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通信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156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字通信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称作网线、五类线、超五类线以及六类线的数字通信用电缆。[0002]背景技术一般使用的数字通信纯铜电缆,在生产时铜的用量会很大,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YD/T1019-2001标准要求,采用这样的方式,就会浪费大量的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重要设计一种数字型通信电缆。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字通信电缆使用该电缆能解决现有浪费铜材料的问题,而且能达到标准,YD/T1019-2001标准要求。[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导线、绝缘层、 内护层、屏蔽层、护套和引流线所述铜包铜导线外包裹绝缘层,该绝缘层外包裹内护层 所述内护层外包裹屏蔽层,改屏蔽层外包裹护套所述内护层和屏蔽层之间设引流线。所述导线以8根为一个单位,在每个单位包括74根铜包铜或铁导线和4根纯铜导线。[0005]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铜包铜导线或铜包铁导线。在所述铜包铜导线或铜包铁导线的表面还可以设锡保护层。[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铜包铜或铁导线是外层为铜,内层为铜或铁所述铜包铜或铁导线中的含铜重量占导线重量5%-40%,所述铜包铜或铜包铁导线的直径在 0.48MM-0.6MM 之间。[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铜包铜或铁导线为8根-200根,其80根-200根导线也可以部分为铜包铁导体部分为全铜导体。也可以全为铜包铜导体,导体的表面也可以设有镀锡保护层以提供导体的防潮性能。[0008]进一步地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在绝缘层和护套之间有屏蔽层的铜包钢数字通信电缆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缆,相对于纯铜电缆节约了铜的使用量,也能达到标准YD/T1019-2001的标准要求,大大地节约了铜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飞说明[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12]图2本实用新型的铜包铜导线结构示意图。[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0015]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铜包铜导线1绝缘层2护套3.所述铜包铜导线 1外包裹绝缘层2该绝缘层2外包裹护套3.在绝缘层外设有内护层,在内护层外设有屏蔽层,在屏蔽层外设有护套,在内护层和屏蔽层间设有引流线[0016]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铜包铜导线1是外层为铜10,内层为钢11 所述铜包钢导线中是含铜重量为5%,所述铜包钢导线的直径为0. 6MM所述铜包钢导线为8根。[0017]实施例2[0018]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铜包钢导线中的含铜重量为40%所述铜包钢导线的直径为0. 48MM。所述铜包钢导线为200根。[0019]实施例3[0020]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铜包钢导线中的含铜重量为20%,所述铜包钢导线的直径为0.54MM。所述铜包钢导线为32根。[002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度。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述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人仍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线、绝缘层、内护层、屏蔽层、护套和引流线所述铜包铜导线外包裹绝缘层,该绝缘层外包裹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外包裹屏蔽层,改屏蔽层外包裹护套所述内护层和屏蔽层之间设引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铜包铜导线或铜包铁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铜导线或铜包铁导线的表面设有锡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铜导线或铜包铁导线的为8根一 200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以8根为一个单位,在每个单位包括74根铜包铜或铁导线和4根纯铜导线。
专利摘要一种数字通信电缆,它包括导体、绝缘层、导线、护套;所述铜包钢导线外包裹绝缘层组成导线,该绝缘层外包裹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外包裹屏蔽层,该屏蔽层外包裹护套;所述内护层和屏蔽层之间设引流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数字电缆属高频信号,只在导体的外围表面传输,用铜包钢导线代替全铜导线,能降低了线材重量,并不需要再增加导线的线径及绝缘层的外径既可达到与纯铜线径相同的效果,也能达到标准YD/T1019-2001的标准要求,大大地节约了铜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H01B1/02GK202307312SQ2011203075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梁达强 申请人:梁达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