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938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闪电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全方位闪电保护系统的避雷针,尤其是指一种利用上方主针及侧边副针放电,当带有负电荷的闪电落下时,避雷针引导闪电而释放于大地的闪电保护系统的避雷针。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天灾气象逐年变化越来越大,根据报导指出,全球最常打雷的国家是巴西。据统计,平均每秒钟就会打两次至三次的雷,等于每年打七千万次雷,频率之高,堪称全球之冠。这项雷击次数统计资料是由巴西的太空总署和美国太空总署合作,利用人造卫星在巴西的上空持续侦测四年的结果。闪电现象,主要是当雷云产生时,负电荷在云层的下方,此时正面则感应一正电荷,空气则成为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绝缘体,当两极之间电压大到足以击穿空气时,产生一道流光,即为闪电。雷击是不可轻忽的三大气象灾害之一,其电压约数十万到数百万伏特,闪电的中心温度更可高达17000 25000°C,尤其现代人以相当仰赖电力科技设备,倘若是放如此巨大的能量,极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雷击防护装置是保护人身安全与易受电器干扰设备及文化遗产。为降低遭雷击的机率,发展出各式各样的雷击防护装置。随着科技发展,除了传统的避雷针外,各式现代科技的先进避雷针,不论是哪种雷击防护系统,目的均为降低遭雷击时所受的伤害。在公元1752年由班杰明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在暴风雨中验证出俗称的打雷其实是一种放电现象,因而发明了避雷针,其沿用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直到近几十年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些加入科技的非传统避雷针,声称可提前将闪电接引以及将雷电流消散在空气中,在实验室做了许多测试来证明非传统型避雷针的上行先导时间比传统避雷针还要来的快,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当带有负电荷的闪电即落下时,避雷针释放正电荷并引导闪电,释放于大地;ESE避雷针(Early Streamer Emission提前放电技术),其原理与传统避雷针相似, 但因装有提前放电装置,使其尖端放电的时间会比传统避雷针的放电时间要来的快。不论是传统的避雷针或是ESE避雷针,其主要仅能透过避雷针的尖端,来释放出正电荷,如此,仅能局部的范围内导引闪电。若是由超出该些范围的闪电,即无法有效的导引至避雷针上,尤其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若是闪电的位置,超过避雷针的有效范围,将会造成雷电击中大楼的现象,因而造成了电器的损坏,或是造成人员的伤亡。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避雷针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闪电保护系统,可防止上方及侧面雷击的避雷针,增加导引闪电的范围,进而达到防止遭到侧面雷击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闪电保护系统,其包含一主针总成,包含有一主针总成本体以及一主针,该主针设于该主针总成本体上方;一副针总成,包含有一副针总成本体以及多个副针,该多个副针环设于该副针总成本体上;以及一连接杆,连接于该主针总成的主针总成本体与该副针总成的副针总成本体之间。上述闪电保护系统还包含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于该副针总成本体的下方。上述固定座还包含有一总成连接杆、一固定架以及一基座,该总成连接杆连接于该副针总成的下方以及该固定架的上方,而该基座则是连接于该固定架的下方。上述固定座还包含一保护套,该保护套套设于该总成连接杆与该固定架的衔接处。上述主针总成本体,包含有一第一上壳体、一第一下壳体、多个第一放电华司盘以及多个第一隔绝华司,多个该第一放电华司盘设于第一上壳体、第一下壳体间,每一第一放电华司盘间,利用一第一隔绝华司加以间隔,且该主针设于该第一上壳体上方。上述主针包含有一尖针以及一主针连接杆,该主针连接杆的一端设于该第一上壳体上方,而该尖针则设于该主针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述主针还包含有一主针连接环,该主针连接环套设于该主针与该主针连接杆间。上述副针总成本体,包含有一第二上壳体、一第二下壳体、多个第二放电华司盘以及多个第二隔绝华司,多个该第二放电华司盘系设于第二上壳体、第二下壳体间,每一第二放电华司盘间,利用一第二隔绝华司加以间隔,且该些副针环设于该第二上壳体上方。上述第二上壳体上方设置有三根副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闪电保护系统,透过副针总成的设计,使其主针的侧缘环绕有多个副针,借以透过该些副针的设计,来增加导引闪电的范围,利用上方主针及侧边副针放电,当带有负电荷的闪电落下时,避雷针主针及副针引导闪电而释放于大地进而达到全面防止遭到雷击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上,主要透过第一放电华司盘与第二放电华司盘来使主针与该些副针释放出正电荷,借以将释放出负电荷的闪电,引导至主针与该些副针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除可透过主针释放出正电荷外,也可透过该些副针来释放出正电荷, 以增加导引闪电的范围,进而确实达到防止遭到侧面雷击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针总成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针总成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应用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避雷针20 主针总成21 主针总成本体 211第一上壳体
4[0030]212 第二下壳体214第一隔绝华司221 尖针
213第一放电华司盘
22主针 222主针连接杆
30副针总成 311第二上壳体 313第二放电华司盘223主针连接环31副针总成本体312第二下壳体314第二隔绝华司40连接杆
32副针
50固定座
52固定架 54保护套。51 总成连接杆53 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全方位闪电保护系统的避雷针,尤指一种可防止上方及侧面雷击的避雷针。以下列举一较佳实施例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熟习此项技艺者皆知此仅为一举例,而并非用以限定创作本身。有关此较佳实施例的内容详述如下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10,其包含有一主针总成20、一副针总成30以及一连接杆40。主针总成20,由一主针总成本体21以及一主针22所构成,主针22设于主针总成本体21的上方。请同时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针总成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主针总成本体21则是由一第一上壳体211、一第一下壳体212、多个第一放电华司盘213以及多个第一隔绝华司214所组成;其该些第一放电华司盘213以间隔方式设于第一上壳体 211与第一下壳体212之间,每一第一放电华司盘213间,利用一第一隔绝华司214加以间隔。主针22,包含有一尖针221、一主针连接杆222以及一主针连接环223 ;主针连接杆222 的一端设于第一上壳体211上方;尖针221则设于主针连接杆222的另一端;主针连接环 223则套设于尖针221与主针连接杆222间。副针总成30,则是由一副针总成本体31以及多个副针32所组成,该些副针32环设于副针总成本体31上,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三根副针32,其三根副针32环设于副针总成本体31上,且每一副针32相距120度。请同时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针总成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副针总成本体31则是由一第二上壳体311、一第二下壳体312、多个第二放电华司盘313以及多个第二隔绝华司314所组成,该些第二放电华司盘313以间隔方式设于第二上壳体311与第二下壳体312间,每一第二放电华司盘313间,利用一第二隔绝华司314加以间隔,且该些副针32环设于第二上壳体312上方。连接杆40,则是连接于主针总成20的主针总成本体21与副针总成30的副针总成本体31之间。借此,透过副针总成30的设计,使其主针22的侧缘环绕有多个副针32,借以透过该些副针32的设计,来增加导引闪电的范围,进而达到防止遭到侧面雷击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上,主要透过第一放电华司盘213与第二放电华司盘313来使主针22与该些副针32释放出正电荷,借以将释放出负电荷的闪电,导航引导至主针22与该些副针32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除可透过主针22释放出正电荷外,也可透过该些副针32来释放出正电荷,以增加导引闪电的范围,进而确实达到防止遭到上方及侧面雷击的效果。请再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10在实际使用时,可固定于一固定座50上,固定座50包含有一总成连接杆51、一固定架52以及一基座53。其总成连接杆51连接于副针总成30的下方以及固定架52的上方,而基座53则是连接于固定架52的下方,基座53可用以固定于一平面上。一般来说,基座53主要设置于建筑物的顶楼,进而透过主针22与该些副针32,增加避雷针10导引闪电的范围,使其涵盖范围包含到整栋建筑物主体,如此,可有效避免建筑物上方及侧面遭受到雷击,实为具全方位闪电保护系统的避雷针。最后,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应用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总成连接杆51与固定架52的衔接处,进一步还套设有一保护套M,借以防止雨水渗入总成连接杆51与固定架52的衔接处。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针总成,包含有一主针总成本体以及一主针,该主针设于该主针总成本体上方;一副针总成,包含有一副针总成本体以及多个副针,该多个副针环设于该副针总成本体上;以及一连接杆,连接于该主针总成的主针总成本体与该副针总成的副针总成本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于该副针总成本体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包含有一总成连接杆、一固定架以及一基座,该总成连接杆连接于该副针总成的下方以及该固定架的上方,而该基座则是连接于该固定架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包含一保护套,该保护套套设于该总成连接杆与该固定架的衔接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针总成本体,包含有一第一上壳体、一第一下壳体、多个第一放电华司盘以及多个第一隔绝华司,多个该第一放电华司盘设于第一上壳体、第一下壳体间,每一第一放电华司盘间,利用一第一隔绝华司加以间隔,且该主针设于该第一上壳体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针包含有一尖针以及一主针连接杆,该主针连接杆的一端设于该第一上壳体上方,而该尖针则设于该主针连接杆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针还包含有一主针连接环, 该主针连接环套设于该主针与该主针连接杆间。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副针总成本体,包含有一第二上壳体、一第二下壳体、多个第二放电华司盘以及多个第二隔绝华司,多个该第二放电华司盘系设于第二上壳体、第二下壳体间,每一第二放电华司盘间,利用一第二隔绝华司加以间隔,且该些副针环设于该第二上壳体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闪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上壳体上方设置有三根副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电保护系统,其主要包含一主针总成、一副针总成以及一连接杆的避雷针。其主针总成由一主针总成本体以及设于主针总成本体上方的主针所组成;副针总成由一副针总成本体以及多个环设于副针总成本体上的副针所组成,且其该些副针环绕于该主针的侧缘;连接杆则用以连接主针总成与副针总成。借助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闪电保护系统透过该副针总成的设计,使其主针的侧缘环绕有多个副针,进而达到全方位防止上方及侧面遭受雷击具闪电保护系统的避雷针。
文档编号H01T19/04GK202190000SQ2011203035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曾信智, 林开政, 范纪金雹, 郭建中, 陈祈言 申请人:朱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