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627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式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
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应用于2. 4GHz无线局域网络(WLAN)或802. llb/g/n的天线型式主要有 套管式天线(sleeve dipole antenna)、印刷式天线(printedantenna)及芯片式天线(chip antenna)。套管式天线是属于外置式天线,需要装设于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机壳外侧,但容易受外力破坏且不具有美感。而印刷式天线及芯片天线虽属于内置式天线,其可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机壳内部,但是印刷式天线及芯片天线必须制作于一基板(例如PCB) 上,使得机壳内部必须特别规划出区域来设置天线,导致空间配置受到限制。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应用于2. 4GHz无线局域网络或802. llb/g/n的天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应用于2. 4GHz无线局域网络或802. llb/g/n的天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降低制作成本且可以不同角度弯折,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偶极天线,包含一第一辐射臂一第二辐射臂、一第一接地段及一第二接地段。第一辐射臂包括一第一馈入段及一第一延伸段。第一馈入段具有一第一馈入端; 第一延伸段具有一第一末端;第一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延伸段相反于第一末端的一端及第一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第一馈入段相反于第一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第一馈入段位于第一延伸段及第一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罔。第二辐射臂包括一第二馈入段及一第二延伸段。第二馈入段具有一第二馈入端; 第二延伸段具有一第二末端;第二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二延伸段相反于第二末端的一端及第二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第二馈入段相反于第二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第二馈入段位于第二延伸段及第二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第一馈入端与第二馈入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且第一接地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段的第二端相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中第一馈入段及第一延伸段与第一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辐射臂中第二馈入段及第二延伸段与第二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接地段所在平面与第二接地段所在平面呈一夹角,且该夹角位于与第一接地段及第二接地段垂直的平面上。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及该第一接地段可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一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及该第二接地段可沿一垂直于该第二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二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可沿一平行于该第一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三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可沿一平行于该第二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四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中第一馈入段及第一延伸段、第一接地段、第二辐射臂中第二馈入段、第二延伸段及第二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接地段与第二接地段呈一夹角,且该夹角也位于该同一平面上。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的该第一延伸段可沿一平行于该第一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五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的该第一馈入段可沿一平行于该第一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六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的该第二延伸段可沿一平行于该第二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七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的该第二馈入段可沿一平行于该第二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八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及该第一接地段可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九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及该第二接地段可沿一垂直于该第二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十折线部分弯折。较佳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该第二辐射臂、该第一接地段及该第二接地段由一金属片一体成型制成,使得偶极天线可以借由单一金属片一体制作成型。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以及一偶极天线,装设于该机壳中,该偶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臂,包括一第一馈入段及一第一延伸段,该第一馈入段具有一第一馈入端,该第一延伸段具有一第一末端,一第一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延伸段相反于该第一末端的一端及该第一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该第一馈入段相反于该第一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一馈入段位于该第一延伸段及该第一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一第二辐射臂,包括一第二馈入段及一第二延伸段,该第二馈入段具有一第二馈入端,该第二延伸段具有一第二末端,及一第二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延伸段相反于该第二末端的一端及该第二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该第二馈入段相反于该第二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馈入段位于该第二延伸段及该第二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该第一馈入端与该第二馈入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且该第一接地段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接地段的第二端相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偶极天线可以借由单一金属片一体制作成型,不仅结构简单还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可以根据各种电子装置的各种应用以不同角度弯折,以节省机壳内的空间,在运用上更为弹性。除此之外, 本发明也可达到天线的辐射效能基本要求,而符合2. 4GHz无线局域网络或802. llb/g/n的规范。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该偶极天线,包含一第一辐射臂及一第二辐射臂、一第一接地段及一第二接地段。第一辐射臂包括一具有第一馈入端的第一馈入段及一具有第一末端的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相反于第一末端的一端与第一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第一馈入段相反于第一馈入端的一端连接。 第二辐射臂包括一具有第二馈入端的第二馈入段及一具有第二末端的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相反于第二末端的一端与第二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第二馈入段相反于第二馈入端的一端连接。第一馈入端与第二馈入端彼此相对并间隔一预定距离,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相对一预定间距,且第一接地段与第二接地段相连接。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内置式偶极天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展开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4及图5是分别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实际规格尺寸的平面展开图及侧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沿中心线S弯折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所在平面与第二辐射臂所在平面夹α角。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弯折90度的反射损耗量测数据图。图8是偶极天线有/无接地段(第一接地段及第二接地段)的反射损耗量测数据图。图9是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在不同长度变化下的反射损耗量测数据图。图IOA-图IOB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无弯折时,在χζ平面及yz平面的辐射场型量测数据图(座标轴定义参考图5)。图IlA-图IlB是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弯折90度时,在χζ平面及yz平面的辐射场型量测数据图(座标轴定义参考图5)。图12是偶极天线弯折90度且分别在频率MOOMHz J442MHZ及M84MHz的全向辐射场型图。图13是偶极天线弯折90度的辐射效率/天线增益-频率曲线图。图14是本发明偶极天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沿一垂直其延伸方向的第一折线弯折。图15是第一辐射臂及第二辐射臂分别沿垂直于各自延伸方向的第一折线及第二折线弯折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偶极天线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沿一平行于其延伸方向的第三折线弯折,且第二辐射臂沿一平行于其延伸方向的第四折线弯折。图17是本发明偶极天线单元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馈入段、第一延伸段、第一接地段、第二馈入段、第二延伸段及第二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接地段与第二接地段夹一 β度角。图18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另一种实施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本发明偶极天线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五折线及一第六折线弯折,且第二辐射臂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一第七折线及一第八折线弯折。图20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弯折后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及第一接地段沿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九折线弯折,且第二辐射臂及第二接地段沿垂直第二方向的第十折线弯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图1是本发明内置式偶极天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展开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为一单频偶极天线,其可装设于诸如显示器、笔记型电脑、 无线存取装置(Access Point, AP)或集线器(hub)等电子装置100的一机壳110中,这类型天线通常为单频2. 4GHz,并在符合无线局域网络或802. llb/g/n的规范下达到仅以单一金属片即可制作完成,以降低制作成本。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包括有一第一辐射臂2、一第二辐射臂3、一第一接地段23 及一第二接地段33。第一辐射臂2包括一第一馈入段21及一第一延伸段22。第一馈入段21具有一第
7一馈入端210 ;第一延伸段22具有一第一末端220 ;而第一接地段23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231及一第二端232。第一馈入段21位于第一延伸段22与第一接地段23之间,且第一延伸段22相反于第一末端220的一端,以及第一接地段23的第一端231相对延伸并与第一馈入段21相反于第一馈入端210的一端连接,且第一馈入段21、第一延伸段22及第一接地段23彼此间隔且同沿一与第一接地段2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D延伸。第二辐射臂3的结构与第一辐射臂2的结构相同,其中包括一第二馈入段31及一第二延伸段32。第二馈入段31具有一第二馈入端310 ;第二延伸段32具有一第二末端 320 ;而第二接地段33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331及一第二端332。第二馈入段31位于第二延伸段32与第二接地段33之间,且第二延伸段32相反于第二末端320的一端,以及第二接地段33的第一端331相对延伸并与第二馈入段31相反于第二馈入端310的一端连接,且第二馈入段31、第二延伸段32及第二接地段33彼此间隔且同沿第一方向D反向平行延伸。以本发明为例,该第一辐射臂2、第二辐射臂3彼此相对且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馈入端210与第二馈入端310相间隔且彼此相对,并用以连接一传输线8,且通过该传输线8的使用,以使得该偶极天线1所接收到的天线信号可传递至电子装置100,例如无线宽频路由器(router)或集线器(hub)内的电路板(图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该传输线8为一同轴传输线且具有一中心导线81 (信号线)及一外层接地线82 (接地线),第一馈入端210与第二馈入端310分别连接传输线8的中心导线81及外层接地线82,且该外层接地线82会与电子装置100的机壳110连接而形成一共地回路。特别说明的是,第一馈入端210与第二馈入端310的位置可以相互对调,即第二馈入端310位于第一馈入段21,第一馈入端210位于第二馈入段31,不以本实施例为限。第一末端220与第二末端320相间隔且彼此相对,第一接地段23的第二端232与第二接地段33的第二端332连接,也就是整个接地段(第一接地段23及第二接地段33) 的总长度较第一馈入段21与第二馈入段31相加的总长度,或是第一延伸段22与第二延伸段32相加的总长度为长。其中,该第一接地段23与该第二接地段33的长度总和接近该偶极天线1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偶极天线1为一单一金属片,其可利用冲压(stamping)或是切割等方式制作出第一辐射臂2、第二辐射臂3及整个接地段,也就是说第一辐射臂2、第二辐射臂3及第一接地段23和第二接地段33可以一体成型地被制作出,大大降低了天线的制作成本。本实施例偶极天线1的实际尺寸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图4及图5是分别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实际规格尺寸的平面展开图及侧视图,其中图4所示为偶极天线1的俯视图,图5所示为偶极天线1的侧视图,各图中数字的单位为mm,可参阅图中各项数据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实际规格尺寸,但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馈入端 210与第二馈入端310之间的距离可视实际应用需求在大于零且小于5mm的范围内变动。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沿中心线S弯折的立体图, 其中第一辐射臂所在平面与第二辐射臂所在平面夹α角。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可以沿一中心线S (即第一接地段23及第二接地段33的交界处)弯折,且第一辐射臂2中第一馈入段21及第一延伸段22与第一接地段23会同位于一平面,第二辐射臂3中第二馈入段31 及第二延伸段32与第二接地段33会同位于另一平面,且第一接地段23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地段33所在的平面夹一 α角,且该α角位于与第一接地段23及第二接地段33垂直的平面上。该α角可视实际应用需求在大于零且小于等于18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调整,而图 6是以α =90度为例说明,图1则是α = 180度的实施状态。特别说明的是,偶极天线1是根据电子装置100的机壳110的设计而改变弯折的角度α,且偶极天线1是沿着机壳110周壁而设置于其中,也就是说偶极天线1会随着不同的机壳110而改变弯折的角度,使得偶极天线1可以沿着机壳110周壁而设置,以节省机壳 110的空间而增加空间配置的弹性(如图3所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偶极天线1也可以沿一非中心线弯折,第一辐射臂2与第二辐射臂3长度可视实际应用需求调整而不等长。请参阅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弯折90度(图6)时的反射损耗(Return Loss)量测数据图,经实验可得知,偶极天线1的反射损耗(Return Loss)量测值IOdB的阻抗频宽约110MHz,即2390MHz至2500MHz之间,可达到天线的辐射效能基本要求,也符合2. 4GHz无线局域网络或802. llb/g/n的规范,因此本实施例的确是可应用在无线局域网络中。图8是偶极天线有/无接地段(第一接地段及第二接地段)的反射损耗量测数据图,其中L61为偶极天线1具有接地段的反射损耗曲线,L62为偶极天线1没有接地段(仅有第一馈入段21、第一延伸段22、第二馈入段31及第二延伸段32)的反射损耗曲线。因此, 由图可得知,具有接地段的偶极天线1在2. 4GHz无线局域网络频带内可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IOdB反射损耗定义),可达到天线的辐射效能基本要求,且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借由接地段的设置,可符合2. 4GHz无线局域网络或802. llb/g/n的规范。特别说明的是,第一馈入段21与第二馈入段31之间,以及第一延伸段22与第二延伸段32之间会有耦合效应,因此实际上,偶极天线1可借由调整第一馈入段21与第二馈入段31,或是第一延伸段22与第二延伸段32之间的间距,即可相对应地调整相互的耦合强度以改善偶极天线1的整体频宽表现,来满足各种通讯规格的需求,如图9所示。图9是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在不同长度变化下的反射损耗量测数据图,其中分别为第一延伸段 22和第二延伸段23为18. 5mm、20. 5mm及22. 5mm的反射损耗量测数据。由图9得知,调整第一馈入段21与第二馈入段31,或是第一延伸段22与第二延伸段32之间的间距,使其末端开路相互接近,可有效缩小半波长偶极天线整体尺寸。另外,偶极天线1在2. 4GHz无线局域网络频带内可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IOdB反射损耗定义),可达到天线的辐射效能基本要求。请参阅图IOA-图IOB所示,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无弯折时,在xz 平面及yz平面的辐射场型量测数据图(座标轴定义参考图幻。其显示了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无弯折(即α = 180度)的辐射场型(RadiationPattern),其中显示了在X-Z平面及Y-Z平面的辐射场型量测结果。请参阅图IlA-图IlB所示,是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弯折90度时,在xz平面及yz 平面的辐射场型量测数据图(座标轴定义参考图幻。其显示了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弯折 90度(如图6)的辐射场型,其中显示了在X-Z平面及Y-Z平面的辐射场型量测结果。从图得知两平面上的天线辐射场型的极化量最大值相近,这代表在该两平面上的水平与垂直极化的信号接收能力相近。值得注意的是,借由弯折偶极天线1两辐射臂2、3,使其末端开路相互接近,可有效缩小半波长偶极天线1整体尺寸。然后,在天线两辐射臂2、3的弯折处,使用一细长短路金属片(即第一接地段23及第二接地段3 连接该两辐射臂2、3,形成一体成型的偶极天线1结构。接着,弯折短路偶极天线1几何中心线,使其形成具有一张角的偶极天线1。偶极天线1的阻抗匹配可由控制两辐射臂2、3的间距,与短路金属片长度(或者与偶极天线 1的馈入点210、310的距离),以达成电容性、电感性电抗两者平衡,获得良好的阻抗频宽。请参阅图12所示,是偶极天线弯折90度(如图6)且分别工作在频率MOOMHz、 2442MHz及M84MHz的全向辐射场型图,显示该天线在其操作频带内的辐射场型具有一致性与稳定性。图13是偶极天线弯折90度(如图6)的辐射效率(radiation efficiency)/ 天线增益-频率曲线图。最大增益可达2. 9dBi,较平均增益多了约3dBi左右,辐射场型超过85%,符合2. 4GHz无线局域网络的天线使用规格。请参阅图14所示,是本发明偶极天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沿一垂直其延伸方向的第一折线弯折。本发明内置式偶极天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构造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偶极天线1的第一辐射臂2及第一接地段23可沿一垂直于第一方向Dl的第一折线Ll弯折。当然,第二辐射臂3及第二接地段33也可沿一垂直于一第二方向D2的第二折线L2弯折(如图15所示), 以配合各种电子装置机壳的设计能以不同的角度做弯折,以节省机壳内空间,在运用上更为弹性,其中,图15是第一辐射臂及第二辐射臂分别沿垂直于各自延伸方向的第一折线及第二折线弯折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6所示,是本发明偶极天线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沿一平行于其延伸方向的第三折线弯折,且第二辐射臂沿一平行于其延伸方向的第四折线弯折。本发明内置式偶极天线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整体构造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偶极天线1的第一辐射臂2的第一延伸段22可沿一平行于第一方向Dl的第三折线L3弯折,且第二辐射臂3的第二延伸段32也可沿一平行于第二方向D2 的第四折线L4弯折。当然,也可以择一弯折,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请参阅图17所示,是本发明偶极天线单元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馈入段、第一延伸段、第一接地段、第二馈入段、第二延伸段及第二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接地段与第二接地段夹一 β度角。本发明内置式偶极天线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辐射臂2、第二辐射臂3、第一接地段23及第二接地段33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接地段23及第二接地段33之间夹一 β角,且该β角同样位于该平面上。该β角可为大于零且小于等于18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而图17是以 β =90度为例说明。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偶极天线1还可以如图18所示的方式弯折,只要第一末端220 与第二末端320,以及第一馈入端210与第二馈入端310相互间隔且彼此相对即可,其中图 18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另一种实施状态的立体图。此外,请参阅图19所示,是本发明偶极天线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五折线及一第六折线弯折,且第二辐射臂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一第七折线及一第八折线弯折。偶极天线1的第一辐射臂2可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l的一第五折线L5及一第六折线L6多次弯折,且第二辐射臂3也可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七折线L7及一第八折线L8多次弯折。当然,也可以择一弯折,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请参阅图20所示,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弯折后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辐射臂及第一接地段沿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九折线弯折,且第二辐射臂及第二接地段沿垂直第二方向的第十折线弯折。本发明内置式偶极天线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大致与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辐射臂2及第一接地段23同样可沿一垂直于第一方向Dl的第九折线L9弯折,且第二辐射臂3及第二接地段33也可沿一垂直于第二方向D2 的第十折线LlO弯折,或是择一弯折,不以本实施例为限。综上所述,本发明偶极天线1是由单一金属片一体成型制成,在制作上可降低成本,且可以配合各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的设计以不同的角度做弯折,以节省机壳内空间,在运用上更为弹性,又能符合2. 4GHz无线局域网络的天线使用规格,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偶极天线包含一第一辐射臂,包括一第一馈入段及一第一延伸段,该第一馈入段具有一第一馈入端, 该第一延伸段具有一第一末端;一第一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延伸段相反于该第一末端的一端与该第一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该第一馈入段相反于该第一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一馈入段位于该第一延伸段及该第一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一第二辐射臂,包括一第二馈入段及一第二延伸段,该第二馈入段具有一第二馈入端, 该第二延伸段具有一第二末端;以及一第二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延伸段相反于该第二末端的一端与该第二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该第二馈入段相反于该第二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馈入段位于该第二延伸段及该第二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该第一馈入端与该第二馈入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且该第一接地段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接地段的第二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中该第一馈入段及该第一延伸段与该第一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该第二辐射臂中该第二馈入段及该第二延伸段与该第二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且该第一接地段所在平面与该第二接地段所在平面呈一夹角,且该夹角位于与该第一接地段及该第二接地段垂直的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及该第一接地段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一折线部分弯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及该第二接地段沿一垂直于该第二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二折线部分弯折。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沿一平行于该第一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三折线部分弯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沿一平行于该第二接地段的延伸方向的第四折线部分弯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中该第一馈入段及该第一延伸段、该第一接地段、该第二辐射臂中该第二馈入段、该第二延伸段及该第二接地段位于同一平面,且该第一接地段与该第二接地段呈一夹角,且该夹角也位于该同一平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的该第一延伸段沿一平行于该第一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五折线部分弯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的该第一馈入段沿一平行于该第一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六折线部分弯折。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的该第二延伸段沿一平行于该第二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七折线部分弯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的该第二馈入段沿一平行于该第二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八折线部分弯折。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及该第一接地段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九折线部分弯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辐射臂及该第二接地段沿一垂直于该第二接地段延伸方向的第十折线部分弯折。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辐射臂、该第二辐射臂、该第一接地段及该第二接地段由一金属片一体成型制成。
15.一种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以及一偶极天线,装设于该机壳中,该偶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臂,包括一第一馈入段及一第一延伸段,该第一馈入段具有一第一馈入端, 该第一延伸段具有一第一末端,一第一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延伸段相反于该第一末端的一端及该第一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该第一馈入段相反于该第一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一馈入段位于该第一延伸段及该第一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一第二辐射臂,包括一第二馈入段及一第二延伸段,该第二馈入段具有一第二馈入端, 该第二延伸段具有一第二末端,及一第二接地段,具有彼此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延伸段相反于该第二末端的一端及该第二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该第二馈入段相反于该第二馈入端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馈入段位于该第二延伸段及该第二接地段之间并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该第一馈入端与该第二馈入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相对并具有一预定间距,且该第一接地段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接地段的第二端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偶极天线及具有偶极天线的电子装置。该偶极天线,包含一第一辐射臂及一第二辐射臂、一第一接地段及一第二接地段。第一辐射臂包括一具有第一馈入端的第一馈入段及一具有第一末端的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相反于第一末端的一端与第一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第一馈入段相反于第一馈入端的一端连接。第二辐射臂包括一具有第二馈入端的第二馈入段及一具有第二末端的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相反于第二末端的一端与第二接地段的第一端相对延伸且与第二馈入段相反于第二馈入端的一端连接。第一馈入端与第二馈入端彼此相对并间隔一预定距离,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相对一预定间距,且第一接地段与第二接地段相连接。
文档编号H01Q1/36GK102263319SQ2010101937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洪子杰, 苏绍文 申请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