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及移动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60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及移动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插头、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及移动存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具有该插头的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及具有该插头的 移动存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对接弹性端子的插头、具有该插头的移动存储设备壳体 结构及具有该插头的移动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见2009年10月21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 请第CN101562290号,该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插头,所述插头用以对接一插座电连接器,所 述插座电连接器包括若干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包括突起状的弹性接触部。所述插头包 括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舌板前端的第一端子组以 及位于舌板后端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设有用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对接的平板状 第一接触部。所述舌板包括用以安装第一接触部的第一安装面、位于第一安装面后侧并高 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二安装面、位于第一安装面两侧并高于第一安装面的配接面以及连接第 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的阶梯部。所述第二安装面与配接面处于同一高度,当弹性接触部 与第一接触部对接时,所述阶梯部易与弹性接触部的末端接触,并向上顶持弹性接触部,如 此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易向上顶持所述弹性接触部使所述弹性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 发生断开,不利于导电端子之间的良性接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插头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导电端子良性接触的插头、移动存储设备 壳体结构及移动存储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 的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以及位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 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一安装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 后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子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 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 面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高于第一安装面。所述配接部是自主板部两侧向上一体延伸而成,所述配接部设有沿插接方向延伸 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的舌片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面,所述配接面均高于第一接触部、
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设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低于所述配接部,第 一接触部向后延伸至所述阶梯部的前端。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端子组设有组装于第二安装槽内的圆 弧状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高于配接部。
3[0010]所述插头为USB3. 0插头,所述插头还包括包覆于舌板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第二
安装面低于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高于第一安装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 构,所述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具有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舌板以及安装 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以及位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对 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一安装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后 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子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的 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面 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存储设备,所述移 动存储设备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以及位于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内的电路板,所述 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具有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 的导电端子,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以及位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 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一安装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后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 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子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 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 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为USB3. 0插头,所述第二安装面低于第一安装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第二安装面低于配接面,如此设置,可使避免第二安装面向 上顶持弹性端子末端而使所述弹性端子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发生断开,结构简单,利于导电 端子间的良性接触。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及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与弹性端子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与弹性端子配合时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与弹性端子配合时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100可与USB2. 0型号的插座电连接器 500或USB3.0型号的的插座电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电连 接器500为USB2.0型号插座电连接器500,包括金属框口 52、收容于金属框口 52内的沿前 后方向延伸的平板状舌片(未图示)以及安装于舌片上的四个弹性端子51。请参阅图4所 示,所述弹性端子51设有固持部510、自固持部510 —端向后延伸的焊接部513、自固持部510另一端向前延伸并向下倾斜的悬臂部511以及位于悬臂部511自由末端的向下呈圆弧 状凸起的接触部512。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 子2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3。请参阅图7至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0、自主体部10向前水平延 伸的平板状舌板11以及位于舌板11上方的用以收容上述插座电连接器500舌片的收容部 12。所述舌板11的竖直截面大致为“凹”字型,即包括主板部13以及位于主板部13两侧 向上一体延伸而成的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上突起的配接部110。所述配接部110上设有可用 以与插座电连接器500舌片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面111。如此设置,所述配接部110可保证舌 板11上下方向的厚度仍符合USB2. 0或USB3. 0插头的标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接 部110可由安装于舌板上的其他元件形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部13设有位于前端的 第一安装面112、位于第一安装面112后方的第二安装面113、自第一安装面112向下凹陷 的第一安装槽1120、自第二安装面113向下凹陷而成的第二端子槽1130以及位于第一安装 面112与第二安装面113之间的阶梯部114。所述第二安装面113低于配接面111,所述第 一安装面112低于配接面111,所述阶梯部114低于配接部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 一安装面112低于第二安装面1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面112可高于或等于 第二安装面113,如此更有利于提高导电端子2间的良性接触。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面112上的第一端 子组21以及安装于第二安装面113上的第二端子组22。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为USB2. 0端 子,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共同组成USB3. 0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21包括 四支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开的第一端子210。所述每一第一端子210包括 镶埋成型于所述舌板11中的第一固持部212、自第一固持部212向上垂直弯折而成的第一 弯折部213以及自第一弯折部213向前水平弯折而成的暴露于第一端子槽1120内的平板 状第一接触部211。在其他实时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210亦可通过组装而设于舌板11上。 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向后延伸至第一安装面112与第二安装面113的交界处的前端,即阶 梯部114处的前端,如此,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可提供弹性端子51较大的接触面。所述第 二端子组22包括五支具有弹性的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开且位于第一接触 部211后方的第二端子220。所述第二端子220包括安装于第二端子槽1130内的第二固持 部222、自第二固持部22向前延伸并向上倾斜的第二悬臂部223以及位于第二悬臂部223 自由末端向上呈圆弧状凸起的弹性第二接触部221。请参阅图5所示,第二接触部221位于 第一接触部211后方,且在左右方向上位置相交错。如此,所述弹性端子51不易于与第二 接触部221相电性接触。当导电端子2安装至舌板11时,第一接触部211高于第一安装面 112及第二安装面113,而所述配接面111高于第一接触部211。当插座电连接器500的弹 性端子51与第一接触部211相配合时,所述舌片收容于收容部12内,所述舌片底面(未图 示)的两侧向下与配接面111相抵接配合,且所述弹性端子51的接触部512与第一接触部 211相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安装面113低于第一接触部211,可避免第二安装面113向上顶 持弹性端子51的接触部512末端而使接触部512向上翘起从而脱离与第一接触部211的 接触。请参阅图1至3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大致为长方体中空管状,包覆于舌板11以 及收容部12的外侧。[002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面113亦可与第一安装面112等高而位于同一 平面内,或所述第二安装面113更低于第一安装面112 ;从第一接触部211的角度来看,所 述第二安装面113可与第一接触部211等高,或所述第二安装面113略高于第一接触部 211,但不至于高至可向上顶持起弹性端子51的接触部512。所述插头100亦可应用于一种移动存储设备(未图示)上,所述移动存储设备包 括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未图示)以及安装于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内的电路板(未图 示)。所述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设有位于前端的所述插头10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头100通过降低第二安装面113的高度,避免所述弹性端 子51被第一安装面112与第二安装面113之间的阶梯部114向上抬起而脱离第一接触部 211的接触,且结构简单。
权利要求一种插头,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以及位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一安装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后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子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高于第一安装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是自主板部两侧向上一体延伸 而成,所述配接部设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的舌片相抵接配合的配 接面,所述配接面均高于第一接触部、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设有阶 梯部,所述阶梯部低于所述配接部,第一接触部向后延伸至所述阶梯部的前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 端子组设有组装于第二安装槽内的圆弧状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高于配接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USB3.0插头, 所述插头还包括包覆于舌板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第二安装面低于第一安装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高于第一安装面。
8.一种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所述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具有插头,所述插头包括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 以及位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 一安装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后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 一端子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
9.一种移动存储设备,所述移动存储设备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以及位于移动存 储设备壳体结构内的电路板,所述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具有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沿前后 方向延伸的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以及位 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一安装 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后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子 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 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USB3.0插头,所述第 二安装面低于第一安装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移动存储设备壳体结构及移动存储设备,所述插头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舌板以及安装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所述舌板设有主板部以及位于主板部侧方的用以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相抵接配合的配接部,所述主板部包括第一安装面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面后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子组以及设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均低于配接部,可防止用以与第一端子组对接的弹性端子受到第二安装面向上的顶持而与第一端子组发生断开,如此设置,利于导电端子之间的良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638961SQ201020302689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何家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