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243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车天线滑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轨装置。
背景技术
通讯车天线滑轨主要用于承载天线,其功能是当天线不工作时滑轨带动天线收縮 于车厢内,天线工作时滑轨能够轻松地滑出车厢。由于通讯车内设备众多,导致天线布置的 空间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天线滑轨的整体尺寸,而现有的滑轨或者尺寸较大难以 布置,或者尺寸虽然合适但是结构强度不足,因而亟需较为适合的滑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轨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实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滑轨装置,本装置包括固定座 和滑板,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限定滑板运动方向的导引机构。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中包括固定座、滑板以及导引机构,工作时固定座固定在车厢 内,天线固定在滑板上,滑板沿导引机构限定的方向运动,并将天线伸出在车厢外侧,工作 结束后滑板带动天线收縮至车厢内。由上述可得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实用可靠。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7、8是本发明逐级滑出的工作示意图; 图9、10是本发明在通讯车上的安装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滑轨装置,本装置包括固定座10和滑板20,所述的固定座10 上设有限定滑板20运动方向的导引机构。 所述的导引机构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上下层互相滑动的抽屉式滑轨,使两 侧滑槽在固定的滚轮上前后滑动即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1、5所示,所述的导引 机构包括由若干彼此平行的导轨30组成的导轨组,导轨组分设为上下两层,所述下层导轨 与固定座10构成滑动配合,上层导轨与滑板20构成滑动配合,导轨组的两端均设有端板 40。 由上述记载并参见图1、4、5所示,本发明中的导轨机构不同于常规的抽屉式滑 轨,本发明的导轨组中的各个导轨30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由于导轨组中的上下层导轨分别相对于固定座10和滑板20构成滑动配合,因此工作时可以首先使导引机构沿固定座10滑 动,由于导轨组的两端均设有端板40,因此当导轨组滑动至其端部时,端板40与固定座10 相抵靠并限制导引机构的运行,此时再使滑板20沿导轨30的延伸方向滑动,最终运行至滑 板20与导轨组另一侧的端板40相抵靠即可。由于本发明的导轨组中的各个导轨30之间 没有相对运动,因此导轨组的整体结构强度较高,不易变形且可靠性好。
所述的导轨30均为杆状,杆状导轨30的横截面可以圆形、方形、多边形或者是异 形,导轨30可以为实心的或者中空状的,本发明优选导轨30为实心的圆轴状,强度高且易 于加工制造;固定座10的上侧以及滑板20的下侧均固设有套设在导轨30上的套筒,所述 的套筒套设在导轨30的外侧,套筒的内部形状与导轨30的外部形状相吻合,本发明优选套 筒为直线轴承,且下层导轨与设置在固定座10上侧的套筒11构成滑动配合,上层导轨与设 置在设置在滑板20下侧的套筒21构成滑动配合。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中采用实心轴状的导轨30与直线轴承构成滑动配合,易于滑 动和操作,整体强度高且不易变形,滑动中也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运行稳定且使用寿命 长。 上层导轨以及下层导轨的数量均可以设置为多个,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 1、4所示,所述的上层导轨以及下层导轨均设置为两根导轨30,且下层导轨的两根导轨之 间的间距大于上层导轨的两根导轨之间的间距,这种设置使得整个装置在结构上更加紧 凑,能够更好的符合通讯车内布置空间的要求。 当然上层导轨以及下层导轨中导轨的数量也可以仅设置为一个,与此相对应的是
此时导轨的横截面应当为方形、多边形或者是异形,以防止整个导引机构转动。 所述的固定座10上设有限制下层导轨滑动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的滑板20上设
有限制滑板20沿上层导轨滑动的第二锁定机构。 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均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卡箍限制导轨30的 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与固定座10上的 套筒11相铰接的第一锁定件50,所述的第一锁定件50包括一直杆51,直杆51的两端设有 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弯头52和第二弯头53,直杆51沿所其固定于之上的套筒11的轴向延 伸并使得第一弯头52伸出在套筒11的轴向外侧,所述的与此套筒11构成滑动配合的下层 导轨上设有凹槽,所述的第一弯头52与导轨上的凹槽构成卡嵌配合,第一锁定件50的重心 位于第一锁定件50与套筒11铰接处的偏向第一弯头52 —侧。 由于第一锁定件50的重心位于第一锁定件50与套筒11铰接处的偏向第一弯头 52 —侧,因此在正常状况下,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搭靠在导轨的外侧表面上,导轨 沿直线轴承限定的方向滑动直至运行至第一弯头52与导轨上的凹槽卡嵌在一起。直杆51 上的与第一弯头52反向弯折的第二弯头53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当工作人员拨动第二弯头 53时,直杆51绕其铰接处转动,第一弯头52自导轨上的凹槽处抬起,导轨的行动不再受到 限制,使得导轨可以继续沿直线轴承限定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套设于同一根下层导轨上的固定座10上的套筒11 设为两个,且此两个套筒11分设在固定座10的两端,所述的套筒11上均设置有第一锁定 件50,且两个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的与第一弯头52相配合的
5下层导轨上的凹槽相应地设置为两个,且凹槽分设在导轨的靠近端板40处,此下层导轨上 的凹槽与其相邻端板40之间的距离使得当端板40与固定座10抵靠在一起时,靠近此端板 40的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此凹槽构成卡嵌配合。 套设在同一根下层导轨上的套筒11也即直线轴承设置为两个,可以更好地固定 和引导导轨的滑动方向。所述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设置为两个,且分设在靠近端板40处, 不但能够尽可能地延长导轨30的滑动距离,保证滑板20上的天线可以轻松地滑行到车体 的外侧,而且可以确保导轨组的任何一侧的端板40与固定座10或者固定座10上的套筒11 相抵靠时,靠近此端板40的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都能与靠近此端板40的凹槽构 成卡嵌配合以使导轨组处于锁定状态。 由图5 8所示,下层导轨30两端的凹槽并不会同时与固定座10上的两个锁定 件50处于锁定状态,由于下层导轨30需要沿套筒11限定的方向滑动,因此导轨30的长度 大于两个套筒11之间的间距,使得当导轨30的一端与锁定件50处于锁定状态时,导轨30 的另一端则处于未锁定状态。 如图1、3所示,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滑板20上侧的第二锁定件70,第 二锁定件70与滑板20相铰接,第二锁定件70包括一直杆71,直杆71的一端设有第一弯头 72,第一弯头72的头部穿过滑板20并搭靠在与滑板20构成滑动配合的上层导轨上,第二 锁定件70的重心位于第二锁定件70与滑板20铰接处的偏向第一弯头72 —侧;滑板20下 侧的套筒21固设在滑板20的一端,滑板20的另一端的上侧设有安装天线80的旋转机构; 所述的与第二锁定件70的第一弯头71相连的上层导轨的靠近端板40处设有凹槽,第一弯 头72与此导轨上的凹槽构成卡嵌配合,此上层导轨上的凹槽的位置使得第一弯头72与凹 槽卡嵌时滑板20上设置旋转机构的一端伸出在端板40的外侧。 第二锁定件70的重心位于第二锁定件70与滑板20铰接处的偏向第一弯头72 — 侧,因此在正常状况下,第二锁定件70的第一弯头72搭靠在上层导轨的外侧表面上,当滑 板20沿上层导轨限定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锁定件70的第一弯头72与上层导轨的凹槽相嵌 合时,滑板20停止滑动,由于此时滑板20上设置旋转机构的一端伸出在端板40的外侧,因 此天线80可以无阻挡地转动,以确定合适的通讯方位。 所述的滑板20上的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滑板20上的两个支座81,两支座81之间 设有套筒状的抱箍82,天线80呈杆状且套设于抱箍82中,抱箍82和支座81之间为铰接, 两支座81之间的滑板20上设有与天线80的外形相吻合的卡槽22,所述的第二锁定件70 的远离第一弯头72的一端设有第二弯头73,第二弯头73位于滑板20的上侧,第二弯头73 的头部伸入天线80的旋转轨迹所处的平面,天线80的旋转轨迹所处的平面与各个导轨30 的轴线相平行。 如图5 IO所示,当通讯车不工作时,固定座10固定在车厢内,为方便叙述,现定 义固定座10朝向车厢外侧的一端为固定座10的前段,朝向车厢内侧的一端为固定座10的 后段;与此相对应的导轨组朝向车厢外侧的一端为导轨组的前段,朝向车厢内侧的一端为 导轨组的后段;滑板20朝向车厢外侧的一端为滑板20的前段,朝向车厢内侧的一端为滑板 20的后段。 通讯车不工作时天线80收縮在车厢中,导轨组前段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312与固 定座10前段的第一锁定件50处于锁定状态,导轨组后段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311与固定座10后段的锁定件50处于未锁定状态,此时天线80的轴线与导轨30的轴线相平行,由于 第二锁定件70的第二弯头73的头部伸入天线80的旋转轨迹所处的平面,因此天线80压 靠在第二弯头73上,从而导致第二锁定件70绕其铰接处转动,并使得第二锁定件70的第 一弯头72翘起。 通讯车工作时如图7所示,向车厢外侧移动滑板20直至滑板20下侧的套筒21与 导轨组前段的端板40抵靠在一起,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手工解除导轨组前段的下层导轨上 的凹槽312与固定座10前段的第一锁定件50之间的锁定状态,并如图8所示,继续向车厢 外侧移动导轨组,并使导轨组后段的端板40与固定座10后段的套筒11抵靠在一起,此时 天线80已经伸出车厢的外侧,且滑板20上设置旋转机构的一端也完全伸出在导轨组前段 端板40的外侧,再使天线80绕滑板20上的支座81转动,并使天线80转入至滑板20上的 卡槽22中,此时天线80得到最终就位,由于天线80位置发生变动,第二锁定件70随即在 重力的作用下向第一弯头72 —侧转动,使得第一弯头72的头部重新抵靠在上层导轨上,并 与导轨组前段的上层导轨上的凹槽32卡嵌在一起以限制滑板20的运动;同时导轨组后段 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311也与固定座10后段的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卡嵌在一起, 以限制导轨组的运动,从而整个装置保持固定位置使天线80能够稳定工作。
当天线80结束工作时,旋转天线80使其轴线与导轨30的轴线相平行,此时天线 80压靠在第二锁定件70的第二弯头73上,使得第二锁定件70的第一弯头72翘起,第一弯 头72与导轨组前段的上层导轨上的凹槽32不再保持卡嵌配合,滑板20能够沿导轨限定的 方向向车厢内部滑动,工作人员可以手工解除导轨组后段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311与固定 座10后段的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之间的卡嵌配合,最终使天线80回縮至车厢,并 重新使导轨组前段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312与固定座10前段的第一锁定件50处于锁定状 态,整个系统回复原始状态。 更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的滑板20上设有向与第一锁定件50构成卡嵌配 合的下层导轨一侧延伸的拨销60,拨销60设置在滑板20上的套筒21与导轨组的端板40 抵靠时套筒21靠近端板40的一侧,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下层导轨处于锁定状 态时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伸入拨销60的运行轨迹中,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下 层导轨处于未锁定状态时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高度低于拨销60的底部高度。
由上述可知,当天线80开始工作时,向车厢外侧移动滑板20直至滑板20下侧的 套筒21与导轨组前段的端板40抵靠在一起,滑板20的朝向前段的套筒21上的拨销60无 障碍的通过固定座10后段的锁定件50,并驱动固定座10前段的锁定件50旋转,固定座10 前段的锁定件50与导轨组解除锁定状态,导轨组得以顺利滑出车厢外侧。
参见图8所示,当天线80结束工作并使天线80的轴线与导轨30的轴线相平行 时,滑板20能够沿导轨限定的方向向车厢内部滑动,滑板20上的拨销60随之一起滑动,由 于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下层导轨处于未锁定状态时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高度 低于拨销60的底部高度,又由于此时固定座10前段的第一锁定件50与导轨组前段的下层 导轨上的凹槽312处于未锁定状态,因此滑板20上的拨销60可以自固定座10前段的第一 锁定件50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滑过而不受任何阻碍;当滑板20滑动至固定座10的后段 时,由于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下层导轨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伸 入拨销60的运行轨迹中,又由于此时固定座10后段的第一锁定件50与导轨组后段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311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滑板20的朝向前段的套筒21上的拨销60推动固定 座10后段的第一锁定件50的第二弯头53,使此第一锁定件50绕其铰接处转动,并使此第 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翘起,导轨组的锁定状态解除并得以滑动,直至导轨组前段的下 层导轨上的凹槽312与固定座10前段的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卡嵌在一起,导轨组 收縮回车厢中并回复初始锁定状态。 如图3所示,相应于套设在同一根上层导轨上的滑板20下侧的两个套筒21,所述 的拨销60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套筒21互相远离的一端,两个拨销60分别在天 线80伸出车厢时解除导轨组的锁定状态和在天线80回縮至车厢内时解除导轨组的锁定状 态,从而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操作。
权利要求
一种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固定座(10)和滑板(20),所述的固定座(10)上设有限定滑板(20)运动方向的导引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机构包括由若干彼此平行的导轨(30)组成的导轨组,导轨组分设为上下两层,所述下层导轨与固定座(10)构成滑 动配合,上层导轨与滑板(20)构成滑动配合,导轨组的两端均设有端板(4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30)均为杆状,固定座 (10)的上侧以及滑板(20)的下侧均固设有套设在导轨(30)上的套筒,下层导轨与设置在 固定座(10)上侧的套筒(11)构成滑动配合,上层导轨与设置在设置在滑板(20)下侧的套 筒(21)构成滑动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导轨以及下层导轨均设 置为两根导轨,且下层导轨的两根导轨之间的间距大于上层导轨的两根导轨之间的间距。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10)上设有限制下层 导轨滑动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的滑板(20)上设有限制滑板(20)沿上层导轨滑动的第二 锁定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与固定座 (10)上的套筒(11)相铰接的第一锁定件(50),所述的第一锁定件(50)包括一直杆(51), 直杆(51)的两端设有两个反向弯折的第一弯头(52)和第二弯头(53),直杆(51)沿所其固 定于之上的套筒(11)的轴向延伸并使得第一弯头(52)伸出在套筒(11)的轴向外侧,所述 的与此套筒(11)构成滑动配合的下层导轨上设有凹槽,所述的第一弯头(52)与导轨上的 凹槽构成卡嵌配合,第一锁定件(50)的重心位于第一锁定件(50)与套筒(11)铰接处的偏 向第一弯头(52) 一侧。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滑 板(20)上侧的第二锁定件(70),第二锁定件(70)与滑板(20)相铰接,第二锁定件(70)包 括一直杆(71),直杆(71)的一端设有第一弯头(72),第一弯头(72)的头部穿过滑板(20) 并搭靠在与滑板(20)构成滑动配合的上层导轨上,第二锁定件(70)的重心位于第二锁定 件(70)与滑板(20)铰接处的偏向第一弯头(72) —侧;滑板(20)下侧的套筒(21)固设 在滑板(20)的一端,滑板(20)的另一端的上侧设有安装天线(80)的旋转机构;所述的与 第二锁定件(70)的第一弯头(71)相连的上层导轨的靠近端板(40)处设有凹槽,第一弯头 (72)与此导轨上的凹槽构成卡嵌配合,所述的凹槽的位置使得第一弯头(72)与凹槽卡嵌 时滑板(20)上设置旋转机构的一端伸出在端板(40)的外侧。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设于同一根下层导轨上的 固定座(10)上的套筒(11)设为两个,且此两个套筒(11)分设在固定座(10)的两端,所述 的套筒(11)上均设置有第一锁定件(50),且两个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彼此相 对设置;所述的与第一弯头(52)相配合的下层导轨上的凹槽相应地设置为两个,且凹槽分 设在导轨的靠近端板(40)处;所述的凹槽与其相邻端板(40)之间的距离使得当端板(40) 与固定座(10)或者固定座(10)上的套筒(11)抵靠在一起时,靠近此端板(40)的第一锁 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此凹槽构成卡嵌配合。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20)上的旋转机构包括 固定在滑板(20)上的两个支座(81),两支座(81)之间设有套筒状的抱箍(S2),天线(80)呈杆状且套设于抱箍(82)中,抱箍(82)和支座(81)之间为铰接,两支座(81)之间的滑板 (20)上设有与天线(80)的外形相吻合的卡槽(22),所述的第二锁定件(70)的远离第一弯 头(72)的一端设有第二弯头(73),第二弯头(73)位于滑板(20)的上侧,且第二弯头(73) 的头部伸入天线(80)的旋转轨迹所处的平面,天线(80)的旋转轨迹所处的平面与各个导 轨(30)的轴线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20)上设有向与第一 锁定件(50)构成卡嵌配合的下层导轨一侧延伸的拨销(60),拨销(60)设置在滑板(20) 上的套筒(21)与导轨组的端板(40)抵靠时套筒(21)靠近端板(40)的一侧,第一锁定件 (50)的第一弯头(52)与下层导轨上的凹槽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伸入拨 销(60)的运行轨迹中,第一锁定件(50)的第一弯头(52)与下层导轨上的凹槽处于未锁定 状态时的第二弯头(53)的顶部高度低于拨销(60)的底部高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通讯车天线滑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轨装置。本发明包括固定座和滑板,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限定滑板运动方向的导引机构。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中包括固定座、滑板以及导引机构,工作时固定座固定在车厢内,天线固定在滑板上,滑板沿导引机构限定的方向运动,并将天线伸出在车厢外侧,工作结束后滑板带动天线收缩至车厢内。由上述可得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实用可靠。
文档编号H01Q1/22GK101789539SQ20101013360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
发明者代德胜, 张志刚, 曾光华, 李学涛, 许业发, 赵宝明, 郭万山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