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541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源连接器的焊接结构。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领域内,以提供给电子装置内充电,其用以传输电力讯号的导电端子之间的稳定性对于整个连接器的性能来说至关重要。如图8所示,为目前所应用到的电源连接器10,其包括绝缘本体101、正极导电端子103、负极导电端子104、和遮覆于绝缘本体101表面的导电壳体102,正极导电端子103 插设于绝缘本体101所设的插接孔100进行固定,所述的负极导电端子104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101 —侧,导电壳体102接近于负极导电端子105 —侧延伸设有导引部107,所插设的负极导电端子104焊接部105与导引部107之间形成一间隙109,为考虑到电源连接器导电传输性能的稳定,通常应用时,该连接器导电壳体102也可作为传输部分由所设的导引部107导出,如当对应的插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时,通过与插接孔101周边由导电壳体102 弯折延伸的夹持片99接触先导通负极,以避免火花产生,或具有接地作用。一般将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105、导电壳体导引部107作为同一输出点与传输导线焊接导通。然而,当该连接器与导线焊接应用时,导线的焊接可分别有多种情形焊接。如图9a所示,导线110焊接于焊接部105侧或导引部107侧,但由于导引部与焊接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焊接导线110 的同时还要将焊接部105与导引部107进行焊接导通,因焊接时两者之间有隙容易产生虚焊现象,从而使该电源连接器的导电性能产生不良隐患,同时也浪费焊材;如图9b所示,同时参照图8,导线110穿射于焊接部105及导引部107所设的通孔106、108,如此,导线的焊接部位分布较为分散,焊接时需对不同的部位进行点焊,使焊接工艺复杂化,效率难以保证,同时也易造成虚焊。由此可见上述该电源连接器焊接结构进行输出导线焊接时,较容易出现虚焊,从而导致该连接器输出端与导线电性连接不良,当对应的插接头连接器对接时会出现火花现象。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源连接器焊接结构进行改良,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通过将该电源连接器导电外壳一侧延伸所设的导引部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平帖,由所设的扣臂使导引部与焊接部保持牢固接触,从而简化该连接器与输出导线焊接时的焊接工艺,以保证传输导线与该连接器的焊接可靠性,确保该连接器应用时电性导通良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解决问题技术方案是如下述所实现的一种电源连接器, 包括导电外壳、绝缘本体、正极导电端子及负极导电端子,正极导电端子插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伸至于插接孔内,负极导电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一侧所设的插槽内固定,导电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表。所述的导电外壳接近于负极导电端子一侧边延伸设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至少局部平帖接触。该导电外壳导引部向内侧弯折形成有弯折部,并于导引部两侧设有扣臂,负极导电端子由固定部后端延伸形成焊接部,扣臂扣持于焊接部,以保持导电外壳导引部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可靠接触。于焊接部两侧设有缺口,所设的扣臂扣持与所设的缺口。同时于导引部、焊接部均设有对应的通孔。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明显通过将导电外壳所设的导引部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平帖,同时由所设的扣臂保持两者之间紧固的接触, 这样不但可避免焊线时因导引部与焊接部之间因有较大的间隙而产生虚焊现象,而且还可简化焊接工艺,确保焊接可靠性。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另一视角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导电外壳之后壳体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装完成后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加工完成后立体图;图6为图5A-A剖视图;图7a、7b为图6中B处结构变换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电源连接器立体图;图9a、9b为现有技术电源连接器不同方式焊线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导电外壳11-前壳体112-夹持片114-侧壁13-侧边15-导引部17-扣臂2-绝缘本体21-插接孔23-限位孔25-卡扣3-固定片31-夹持部4-正极导电端子41-导接部43-引出部5-负极导电端子51-固定部53-接触部55-通孔6-电源连接器
111-穿孔113-倒扣12-后壳体14-弯折部16-通孔18-卡口22-插置槽24-插槽26-凸部
42-环形槽
折接口弯焊缺
I I I
2 4 6 5 5 5
4[0040]实施方式为便于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现配合附图结合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电源连接器6,其由绝缘本体2设有一插接孔21、遮覆于绝缘本体2外表面的导电外壳1、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正极导电端子4与负极导电端子5、以及固定正极导电端子5的固定片3所组成(前述正极导电端子4 与负极导电端子5镶埋成型于该绝缘本体2亦为可行之模式)。该导电外壳1可由前壳体 11及后壳体12组成(但不以此为限),前壳体11对应绝缘本体2前端面插接孔21设有一穿孔111,且于穿孔111内侧延伸设有夹持片112,以保证对应的插接头(未图示)插入该连接器时负极先电性接触导通,同时还提高对插接头的夹持力度,确保对接稳定。如图2、3所示,所述的绝缘本体2上顶面预设有一插槽24,以供固定片3插入以固定正极导电端子4。于绝缘本体2后端面设有限位孔23,与图1所示的插接孔21贯通。于限位孔23 —侧设有插置槽22,且插置槽22内部一侧与限位孔23相汇合。正极导电端子4穿插于绝缘本体2后端面所设的限位孔23,前述正极导电端子4 包含有一导接部41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及一引出部43外露,而所述正极导电端子4中部位置所设的环形槽42对应于绝缘本体2所设的插槽M,设有夹持部31的固定片3沿插槽 M插入卡设于环形槽42,使正极导电端子4紧固的保持于绝缘本体2内(该端子也可通过嵌入成型固定于绝缘本体)。所述的负极导电端子5具有一固定部51沿前端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52,再由第一弯折部52延伸弯折形成弹性接触部53,用于与对应插接头(图未显示)弹性抵靠接触电性导通;再由固定部51后端延伸形成焊接部54,并于两侧设有缺口 56,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通孔55,以利于传输导线穿设焊接保持紧度。该负极导电端子5插置固定于所述的插置槽22内。所述导电外壳1的前壳体11 于周边垂直弯折延伸设设有侧壁114,两侧侧壁114上分别设有倒扣113,可与绝缘本体2 两侧所设的凸部26扣合,使前壳体11罩设于绝缘本体2前端面。所述导电外壳1的后壳体12接近且大致平行(非限定)于负极导电端子5的侧边13相对于负极导电端子5的焊接部讨大致平行(非限定)延伸,并向靠近负极导电端子5侧弯折,形成似Z字形的弯折部14 (如图6所示),同时形成导引部15,于导引部15两侧设有扣臂17,且其中间位置也设有一保持导线焊接紧度的通孔55。同时参照图4所示,后壳体12罩设于绝缘本体2侧表面,由该后壳体12两侧面所设的卡口 18扣持于绝缘本体2两侧所设的卡扣25而紧帖于绝缘本体侧表面。同时后壳体 12可与前壳体11所设的侧壁114挤压接触,以便电性传输导通,从而形成整体结构的导电外壳1。同时所设的导引部15与焊接部M相对平帖,导引部15两侧所设的扣臂17对应于焊接部M所设的缺口 56,所设的通孔16、55也相对应,组装完毕后,如图5所示,再经后续加工,即通过常用的铆合加工治具将导引部15所设的扣臂17进行相对弯折,如此一来,扣臂17呈相对状扣持于焊接部15所设的缺口 56,从而使焊接部15与导引部M紧固牢靠的平帖接触。同时参照图7所示,所述实施例是将导电外壳1的导引部15向内侧形成Z字形弯折部14来实现其与焊接部M的平帖接触,通过所设扣臂17以保持可靠接触。该结构也可等同的结构变换,如图7a、7b所示,为图7中B部位结构变换设计示意图,即将导引部15与焊接部M的设计结构交换。所述的导电端子板状焊接部M相对导电外壳1的导引部15 侧呈Z字形弯折形成弯折部14,并在其上设扣臂17,也可使其与导电外壳1的导引部15保持平帖接触,达成相同效果。或者焊接部M与导引部15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呈相对弯折,同样也可实现两者平帖接触。至于扣臂17的设置不局限于在焊接部15或导引部M上。所述的几种方式均可视为相同的技术特征实现相同技术效果。上述电源连接器输出端与传输导线焊接时(未图标),优点在于所述的输出端焊接部与导引部形成较为集中的整体结构,使焊接部与导引部集中在一个点,焊线时容易进行焊接作业,简化该连接器与输出导线焊接时的焊接工艺,以保证传输导线焊接后的可靠性。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如实了解本实用新型精神之实施创作目的与功效,所举之实施例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任何限制,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导电外壳、绝缘本体、正极导电端子及负极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外壳接近于负极导电端子一侧边延伸设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至少局部平帖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外壳导引部向内侧弯折形成有弯折部,并于导引部两侧设有扣臂,负极导电端子由固定部后端延伸形成焊接部,扣臂扣持于焊接部,以保持导电外壳导引部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可靠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两侧设有缺口, 导电外壳导引部所设的扣臂扣持于所设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引部、焊接部均设有对应的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导电外壳、绝缘本体、固定片、正极导电端子及负极导电端子。所述的导电外壳接近于负极导电端子一侧边延伸设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弯折后可与负极导电端子焊接部平帖,通过所设的扣臂扣合,使导引部与焊接部之间紧固可靠的接触。如此将焊接部位集中的整合,不但可避免该连接器在装配应用焊线时因导引部与焊接部之间有间隙而产生虚焊现象,还可简化焊接工艺,以确保电性导通良好。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53561SQ201020688418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汪银祥 申请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