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6092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电路叠层领域,尤其是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 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一般按照电路连接示意图及叠层结构示意图进行,如图 1所示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光伏组件由6个电池串组成,每个电池串由多 个电池片串联连接形成,每两个电池串相互串联,每两个电池串之间反接旁路二极管。六个 电池串各自的第一个电池片从光伏组件背面从左至右分别为电池片一、电池片二、电池片 三、电池片四、电池片五和电池片六。如图2所示的光伏组件的叠层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光伏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为电池片的正极,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为电池片的负极。用于电极引出的 汇流条分为第一长汇流条、第二长汇流条、第一短汇流条、第二短汇流条。第一长汇流条的 左端与电池片一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的右端与电池片六的背面电极焊接连 接。第一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二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右端与电池片三的正面电 极焊接连接。第二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四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右端与电池片五的正 面电极焊接连接。因为第一长汇流条仅与最左端的电池片一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仅与最右端的 电池片六焊接连接,而第一长汇流条与第二长汇流条长度较长,在光伏组件的层压过程中, 第一长汇流条与第二长汇流条容易产生移位,易靠近电池片以及第一短汇流条和第二短汇 流条,从而引起组件不良。而且,第一长汇流条、第二长汇流条与第一短汇流条、第二短汇流 条并列设置,增加了组件面积,提高了组件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电 路叠层结构,在组件层压过程中,其中较长的汇流条不易移位,组件不易引起不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 构,具有光伏组件框架以及安装在光伏组件框架内的光伏组件,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六个 电池串以及汇流条,每个电池串由多个电池片串联连接形成,所述的六个电池串各自的第 一个电池片从光伏组件背面从左至右分别为电池片一、电池片二、电池片三、电池片四、电 池片五和电池片六。所述的汇流条分为长汇流条和短汇流条,长汇流条分为第一长汇流条和第二长汇 流条,所述的短汇流条分为第一短汇流条和第二短汇流条;第一长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一焊接连接,第一长汇流条的右端与电池片三焊接 连接;
3[0010]第二长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四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的右端与电池片六焊接 连接;第一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二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的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 电极引出端;第二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五焊接连接,第二短汇流条的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 电极引出端。具体地,第一长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一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长汇流条的 右端与电池片三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四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的右端与电 池片六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二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的右端作为 光伏组件的负极引出端;第二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五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短汇流条的右端作为 光伏组件的正极引出端。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片一与电池片二之间、电池片三与电池片四之间、电池片五 与电池片六之间反接旁路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的长汇流条与短汇流条位于电池串的背面,不但提高了组件正面 的视觉效果,还可以缩小组件尺寸,长度可缩短10 20mm,降低了材料的成本,如果组件尺 寸不变的话,那么可以增加组件内部带电体到玻璃边沿的距离,提高组件的长期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的长汇流条与短汇流条上下重叠,中间用EVA和TPT隔开,增加了 光伏组件内部带电体到玻璃边沿的距离,提高了组件的长期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长汇流条和第二长汇流条的左、右 端均与电池片固定,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第一长汇流条和第二长汇流条不易移位,因此 长汇流条不易靠近短汇流条及电池片,不易引起组件不良,提高了组件的合格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叠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层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池片一,2.电池片二,3.电池片三,4.电池片四,5.电池片五,6.电池 片六,7.第一长汇流条,8.第二长汇流条,9.第一短汇流条,10.第二短汇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图4所示为光伏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即按照图3 所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来制作完成。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如图4所示,具有光伏组件框架以及安装在光伏组件框架内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具有六个电池串以及汇流条,每个电池串由6 13个电 池片串联连接形成,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为电池片的正极,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为电池片的负 极,每两个电池串相互串联,六个电池串各自的第一个电池片从光伏组件背面从左至右分 别为电池片一 1、电池片二 2、电池片三3、电池片四4、电池片五5和电池片六6。汇流条分为长汇流条和短汇流条,长汇流条分为第一长汇流条7和第二长汇流条 8,所述的短汇流条分为第一短汇流条9和第二短汇流条10 ;第一长汇流条7的左端与电池片一 1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长汇流条7的右 端与电池片三3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8的左端与电池片四4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8的右 端与电池片六6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9的左端与电池片二 2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9的右 端作为光伏组件的负极引出端;第二短汇流条10的左端与电池片五5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短汇流条10的 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正极引出端;第一长汇流条7的引出端和第二长汇流条8的引出端位于第一短汇流条9引出端 与第二短汇流条10引出端的间隔之间;电池片一 1与电池片二 2之间、电池片三3与电池片四4之间、电池片五5与电池 片六6之间反接旁路二极管;长汇流条与短汇流条位于电池串的背面。长汇流条与短汇流条上下重叠,中间用 EVA禾口 TPT隔开。如图3所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较为调整了每串电池 串的正负极排列顺序,即将第一列电池串与第二列电池串顺序互换,第五列电池串与第六 列电池串顺序互换,因此使第一长汇流条7和第二长汇流条8能分别与两列电池串焊接连 接,调整后的第二列电池串和第五列电池串与短汇流条焊接连接,并作为光伏组件的电极 引出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路设计上,通过调整每串电池串的正负极排列 顺序,使第一长汇流条7和第二长汇流条8的左、右端均与电池片固定,因此,在光伏组件层 压过程中,第一长汇流条7和第二长汇流条8不易移位,因此长汇流条不易靠近短汇流条及 电池片,不易引起组件不良,提高了组件的合格率。
权利要求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具有光伏组件框架以及安装在光伏组件框架内的光伏组件,所述的光伏组件具有六个电池串以及汇流条,每个电池串由多个电池片串联连接形成,所述的六个电池串各自的第一个电池片从光伏组件背面从左至右分别为电池片一(1)、电池片二(2)、电池片三(3)、电池片四(4)、电池片五(5)和电池片六(6);所述的汇流条分为长汇流条和短汇流条,长汇流条分为第一长汇流条(7)和第二长汇流条(8),所述的短汇流条分为第一短汇流条(9)和第二短汇流条(10),其特征在于第一长汇流条(7)的左端与电池片一(1)焊接连接,第一长汇流条(7)的右端与电池片三(3)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8)的左端与电池片四(4)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8)的右端与电池片六(6)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9)的左端与电池片二(2)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9)的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电极引出端;第二短汇流条(10)的左端与电池片五(5)焊接连接,第二短汇流条(10)的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电极引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长汇流条 (7)的左端与电池片一(1)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长汇流条(7)的右端与电池片三(3) 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8)的左端与电池片四(4)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8)的 右端与电池片六(6)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9)的左端与电池片二(2)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9)的 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负极引出端;第二短汇流条(10)的左端与电池片五(5)的背面电极焊接连接,第二短汇流条(10) 的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正极引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片 一⑴与电池片二⑵之间、电池片三⑶与电池片四⑷之间、电池片五(5)与电池片六 (6)之间反接旁路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汇流 条与短汇流条位于电池串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 汇流条与短汇流条上下重叠,中间用EVA和TPT隔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电路叠层结构,具有光伏组件框架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具有六个电池串以及汇流条,第一长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一焊接连接,第一长汇流条的右端与电池片三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四焊接连接,第二长汇流条的右端与电池片六焊接连接。第一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二焊接连接,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电极引出端。第二短汇流条的左端与电池片五焊接连接,右端作为光伏组件的电极引出端。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长汇流条不易移位,不易靠近短汇流条及电池片,因而不易引起组件不良,提高了组件的合格率。
文档编号H01L31/02GK201655820SQ20102016608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徐建美 申请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