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转动手柄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05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转动手柄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带有转动手柄的开关装置,该转动手 柄用于操纵带有至少一个上罩壳壁的安装开关设备(Installationsschaltger站)的开关锁 (Schaltschloss),其中,开关锁包括带有可在止锁状态(Verklinkungsstellung)和解锁 状态(Entklinkungsstellung)之间移位的棘爪杠杆的棘爪机构,其中,转动手柄相应于开 关锁的开关状态可占据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并且在接通位置中弹簧的力在断开位置的方 向上加载于转动手柄,并且其中,在脱扣(Auskjsung)时棘爪机构解锁并且可将棘爪杠杆 从止锁状态带到解锁状态中,并且在转动手柄复位到断开位置中时棘爪机构再次被止锁, 其中,可在止锁位置(Verklinkungslage)和解锁位置(Entklinkungslage)之间移位的控 制销(Steuerzapfen)与棘爪杠杆和转动手柄共同作用,该控制销在脱扣时可从其止锁位 置被带到其解锁位置中,在解锁位置中该控制销使转动手柄保持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 间的脱扣位置中并且阻止棘爪杠杆返回到止锁状态中,其中,控制销具有解锁区和止锁区 以及穿过(durchgreifen)上罩壳壁的销钉突起(Stiftfortsatz)并且面向上罩壳壁的转 动手柄的侧边具有容纳销钉突起的容纳槽(Aufnahmetasche)。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安装开关设备,尤其是马达保护开关,带有具有转动手柄的开 关装置,该转动手柄用于操纵带有至少一个上罩壳壁的安装开关设备的开关锁,其中,开关 锁包括带有可在止锁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移位的棘爪杠杆的棘爪机构,其中,转动手柄相 应于开关锁的开关状态可占据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并且在接通位置中弹簧的力在断开位 置的方向上加载于转动手柄,并且其中,在脱扣时棘爪机构解锁并且可将棘爪杠杆从止锁 状态带到解锁状态中,并且在转动手柄复位到断开位置中时棘爪机构再次被止锁,其中,可 在止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位的控制销与棘爪杠杆和转动手柄共同作用,该控制销在脱 扣时可从其止锁位置被带到其解锁位置中,在解锁位置中该控制销使转动手柄保持在接通 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的脱扣位置中并且阻止棘爪杠杆返回到止锁状态中,其中,控制销具 有解锁区和止锁区以及穿过上罩壳壁的销钉突起并且面向上罩壳壁的转动手柄的侧边具 有容纳销钉突起的容纳槽。
背景技术
电气安装开关设备(例如马达保护开关)此外具有带有固定的接触件组件和可运 动的接触件组件的触点组件、热的和/或电磁的脱扣器以及开关锁,该开关锁一方面与(多 个)脱扣器共同作用、而另一方面与可运动的触点组件共同作用。在脱扣情况下由脱扣器 解锁棘爪机构,并且一般通过杠杆系统、例如曲杆系统实现触点切断(Kontakt0ffnung),该 杠杆系统与其它杠杆和接片相结合将开关锁的运动传递到接触件上并且使接触件保持切 断。杠杆系统可通过转动手柄的旋转运动而运动并且被带到上止点状态中。然后,转 动手柄位于其接通位置中。通过杠杆系统(其一般通过棘爪机构支持)的这种运动使蓄能 器(Kraftspeicher)张紧。棘爪机构作用于传递部件并由此作用于触点组件。在接通时,触点组件通过开关锁闭合并且在断开时切断。通过脱扣通过如下方式解锁棘爪机构,即,使棘爪的支承失效,从而可使杠杆系统 倒下(Zusammenbrechen)。开关锁在杠杆系统倒下时由于弹簧力以切断的方式起作用。在转动手柄复位到原始位置(断开位置)时再次激活棘爪机构,从而可再次接通 开关锁。在已知的安装开关设备中(例如如在文件DE10139917A1中所示的那样),在脱扣 时通过以下方式自动实现转动手柄复位到断开位置中,即,解除在断开位置方向上作用于 转动手柄上的弹簧的力,见DE 20214578U1。通过转动手柄的状态视觉上将开关状态显示给 操作者。但是操作者看不到,转动手柄是否由于脱扣自动到达断开位置,或者是否通过其它 人员有意地将转动手柄从接通位置带到断开位置中。开关锁在转动手柄固定在接通位置中时可不受影响地脱扣。在触点熔损 (Kontaktverschwei β ung)时不允许转动手柄到达断开位置且由此给操作者显示出在触点 熔损时事实上不存在的触点切断。值得期望的是,当已经发生脱扣并因此解锁棘爪机构时,通过在接通位置和断开 位置之间的转动手柄的中间状态显示给操作者,以用于可将该状态与有意识的断开状态区 分。在文件DE 102006057649A1中显示这种开关装置,在其中,转动手柄在脱扣以后 保持在中间状态中。在中间状态中,利用低的锁止凸肩使转动手柄保持在控制销的销钉突 起处。如果应手动地将转动手柄从中间位置置回到断开状态,则通过施加转矩到转动手柄 上克服锁止凸肩的阻力,并且可使转动手柄运动返回到断开状态中,其中,同时通过联接在 锁止凸肩处的控制斜面(Steuerschrage)将控制销压回到其止锁位置中。在此,可能出现, 转动手柄即使在没有手动操纵的情况下、即一定程度上自动地滑动越过锁止凸肩并由此无 意地到达断开状态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改进这种带有用于操纵开关锁的转动手柄的开关装 置,即,当脱扣已经发生时,转动手柄可靠地保持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的脱扣位置 中,以及使得带有这种开关装置的安装开关设备成为可能。该目的在开关装置方面按照本发明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开关装置得以实 现。在安装开关设备方面,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1的安装开关设备得以实现。根据本发明,容纳槽还具有用于可松开地保持销钉突起的卡持装置和在转动手柄 的旋转方向上联接到卡持装置处的控制斜面,其中,如此地建立控制销、转动手柄以及棘爪 杠杆的相互布置,即,使得在脱扣时销钉突起与卡持装置卡住并由此使转动手柄保持在脱 扣位置中,并且其中,在将转动手柄从脱扣位置带到断开位置中时卡持装置释放销钉突起 并且转动手柄通过控制斜面将销钉突起如此程度地压入到罩壳中,即,使得棘爪杠杆可以 与柄的止锁区相接合的方式到达其止锁状态中。在转动手柄处的卡持装置在脱扣位置中保证可靠地闭锁控制销的销钉突起。卡持 力(利用该卡持力销钉突起固定转动手柄)如此大,即,使得由此阻止转动手柄疏忽地从脱 扣位置滑动到断开状态中。为了使转动手柄从脱扣位置运动到断开状态中,按照本发明必
5需花费一些力气使转动手柄继续在朝向断开状态的方向上旋转。在此,用于继续旋转的力 必须如此大,即,使得其克服卡持力,从而使控制销从卡持装置中脱离,然后转动手柄由控 制销重新释放。在此,转动手柄利用控制斜面将控制销继续向下按压到其止锁位置中。在此 处,棘爪杠杆到达止锁状态中,在该止锁状态中,止锁杠杆使控制销固定在其止锁位置中。 在转动手柄的接通状态中,该转动手柄通过其底侧按压到销突起上而使控制销保持在其止 锁位置中。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卡持装置至少部分地构造成弹性的。 由此一方面有助于卡紧控制销,另一方面在继续旋转转动手柄时有助于将控制销从卡持装 置中强制松开。按照有利的实施形式,卡持装置可包括止挡件和弹性的压靠件,止挡件和弹性的 压靠件在其之间限制卡持空间。为了保证通过卡持装置可靠地固定转动手柄,按照有利的实施形式,止挡件和压 靠件之间的间距与转动手柄的旋转方向(该旋转方向从接通位置向着断开位置伸延)相反 地逐渐减小,从而使该间距在卡持部位处小于销钉突起的外径。按照有利的实施形式止挡件是固定的壁,该壁垂直于转动手柄的外侧从容纳槽的 内侧突出。按照有利的实施形式,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良好的卡住,S卩,压靠件是压靠壁,该压 靠壁垂直于转动手柄的外侧从容纳槽的内侧突出并且向着止挡件构造成有弹性的。在此,按照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压靠壁构造成单侧在其夹紧部位 (Einpsannstelle)处弹性被夹紧的梁(Balken)的形式。按照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如果止挡件具有伸到卡持空间中的凸起,则可提高 通过卡持部位的保持效果的可靠性。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形式,止挡件构造成弹簧般有弹性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形式,止挡件是止挡壁,该止挡壁垂直于转动手柄的 外侧从容纳槽的内侧突出并且向着压靠件构造成有弹性的。


借助于附图(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解释和描述本发明以及本发明 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其中图1显示了带有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安装开关设备的上罩壳壁的俯视图,图2a_c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接通位置、脱扣位置以及断开位置中在控制销、转动手 柄以及棘爪杠杆之间的共同作用,图3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转动手柄的在安装位置中面向上罩壳壁的 侧边的俯视图,以及图4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的转动手柄的在安装位置中 面向上罩壳壁的侧边的视图。在图1至4中相同或起相同作用的元件或结构组件分别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参考标号列表
6
10安装开关设备12上罩壳壁14支承销16 后工作面(Frontseite)18后工作面20 螺栓连接端子(Schraubanschlussklemme)22 开孔24销钉突起26控制销28转动手柄30 凸起32棘爪杠杆34 基体38功能体40 凸缘42 顶段44手柄段46容纳槽48卡持装置49转动手柄的外侧50控制斜面51容纳槽的内侧52棘爪弹簧54 凸肩56 弹簧481止挡件482弹性的压靠件483卡持空间484 凸起485卡持部位486止挡壁487夹紧部位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支承销14位于安装开关设备10的上罩壳壁12处,该支承销14垂直突 出地安置在上罩壳壁12处。还看到带有螺栓连接端子20的安装开关设备10的后工作面 16,18。在上罩壳壁12中安置有开孔22,该开孔22由控制销26的销钉突起24穿过(同 样见图2a-c)。在按照图1的示图中,控制销26位于其解锁位置中。因此,销钉突起24如此程度地从上罩壳壁12中伸出,即,使得销钉突起24可将放置在支承销14上的转动手柄 28(见图3,图4和图2b)保持在其脱扣位置中,如同进一步在下面还要解释的那样。棘爪杠杆32的凸起30贴靠在控制销26的圆柱形基体34的柱面(Mantelflache) 处。由此,棘爪杠杆32在按照图1的控制销26的解锁位置中保持在其解锁状态中,由此位 于安装开关设备内部且在此处未示出的开关锁的棘爪机构保持在其解锁状态中。现在参照图2a_c。这些图以示意图显示了控制销26与棘爪杠杆32和转动手柄 28在接通位置(图2a)、脱扣位置(图2b)以及断开位置(图2c)中的互相作用。控制销26包括纵向延伸的、圆柱形的基体34。在基体34的窄侧边上成形有同样 纵向延伸的、圆柱形功能体38。在自由端处销钉突起24成形到功能体38处,此处作为带 有半球形的终端且带有相应于功能体28的直径的圆柱形的主体。在功能体38和销钉突起 24之间的过渡部处控制销26具有环绕式凸缘40。功能体38和销钉突起24在此处示出为 带有相同的直径。这可为如此的,但是不是必需的。也可设想不同直径的功能体38和销钉 突起24。控制销26以其纵向延伸方向布置成近似垂直于安装开关设备10的上罩壳壁12。 控制销26在与功能体38相对的窄侧边处通过弹簧56(此处示出为圆柱弹簧,但是也可是 其它形式的弹簧)在朝向上罩壳壁12的方向上被加载。控制销26与上罩壳壁12中的开 孔22如此对应,即,使得销钉突起24可向外穿过开孔22。转动手柄28放置到上罩壳壁12处。转动手柄28在图2a_c的上部以俯视图示出, 且在图2a-c的下部以纵向截面图示出。转动手柄28具有近似圆形的顶段42和手柄段44。面向上罩壳壁12的转动手柄28的侧边具有容纳槽46,该容纳槽46如此布置,即, 使得该容纳槽46可容纳控制销26的销钉突起24。当转动手柄28从其接通位置旋转到其 断开位置中时,在图2a_c和图3和图4中的箭头P表示旋转方向。在图2a_c中的右侧上 通过斜面形的控制斜面50形成容纳槽46的界限,该界限从容纳槽46的内侧51 —直伸延 到面向罩壳壁12的转动手柄28的外侧49、差不多到罩壳壁12的高度,S卩,以与箭头方向 P相反的方式伸延。在箭头方向P上观察,在控制斜面50之前、即在图2a-c中在控制斜面 50的左侧,卡持装置48从容纳槽46的内侧51开始以垂直向下指向上罩壳壁12的方式伸 出。该卡持装置48在图2a-c中示出为壁并且如此地设计,即,使得当转动手柄24从其接 通位置(见图2a)朝向其断开位置运动时,该卡持装置48可与销钉突起24卡住,由此使转 动手柄28通过销钉突起24固定在其按照图2b的脱扣位置中。如图3或图4所示,控制斜面50在圆形顶段42的边缘区域内部作为倾斜的平面 伸延。为了视图更加清晰,在图2a_c的下部示出转动手柄28在接通位置、脱扣位置以及断 开位置之间过渡时的纵向截面图的移位示出为平行于上罩壳壁12的侧向移位。可理解的 是,如果使转动手柄28围绕支承销14旋转,在功能上实现相同的作用。在示意图中,在图2a_c的下部中转动手柄28通过圆柱弹簧25、且在按照图3的实 施形式中通过插入到顶段42中的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一端处突出有切向伸延的侧腿 (在图3中未示出))在其断开位置的方向上被加载。关于螺旋弹簧在转动手柄28中的支 承、布置以及功能上的使用的其它细节请参阅已提及的文件DE 20214578U1。在按照图2a的接通位置中,开关锁的棘爪机构止锁并且开关锁和因此开关设备 接通。棘爪杠杆32通过棘爪弹簧52被按压到在图2a中所示的止锁状态中。此处未示出开关锁和棘爪杠杆32与开关锁的连接。控制销26通过棘爪杠杆32被闭锁。如果转动手柄在脱扣时固定在其接通位置中, 则还是实现脱扣。这称之为自由脱扣(Freiausl0sung)。当放开转动手柄时,则转动手柄应 保持在脱扣位置中,并且不立刻旋转到断开位置中。下面解释如何实现这一点。作用于转动手柄28上的弹簧25的力在接通状态中通过原则上已知的结构措施被 闭锁,从而转动手柄28保持在其接通位置中,该接通位置通过向上指向的手柄段44显示给 操作者,见图2a的上部。当发生脱扣时,短时间地解锁开关锁的棘爪机构,由此使棘爪杠杆克服棘爪弹簧 52的力被带到其解锁状态中。在解锁状态中,棘爪杠杆32释放控制销26,从而使控制销由 于由弹簧56施加在其上的力可向上在朝向上罩壳壁12的方向上加速。同时,通过与棘爪机构连接的另一机构(在此处未示出)解除作用于转动手柄28 上的弹簧25的力,由此使转动手柄28在朝向其断开位置的方向上被加载并且被置于运动 中朝向该处。由此,容纳槽46的开孔到达罩壳壁12中的开孔22的区域中。由于控制销26的小质量使控制销26在通过弹簧56施加在其上的力的影响下非 常快速地向上运动。控制销26的向上运动通过凸缘40碰撞到上罩壳壁12而闭锁。现在 控制销已经达到其解锁位置,在该解锁位置中,销钉突起24如此程度地突出超过上罩壳壁 12, BP,使销钉突起24与卡持装置48可处于接合并且卡紧在卡持装置48中。因此,这种卡 持对于转动手柄28的继续运动来说是阻碍。销钉突起24由于与卡持装置48的卡住使转动手柄28在其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 置之间的行程上固定在位于其中间的脱扣位置中,见图2b。在这个位置中,手柄段44占据 了相对于垂直线在0和90°之间的角度,在图2b中示出约30°的角度。在转动手柄28的 这种状态下操作者识别出,已经发生开关设备的脱扣。如图2b进一步示出的那样,在控制销26的解锁位置中,基体34已经如此程度地 被向上按压,即,使得基体由于其更大的直径可使棘爪杠杆32保持在其解锁位置中。由此, 控制销26防止,棘爪机构可能再次止锁。为了可再次接通开关机构,控制销必需再次被带到其止锁位置中。为此,操作者必 需使转动手柄28从按照图2b的脱扣位置继续在朝向断开位置的方向上运动。在此,操作 者必需克服卡持力,从而使销钉突起24可从卡持装置48中松开,然后销钉突起再释放转动 手柄28。在转动手柄28继续旋转时,控制销26通过控制斜面50重新被压入到开关设备罩 壳的内部中,直到控制销26达到与上罩壳壁12近似平齐。在该位置中,控制销26的基体34再次位于棘爪杠杆32的凸起30之下。因此,棘 爪杠杆32再次被释放并且可通过棘爪弹簧52的力再次到达其止锁状态中,从而再次使棘 爪机构止锁。在按照图2c的断开位置中,控制销由联接在控制斜面50处的转动手柄28的 底侧49的部分向下按压并且保持在其止锁位置中。棘爪杠杆32的凸起30再次离开 (freikommen)凸肩54,由此没有控制销26的力可施加到棘爪杠杆32上。现在可说,将棘爪机构置回到其止锁状态中;因此转动手柄28的这种断开位置也 称为复位状态。现在在棘爪机构被止锁时从复位状态或断开状态中可通过将转动手柄28旋转到
9接通状态中使触点组件通过开关锁再次闭合。图3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卡持装置48的实现形式。该卡持装置48通过固定的止 挡件481形成。该止挡件481是在容纳槽46的内侧51处的成形部。该成形部近似具有圆 柱形底座(Klotz)的形状。该底座的侧向上的柱面向内延伸到容纳槽46中并且形成容纳 槽46的第一内界限。以与该第一内界限相对的方式通过弹性地弹簧般的壁段482形成容 纳槽46的另一外侧向边界。该壁段482在夹紧部位处成形到顶段42的外边缘处。该壁段 482弹性地以单侧弹性地被夹紧的梁的形式向内压向止挡件481。通过这种方式在止挡件 481和压靠件(壁段482)之间形成与箭头方向P相反逐渐减小的、用于销钉突起24的引导 通道。该引导通道如用于销钉突起的卡持空间一样起作用。在该引导通道的入口处,其开 孔截面大于销钉突起24的外径,从而将该销钉突起24以漏斗形的方式引导到卡持空间483 中。开孔截面向着端部如此程度地逐渐减小,即,使得其小于销钉突起24的外径。然后,在 止挡件481和压靠件482之间弹簧般地弹性地卡紧销钉突起24。转动手柄28的继续旋转 运动通过卡持而制动。该制动还通过凸起484得到支持,该凸起484靠近在漏斗形卡持空 间的出口处的卡持部位485成形到止挡件481处。凸起484在此处通过另一圆柱形的主体 的成形而产生。因此,产生用于销钉突起的止挡棱边,该止挡棱边造成转动手柄28继续运 动的可靠制动。但是,当转动手柄由操作者花费力气继续旋转时,则销钉突起24滑动经过凸起 484的止挡棱边,并且在此向外按压压靠壁482。控制销26再次离开并且在转动手柄28继 续旋转时通过与旋转方向P相反地联接的控制斜面50再次向下被按压,如同上面所述的那样。带有卡持装置的转动手柄28有利地实施成单一的压铸件。图4显示用于卡持装置48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形式。在此处止挡件481未实施为 如图3中所示的实心体,而是实施为固定的止挡壁486。止挡壁486的侧面具有弯曲部,该 弯曲部向内凸状地弯曲到卡持空间中。因此,通过止挡壁486和弹性壁482形成近似按照 鱼篮的形式的漏斗形的卡持孔。另一可设想的实施可能性在于,同样止挡壁构造成弹性地弹簧般的。最后还要注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示出了用于解决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原则 上的技术教导和示意性的、功能上示出的实现可能性。所有根据在此处描述的按照本发明 的教导的公开内容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熟悉的其它的具体实现可能性自然应该包括在本发 明内。
权利要求
一种带有转动手柄(28)的开关装置,所述转动手柄(28)用于操纵带有至少一个上罩壳壁(12)的安装开关设备的开关锁,其中,所述开关锁包括带有可在止锁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移位的棘爪杠杆(32)的棘爪机构,其中,所述转动手柄(28)相应于所述开关锁的开关状态可占据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并且在所述接通位置中弹簧(25)的力在所述断开位置的方向上加载于所述转动手柄(28),并且其中,在脱扣时所述棘爪机构解锁并且可将所述棘爪杠杆(32)从所述止锁状态带到所述解锁状态中,并且在使所述转动手柄(28)复位到所述断开位置中时所述棘爪机构再次被止锁,其中,可在止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位的控制销(26)与所述棘爪杠杆(32)和所述转动手柄(28)共同作用,所述控制销(26)在脱扣时可从其止锁位置被带到其解锁位置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控制销(26)使所述转动手柄(28)保持在所述接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的脱扣位置中并且阻止所述棘爪杠杆(32)返回到所述止锁状态中,其中,所述控制销(26)具有解锁区和止锁区(34,38)以及穿过所述上罩壳壁(12)的销钉突起(24)并且面向所述上罩壳壁(12)的转动手柄(28)的侧边具有容纳所述销钉突起(24)的容纳槽(46),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46)具有用于可松开地保持所述销钉突起(24)的卡持装置(48)和在所述转动手柄(28)的旋转方向上联接到所述卡持装置(48)处的控制斜面(50),其中,如此地建立所述控制销(26)、所述转动手柄(28)以及所述棘爪杠杆(32)的相互布置,即,使得在脱扣时所述销钉突起(24)与所述卡持装置(48)卡住并由此使所述转动手柄(28)保持在所述脱扣位置中,并且在将所述转动手柄(28)从所述脱扣位置带到所述断开位置中时所述卡持装置(48)释放所述销钉突起(24)并且所述转动手柄通过所述控制斜面(50)将所述销钉突起(24)如此程度地压入到罩壳中,即,使得所述棘爪杠杆(32)可以与柄的止锁区(38)相接合的方式到达其止锁状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装置(48)至少部分地构造 成有弹性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装置(48)包括止挡件(481)和弹性的压靠件(482),所述止挡件(481)和所述压靠件(482)在其之间限制卡持空 间(48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481)和所述压靠件(482)之间的间距以与所述转动手柄(28)的从所述接通位置到所述断开位置的旋转方向 P相反的方式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间距在卡持部位(485)处小于所述销钉突起(24)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481)为固定的壁,所述 壁垂直于所述转动手柄(28)的外侧(49)从所述容纳槽(46)的内侧(51)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靠件(482)是压靠壁,所述压 靠壁垂直于所述转动手柄(28)的外侧(49)从所述容纳槽(46)的内侧(51)突出并且向着 所述止挡件(481)构造成有弹性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靠壁以单侧在其夹紧部位 (487)处弹性地被夹紧的梁的形式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482)具有伸到所述卡持空间(483)中的凸起(48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构造成弹簧般地有弹性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是止挡壁(486),所述止 挡壁(486)垂直于所述转动手柄(28)的外侧(49)从所述容纳槽(46)的内侧(51)突出并 且向着所述压靠件(482)构造成有弹性的。
11.一种安装开关设备、尤其是马达保护开关,带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 的开关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有转动手柄的开关装置,该转动手柄用于操纵开关锁,其中,开关锁包括带有棘爪杠杆的棘爪机构,其中,控制销与棘爪杠杆和转动手柄共同作用,其中,控制销具有解锁区和止锁区以及销钉突起并且转动手柄的侧边具有容纳销钉突起的容纳槽。容纳槽具有用于可松开地保持销钉突起的卡持装置和控制斜面,其中,如此地建立控制销、转动手柄以及棘爪杠杆的相互布置,即,使得在脱扣时销钉突起与卡持装置卡住并由此使转动手柄保持在脱扣位置中,并且在将转动手柄从脱扣位置带到断开位置中时卡持装置释放销钉突起并且转动手柄通过控制斜面将销钉突起如此程度地压入到罩壳中,即,使得棘爪杠杆可以与柄的止锁区相接合的方式到达其止锁状态中。
文档编号H01H71/56GK101958208SQ20101023657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C·戈贝尔, F·休斯泰特, J·比特纳, M·康拉德 申请人:Abb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