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及其预接触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162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及其预接触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热插拔”即带电插拔,指在系统背板带电运行的情况下,拔出或者插入子系统,而 对于一个正在工作的系统背板,一块未加电的子系统连接到背板所产生的浪涌电流将会对 系统背板造成一个很大的干扰,破坏系统背板上正在传播的数据信息,也会使背板电源出 现瞬时跌落导致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的复位,并将导致电路板上元器件的损坏,该电流也 会永久性地损坏电连接器的引脚和PCB的印制线。而为了满足热插拔同时避免系统背板或 子系统损坏的要求,可通过对未加电的子系统的预充电来实现,在电连接器领域,子系统的 预充电的可采用连接器接触件长短分级方式来实现,将一部分接触件(如电源、地接触件) 的长度设计成比另一部分的接触件(如信号接触件)要长,从而在与子系统连接的电连接器 插入时,电源、地接触件首先接通适配的与背板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相应接触件而对子系统 预充电,然后再接通其他的接触件,确保最长的接触件能够最先连接和最后断开。但现有的 一些矩形电连接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1549627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连接器,由 于这类矩形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其尺寸已形成业内的固定模式,而较难通过结构改变来实现 接触件的长短分级,而无法实现热插拔。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方便的实现接触件长短分级的具有附加器件 的矩形电连接器,同时提供用于该矩形电连接器的预接触件。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前端是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接 端,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 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包括条形 的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弯折部分是后 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扁平基板 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面挡止配合 的前翻沿,所述前触片朝前探出电连接器壳体前端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 前;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分别设有楔块和与楔块插配的导槽,附加 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嵌装预接触件的扁平基板的凹槽和用 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中的凸部。所述的用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中的凸部设于附加壳体的表面,所述凸部所在 位置一旁的附加壳体表面上还设有与预接触件对应的通向附加壳体端部的散热凹槽。所述附加壳体的前端凸设有铲斗状的保护耳,保护耳具有罩在预接触件的前触片 上的凹部。[0007]所述楔块及与之对应的导槽的截面为止脱配合的梯形。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带有倒钩的弹臂和与弹 臂上的倒钩导向止推配合的设于相应定位槽中的定位台阶。所述前触片是弯曲部分朝前的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曲状的前触片,所述前翻沿设 于相邻前触片之间。所述连接器壳体中具有伸出连接器壳体后端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的后翻沿在 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上侧向延伸,所述后触片连接于后翻沿侧向延伸的末端以避开所述的 连接器壳体中的向后伸出的接触件。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矩形电连接器的预接触件的技术方案是预接触件包括条形的 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弯折部分是后触 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用于与适配的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扁平基 板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用于与适配的电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面 挡止配合的前翻沿。所述预接触件的后翻沿具有用于在适配的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上侧向延伸的部 分,所述后触片连接于后翻沿的侧向延伸的部分的末端。所述前触片是弯曲部分朝前的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曲状的前触片,所述前翻沿设 于相邻前触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矩形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通过互扣结构 与片状的附加壳体配合,方便的实现了预接触件与矩形电连接器的可拆装的固连,通过增 加的预接触件实现接触件的长短分级,使矩形电连接器具备热插拔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功率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E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的功率接触件装入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及接触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10是图9的右视图;图11是图9的左视图;图12是图7中的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未装接触 件);图13是图7中装配完成后从连接器后端观察的视图;图14是图12的仰视图;图15是图13的A-A剖视图;图16是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的带有倒钩的弹臂相互装配的剖视示意图(未
4装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包括矩形的连接器壳 体1,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对应所适配插接的接触件,后端对应所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壳 体的左、右侧面相对分布于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相对分 布于连接器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安装耳11,连接 器壳体的顶、底面上开设有前后延伸的通风导流槽12。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上开设有向前延伸的多个接触件安装腔,各接触件安装腔两 个一对的相对分布在靠近连接壳体顶、底面的连接体壳体中,连接器壳体中在夹设于成对 的接触件安装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贯通连接器壳体前后端的插接通道6,插接通道6供适 配接触件从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插入,插接通道6同时与其相邻的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 相通;在连接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件安装腔以及各插接通道6两侧设有隔壁7,隔 壁7包括将相邻的腔、道隔开的隔壁和处于连接器壳体1左右两端的隔壁。隔壁7侧面的中 部向插接通道6中一体凸设有隔开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筋71。所 述的各接触件安装腔包括用于安装功率接触件2的多个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以及用于安装 信号接触件4的信号接触件安装腔5,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位于中间的一对接触件安装腔为 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与信号接触件安装腔5配成混对外,其余均为两个功率接触件安装腔 3配成纯对,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信号接触件安装腔及 其内设的接触件可以根据需要配对和变换设置的位置、数量,比如两个信号接触件配成纯 对、全部或多个设置成混对等等。可安装多个信号接触件4的信号接触件安装腔的结构属 于现有技术,因此这里主要对功率接触件安装腔进行说明。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于靠近连接器壳体1的顶/底面并朝向插接通道的腔壁上 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31,弹性悬臂31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1的 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6的倒钩311,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的靠近连接器壳体1的 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32,前横梁32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内部的内 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2的前端部止推配合的弧形的止推凸面321。所述功率接触 件安装腔3的弹性悬臂31所在的腔壁上凸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和功率接触件2的后 触指22导向配合的导向筋33。所述隔壁7及其隔筋71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左、右端部 形成U形凹槽;34。功率接触件2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20和从基片20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 设置的前、后触指21、22,基片20上还向前延伸设有位于前触指21的两侧的两个悬臂23, 悬臂23与基片20齐平并短于前触指21,悬臂23的外侧面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231, 所述悬臂23导向插配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左右两端部的U形凹槽34中,用于对功率接 触件2的在连接器壳体1的左右方向、顶底面相对方向进行限位固定,倒刺231的尖端可在 功率接触件2向后受力时刺入U形凹槽34的对应槽壁中以增大被拉出的阻力。所述前触 指21有多个,各前触指21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前触指之间留有空隙,各前触指21具有一 端与基片20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20表面之上的翘片部分211,翘片部分211的前 端具有斜板段214,该斜板段214向远离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倾斜但倾斜程度小于斜板段214之前的翘片部分211,即斜板段214在远离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倾斜趋势 要小于斜板段214之前的翘片部分211在远离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倾斜趋势, 在图中显示为斜板段214之前的翘片部分211与斜板段214之间具有向基片20靠近趋势 的夹角B,斜板段214的表面在功率接触件2与适配接触件接触并受压时可形成利于增大导 电接触面面积的平面。翘片部分211的斜板段214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212,弯片 部分212的前端向接近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212的前端连接有向靠 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倾斜的但倾斜程度小于弯片部分212前端的弯折斜片部分213,弯折 斜片部分213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前横梁32的弧形的止推凸面321吻合挡止配合 的弧形止推凹面,弯折斜片部分213有利于增大弯片部分212与适配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 3中的前横梁32的接触面积,而避免功率接触件2与前横梁32止推配合的失效。在本实 用新型的这一种实施例中的斜板段214作为翘片部分211末端的延伸部分而过渡连接于翘 片部分211与弯片部分212之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不追求最佳的 电接触效果,也可以不设置斜板段214而将翘片部分211不弯折的直接与弯片部分212直 接连接。所述后触指22有多个,各后触指22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各 后触指22向后远端延伸并向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上方凸起成圆弧凸起222,圆弧凸起222 的前后两端分别一体连有向基片20所在平面倾斜靠近的指梢部223和指根部221。所述各 后触指22之间的空隙处的于基板20后端面设有两处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中 的倒钩311锁紧配合的凹槽224。各功率接触件2通过所在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中的前 横梁32和倒钩311相互作用而在前后方向被限位固定。信号接触件4包括中部的基部和 从基部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弯曲簧片。附加器件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的顶面上,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1上的 片状的附加壳体8及装配于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9,预接触件 9的前端朝前探出电连接器壳体1前端所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前。所述 附加壳体8底面与连接器壳体1顶面上分别具有相互对应配合的对应扣合面。所述附加壳 体8与连接器壳体1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长条形的楔块81,连接器壳体1与附加壳体 8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与楔块81卡扣配合的导槽10,如图12所示,楔块81的截面为 根部小于端头的梯形,导槽10的截面为口小肚大的梯形,所述楔块8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为前大后小,从而便于从前端插入导槽10并在完全插入后紧固。所述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 壳体1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向后延伸的末端带有倒钩的弹臂82,连接器壳体1与附加 壳体8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供弹臂82导向插入的弹臂导槽15,弹臂导槽15中设有与 弹臂82上的倒钩止推配合定位台阶14。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 别设有相对应的用于嵌装预接触件9的扁平基板90的凹槽13和用于将扁平基板90压紧 在凹槽13中的筋84,筋84所在位置一旁的附加壳体8表面上还设有与预接触件9对应的 通向附加壳体8后端的散热凹槽841,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筋84也可由块状、浮 点状的凸部代替。附加壳体8的前端凸设有与所述的筋84位置对应的铲斗状的保护耳83, 保护耳83具有罩在预接触件9的探出连接器壳体1的部分上的凹部831,保护耳83的耳根 处设有朝后的止推台阶832。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中包含了本实用新型的预接触件的实施例, 预接触件9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90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90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90后端的弯折部分是立于扁平基板90表面上并侧向延伸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1 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91,后翻沿91的末端一体设有向预接触件9的后方弯折并朝后 延伸的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后触片92,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预接触件9的其他实施例中, 在不会干涉到功率接触件2的后触指的情况下,后翻沿91也可以不向侧面延伸而直接连接 后触片92,而后触片92也可以是斜片结构或弯曲片结构等常用的用于与电路板接触或接 线的触片结构,后触片92也可以与后翻沿91分开设置。扁平基板90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弯 曲部分朝前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曲状的前触片93,扁平基板90前端还设有处于两前触片93 之间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94,前翻沿94与所述后翻沿91 相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前触片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前翻沿可 以设置于两个以上的前触片之间,也可以设置于前触片内部,或者与单独的一个前触片相 邻设置,而前触片93也可以是斜片结构或弯曲片结构等常用的用于与电路板接触或接线 的触片结构。所述预接触件9在装入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之间时,其扁平基板90装 入连接器壳体1的预接触件凹槽13中而在侧向被固定,并被附加壳体8的筋84压紧,弯曲 簧片93处于保护耳83的凹部831中,如图13、15所示,后翻沿91与连接器壳体1后端面 挡止配合并侧向水平延伸而使后触片92让开了从电连接器内部伸出的功率接触件2的后 触指,并且使后触片92与功率接触件2左右并列排布而便于与适配电路板配合。前翻沿94 与连接器壳体1前端面挡止配合而与后翻沿91共同将预接触件9在前后方向上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 连接器壳体前端是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 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 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 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弯折部分是后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 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扁平基板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 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所述前触片朝前探出电连 接器壳体前端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前;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 应扣合面上分别设有楔块和与楔块插配的导槽,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 分别设有用于嵌装预接触件的扁平基板的凹槽和用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中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 中的凸部设于附加壳体的表面,所述凸部所在位置一旁的附加壳体表面上还设有与预接触 件对应的通向附加壳体端部的散热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壳体的前端凸设有铲斗状 的保护耳,保护耳具有罩在预接触件的前触片上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及与之对应的导槽的 截面为止脱配合的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 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带有倒钩的弹臂和与弹臂上的倒钩导向止推配合的设于相应定 位槽中的定位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触片是弯曲部分朝前的 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曲状的前触片,所述前翻沿设于相邻前触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中具有伸出连 接器壳体后端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的后翻沿在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上侧向延伸,所述 后触片连接于后翻沿侧向延伸的末端以避开所述的连接器壳体中的向后伸出的接触件。
8.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上的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接 触件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 弯折部分是后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用于与适配的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 的后翻沿,扁平基板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用于与适配的电连接 器壳体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接触件的后翻沿具有用于在 适配的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上侧向延伸的部分,所述后触片连接于后翻沿的侧向延伸的部 分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触片是弯曲部分朝前的两个 以上间隔设置的曲状的前触片,所述前翻沿设于相邻前触片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及其预接触件,矩形电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本实用新型在矩形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通过互扣结构与片状的附加壳体配合,方便的实现了预接触件与矩形电连接器的可拆装的固连,通过增加的预接触件实现接触件的长短分级,使矩形电连接器具备热插拔功能。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904459SQ20102062261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熊涛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