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57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分合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技术背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多个带通滤波器通路并联的方式实现相对带宽较大(大 于25%)的信号的分合路。但是当工作频率较低时,则很难通过这些现有的方式实现信号 的分合路。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36490. X,并且发明名称为高相对带宽双频合路器的中国发 明专利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它一般用于一个 带阻滤波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的分合路。带阻滤波器由空气带状线实现,为超宽带(相对 带宽可达到200%)信号通路;带通滤波器由同轴谐振腔实现,为相对窄带(与超宽带信号 相比)信号通路。关键在于合路端,若采用常规做法,直接将两路抽头焊接在公共端口的接 头上,将导致带阻滤波器通路的回波损耗随频率的降低而急剧恶化,此时的相对带宽仅能 达到100%左右。因此,在合路端带通滤波器一侧采用容性耦合方式来达到合路的目的。该 容性耦合的耦合量的大小,体现了带通滤波器端的端口带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获得合适的端口带宽,对该容性耦合处相关零件尺寸 的精度要求很高,甚至达到士0. 03mm的水平,这样的精度要求在机加工和装配时很难满 足,导致频繁拆盖调整,将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合路的 容性耦合的耦合量可以在腔体外侧进行调节,降低了端口带宽对机加工和装配的精度要 求,更具可生产性以及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包括设 置在腔体上用于通行超宽带信号的带阻滤波器和用于通行相对窄带信号的带通滤波器,所 述的带阻滤波器包括导带,带通滤波器包括若干谐振柱,带阻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合路后 经一公共端口输出,在带通滤波器靠近所述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上装设合路件,所述的 合路件的耦合端与所述导带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之间信号的耦合,合路件的 调节端穿过所述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延伸到腔体外侧。所述的合路件包括杆状件,在所述的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上设置有通孔,杆状 件的调节端穿过所述谐振柱上的通孔,并通过腔体上对应位置的通孔延伸到腔体外侧;杆 状件的耦合端伸向导带的侧面,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之间信号的耦合。所述的杆状件为金属调节螺杆,谐振柱上设置的通孔为螺纹孔,金属调节螺杆的 调节端穿过所述谐振柱上的螺纹孔,并通过腔体上对应位置的通孔延伸到腔体外侧。所述的杆状件的调节端在腔体外侧由一个螺母锁死固定。在杆状件的调节端上,腔体外侧与螺母之间垫有一个金属平垫。[0011]所述的合路件还包括耦合件,耦合件装设于杆状件的耦合端。所述的耦合件呈盘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为合路器公共端口耦合方式提供 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端口耦合量(即端口带宽)在腔外可调节,从而方便修正机加 工和装配带来的误差;可以显著降低合路器对机加工和装配的精度要求,同时避免了调试 过程中的频繁拆盖,制作工艺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且,也降低了各项成本,提高了生产效
率。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合路器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合路器的腔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的组合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的腔体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的腔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在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200910036490. X,专利申请 名称为高相对带宽双频合路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改进,相应的技术方 案可以查阅该专利文献。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由两部分组成,即腔体72和 盖板71,盖板71与腔体72可组成一密闭且屏蔽的信号空间。所述腔体72上设置用于通行 超宽带信号的带阻滤波器1和用于通行相对窄带信号的带通滤波器2,所述的带阻滤波器1 包括导带17,带通滤波器2包括若干谐振柱22、205,带阻滤波器1与带通滤波器2合路后 经一公共端口 43输出,在带通滤波器2靠近所述公共端口 43 —侧的谐振柱205上装设合 路件5 ;所述合路件5的一端为耦合端,与所述导带17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 之间信号的耦合;所述合路件5的另一端为调节端,穿过靠近所述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 205延伸到腔体72外侧。延伸到腔体72外侧的合路件5调节端可以在不需要打开盖板71 的情况下进行耦合量调节,实现该容性耦合的耦合量(即带通滤波器端的端口带宽)在腔 外可调节,而不必刻意去保证缝隙;因此,在生产时无需考虑合路件5与导带17之间的耦合 量,也无需频繁拆盖调整,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的合路件5包括杆状件50,在所述谐振柱205上设置有通孔,杆状件50的调 节端穿过所述谐振柱205上的通孔,并通过腔体72上对应位置的通孔延伸到腔体72的外 侧;杆状件50的耦合端伸向导带17,靠近第二子腔20的侧面,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 滤波器1,2之间信号的耦合。旋动在腔体72外的杆状件50的调节端可以在腔外调节带通 滤波器2的端口带宽。优选的,所述的杆状件50为金属调节螺杆,在所述谐振柱205上设置的通孔为相 应的螺纹孔,金属调节螺杆的调节端穿过所述谐振柱205上的螺纹孔,并通过腔体72上对 应位置的通孔(可以为螺纹孔)延伸到腔体72外侧。金属调节螺杆的耦合端伸向导带17,靠近第二子腔20的侧面,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1,2之间信号的耦合。金属调 节螺杆与谐振柱205上的螺纹孔相配合,使耦合量的调节更为方便,结构也更为简单。所述杆状件50的调节端在腔体72外侧由一个螺母54锁死固定。在杆状件50的 调节端上,腔体72外侧壁与螺母54之间垫有一个金属平垫53,用于屏蔽信号。所述的合路件5还包括耦合件52,耦合件52装设于杆状件50的耦合端。装设耦 合件52的杆状件50的耦合端通过谐振柱205的柱面垂直伸向导带17,靠近第二子腔20的 侧面,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 个滤波器1,2之间信号的耦合。所述耦合件52呈盘状,可 以是焊接或一体成形的方式设置在该杆状件50的耦合端。使耦合件52直接与所述导带17 的侧面以缝隙方式进行信号的耦合,由此便可实现将所述带阻滤波器1、带通滤波器2以及 直流通路3的信号进行交汇。所述耦合件52的作用在于增强耦合量,因而,在一些耦合量 较小的情况下,可将其去除。本实用新型在装设好腔体72内部各零件、打好盖板71之后,可在合路器腔体72 外部通过旋转杆状件50的调节端来调节合路件5与导带17侧面之间的缝隙,这样就实现 了该容性耦合的耦合量(即带通滤波器端的端口带宽)在腔外可调节,从而不必刻意去保 证缝隙、杆状件50等的精确尺寸和公差,以及装配误差。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并不仅仅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 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 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包括设置在腔体上用于通行超宽带信号的带阻滤波器 和用于通行相对窄带信号的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包括导带,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 若干谐振柱,带阻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合路后经一公共端口输出,在带通滤波器靠近所述 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上装设合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路件的耦合端与所述导带以 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之间信号的耦合,合路件的调节端穿过靠近所述公共端口 一侧的谐振柱延伸到腔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路件包 括杆状件,在所述的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上设置有通孔,杆状件的调节端穿过所述谐振 柱上的通孔,并通过腔体上对应位置的通孔延伸到腔体外侧;杆状件的耦合端伸向导带的 侧面,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之间信号的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状件为 金属调节螺杆,所述谐振柱上设置的通孔为螺纹孔,金属调节螺杆的调节端穿过所述谐振 柱上的螺纹孔,并通过腔体上对应位置的通孔延伸到腔体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状 件的调节端在腔体外侧由一个螺母锁死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杆状件的调节 端上,腔体外侧与螺母之间垫有一个金属平垫。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路 件还包括耦合件,所述耦合件装设于杆状件的耦合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件呈 盘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节的高相对带宽合路器,在带通滤波器靠近所述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上装设合路件,所述的合路件的耦合端与所述导带以缝隙耦合的方式实现两个滤波器之间信号的耦合,合路件的调节端穿过所述公共端口一侧的谐振柱延伸到腔体外侧。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为合路器公共端口耦合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端口耦合量在腔外可调节,从而方便修正机加工和装配带来的误差;可以显著降低合路器对机加工和装配的精度要求,同时避免了调试过程中的频繁拆盖,制作工艺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且,也降低了各项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H01P1/213GK201918479SQ20112001555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徐华, 王相谦, 郭春波 申请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