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23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以产生信号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构成电子装置信号所需的电子零件多半仍以开关为主,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项电子装置(例如鼠标)的体积越趋小型化,而针对此类型小型化电子装置所需得开关当然也需微型化,因此便产生了可适用于小型化电子装置的微动开关。目前常见的微动开关其结构可参阅中国第CN201060767号、第CN201327785号、第 CN201532881号专利案所示,上述专利案的共通之处在于,微动开关主要具备一共同端子、 一常闭端子与一常开端子,且该共同端子接设有一弹片,常态该弹片接触该常闭端子,当微动开关上的按压件下压时,将压动弹片使弹片接触常开端子,藉此切换不同回路而产生相应的信号。而上述专利案的微动开关所揭示的弹片,均可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其中,左右两片被横向截断以夹设该共同端子,使该弹片与该共同端子电性连接,并可通过中央片提供弹力以支撑弹片向上。上述专利案的微动开关虽可达到切换回路的功能,但是仅靠弹片的中央片承受下压力并提供弹力,因此微动开关长期使用下,弹片容易因上下弯曲产生疲劳而断裂,导致无法切换回路或输出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陷,避免弹片长期使用而断裂,以分散弹片的应力而增加弹片的寿命。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具有一外壳,该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由该容置空间伸出的一共同端子、一常闭端子与一常开端子,并设有一可上下运动的按压件;且该外壳的容置空间还设置有一操作件与一弹性件,其中,该操作件具有一套接孔以套设该共同端子,且该操作件于该共同端子的一侧设有一受该按压件压制的压触部,而于该共同端子的另一侧设有一介于该常闭端子与该常开端子之间的导接部,且该操作件设有连接该压触部与该导接部的两连接肋,并由该压触部朝该共同端子延伸出一延伸片;而该弹性件设置于该共同端子与该导接部之间,且具有一接设该共同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一接设该导接部的第二固定部,使该操作件常态受该弹性件支撑而导接该常闭端子,并受该按压件下压而脱离该常闭端子并导接该常开端子。进一步地,延伸片与两连接肋之间具有一缺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该微动开关还包含一支撑该压触部向上的弹簧, 且该压触部介于该按压件与该弹簧之间,而该操作件的两连接肋一体弯折设有一支撑片, 以增加该操作件的强度,该共同端子设有一固定孔以接设该弹性件的第一固定部,且该延伸片一端插置于该共同端子的固定孔;该弹性件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可为勾住该共同端子与该导接部的卡钩。进一步地,微动开关还包含一支撑压触部向上的弹簧,且压触部介于按压件与弹簧之间。进一步地,外壳包含一固设共同端子、常闭端子与常开端子的座体,以及一盖合座体的盖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可增加该操作件的寿命,以提升按压的次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图3-1至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主要具备一外壳10,该外壳10包含有一座体12以及一盖合该座体12的盖体11,其中, 该座体12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21,且该座体12于一侧设有一第一通孔122,以设置一由该容置空间121伸出的共同端子13,并于另一侧设有一第二通孔123与一第三通孔124,以分别设置由该容置空间121伸出的一常闭端子14以及一常开端子15,且该座体12还设有一可上下运动的按压件16。该外壳10除了设有上述构件外,还于该容置空间121设有一操作件20、一弹性件 30与一弹簧17,其中,该操作件20为一平板状的金属弹片,其具有一套接孔沈以套设该共同端子13,该操作件20于该共同端子13的一侧设有一对应该按压件16的压触部21,并于该共同端子13的另一侧设有一对应该常闭端子14与该常开端子15并位于该常闭端子14 与该常开端子15之间的导接部22,且该操作件20还设有连接该压触部21与该导接部22 的两连接肋23,此外,两连接肋23于外侧分别一体弯折设有一支撑片对,藉以增加该操作件20的强度,而该操作件20由该压触部21朝该套接孔沈延伸出一延伸片25,该延伸片 25 一端插置于该共同端子13的一固定孔131,且该延伸片25与两连接肋23之间具有一缺 Π 27。而该弹性件30为一弧形的金属弹片,并设置于该共同端子13与该导接部22之间,该弹性件30中央为弯弧状,而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部31与一第二固定部32,如图中所示,该第一固定部31与该第二固定部32为卡钩,且该第一固定部31接设于该共同端子13的固定孔131,而该第二固定部32接设于该操作件20的导接部22,使该操作件20与该共同端子13电性相接。另外,该弹簧17设置于该操作件20的下方,且该压触部21介于该按压件16与该弹簧17之间,并藉其弹性支撑该压触部21向上,如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架构。另请参阅图3-1至图3-2所示,该微动开关的按压件16常态未受力按压时,该弹簧17推动该操作件20的压触部21向上顶掣该按压件16,且该弹性件30提供弹力拉动该操作件20的导接部22向上,使该导接部22常态导接该常闭端子14,而使该共同端子13与该常闭端子14导通构成第一回路(如图3-1所示);当该按压件16受按压向下运动时, 该按压件16将压制该操作件20的压触部21向下,以压缩该弹簧17,同时通过该操作件20 的连接肋23连动该导接部22向下,使该导接部22脱离该常闭端子14,并导接该常开端子 15,使该共同端子13与该常开端子15导通构成第二回路(如图3-2所示),此时该操作件 20通过该弹性件30、该延伸片25与该弹簧17分散该按压件16的下压力,当该按压件16 放开后,还可共同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该操作件20上设有延伸片25,以及连接操作件20 与该共同端子13的弹性件30,使该弹性件30与该延伸片25可共同提供该操作件20支撑力,避免该操作件20因上下弯曲产生疲劳而断裂,藉此增加该操作件20的寿命,以提升按压的次数。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包括有一外壳(10),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21),并设有由所述容置空间(121)伸出的一共同端子(13)、一常闭端子(14)以及一常开端子(15),且设置一按压件(16);一操作件(20),具有一套接孔06)以套设所述共同端子(13),且所述操作件00)于所述共同端子(1 的一侧设有一受所述按压件(16)压制的压触部(21),而于所述共同端子(1 的另一侧设有一介于所述常闭端子(14)与所述常开端子(1 之间的导接部(22), 且所述操作件OO)设有连接所述压触部与所述导接部0 的两连接肋(23),并由所述压触部朝所述共同端子(13)延伸出一延伸片05);一弹性件(30),设置于所述共同端子(1 与所述导接部0 之间,且具有一接设所述共同端子(1 的第一固定部(31)以及一接设所述导接部0 的第二固定部(32),使所述操作件OO)常态受所述弹性件(30)支撑而导接所述常闭端子(14),并受所述按压件(16) 下压而脱离所述常闭端子(14)并导接所述常开端子(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片05) 与两连接肋之间具有一缺口(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OO) 的两连接肋—体弯折设有一支撑片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端子 (13)设有一固定孔(131)以接设所述弹性件(30)的第一固定部(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片05) 一端插置于所述共同端子(13)的固定孔(1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 (3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为卡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还包含一支撑所述压触部向上的弹簧(17),且所述压触部介于所述按压件(16)与所述弹簧(1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含一固设所述共同端子(13)、所述常闭端子(14)与所述常开端子(1 的座体(1 ,以及一盖合所述座体(1 的盖体(11)。
专利摘要一种可提升按压次数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并设有由容置空间伸出的一共同端子、一常闭端子以及一常开端子,且设置一按压件,容置空间还设有一操作件与一弹性件,操作件具有一套接孔以套设共同端子,且操作件于共同端子的一侧设有一受按压件压制的压触部,而于共同端子的另一侧设有一介于常闭端子与常开端子之间的导接部,并由压触部朝共同端子延伸出一延伸片,而一弹性件设置于共同端子与导接部之间,且具有一接设共同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一接设导接部的第二固定部,使操作件常态受弹性件支撑而导接常闭端子,并受按压件下压而脱离常闭端子并导接常开端子,藉此增加操作件寿命,避免长期按压断裂,提升微动开关的按压次数。
文档编号H01H13/26GK202110987SQ20112016852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
发明者李金龙, 林景新 申请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