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90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用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性能好、安全系数高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由于单个太阳电池组件输出功率往往不足以提供实际需求的功率,因此它们通常以串联、并联的方式构成太阳电池阵列来满足设计要求。在选取太阳电池组件构成阵列的时候,通常都会遇到由于串、并联的各个组件的电性参数不一致而导致串、并联后的输出功率小于单个组件输出功率之和,称之为失配损失。同时,在串联联接时若电流不匹配,会造成阵列工作在某一状态下时,阵列内个别组件处于反向偏置,形成“热斑”,在并联联接时若电压不匹配,会造成阵列工作在某一状态下时,阵列内形成“环流”。“热斑”和“环流”都会使串、并联联接中的个别组件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并可能损及组件寿命。特别当太阳电池阵列无法工作在均匀的光照下,产生的失配损失就更大。为了缓解此时的功率下降,通常给每个组件或组件中一个电池串反向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来阻止一个组件或一个电池串支路消耗整个阵列的电能。常规接线盒,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流汇集于接线盒中,并集中输出到交流逆变器或直流用电设备,常规接线盒配备的三个旁路二极管用于保护组件的三串工作电路。功率优化器,即DC-DC功率优化器具有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阴影遮挡或组件电性能不匹配情况下的发电功率损失,将低电流转化为高电流,进一步减少发电系统的功率损失的作用。智能接线盒便是设置有功率优化器的接线盒,功率优化器可以与常规接线盒一体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于一壳体内然后与常规接线盒串联连接。现有的接线盒中,无论是常规接线盒还是智能接线盒,防水和安全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安全系数高的接线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的内侧且与底板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盖体,覆盖于所述盒体的上方,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凸伸有凸肋,所述凸肋配合所述间隔空间设置;电缆组件,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外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空间内灌有胶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连接有支撑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表面。[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包括“口”字形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凸肋的内侧且配合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盖体的侧边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表面。[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包括“ 口”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凸肋的外侧且配合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盒还包括一功率优化装置,所述功率优化装置位于所述盒体的收容空间内且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第一电缆组件和第二电缆组件,第一电缆组件和第二电缆组件对称设于盒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和第二电缆组件分别包括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凸伸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支撑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下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侧边并阻挡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上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凸伸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配合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上表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盒体的侧壁设置为双层,安全系数高,同时可以与盖体实现很好的密封,防水性能好。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智能接线盒的爆炸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智能接线盒的组装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智能接线盒的盒体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智能接线盒盖体的另一角度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智能接线盒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并不仅限于智能接线盒,其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接线盒,如常规的接线盒(未设置功率优化器)。智能接线盒主要特点在于设置了功率优化装置,其通过与常规接线盒串联,具有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阴影遮挡或组件电性能不匹配情况下的发电功率损失,将低电流转化为高电流,进一步减少发电系统的功率损失的作用。参图I和图2所示,智能接线盒包括盒体I、盖体2、功率优化装置3以及电缆组件4。盖体2覆盖于盒体I上方并与盒体I之间实现密封,功率优化装置3固定于盒体I内,电缆组件4连接于盒体I的外侧并电性连接于盒体I内的功率优化装置3。参图I和图3所示,盒体I呈矩形,包括侧壁11和底板12,侧壁11垂直凸伸于底板12的上方且与底板12 —体成型。侧壁11包括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Ill位于第二侧壁112的内侧,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113,所述间隔空间113首尾相接构成一“口 ”字形的凹槽,第一侧壁111和底板12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13。侧壁11设置为两层,增大了盒体I内侧和外部之间的爬电距离,安全系数高。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支撑臂(未图示),支撑臂位于间隔空间113内且分别抵持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上,支撑臂的设置可以使得盒体I更加牢固,防撞而且不易变形。参图4所示,盖体2覆盖于所述盒体I的上方,盖体2的下表面凸伸有凸肋21,凸肋21靠近盖体2的边缘设置且首尾相连构成“口”字形,当盖体2与盒体I相扣合时,所述凸肋21恰好置于间隔空间113内。凸肋21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面23,第一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面23分别形成于盖体2的下表面,其中,第一支撑面22配合第一侧壁111设置,第二支撑面23配合第二侧壁112设置,当盖体2与盒体I扣合 后,第一侧壁111的上表面支撑于第一支撑面22,第二侧壁112的上表面支撑于第二支撑面23。为了实现盖体2和盒体I之间很好的密封,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上表面设置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得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上表面同时与盖体2的下表面之间实现密封;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间隙也可设置成与凸肋21的厚度恰好相同。易于想到,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上表面也可以位于不同的高度,此时,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不能同时与盖体2下表面之间实现密封。为了进一步增大密封效果,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先于间隔空间113内灌胶,然后再将盖体2与盒体I相扣合,如此,胶水可以填满盖体2和盒体I相结合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增大了密封效果,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盖体2的下表面还设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规则设置,有效防止盖体2的变形。加强筋24的四周还凸伸有第二凸肋25,第二凸肋25平行凸肋21设置,且第一支撑面22位于第二凸肋25和凸肋21之间,第二凸肋25和凸肋21之间构成间隔空间26,该间隔空间26用以容置第一侧壁111,在该间隔空间26内也可以通过预先灌胶实现与盒体I之间的密封,同时,第二凸肋25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侧壁111限制于间隔空间26内,盖体2与盒体I扣合后更加稳固,盖体2不易晃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2还可以这样设置将位于第二支撑面23的盖体2缩减掉,即保留凸肋21以及位于凸肋21内侧的盖体2,同时降低第一侧壁111的高度,并使得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上表面之间的闻度差等于盖体2的厚度。此时,盖体2和盒体I扣合后,凸肋21置于间隔空间113内,第一侧壁111的上表面支撑于第一支撑面22,盖体2的侧边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内壁表面,第二侧壁112的上表面与盖体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面内。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密封,也可以采用预先灌胶等方法。参图I至图3所示,功率优化装置3大致呈一板体,其位于盒体I的收容空间13内。底板12的上表面向上凸伸有支撑肋121,支撑肋121支撑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3的下表面,且位于功率优化装置3的侧边缘。支撑肋121使得功率优化装置3和底板1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方便散热。自底板12的表面向上延伸有卡扣122,卡扣122设置于功率优化装置3的左右侧边并阻挡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3的上表面,以限制功率优化装置3向上移动,功率优化装置3的左右侧边分别设有两个卡扣122,两个卡扣122之间还设有挡板(未标号),该挡板和卡扣122共同作用用以限制功率优化装置3的左右移动。功率优化装置3的四个角位置还设有抵挡件123,抵挡件123自底板12垂直向上延伸且分别与第一侧壁111之间构成矩形框,该矩形框的一个侧边用来抵持于功率优化装置3的上边或下边,同时该矩形框可以保护设置在其内侧的透气装置124,功率优化装置3的上下边分别被抵挡件123所定位,以限制功率优化装置3的前后移动。通过卡扣122、挡板以及抵挡件123的作用,使得功率优化装置3在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均被限定,对功率优化装置3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功率优化装置3的上表面凸伸有若干的芯片,为了合理布局盒体的内部空间,盖体2的下表面可以在相应芯片的位置不设有加强筋,以方便芯片凸伸于未设有加强筋的空间。参图2,电缆组件4,连接于所述盒体I的外侧。所述电缆组件4包括第一电缆组件41和第二电缆组件42,第一电缆组件41和第二电缆组件42对称设于盒体I的两侧,第一电缆组件41和第二电缆组件42分别包括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未标号)。第一电缆组件41和第二电缆组件42分别延伸至盒体I的内部且与功率优化装置3之间实现电性连接。 第一电缆组件41和第二电缆组件42与盒体I之间密封连接,连接方式业界已广泛使用,故不再赘述。在应用中,第一电缆组件41和第二电缆组件42其中一个用于连接常规的接线盒,另一个电缆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的内侧且与底板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盖体,覆盖于所述盒体的上方,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凸伸有凸肋,所述凸肋配合所述间隔空间设置; 电缆组件,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空间内灌有胶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连接有支撑臂。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包括“口”字形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凸肋的内侧且配合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盖体的侧边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包括“口”字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凸肋的外侧且配合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还包括一功率优化装置,所述功率优化装置位于所述盒体的收容空间内且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第一电缆组件和第二电缆组件,第一电缆组件和第二电缆组件对称设于盒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和第二电缆组件分别包括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凸伸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支撑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侧边并阻挡于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凸伸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配合所述功率优化装置的上表面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的内侧且与底板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盖体,覆盖于所述盒体的上方,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凸伸有凸肋,所述凸肋配合所述间隔空间设置;电缆组件,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水性能好、安全系数高。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2373602SQ20112023024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段正刚 申请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