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810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扣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尤指一种用于固定一芯片模块的扣具。背景技术
扣具广泛地应用于将一芯片模块定位至一电连接器内,其提供一作用力以实现芯片模块能通过电连接器与设置在电连接器下方的一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芯片模块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芯片模块需要不同的电连接器配合,使得电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分布越来越密集,因此,扣具结构需要给电连接器足够的压力以确保芯片模块同电路板之间稳定良好的电性导通。业界常见一种扣具结构,包括一下扣座,于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一枢接件;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具有一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对应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用以使所述上扣板绕所述枢接件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一固定件,用以压制所述上扣板固定于所述下扣座上。现有技术中,当操作所述固定件并对所述上扣板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以将所述上扣板固定至所述下扣座时,由于所述对接件所在端已经通过所述对接件枢接于所述枢接件使得所述上扣板可以绕所述枢接件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由此,当所述上扣板相对自由的一端在受力不均时,会产生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致使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发生横向的偏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扣具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摇摆的扣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扣具,包括一下扣座,其后端向上设有一枢接板,所述枢接板凹设有一限位槽;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后端具有至少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枢接板一限位部,自所述上扣板向后延伸并对应穿过所述限位槽;至少一挡块,自所述限位部凸伸并位于所述枢接板后方;一固定件,设于所述下扣座前端,用以固定所述上扣板于所述下扣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扣具由于所述上扣板向后延伸有所述限位部进入并穿过所述限位槽,因而在所述上扣板旋转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槽可限位卡持所述限位部,从而防止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左右摇摆,所述挡块自所述限位部凸伸并位于所述枢接板后方,因而在所述上扣板盖合至所述下扣座的过程中,所述挡块可抵持于所述枢接板上,防止所述上扣板向前过量位移,正由于所述上扣板前后位移行程受限,因此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左右摇摆幅度会减小。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上扣板打开至某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下扣座1枢接板11枢接孔12[0017]限位槽13第一凸块14第二凸块15[0018]第一挡止部16第二挡止部17折板18[0019]弯折部19中空孔100让位孔101[0020]扣合部102前壁110后壁111[0021]上顶面112上扣板2枢接部20[0022]限位部21第一挡块22第二挡块23[0023]固定件3枢接臂30操作臂31[0024]按压部3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扣具,由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一下扣座1、一上扣板2 以及一固定件3,所述上扣板2盖设于所述下扣座1上方,所述固定件3设于所述下扣座1 前端,用以固定所述上扣板2于所述下扣座1。参照图2和图3,所述下扣座1大致为框形且呈中空状,其中间位置设有一中空孔 100。所述下扣座1的后端向上凸设有一枢接板11,所述枢接板11自所述下扣座1的所述中空孔100边缘处材料向上弯折形成。所述枢接板11具有一前壁110、一后壁111以及一上顶面112,所述枢接板11上贯设有二枢接孔12,所述二枢接孔12相对所述枢接板11的前后向中心线对称,所述二枢接孔12自所述前壁110贯穿至所述后壁111,所述枢接板11的中间位置处凹设有一限位槽 13,所述限位槽13自所述前壁110贯穿至所述后壁111,且与所述上顶面112贯通。所述枢接板11上靠近所述限位槽13的位置处向上凸设有一凸块,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枢接板 11上靠近所述限位槽13的位置处向上凸设有一第一凸块14以及一第二凸块15位于所述限位槽13的两侧,同样地,所述第一凸块14以及所述第二凸块15相对所述枢接板11的前后向中心线对称。所述枢接板11两侧端分别朝所述上扣板2弯折延伸形成向前凸出的一第一挡止部16以及一第二挡止部17,所述第一挡止部16以及所述第二挡止部17的自由末端呈曲面抵靠于所述上扣板2后端的壁面,且相对所述枢接板11的前后向中心线对称。所述下扣座1后端位置处还冲设有一让位孔101对应位于所述限位槽13下方。所述下扣座1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一折板18,所述折板18的顶端朝后弯折形成有二弯折部 19,所述二弯折部19的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有一勾部190,所述固定件3进入所述二弯折部 19,并由所述二勾部190勾持定位。所述下扣座1 一侧朝外凸设有一扣合部102。[0030]参照图2至图4,所述上扣板2大致为框形且呈中空状,所述上扣板2盖设于所述下扣座1的上方,所述上扣板2后端朝后延伸有二枢接部20对应进入每一所述枢接孔12并与之形成枢转连接,使所述上扣板2可绕所述枢接孔12枢转并向下盖合所述下扣座1。所述上扣板2后端还延伸一限位部21进入并穿过所述限位槽13,所述限位部21呈细长的板状,自所述上扣板2后端向后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二枢接部20之间。自所述限位部21凸伸有一挡块位于所述枢接板11后方,对应于所述凸块。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1 一侧延伸有一第一挡块22,另一侧延伸有一第二挡块23,所述第一挡块22与所述第二挡块 23与所述限位部21 —体成型,且位于所述枢接板11后方,抵靠于所述第一凸块14以及所述第二凸块15。参照图2和图3,所述固定件3用于压制所述上扣板2固定于所述下扣座1上,所述固定件3包括一枢接臂30枢接于二所述弯折部19,以及自所述枢接臂30向后弯折延伸的一操作臂31,于所述操作臂31的末端弯折形成一按压部32,所述按压部32扣合于所述扣合部102可固定所述上扣板2至所述下扣座1。参照图5,当向前盖合所述上扣板2至所述下扣座1时,所述二枢接部20于所述二枢接孔12中旋转运动,所述上扣板2具有向前滑移的趋势,此时由于所述限位部21位于所述限位槽13内,所述限位槽13的两侧壁可挡止所述限位部21左右偏摆;所述第一挡块 22与所述第二挡块23分别于所述限位部21两侧稍微向前位移至抵靠于所述第一凸块14 以及所述第二凸块15上,由于所述第一凸块14以及所述第二凸块15的抵挡作用,所述上扣板2不会向前过量位移。当所述上扣板2具有向左偏摆趋势时,位于所述限位部21右侧的所述第二挡块23会抵靠至所述第二凸块15,从而可防止所述上扣板2继续向左偏摆;反之,当所述上扣板2具有向右偏摆趋势时,位于所述限位部21左侧的所述第一挡块22会抵靠至所述第一凸块14,从而可防止所述上扣板2继续向右偏摆。当向后打开所述上扣板2时,所述二枢接部20于所述二枢接孔12中旋转运动,在此过程中,所述上扣板2后端的壁面具有向后滑移的趋势,此时所述二挡止部会抵靠于所述上扣板2后端的壁面,从而阻挡所述上扣板2过量后移。当所述上扣板2具有向左偏摆趋势时,位于所述限位部21左侧的所述第一挡止部16会抵靠至上扣板2后端的壁面,从而可防止所述上扣板2继续向左偏摆;反之,当所述上扣板2具有向右偏摆趋势时,位于所述限位部21右侧的所述第二挡止部17会抵靠至所述上扣板2后端的壁面,从而可防止所述上扣板2继续向右偏摆。当所述上扣板2完全打开时,所述限位部21末端以及所述第一挡块22和所述第二挡块23进入所述让位孔101。通过所述第一挡块22、所述第二挡块23与所述第一挡止部16、所述第二挡止部17 的配合,所述上扣板2在绕所述枢接板11旋转过程中的前后位移行程受到限制,因而达到防止所述上扣板2左右偏摆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由于上扣板2向后延伸有所述限位部21进入并穿过所述限位槽13,因而在所述上扣板2旋转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槽13可限位卡持所述限位部21,从而防止所述上扣板 2相对所述下扣座1左右摇摆。2.由于所述第一挡块22、所述第二挡块23自所述限位部21凸伸并位于所述枢接板11后方,因而在所述上扣板2盖合至所述下扣座1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挡块22、所述第二挡块23可抵持于所述枢接板11上,防止所述上扣板2向前过量位移,因此所述上扣板2相对所述下扣座1左右摇摆的幅度会减小。 3.由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6、所述第二挡止部17朝所述上扣板2凸伸,因而在所述上扣板2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挡止部16、所述第二挡止部17可抵持于所述上扣板2,防止所述上扣板2过量后移,同样地,所述上扣板2相对所述下扣座1左右摇摆的幅度会减4.由于所述第一挡块22、所述第二挡块23与所述第一挡止部16、所述第二挡止部 17的配合,所述上扣板2在绕所述枢接板11旋转过程中的前后位移行程受到限制,因而可达到防止所述上扣板2左右偏摆的目的。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扣座,其后端向上设有一枢接板,所述枢接板凹设有一限位槽;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后端具有至少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枢接板;一限位部,自所述上扣板向后延伸并对应穿过所述限位槽;至少一挡块,自所述限位部凸伸并位于所述枢接板后方;一固定件,设于所述下扣座前端,用以固定所述上扣板于所述下扣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抵靠于所述枢接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两侧分别延伸有一所述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与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板上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位置处向上凸设有至少一凸块对应位于所述挡块前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枢接板的中间处,所述限位部对应位于所述上扣板后端的中间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板两侧端分别朝所述上扣板凸设有一挡止部抵接至所述上扣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挡止部自所述枢接板的两侧端朝所述上扣板弯折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座对应所述限位部设有一让位孔, 所述上扣板旋转打开时所述限位部末端以及所述挡块均进入所述让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扣具,包括一下扣座,其后端向上设有一枢接板,所述枢接板凹设有一限位槽;一上扣板,盖设于所述下扣座上方,所述上扣板后端具有至少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枢接板;一限位部,自所述上扣板向后延伸并对应穿过所述限位槽;至少一挡块,自所述限位部凸伸并位于所述枢接板后方;一固定件,设于所述下扣座前端,用以固定所述上扣板于所述下扣座。本实用新型的扣具通过在所述上扣板后端设置所述限位部对应于卡持于所述限位槽来限位所述限位部左右摇摆的行程,以及在所述限位部凸设所述挡块于所述枢接板后方来限制所述上扣板前后位移行程,从而减小所述上扣板相对所述下扣座左右摇摆幅度。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2068033SQ20112012266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李垚, 蔡尚儒, 袁廷显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