发 现如下专利也是将人体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人体动能电池》,申请人徐文启 申i青(专利)号:03213059. 7 该技术的问题在于,将磁铁棒置于线圈护筒内,磁铁棒的运动始终不能从线圈护 筒中抽出或从外部插入护筒,则线圈内磁通量变化率极小,根据楞次定律,这种技术将难以 产生可输出的稳定电流。该技术实用性不高,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人体动能电池技术存在磁通量变化率过小、实用 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不用固定电源充电,不需要更换电池,手机、数码相机等随身电子 设备的电池可以带在身上随着人体的运动随时进行充电,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的人体 动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有充电电池、壳体、弹簧、线圈组、永磁铁、工字形滑块
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形滑块两个口部的上下两面分别嵌入永磁铁,各口部
上下两面的永磁铁的N极和S极相对,充电电池、壳体、弹簧、线圈组、永磁铁、工字形滑块和
整流电路均位于壳体内,充电电池安装在壳体的一端,工字形滑块的两端均通过弹簧与壳
体连接形成弹性滑动结构,线圈组安装在工字形滑块两个口部的滑动轨迹上,线圈组的信
号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为磁屏蔽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设有隔板,充电电池位于隔板一侧的腔体内,弹簧、线圈组、 永磁铁、工字形滑块和整流电路均位于隔板另一侧的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电路的输出端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
输出端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4]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人体携带动能电池运动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 块沿轨道往复运动,工字形滑块的两口部均以两块永磁铁形成强化磁场,随着滑块的往复 摆动,线圈内磁通量不断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经整流电路把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向充电 电池充电,由充电电池向随身电子设备供电。它具有无需固定电源充电、无需更换电池、节 能环保、使用方便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块与线圈相对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流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人体动能电池,由它包括有充电电池1、磁屏蔽壳体2、弹簧3、 线圈组4、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充电电池1、弹簧3、线圈组4、 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都位于磁屏蔽壳体2内,磁屏蔽壳体2为中间具有隔板 的长方形盒体,充电电池1位于一侧,另一侧为中空腔体,工字形滑块6两端以弹簧3与腔 体内壁相连形成弹性滑动结构,工字形滑块6两个口部的上下两面分别嵌入永磁铁5,各口 部上下两面的永磁铁5的N极和S极相对,线圈组4安装在工字形滑块6两个口部的滑动 轨迹上,两条导轨上的线圈各自以直线排布形成线圈组4,线圈组以先整流后并联为例线 圈组4的各线圈的两信号输出端与各自对应的整流电路连接,各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 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一种人体动能电池,由它包括有充电电池1、磁屏蔽壳体2、弹簧3、 线圈组4、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充电电池1、弹簧3、线圈组4、 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都位于磁屏蔽壳体2内,磁屏蔽壳体2为中间具有隔板 的长方形盒体,充电电池1位于一侧,另一侧为中空腔体,工字形滑块6两端以弹簧3与腔 体内壁相连形成弹性滑动结构,工字形滑块6两个口部的上下两面分别嵌入永磁铁5,各口 部上下两面的永磁铁5的N极和S极相对,线圈组4安装在工字形滑块6两个口部的滑动 轨迹上,两条导轨上的线圈各自以直线排布形成线圈组4,线圈组以先并联后整流为例线 圈组4的各线圈的两信号输出端均与整流电路的对应信号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与充电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一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有充电电池(1)、壳体(2)、弹簧(3)、线圈组(4)、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形滑块(6)两个口部的上下两面分别嵌入永磁铁(5),各口部上下两面的永磁铁(5)的N极和S极相对,充电电池(1)、壳体(2)、弹簧(3)、线圈组(4)、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均位于壳体(2)内,充电电池(1)安装在壳体(2)的一端,工字形滑块(6)的两端均通过弹簧(3)与壳体(2)连接形成弹性滑动结构,线圈组(4)安装在工字形滑块两个口部各自对应的两永磁铁(5)的滑动轨迹上,线圈组(4)的信号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人体动能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2)为磁屏蔽壳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动能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2)内设有隔板,充电电 池(1)位于隔板一侧的腔体内,弹簧(3)、线圈组(4)、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 路均位于隔板另一侧的腔体内。
专利摘要一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有充电电池(1)、壳体(2)、弹簧(3)、线圈组(4)、永磁铁(5)、工字形滑块(6)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形滑块(6)两个口部的上下两面分别嵌入永磁铁(5),各口部上下两面的永磁铁(5)的N极和S极相对,充电电池(1)安装在壳体(2)的一端,工字形滑块(6)的两端均通过弹簧(3)与壳体(2)连接形成弹性滑动结构,线圈组(4)安装在工字形滑块两个口部的滑动轨迹上,线圈组(4)电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它具有无需固定电源充电、无需更换电池、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M10/46GK201540934SQ20092025571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5日
发明者刘思菡, 路俊龙 申请人:刘思菡;南京中兴特种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