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6357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险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保险丝,尤指一种可避免电弧现象产生,并且其电极能确实导电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险丝,其具有一上层、二电极、一熔丝、一下层,各电极具有以电焊连结的顶片体、侧片体与底片体。上层与下层相互叠合,二电极分别设于下层的相对端,熔丝电连接二电极,并且熔丝夹设于上层与下层之间。如上所述的现有的保险丝结构,其具有以下缺点一、因上层与下层是实心体,故熔丝于熔断时,无法彻底断开,而会产生有电弧现象,造成使用上的危险性。二、顶片体、侧片体与底片体借助焊接使三者连接,故三者于使用时,易产生断裂的情况,并使电极产生接触不良的状态,而有使用上的不便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险丝,其可避免电弧现象产生, 而其电极是一体成形,故于使用时可避免接触不良的情况产生。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险丝,其具有一个断开装置,其具有两个二电极与一个熔断部,该熔断部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该两个二电极;一个第一壳体,其一面具有一个第一容置槽;以及,一个第二壳体,其一面具有一个第二容置槽;其中,该断开装置设于相互结合的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结合,而以形成构成一个容置室,该两个二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二壳体的两端,该熔断部位于该容置室中。如上所述,本发明可达到以下功效一、容置室可使熔断部完全断开,以避免电弧现象产生,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二、于制作电极时,未使用焊接制程,并且电极以单一片体弯折而成形,故于使用时不会产生有断裂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图1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一实施例的熔断部于熔断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1、50、70第一壳体10、71第一容置槽11 压柱2、4、6、8 断开装置20、40、60、80 电极200、400、600、800 第一片体 201、401、601、801 侧片体202、402、602、802 第二片体 203 缺口204 卡掣缺口21、41、61、81 熔断部3、51、72 第二壳体30、52、73 第二容置槽31卡座32容置缺口33、δ4凹陷 A容置室53固定柱603固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配合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一实施例,其具有一第一壳体1、一断开装置2与一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1的一面具有一第一容置槽10,于第一容置槽10中具有二压柱11,压柱 11彼此相对。断开装置2具有二电极20与一熔断部21,各电极20具有一第一片体200、一侧片体201及一第二片体202,第一片体200的一侧与侧片体201相互连接,于第一片体200与侧片体201连接处之间形成有一缺口 203,侧片体201的另一侧与第二片体202相互连接, 另于第一片体200的另一侧形成有二相对的卡掣缺口 204,各电极20 —体成形,并构成一放倒的U形结构,熔断部21分别与二第一片体200具有卡掣缺口 204的一侧相互连接。请配合参考图2-4所示,第二壳体3的一面具有一第二容置槽30,第二容置槽30 中具有二彼此相对的卡座31,各卡座31中具有一容置缺口 32,第二壳体3的另一面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具有一凹陷33。其中,断开装置2设于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卡掣缺口 204与容置缺口 32的边缘处相互卡合,以将熔断部21设于二卡座31之间,并且压柱11延伸至容置缺口 32中,以固定第一片体200,侧片体201贴合于第二壳体3的端部,第二片体202贴合于凹陷33处,第一容置槽10与第二容置槽30结合,以形成一容置室A。请配合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可设于一电器制品中,电流可经由位于第二壳体3的其一端的电极20,通过熔断部21,而流动至位于第二壳体3另一端的电极20,若瞬间流通电流过大时,熔断部21会产生烧熔的现象,熔断部21因为于容置室A中,以使烧熔的熔断部 21得以完全断开,借此避免电弧现象的产生。再者,电极20是一体成形,并经弯折以区分为第一片体200、侧片体201与第二片体202,故于使用时电极20不易产生断裂或接触不良的状况。请配合参考图6所示,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二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结构相同于第一实施例,故元件符号沿用第一实施例,特先陈明。断开装置4设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断开装置4也具有二电极40与一熔断部41,各电极40也具有第一片体400、侧片体401与第二片体402,熔断部41、第一片体400、侧片体401与第二片体402的连接方式与结构是雷同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第一片体400与侧片体401的连接处不具有缺口。请配合参考图7所示,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三实施例。如图所示,第一壳体50的一面具有一第一容置槽,第二壳体51的一面具有一第二容置槽52,第二容置槽52中具有数个固定柱53,第二壳体51的另一面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具有一凹陷54。断开装置6具有二电极60与一熔断部61,各电极60具有依序连接的第一片体 600、侧片体601与第二片体602,电极60形成为一放倒的U形结构,以区分出前述的第一片体600、侧片体601与第二片体602,第一片体600具有数个固定孔603。其中,断开装置6设于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51之间,固定柱53穿设于固定孔603中,以使断开装置6得以定位且固定于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51之间,而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52结合,以形成容置室。电极60与第二壳体52的结合,其如前述的各实施例,故不再此赘述。请配合参考图8所示,本发明的保险丝的第四实施例。如图所示,第一壳体70的一面具有第一容置槽71,第二壳体72的一面具有第二容置槽73。断开装置8具有二电极80与一熔断部81,各电极80具有第一片体800、侧片体 801与第二片体802,第一片体800、侧片体801与第二片体802依序连接,以使电极80形成一放倒的U形结构,熔断部8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二第一片体800的一面,熔断部81可为一熔丝。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断开装置8设于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70与第二壳体72之间,第一容置槽71与第二容置槽73结合,以形成一容置室,二电极80分别位于第二壳体72 的两端,熔断部81位于容置室中。只是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例释本发明的特点及功效,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可实施范畴,在未脱离本发明上揭的精神与技术范畴下,任何运用本发明所揭示内容而完成的等效改变及修饰,均仍应为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保险丝,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断开装置,其具有两个电极与一个熔断部,该熔断部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该两个电极;一个第一壳体,其一面具有一个第一容置槽;以及一个第二壳体,其一面具有一个第二容置槽;其中,该断开装置设于相互结合的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结合而构成一个容置室,该两个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二壳体的两端,该熔断部位于该容置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各电极具有依序连接的第一片体、侧片体与第二片体,该第一片体的一侧连接该熔断部,该第一片体的该侧具有两个卡掣缺口 ;该第一容置槽中具有两个压柱;该第二容置槽中具有两个卡座,各卡座中具有一个容置缺口,该卡掣缺口与该容置缺口的边缘处相互卡合,借以将熔断部设于该两个卡座之间,并且该压柱延伸至该容置缺口中,以固定该第一片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片体与该侧片体的连接处之间形成有一个缺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另一面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具有一个凹陷,该侧片体贴合于该第二壳体的端部,该第二片体贴合于该凹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各电极具有依序连接的第一片体、侧片体与第二片体,该第一片体的一侧连接该熔断部,该第一片体具有数个固定孔;该第二容置槽中具有数个固定柱,各固定柱穿设于各固定孔中,以使该断开装置得以定位且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另一面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具有一个凹陷,该侧片体贴合于该第二壳体的端部,该第二片体贴合于该凹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各电极具有第一片体、侧片体与第二片体,该第一片体、该侧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依序连接,以使该电极形成放倒的U形结构,该第一片体的一侧连接该熔断部,该第一片体具有数个固定孔;该第二容置槽中具有数个固定柱,各固定柱穿设于各固定孔中,以使该断开装置定位且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另一面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具有一个凹陷,该侧片体贴合于该第二壳体的端部,该第二片体贴合于该凹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各电极具有依序连接的第一片体、侧片体与第二片体,该熔断部的端部连接于该第一片体的一面,该熔断部为熔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险丝,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另一面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具有一个凹陷,该侧片体贴合于该第二壳体的端部,该第二片体贴合于该凹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保险丝,其具有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室,一断开装置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断开装置具有二电极与一熔断部,各电极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片体、侧片体与第二片体,以避免电极于使用时发生断裂或接触不良的情况,熔断部位于容置室中,容置室可使熔断部完全断开,以避免电弧现象产生,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H01H85/38GK102468091SQ20101054555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邱鸿智 申请人:邱鸿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