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95297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技术大体上涉及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所描述的技 术大体上涉及通过简化制造过程而提高生产率的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其中在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将 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分隔的隔板;输送离子通过隔板的电解液;容纳正电极板、隔板和负 电极板的罐(或壳体);与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相连以被引出至罐(或壳体)的外部的引 出接线片;和安全装置。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可以包括之间带有隔板的正电极板和负 电极板,并可以根据正电极板、隔板和负电极板的形成方法被划分为卷绕方法(胶卷形状) 制成的电极组件和层叠方法制成的电极组件。当通过卷绕方法来制造电极组件时,随着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隔板的尺寸增加, 例如,由于电极板与隔板的不正确对准,可能会发生失效。同样,当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的 长度随着容量增加而增大时,电极组件的制造时间可能增加。进一步,当可再充电电池的罐 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螺旋卷绕电极板和隔板时,由于弯折部分与直线部分之间的张力偏 差,活性物质在电极板的弯折部分处可能会剥落并且电极组件可能会扭曲。因此,当罐被长 时间使用时,电池特性可能恶化。在层叠方法中,粘合剂可以被涂覆在隔板的两个表面上,并且切割成预定尺寸的 多个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可以以之间带有隔板的方式被交替层叠。然而,当通过层叠方法 来制造电极组件时,在预先切割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之后,将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附着到 隔板的额外的工序可能是必须的,从而增加了制造时间。由此,以层叠方法制造电极组件可 能具有低生产率。在本背景技术部分的描述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加对所描述的技术的背 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家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已经已知的现有技 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 法基本上克服因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因此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提供当交替层叠正电极板、隔板和负电极板时具有简化制 造过程并提供生产率的优点的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至少一个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来 实现,该方法包括连续供给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位于第一集流体上且之间具有 间隙的多个第一活性物质部分;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续供给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 表面;将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一起弯折以形成带有弯折部分的 之字形结构;将第二电极板供给到所述之字形结构的每个弯折部分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位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部分;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 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和将被对准并被层叠的第一电极板、第一隔板、第 二隔板以及第二电极板在它们的最外侧缠绕带。连续供给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可以包括在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所述 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相反表面上喷射粘合剂。连续供给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可以进一步包括以辊到辊方法将所述第 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附着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可以包括将粘合剂喷射到被附着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所述 第一隔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外表面。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二电极板附着到所述第一隔板和 所述第二隔板中的每个。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包括供给具有以对称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体 的两个表面上且之间带有间隙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板,在所述间隙处 所述第一集流体被弯折。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包括弯折所述第一电极板使得所述第一活性物质 部分不被形成在所述弯折部分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被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 体的所述弯折部分的外侧。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包括供给在所述弯折部分处带有穿孔的所述第一 电极板。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 可以包括将形成在所述弯折部分中的所述穿孔在所述第二电极板处对准。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 可以包括通过形成在与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相连的接线片中的穿孔来对准。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包括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头焊 接在所述第一电极板的两个表面而整体地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 隔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相连的多个第一活性物质部分。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可以包括通过将所述第二电极板平头焊接到所述第一隔板 和所述第二隔板而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可以包括通过平头焊接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的一对第二电 极板和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连的一对第二电极板而整体地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第一 隔板和整体地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至少一个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实现,该可再 充电电池包括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位于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物质部分; 被提供在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和被提供在所述第一隔板 和所述第二隔板中的每个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具有位于第二集流 体上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相对应的第二活性物质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 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被弯折成之字形状态以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一起层叠,并通过将所述 第一电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两侧形成至少一个双单电池,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双 单电池,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中的每个被整体地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将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以对称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 体的两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弯折部分之间的空间处。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在所述弯折部分的内侧不具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而在 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弯折部分处的所述弯折部分的外侧具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板在所述弯折部分处具有穿孔。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可以具有形成在接线片中的穿孔。所述第一电极板可以形成负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板可以形成正电极。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以上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 而言将变得更加清楚,上述附图包括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装置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的侧视图;图4示出图2的一部分的详细、放大的视图,其中第二电极板被供给到第一电极板和第一及第二隔板;图5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层叠的电极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的侧视图;图7示出图6的第一电极板的局部俯视图;图8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的附着状 态的侧视图。
图9示出图8的第一电极板被应用到的电极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示出其中形成有对准孔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11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的侧视图;以及 图12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一隔板的附着状态的侧视表示附图中主要元件的附图标记的说明1、2:电极组件10、210:第一电极板11 第一集流体 Ilc 穿孔 13:接线片 20,520 第二电极板 22 第二活性物质部分 33,34,35,36 分配器 44,45 第二辊和第三辊IlaUlb 弯折部分 12,212 第一活性物质部分 14 穿孔 21 第二集流体 31、32 第一和第二隔板 41、42、43 第一辊 51 带DC 双单电池(double cell) G1、G2 间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
2009年11月3号递交于韩国知识产权局且标题为“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的10-2009-0105575号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其整体被合并于本文中。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加充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被 实施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 供以使本公开全面且完整,并将充分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递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展示的清晰性,层和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还应该理解的是,当 某一层或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层或基底“之上”时,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层或基底之上,或 者还可以存在中间层。另外,还应该理解的是,当某一层被称为位于两层“之间”时,其可以 是位于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相似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 指代相似的元件。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根据 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装置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在根据本示例性 实施例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中,电极组件可以通过层叠方法形成。参照图1和图2,制造具有第一电极板10、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和第二电极板 20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可以包括供给第一电极板10的步骤(STlO);供给第一隔板31 和第二隔板32的步骤(ST20);供给第二电极板20(ST30)的步骤;对准并层叠第一电极板 10、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和第二电极板20的步骤(ST40);以及通过缠绕带而形成电极 组件的步骤(ST50)。以下将详细描述步骤STlO至ST50。图3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10的侧视图。参照图3,第一电极 板10可以包括形成为带状态的连接结构的第一集流体11、以及多个第一活性物质部分12。 第一活性物质部分12可以在第一集流体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集流体11的两个表 面处,同时在之间保持间隙G1。也就是,第一集流体11可以具有连续结构,并且多个第一活 性物质部分12可以以恒定的间隔、即间隙Gl沿着第一集流体11的纵向方向形成在第一集 流体11的每个表面上。第一活性物质部分12可以被对称地形成在第一集流体11的两个 表面上,例如从第一集流体11的相反表面彼此相对的每对第一活性物质部分12可以彼此 完全重叠,于是第一集流体11的一个表面上的间隙Gl可以与第一集流体11的相反表面上 的间隙Gl对准。供给第一电极板10的步骤(STlO)可以包括连续供给图3中示出的第一电极板 10。详细地,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板10可以被连续地供给,例如不切断其部分,同时利用 辊到辊方法(roll-to-roll method)以之字形的方式而被弯折。也就是,第一电极板10可 以被形成为在相邻的第一活性物质部分12之间的第一集流体11的部分处、即在间隙Gl处被弯折。供给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步骤(ST20)可以包括将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 板32供给到第一电极板10的第一集流体11的两个对应表面上。详细地,如图2所示,第 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可以利用辊到辊方法被弯折为之字形状态,并可以在第一电极板 10的对应侧被连续地供给。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可以被分别地导 向围绕第一辊41、42和43,并且可以通过共用第二辊44和第三辊45被弯折。第三辊45可 以相对第二辊44水平偏移,以弯折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应该注意 的是,水平方向指代基本上垂直于供给方向,即图2的竖直方向,的图2的横向方向。
进一步,供给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步骤(ST20)可以包括喷射第一粘合剂 的步骤和第一附着步骤。详细地,如图2所示,喷射第一粘合剂的步骤可以包括通过分配器 33和34将粘合剂喷射到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内表面、即朝向第一电极板10的相 反表面的对应表面。如图2所示,第一附着步骤可以包括以辊到辊方法将第一隔板31和第 二隔板32的内表面附着到第一电极板10的对应表面。分配器33和34可以被安装在第一 辊41、42和43与第二辊44之间,以在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在第二辊44处接触第一 电极板10之前执行喷射第一粘合剂的步骤。在喷射第一粘合剂的步骤之后,当第一电极板 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彼此紧密接触以经过第二辊44时执行第一附着步骤。图4示出图2中的过程的详细、放大的视图,其中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 第二隔板32被弯折,并且第二电极板20被供给。参照图2和图4,供给第二电极板20的步 骤(ST30)包括将第二电极板20供给到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每个的一个表面。详 细地,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板20可以被形成为在其两个表面提供有第二活性物质部分22 的第二集流体21。第二电极板20可以包括单独的、即分立的第二电极板20,该分立的第二 电极板20被交替地插入到弯折的第一电极板10的每个之字形部分的内部,并与在第一活 性物质部分12的相反侧上的对应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相邻。也就是,如图2中所示,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可以通过第 二辊44和第三辊45被附着以被弯折成之字形状态。换而言之,第一电极板10可以在第一 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之间,并可以与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每个一起被弯折以在 交替方向中具有尖锐的转折。如图2和图4中所示,第二电极板20可以通过提供在第一电 极板10的两侧的供给单元而在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外侧被交替地供给。例如,如 图2所示,一个单独的第二电极板20可以通过左供给单元50 (图2中)而被供给到例如朝 向左供给单元50的每个之字形弯折中以接触第一隔板31。在另一示例中,如图2所示,一 个单独的第二电极板20可以通过右供给单元50(图2中)被供给到例如朝向右供给单元 50的每个之字形弯折中以接触第二隔板32。因此,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可以在第一隔板31与第二隔 板32之间的每个空间处具有第二电极板20,由此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可以被交 替地层叠。例如,如图4所示,在每个之字形弯折(S卩,由第一电极板10的两个相邻第一活 性物质部分12限定的弯折)的内部定位一个单独的第二电极板20,可以提供第一电极板 10和第二电极板20的交替的布置,即,一个第二电极板20在两个第一电极板10之间。进一步,供给第二电极板20的步骤(ST30)可以包括喷射第二粘合剂的步骤和第 二附着步骤。喷射第二粘合剂的步骤可以包括通过分配器35和36在第一隔板31和第二 隔板32的外表面(即,与各自的内表面相反的、与附着到第一电极板10的表面相反的表 面)喷射粘合剂。第二附着步骤可以包括交替地将第二电极板20附着到第一隔板31和第 二隔板32,即,附着到喷射有第二粘合剂的表面。当第二电极板20被插入并且第一电极板 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被层叠时,第二电极板20可以被附着到第一隔板31和第 二隔板32的每个上。图5示出包括之间带有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 板20的层叠结构的电极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应该注意的是图5所示的结构是在层叠和对 准完成之后、即图4的过程之后的状态。
参照图5,在对准/层叠步骤(ST40)中,弯折的第一电极板10、第一隔板31和第 二隔板32以及第二电极板20可以被对准和层叠。第一电极板10、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 32以及第二电极板20可以通过调整所供给的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 的张力而被对准。例如,所供给的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的张力可以 被调整,于是每个第二电极板20的相反表面可以与第一隔板31和/或第二隔板32的对应 表面完全重叠并直接接触。这样,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可以被布置为例如完全 彼此重叠,例如第一活性物质部分12和第二活性物质部分22可以完全彼此重叠,于是第一 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的对应的端子边缘可以被对准。对该边缘的对准将会在下文参 照图10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在缠绕带步骤(ST50),如图5所示,完成了对准和层叠的第一电极板10、第一隔板 31和第二隔板32以及第二电极板20可以用带51在最外侧缠绕以形成电极组件1。因此, 第一电极板10、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以及第二电极板20不会在层叠状态的电极组件 1中移动或扭转。在电极组件1中,第一电极板10可以是正电极或负电极,并且在此情况下,第二电 极板20可以是负电极或正电极,即极性与第一电极板10相反。由于第一电极板10与第一 集流体11相连,当第一电极板10是负电极而第二电极板20是正电极时,与第一电极板形 成正电极而第二电极板形成负电极的情况相比,防止电极组件1短路的安全性可以被进一 步提尚°在形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完整电池(full cell)中,第一电 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可以弯折成之字形状态以被与第二电极板20 —起被 层叠。通过将第一电极板10设置在一个第二电极板20的两侧,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双单 电池(DC)。该DC可以包括两个单元单电池。在DC中,由于第一电极板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被各自整体地连接,当 层叠第一电极板10、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以及第二电极板20时,制造过程可以被简 化并且生产率可以提高。图6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的侧视图。图7示出图6的第一电 极板的局部俯视图。参照图6,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210可以包括弯折的第一集流体 11两侧的弯折部分Ila和lib。因此,在供给第一电极板210的步骤,第一活性物质部分 212不会被提供在弯折部分Ila和lib的内侧,于是第一活性物质部分212可以被供给在弯 折部分Ila和lib的外侧。例如,第一电极板210可以被在弯折部分lib处弯折,于是邻近 一个弯折部分Ila的第一活性物质部分212的一部分可以面对邻近一个弯折部分Ila的第 一活性物质部分212的另一部分。这样,弯折部分lib的内侧(即,与包括弯折部分lib的 表面相反的第一集流体11的表面)不会包括第一活性物质部分212。由于第一活性物质部 分212未被提供在弯折部分Ila和lib的内侧,当第一集流体11被弯折时,第一活性物质 部分212不会从弯折部分Ila和lib的内侧分离。因此,可以防止电池特性恶化。由于第 一电极板210中的第一活性物质部分212被连续地提供在弯折部分的外侧,第一活性物质 部分的区域可以大于以上参照图3描述的第一电极板10中的活性物质部分12的区域,从 而增大电池的容量。
进一步,第一电极板210可以在弯折部分Ila和lib处包括形成在两侧的穿孔 Ilc0因此,即使第一活性物质部分212被形成在弯折部分Ila和lib的外侧,当使用电解 液时,通过穿孔Ilc可以确保流动路径。因此,电解液可以顺畅地穿透第一电极板210和第 二电极板20。多个穿孔Ilc可以在第一电极板210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因此,根据第二示 例性实施例,在供给第一电极板的步骤,第一电极板210、即带有预先形成的穿孔11c,可以 被供给以在弯折部分Ila和lib处被弯折。图8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的附着状 态的侧视图。参照图8,在供给第一电极板的步骤,通过预先将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 平头焊接(tack welding)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210的对应表面处,第一 电极板2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32可以被整体地供给。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即以上参照图1-5描述的)的过程相比,供给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一隔板31及第二隔板 32的过程可以被更加容易地(例如同时地)执行。图9示出包括图8的第一电极板的电极组件2的局部剖视图。参照图9,在第三示 例性实施例中,对准/层叠步骤可以包括将形成在弯折部分Ila和lib中的穿孔Ilc与第 二电极板20对准,于是可以形成电解液的流动路径。在电极组件2,通过在形成于第一电极 板210的弯折部分Ila和lib外侧的第一活性物质部分212中形成穿孔11c,可以完成待穿 透到第二电极板20的电解液的流动路径。图10示出其中形成有对准孔的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的俯视图。参照 图10,穿孔14可以被形成在与第一电极板10的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电极板20的第二集 流体21相连的接线片13中。在接线片切口过程,穿孔14可以形成在用作接线片13的未 涂覆区域中。当多个第一电极板10和多个第二电极板20被层叠时,穿孔14可以允许第一电极 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被容易地层叠并在层叠方向的上部和下部被容易地对准。进一步, 当层叠并对准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时,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可以基 于其端面边缘而被对准。在对准/层叠步骤(ST40),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可以通过穿孔14在层 叠方向上对准,并且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可以通过其端面边缘对准,从而实现更 加精确的对准。对准的接线片13可以被焊接到可再充电电池的引出接线片(未图示)。图11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的侧视图。参照图11,供给第二电 极板20的步骤可以包括将第二电极板20平头焊接到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因此,在 第一电极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板20和第一隔板31可以被整体地供给,而在第一电极板 10的另一侧,第二电极板20和第二隔板32可以被整体地供给。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第一电极板10和第二电极板20与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可 以被容易地供给。基本上,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与第二电极板20可以被同时供给。图12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一隔板的附着状态的侧视 图。参照图12,在供给第二电极板的步骤中,在保持间隙G2的同时,通过平头焊接与第一隔 板31相连的一对第二电极板520,第二电极板520和第一隔板31可以被整体地供给。进一 步,在供给第二电极板的步骤中,在保持间隙的同时,通过平头焊接与第二隔板相连的一对 第二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第二隔板可以被整体地供给(未图示)。在此情况下,在完整电池中,DC可以在层叠方向上被平行连接。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连续供给并将第一电极板和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弯折成 之字形状态,然后通过将第二电极板提供在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之间,并将它们层叠并对 准,可以形成单元单电池和完整电池,从而简化制造过程,例如消除了分别切割并附着第一 电极板的需要。由于通过连续层叠单元单电池来形成完整电池,生产率可以提高,并且通过 改变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层叠量可以改变容量,从而根据产品的尺寸改变容易地调 整电池。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的术语,它们应仅被使用且 被理解为上位和描述性的概念而非为了限制的目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 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上和细 节上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连续供给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位于第一集流体上且之间具有间隙的多个第 一活性物质部分;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续供给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将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一起弯折以形成带有弯折部分的 之字形结构;将第二电极板供给到所述之字形结构的每个弯折部分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位 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部分;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和将被对准并被层叠的第一电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二电极板在它们的最外 侧缠绕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连续供给所述第一隔板和所 述第二隔板包括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内表面上喷射粘合剂,所述内 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连续供给所述第一隔板和所 述第二隔板进一步包括以辊到辊方法将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的所 述内表面附着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在 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外表面上喷射粘合剂,所述外表面与各自的内表 面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进一步 包括将所述第二电极板附着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的各自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包 括使用具有以对称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相反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的 电极板,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之间的所述间隙与所述之字形结构的各弯折部分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弯折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布 置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使得没有第一活性物质部分形成在所述之字形结构的所述弯折 部分的内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包 括供给在所述弯折部分处带有穿孔的所述第一电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 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将所述弯折部分中的所述穿孔 与所述第二电极板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 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通过接线片中的穿孔对准所述 第一电极板,所述接线片与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连续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 包括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头焊接在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上而整 体地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 通过将所述第二电极板平头焊接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而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其中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 通过平头焊接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的一对第二电极板和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连的一对第二 电极板而整体地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第一隔板和整体地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 述第二隔板。
14.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具有位于第一集流体上且之间具有间隙的多个第一活性物 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中的每个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二电 极板具有位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部分与所述第一 活性物质部分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被弯折成带有弯折部分的之字形 结构,所述第二电极板被布置在所述之字形结构的每个弯折部分的内部中以限定在所述第 二电极板的两侧具有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个双单电池,并且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 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中的每个被整体地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双单电池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以对称结构位于 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相反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位于所述之字形 结构的所述弯折部分的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在所述弯折部分中具 有穿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通 过接线片相连,所述接线片包括至少一个穿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是负电极,所述第二 电极板是正电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和一种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该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包括连续供给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位于第一集流体上且之间具有间隙的多个第一活性物质部分;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续供给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相反表面;将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一起弯折以形成带弯折部分的之字形结构;将第二电极板供给到所述之字形结构的每个弯折部分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位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部分;对准并层叠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板;和将被对准并层叠的第一电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二电极板在它们的最外侧缠绕带。
文档编号H01M10/04GK102055004SQ20101029044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
发明者李亨鲁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