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474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电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是一种大电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大电流继电器,要求在150A时温度控制在85°C。现有的大电流继电器,在衔铁上 设有动簧片,在动簧片上设置有动触点,由铜编织线连接动触点和轭铁,轭铁与出线端子连 接。当线圈两端通上一定电压,动、静触点闭合,在进线端子、静触点、动触点、铜编织线、轭 铁、出线端子间形成电流通路。由于电流经过轭铁,轭铁的电阻率极高,再加上在轭铁和出 线端子间的接触电阻较大,当经过150A时,发热极其严重,继电器迅速地老化,缩短了继电 器的寿命。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大电流负载工作时,能大大降低 温升效应的大电流继电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触点系统、 基座和罩壳,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轭铁、衔铁、线圈和铁芯,所述的衔铁通过正交端装在所 述的轭铁上,所述的触点系统包括动簧片、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所述的动簧片和衔铁固定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簧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衔铁 贴合,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伸出衔铁外,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分布两个动触点,用一铜编织线 连接所述的两个动触点,在所述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上分别设置静触点,所述的两个动 触点和所述的两个静触点一一相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两个动触点分布在动簧片 的第二连接部,并采用铜编织线连接两个动触点,当线圈吸合,衔铁带动动簧片动作,负载 电流流经进线端子、其中一个静触点、其中一个动触点、铜编织线、另外一个动触点、另外一 个静触点、出线端子,避免电流流入高电阻率的轭铁而严重使其发热,大大降低了继电器的 温升ο特别地,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中间切开第一缺口,所述的第一缺口的底部 靠近动簧片和衔铁的固定连接点,动簧片面积的缩小,可以减小将衔铁吸向铁芯的线圈工 作电压。特别地,在所述衔铁的正交端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的动簧片从轭铁和衔铁的固定 连接点继续延伸,形成复原部分,复原部分在所述衔铁的正交端侧上方设有一弯折部,所述 的弯折部的宽度适应所述的第二缺口,所述的复原部分后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的弯折部的宽 度,所述的基座上设有一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一挡板;在所述的复原部分末端设置一锁 扣,所述的轭铁上设有一凸起,所述的锁扣卡入所述的凸起的凹槽中。挡板和弯折部共同构 成了衔铁的平衡限位衔铁;复原部分的后部的宽度小于弯折部的宽度,减少了高弹性材料 的消耗。特别地,所述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末端均设有与之正交的侧翼,在进线端子的侧翼内侧设置一个静触点,在出线端子的侧翼外侧设置另一个静触点,保证两个静触点在 同一侧的面上,同时,这种位置和结构关系可以缩小罩壳内的空间,减小大电流继电器的体 积。特别地,所述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内沉陷有卡 槽,与螺钉上的卡齿啮合,将螺钉牢固地卡在螺钉孔中,即使螺帽在下,也不会有所松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壳体后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簧片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簧片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钉和引线片的爆炸图。图中1_罩壳、11-安装支架、2-基座、21-插座、211-插针孔、22-引线槽、23-插片 槽、231-限位部、24-隔板、25-挡板、31-侧翼、32-出线端子、33-进线端子、34-螺钉、35-卡 槽、36-卡齿、37-限位体、38-螺钉孔、4-衔铁、41-固定连接点、42-正交端、43-第二缺口、 5-动簧片、5a-第一连接部、5b-第二连接部、51-方形片、52-圆孔、53-第一缺口、54-复原 部分、55-锁扣、56-弯折部、57-铜板、58a-动触点凸台、58b-第一静触点凸台、58c-第二静 触点凸台、59-凸苞、6-轭铁、61-凸部、62-凹槽、7-骨架、71-铁芯、8-铜编织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是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宽度小于长度,高度小于宽度,包括电磁系 统、触点系统、基座2和罩壳1,罩壳1两侧各设有一安装支架11。基座2上设有一隔板24, 将基座2分成接线侧和安装侧,罩壳1与隔板24形成的密闭空间将安装侧的电磁系统和接 触系统容纳在内。大电流继电器的接线侧设有一插座21和两个引线槽22,引线槽22内分 别设置有进线端子33和出线端子32。通过插座21,可给线圈通上工作电压,引线槽22为 继电器的负载端子提供隔离防护。如图2、3、4、5所示,动簧片5和衔铁4通过固定连接点41连接。动簧片5包括第 一连接部5a和第二连接部5b,第一连接部5a和衔铁4贴合,第二连接部5b伸出衔铁4外, 第二连接部5b的前端设有两个隔开的方形片51,方形片51上镂有圆孔52 ;和方形片51的 大小适应的两个铜板57分别与一对动触点凸台58a连接,形成两个动触点,动触点凸台58a 分别向方形孔51的另一侧延伸出凸苞59,由一铜编织线8连接凸苞59,由此,两个动触点 通过铜编织线8连接起来。进线端子33和出线端子32的末端均设有与之正交的侧翼31, 在进线端子33的侧翼31内侧设置第一静触点凸台58b,在出线端子32的侧翼31外侧设置 第二静触点凸台58c,保证第一静触点凸台58b和第二静触点凸台58c在同一侧的面上,形 成两个静触点。两个动触点和两个静触点一一相对。从第二连接部5b的一端中间切开第一缺口 53,第一缺口 53为U形缺口,第一缺口 53的底部靠近动簧片5和衔铁4的固定连接点41。从第一连接部5a向第二连接部5b延伸,动簧片5可逐次变窄,以减小将衔铁4吸向铁芯71的线圈工作电压。在衔铁4的正交端42设有第二缺口 43 ;动簧片5从固定连接点41向后继续延伸, 形成复原部分54,复原部分54在正交端42的侧上方设有一弯折部56,弯折部56的宽度适 应第二缺口 43,弯折部56与衔铁4的间隙保证衔铁4能自由转动;复原部分54后部的宽 度小于弯折部56的宽度,隔板24上设有一挡板25 ;在复原部分54的末端设置一锁扣55, 轭铁6上设有一凸起61,锁扣55卡入所述的凸起61的凹槽62中。挡板25和弯折部56共 同构成了衔铁4的平衡限位系统;即使复原部分54后部的宽度小于弯折部56的宽度,也能 保证为平衡限位提供两个支点,减少了高弹性材料的消耗。如图6、7所示,插座21底部的隔板24上设有两个插针孔211 ;引线槽22的下部 设有一插片槽23,与安装侧连通,隔板24与插片槽23正交的部位设有限位部231、与进线 端子33和出线端子32的限位体37啮合。其中,限位部231和限位体37可以是相互能啮 合的齿形。进线端子33和出线端子32的前部均设有螺钉孔38,螺钉孔38内沉陷有卡槽 35,与螺钉34上的卡齿36啮合。使用插片槽23,安装工序可一步到位,和与基座注塑为一 体的接线端子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进线端子33和出线端子32不会因多次使用而容易松动。
权利要求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基座和罩壳,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轭铁、衔铁、线圈和铁芯,所述的衔铁通过正交端装在所述的轭铁上,所述的触点系统包括动簧片、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所述的动簧片和衔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簧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衔铁贴合,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伸出衔铁外,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分布两个动触点,用一铜编织线连接所述的两个动触点,在所述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上分别设置静触点,所述的两个动触点和所述的两个静触点一一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的一 端中间切开第一缺口,所述的第一缺口的底部靠近动簧片和衔铁的固定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衔铁的正交端 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的动簧片从轭铁和衔铁的固定连接点继续延伸,形成复原部分,复原部 分在所述衔铁的正交端侧上方设有一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的宽度适应所述的第二缺口, 所述的复原部分后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的弯折部的宽度,所述的基座上设有一隔板,所述的 隔板上设有一挡板;在所述的复原部分末端设置一锁扣,所述的轭铁上设有一凸起,所述的 锁扣卡入所述的凸起的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 的末端均设有与之正交的侧翼,在进线端子的侧翼内侧设置一个静触点,在出线端子的侧 翼外侧设置另一个静触点,保证两个静触点在同一侧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和出线端 子的末端均设有与之正交的侧翼,在进线端子的侧翼内侧设置一个静触点,在出线端子的 侧翼外侧设置另一个静触点,保证两个静触点在同一侧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端子和 出线端子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内沉陷有卡槽,与螺钉上的卡齿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 子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内沉陷有卡槽,与螺钉上的卡齿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 子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内沉陷有卡槽,与螺钉上的卡齿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电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基座和罩壳,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轭铁、衔铁、线圈和铁芯,所述的触点系统包括动簧片、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所述的动簧片和衔铁固定连接,动簧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衔铁贴合,第二连接部伸出衔铁外,在第二连接部分布两个动触点,用一铜编织线连接所述的两个动触点,在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上分别设置静触点,两个动触点和两个静触点一一相对。当线圈吸合,衔铁带动动簧片动作,负载电流流经进线端子、其中一个静触点、其中一个动触点、铜编织线、另外一个动触点、另外一个静触点、出线端子,避免电流流入高电阻率的轭铁而严重使其发热,大大降低了继电器的温升。
文档编号H01H50/04GK201629266SQ20102014309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3日
发明者赵震州 申请人:乐清市金川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