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簧孔接触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5861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线簧孔接触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元器件,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印制板、线缆或铜排大电流的线簧孔 接触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子电路的互连中,电源连接器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 件,而连接器的结构件中,接触件起着传输信号和电流的作用,其结构一般都设计为直杆状 的接触件,直杆状的接触件制作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但是,现有技术的接触件不能满足具有极低的接触电阻、体积小、插拔力柔、抗震 动、耐冲击和插拔寿命长(插拔次数在5000次以上),且在高震动、耐冲击,其瞬断时间小于 ι μ S的特殊应用场合的高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组合式连接器接触构件,它采 用线簧孔/簧片结构,极大地满足了在高震动、耐冲击,其瞬断时间小于ι μ S的特殊场合的 使用,具有接触电阻低、体积小、插拔力柔和、抗震动、耐冲击和插拔寿命长的优点,而且结 构简单,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极大地改善了大电流传输的电路性能。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簧孔接触构件,包括连接插头和插针,其特点 是连接插头为一端设有插孔的金属接头,插孔内卡设线簧圈,线簧圈由数条簧片为直立支 架,其两端分别连接上、下接簧圈构成端面呈“C”形的簧套,簧圈上设有数个穿线孔,穿线孔 内穿设连接上、下簧圈的铜丝,插针与连接插头内的线簧圈插接。所述铜丝为连续穿设在上、下簧圈间形成线簧。所述插孔的端口设有倒角和限位线簧圈的卡肩。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接触电阻低、插拔力柔和、抗震动、耐冲击和插拔寿命 长的优点,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极大地改善了大电流传输的电路性能,极 大地满足了瞬断时间小于1 μ S的特殊应用场合的使用。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纩图3为连接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线簧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附图1,本发明包括连接插头1和插针2,连接插头1的插孔11内卡设线簧圈 3,插针2与连接插头1内的线簧圈3插接。参阅附图2,连接插头1为一端设有插孔11的金属接头,其尾部为焊接导线或插PCB板的连接端,插孔11内卡设线簧圈3。参阅附图3,连接插头1的一端设有插孔11,插孔11的端口上设有倒角8和限位 线簧圈3的卡肩9。参阅附图4,线簧圈3由数条簧片5为直立支架,其两端分别连接上、下接簧圈4构 成端面呈“C”形的簧套,簧圈4上设有数个穿线孔7,穿线孔7内穿设连接上、下簧圈4的铜 丝6,铜丝6为连续穿设在上、下簧圈4间形成线簧。本发明是这样安装使用的组装时将线簧圈3绕轴向压缩后装入连接插头1的插 孔11内,线簧圈3由卡肩9将其限位在插孔11的内壁上,线簧圈3利用其回弹力将线簧圈 3紧贴在插孔11的内壁上,确保线簧圈3与插孔11内壁的压紧接触。连接插头1的尾部焊 接导线或插PCB板,连接插头1的端口倒角8便于插针2的插入,插针2的尾部焊接导线或 插PCB板,插针2插入插孔11内与线簧圈3上的铜丝6和簧片5柔性接触,实现大电流的 传输。连接插头1和插针2的插拔力柔和,具有铜丝6和簧片5结构的线簧圈3抗震动、耐 冲击,其瞬断时间小于1 μ s。以上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 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线簧孔接触构件,包括连接插头和插针,其特征在于连接插头为一端设有插孔的金属接头,插孔内卡设线簧圈,线簧圈由数条簧片为直立支架,其两端分别连接上、下接簧圈构成端面呈“C”形的簧套,簧圈上设有数个穿线孔,穿线孔内穿设连接上、下簧圈的铜丝,插针与连接插头内的线簧圈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簧孔接触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为连续穿设在上、下簧 圈间形成线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簧孔接触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端口设有倒角和限位 线簧圈的卡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簧孔接触构件,包括连接插头和插针,其特点是连接插头为一端设有插孔的金属接头,插孔内卡设线簧圈,线簧圈由数条簧片为直立支架,其两端分别连接上、下接簧圈构成端面呈“C”形的簧套,簧圈上设有数个穿线孔,穿线孔内穿设连接上、下簧圈的铜丝,插针与连接插头内的线簧圈插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接触电阻低、插拔力柔和、抗震动、耐冲击和插拔寿命长的优点,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极大地改善了大电流传输的电路性能,极大地满足了瞬断时间小于1μs的特殊应用场合的使用。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1976774SQ201010537418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许其峰 申请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