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02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接装置,尤指一种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是 以节省材料及成本的方式制造即达到可拆卸更换该插头件的目的。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各国家电源插座的插脚规格皆不尽相同,电器往往为了销往世界各国或 者方便使用者携带至各国家旅行,而将其电源转接装置的插头件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型 态,以下提出一种现有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请参阅图7,其中包含有一插头件80,包含有一本体81、一下盖板82、两个插脚片83及两个导电夹片84, 该本体81于其中一侧面形成两开孔811,而与其相邻的两侧面各形成一凸块812,各插脚片 83固定于本体81中,其一端突出于该本体81顶面,另一端穿过本体突出至本体81底面,又 该下盖板82盖合于该本体81底面,并于内侧表面对应该本体81的两开孔811处向内形成 两条状开孔821及两个分别与条状开孔821连通的容置槽822 ;又,各导电夹片84设置于 该本体81与下盖板82之间,其一端形成一匹配该插脚片83的扣片,以扣合于对应插脚片 83,而各导电夹片84另一端则凹折形成一夹片841,并容置于容置槽822中;一装置盒90,包含有一上盖板91及一盒体92,该上盖板91盖合于该盒体92顶面 开口,并于表面形成由两L型固定片911包围出一匹配该插头件80的容置空间的三个侧 面,并留有一开口,又该上盖板91表面于对应该插头件80条状开孔821处形成两条状孔 913,各L型固定片911于上缘往该容置空间突出形成一固定条9111,该插头件80由该容置 空间的开口插入该容置空间,并由两L型固定片911固定该插头件80的三侧面,各固定条 9111分别抵住该插头件80两侧的凸块812 ;一转接电路100,其电极两极分别电连接至两L型金属条1001,并分别穿过该上盖 板91表面的条状孔913,可分别伸入该插头件80的两开孔811及两条状开孔821而被该导 电夹片84夹住。欲组装一插头件80至该装置盒90时,将该插头件80对准该容置空间侧面的开口 后,再横向滑入并固定在该容置空间中。在滑入过程中,凸出于容置空间的L型金属条1001 分别自该插头件80的两开孔811及两条状开孔821穿入,并将渐渐对应导电夹片84的夹片 841撑开而最后被夹于其中,构成电性接触,如图8所示,当该插脚片83分别插入电源插座 孔时即可将电力接至该电路板。反之,欲自装置盒90上拆卸此一插头件80时,将该插头件 80朝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以逆方向抽出,如此即可更换另一规格不同的插头件。由此可知,于 更换插头件时,该容置盒的L型金属条1001必须与该导电夹片84的夹片841重复插拔,长 时间使用后,该L型金属条1001与导电夹片84均会损耗而无法使用。此外,该插头件的两开孔811、两条状开孔821及该装置盒的条状孔913位置需对 应,在工业制程上需要精准的对位,又该L型金属条1001厚度需1mm,所需成本高,又各国对 插头的安全规定,规定插头可能被人体碰触的金属其电压必须低于一额定电压,为使该导 电夹片84不被人体碰触,故需要该下盖板82使该导电夹片84不外露,又徒增一成本,此种可拆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实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现有可拆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 的是提出一种整体结构简单、有效延长使用寿命且减低制程成本的可拆更换插头的电源转 接装置。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可拆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包含 有一插头件,包含有一本体及两插脚,且两插脚平行插设于该本体内,其一端露出该 本体外,另一端突出于该本体底部;一装置盒,于一表面形成一容置该插头件的容置槽,使该插头件可垂直该表面插 入该容置槽,并于对应两插脚处形成两条状开孔;及一转接电路,埋设于该装置盒内,其包含有两电极及二金属弹片;其中两金属弹片 分别连接至对应电极,并穿过该装置盒表面的对应条状开孔,而外露于该装置盒表面;该插 头件插入该容置槽时,两金属弹片顶面被对应插脚下压变形,当插头件抽离时,各金属弹片 因弹性而复形。由于该插头件组装至该装置盒时,其上二平行插脚直接垂直下压该外露于装置盒 上的金属弹片使其形变,而构成电性接触,该装置盒不必再设置另一 L形金属条,整体结构 简单;再者,拆卸时各插脚垂直该金属弹片离开,因此该插脚与该金属弹片之间并无摩擦, 长期使用下来磨损相当小,有效延长使用寿命,且该金属弹片以顶面与该插脚对位,因此误 差容许度较大,不需特别精密的制程,故能减低制程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止触电的可拆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意 即上述插头件进一步于该本体底部四周形成有一围提,且于两插脚露出于该插头件底部的 一端两侧各平行形成一凸肋片,各凸肋片高度大于该两插脚露出该插头件底部的长度,且 各金属弹片插入其中并与对应插脚接触。故两插脚自该插头件底部露出的部份即可埋设于 底座的二凸肋片之间,且两凸肋片之间间隔小于手指宽度,故使用者无法以手指深入两凸 肋片之间而碰触各插脚,因此该插头件不必额外加设盖板,即能防止将插头件单独插于电 源插座时使用者因不小心触碰而触电。该装置盒进一步于该容置槽之内侧面对应该插头件 复数个凸块处形成复数个L型凹槽,各L型凹槽的一开口通向该容置槽开口。该插头件进一步于本体底部四周形成有一围提,且该围提两个外侧面形成有复数 个凸块,且各凸肋片与围提的二相对侧边连接;该插头件的围提一侧面形成一固定方孔;该装置盒进一步于对应该固定方孔处形成一弹性钮,该弹性钮朝容置槽内侧处形 成一固定块,该固定块由上至下形成一倾斜面。所述转接电路进一步包含有一电路板;一弹片支持座,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表面;及两支持凸片,设置于该弹片支持座于上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条状开孔匹配,又该两 支持凸片上设置该对应金属弹片,各金属弹片两侧边分别贴服于该支持凸片两侧边,顶面
5与该支持凸片间有空隙,各金属弹片与对应支持凸片一并穿过该装置盒的两条状开孔外露 于该装置盒外表面。所述装置盒包含有一盒体,容置该转接电路于其中;及一上盖,盖于该盒体上,且于外表面形成该容置槽。所述各插脚为片体或为圆柱体。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件与容置槽组合后的部份俯视剖面图。[0029]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件与容置槽组合动作示意图。[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接电路、弹片支持座及插脚片的俯视平面图。[0032]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插头件立体图。[0033]图9为现有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立体分解图。[0034]图10为现有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部分平面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其中包含有一插头件20,包含有一本体21及两插脚片22,各插脚片22插设于该本体21并一 端露出该本体21外,另一端突出于该本体21底部,该本体底部四周形成有一围提23及两 凸肋片25,该围提23 二相对侧边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复数个凸块231,又该围提23形成有 凸块231的侧边相对侧边形成一固定方孔24,该两凸肋片25平行形成于该本体21底部, 以与围提23的另二相对侧边连接,并分别位于自本体21底部凸出的两插脚片22 —端的二 侧,其中各插脚片22自插头件20底部露出的一端埋设于该两凸肋片25之间,且各凸肋片 25高度大于该两插脚片22露出该插头件20底部的长度;一装置盒10,包含有一盒体12及一上盖11 ;其中该上盖11盖于该盒体12上,该 弹片支持座31设置于该上盖11底面,且该上盖11于外表面形成一可容置该插头件20的 容置槽111,该容置槽111的一内侧面对应该插头件20复数个凸块231处形成复数个L型 凹槽1112,该L型凹槽1112是一开口通向该容置槽111开口 ;又,该容置槽111于对应该固 定方孔M处形成一弹性钮1113,该弹性钮1113朝容置槽111内侧处形成一固定块1115, 该固定块1115由上至下形成一倾斜面,再于对应各插脚片22插入端分别形成两条状开孔 112 ;一转接电路30,设置于该装置盒10的盒体12内,该转接电路30包含有一弹片支 持座31、一电路板33及两金属弹片32,该弹片支持座31设置于该电路板33上表面,且该 弹片支持座31于上表面形成两支持凸片311与各条状开孔112及该两凸肋片25形成之间 隔匹配,该电路板33的电极两极分别电连接至该两金属弹片32,各金属弹片32凹折成一 倒U型,且两侧边分别贴服于该弹片支持座31的支持凸片311两侧,顶面与该支持凸片311间有空隙以提供该金属弹片32的弹性变形空间,各金属弹片32与各支持凸片311分别穿 过该上盖11表面的两条状开孔112外露于该上盖11外表面,并深入该插头件20两凸肋片 25之间隔而使各金属弹片32分别与各插脚22接触。请进一步参阅图3,该插头件20与该装置盒10组合时,将复数个凸块231对准该 L型凹槽1112,顺着该L型凹槽1112由上往下置入,此时该固定块1115并未对准该固定方 孔对,该插头件20本体21的侧面会顺该固定块1115倾斜面将该固定块1115往侧面顶开, 此时该插脚22亦同时压住该金属弹片32的顶面,如图4所示,该插脚片22下压该金属弹 片32的顶面使之形变,进而使两者电性连接,待该凸块231置入该L型凹槽1112底部后, 再往横向移动卡固于容置槽111中;此时固定块1115即对准该固定方孔对位置,并弹性复 位卡接于该固定方孔M中,以更稳定地将该插头件20卡固于该装置盒10的容置槽111。欲拆卸更换插头件20时,先压下该上盖11的弹性钮1113,该弹性钮1113会顺势 将该固定块1115往外拉动而离开该固定孔M,之后施力使该插头件20横向移动,直到不能 移动为止,再将该插头件20各凸块231对准对应L型凹槽1112通往该容置槽111开口的 位置即将该插头件20向上抽出,如此即可拆卸更换。 再请配合参阅图5,该插头件20装载于该装置盒10上时,将各插脚片22分别插入 电源插座孔,该插脚片22金属弹片32送至该转接电路30。再请进一步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另一种插头件20’,将各插脚片22改 为两插脚柱22’,且本体21形状亦不同,各插脚柱22’ 一端突出该插头件20’本体21,另一 端突出于本体21底面,并位于该两凸肋片25之间,使该插头件20’组合于该装置盒10上 时则可插入匹配该插脚柱22’的电源插座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藉由装载及卸除不同插头件的方式达到更换插头的目 的,又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弹片为一薄片体,且组合时各插脚片分别贴于各金属弹片上横向 移动,因此各插脚片与各导电弹片并不需要于横向精准对位,降低成本且制作较容易,又各 支持凸片与各金属弹片之间的空隙使各金属弹片有弹性空间,使各插脚片在横向移动时与 各金属弹片磨损甚小,又该插头件的两凸肋片形成一细缝使手指无法深入触碰该插脚片另 一端,符合安全规定,进一步又省去下盖板的成本,故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更换插头件的 目的,同时能改良现有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的缺陷。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 新型的组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其中包含有—插头件20,包含有一本体21及两插脚片22,各插脚片22插设于该本体21并一 端露出该本体21外,另一端突出于该本体21底部,该本体底部四周形成有一围提23及两 凸肋片25,该围提23 二相对侧边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复数个凸块231,又该围提23形成有 凸块231的侧边相对侧边形成一固定方孔24,该两凸肋片25平行形成于该本体21底部, 以与围提23的另二相对侧边连接,并分别位于自本体21底部凸出的两插脚片22 —端的二 侧,其中各插脚片22自插头件20底部露出的一端埋设于该两凸肋片25之间,且各凸肋片 25高度大于该两插脚片22露出该插头件20底部的长度;一装置盒10,包含有一盒体12及一上盖11 ;其中该上盖11盖于该盒体12上,该 弹片支持座31设置于该上盖11底面,且该上盖11于外表面形成一可容置该插头件20的 容置槽111,该容置槽111的一内侧面对应该插头件20复数个凸块231处形成复数个L型 凹槽1112,该L型凹槽1112是一开口通向该容置槽111开口 ;又,该容置槽111于对应该固定方孔M处形成一弹性钮1113,该弹性钮1113朝容置槽111内侧处形成一固定块1115, 该固定块1115由上至下形成一倾斜面,再于对应各插脚片22插入端分别形成两条状开孔 112 ;—转接电路30,设置于该装置盒10的盒体12内,该转接电路30包含有一弹片支 持座31、一电路板33及两金属弹片32,该弹片支持座31设置于该电路板33上表面,且该 弹片支持座31于上表面形成两支持凸片311与各条状开孔112及该两凸肋片25形成之间 隔匹配,该电路板33的电极两极分别电连接至该两金属弹片32,各金属弹片32凹折成一 倒U型,且两侧边分别贴服于该弹片支持座31的支持凸片311两侧,顶面与该支持凸片311 间有空隙以提供该金属弹片32的弹性变形空间,各金属弹片32与各支持凸片311分别穿 过该上盖11表面的两条状开孔112外露于该上盖11外表面,并深入该插头件20两凸肋片 25之间隔而使各金属弹片32分别与各插脚22接触。请进一步参阅图;T图5,该插头件20与该装置盒10组合时,将复数个凸块231对 准该L型凹槽1112,顺着该L型凹槽1112由上往下置入,此时该固定块1115并未对准该 固定方孔对,该插头件20本体21的侧面会顺该固定块1115倾斜面将该固定块1115往侧 面顶开,此时该插脚22亦同时压住该金属弹片32的顶面,如图4所示,该插脚片22下压该 金属弹片32的顶面使之形变,进而使两者电性连接,待该凸块231置入该L型凹槽1112底 部后,再往横向移动卡固于容置槽111中;此时固定块1115即对准该固定方孔对位置,并 弹性复位卡接于该固定方孔M中,以更稳定地将该插头件20卡固于该装置盒10的容置槽 111。欲拆卸更换插头件20时,先压下该上盖11的弹性钮1113,该弹性钮1113会顺势 将该固定块1115往外拉动而离开该固定孔M,之后施力使该插头件20横向移动,直到不能 移动为止,再将该插头件20各凸块231对准对应L型凹槽1112通往该容置槽111开口的 位置即将该插头件20向上抽出,如此即可拆卸更换。再请配合参阅图7,该插头件20装载于该装置盒10上时,将各插脚片22分别插入 电源插座孔,该插脚片22金属弹片32送至该转接电路30。再请进一步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另一种插头件20’,将各插脚片22改 为两插脚柱22’,且本体21形状亦不同,各插脚柱22’ 一端突出该插头件20’本体21,另一 端突出于本体21底面,并位于该两凸肋片25之间,使该插头件20’组合于该装置盒10上 时则可插入匹配该插脚柱22’的电源插座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藉由装载及卸除不同插头件的方式达到更换插头的目 的,又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弹片为一薄片体,且组合时各插脚片分别贴于各金属弹片上横向 移动,因此各插脚片与各导电弹片并不需要于横向精准对位,降低成本且制作较容易,又各 支持凸片与各金属弹片之间的空隙使各金属弹片有弹性空间,使各插脚片在横向移动时与 各金属弹片磨损甚小,又该插头件的两凸肋片形成一细缝使手指无法深入触碰该插脚片另 一端,符合安全规定,进一步又省去下盖板的成本,故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更换插头件的 目的,同时能改良现有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的缺陷。
权利要求1.一种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一插头件,包含有一本体及两插脚,两插脚平行插设于该本体内,其一端露出该本体 夕卜,另一端突出于该本体底部;一装置盒,于一表面形成一容置该插头件的容置槽,使该插头件可垂直该表面插入该 容置槽,并于对应两插脚处形成两条状开孔;及一转接电路,设置于该装置盒内,并包含有两电极及二金属弹片;其中两金属弹片分别 电连接至对应电极,并穿过该装置盒表面的对应条状开孔,而外露于该装置盒表面;于该插 头件插入该容置槽时,该两金属弹片顶面被对应插脚下压变形,当插头件抽离时,各金属弹 片因弹性而复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该插头件进一步于两插 脚露出于该插头件底部的一端两侧分别平行形成一凸肋片,各凸肋片高度大于该两插脚露 出该插头件底部的长度,且各金属弹片插入其中并与对应插脚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该插头件进一步于本体底部四周形成有一围提,且该围提两个外侧面形成有复数个凸块;该装置盒进一步于该容置槽之内侧面对应该插头件复数个凸块处形成复数个L型凹 槽,各L型凹槽的一开口通向该容置槽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该插头件进一步于本体底部四周形成有一围提,且该围提两个外侧面形成有复数个凸 块,且各凸肋片与围提的二相对侧边连接;该装置盒进一步于该容置槽的内侧面对应该插头件复数个凸块处形成复数个L型凹 槽,各L型凹槽的一开口通向该容置槽开口。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该插头件的围提一侧面形成一固定方孔;该装置盒进一步于对应该固定方孔处形成一弹性钮,该弹性钮朝容置槽内侧处形成一 固定块,该固定块由上至下形成一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1至4项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转接 电路进一步包含有一电路板;一弹片支持座,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表面;及两支持凸片,设置于该弹片支持座于上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条状开孔匹配,又该两支持 凸片上设置该对应金属弹片,各金属弹片两侧边分别贴服于该支持凸片两侧边,顶面与该 支持凸片间有空隙,各金属弹片与对应支持凸片一并穿过该装置盒的两条状开孔外露于该 装置盒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转接电路进一步包 含有一电路板;一弹片支持座,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表面;及两支持凸片,设置于该弹片支持座于上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条状开孔匹配,又该两支持凸片上设置该对应金属弹片,各金属弹片两侧边分别贴服于该支持凸片两侧边,顶面与该 支持凸片间有空隙,各金属弹片与对应支持凸片一并穿过该装置盒的两条状开孔外露于该 装置盒外。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装置盒包含有一盒体,容置该转接电路于其中;及 一上盖,盖于该盒体上,且于外表面形成该容置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装置盒包含有一盒体,容置该转接电路于其中;及 一上盖,盖于该盒体上,且于外表面形成该容置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各插脚为片体或为圆 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转接装置,包含有一装置盒、一转接电路板及一插头件,该装置盒于表面形成一容置槽用以容置该插头件,该转接电路板装置于该装置盒内,并分别电连接至外露于该容置槽内的两金属弹片,使该插头件上两插脚一端直接接触该金属弹片,如此即可以俭约的零组件制作该可更换插头的电源装置,进而节省工业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1887203SQ2010205976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李伟强, 邓敏之 申请人: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