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耳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542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水耳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耳机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轻薄及多功能发展,耳机座也在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在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 MID)、掌上电脑、MP3、MP4等很多的防水电子产品中,耳机座自身是不防水的。因为,现有耳机座的接触端子是从耳机座的底面或侧面的塑胶孔伸出,并与电路板信号端接触的。当水进入耳机座的耳机插孔之后,水可以 顺着耳机座的底面或侧面的塑胶孔进入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中。为了实现耳机座防水,现有技术中一般在耳机座内增加保护塞或增加结构件进行围堵,防止水顺着耳机座的底面或侧面的塑胶孔进入电子产品内部。实践中发现,在耳机座内增加保护塞或增加结构件虽然可以起到防水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耳机座的尺寸增加,不利于电子产品做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耳机座,该耳机座自身具备防水功倉泛。一种防水耳机座,包括耳机座壳体、接触端子和挡板;所述耳机座壳体设置有一贯穿所述耳机座壳体的空间,所述空间用于容纳耳机插头;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尾部开口,并且与所述耳机座壳体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将所述耳机座壳体尾部开口密封;所述接触端子紧贴所述空间内壁,并从所述挡板上设置的孔穿出;所述孔的形状与所述接触端子的截面相匹配,使得所述孔被所述接触端子阻塞。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水耳机座的耳机座壳体设置有一贯穿所述耳机座壳体的用于容纳耳机插头的空间,同时位于耳机座壳体尾部开口的挡板与耳机座壳体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将所述耳机座壳体尾部开口密封,而且紧贴该空间内壁并从所述挡板上的孔穿出的接触端子将所述孔阻塞,从而可以防水耳机座自身实现防水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内不需要增加保护塞或增加结构件进行水围堵,避免了耳机座的尺寸增加,有利于电子产品做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耳机座的仰视图;图2为图I所示的防水耳机座的一种俯视图;图3为图I所示的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接触安装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防水耳机座的另一种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耳机座,该耳机座自身具备防水功能,有利于电子产品做薄。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I 图2,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水耳机座的俯视图,图2为图I所示的防水耳机座的一种俯视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可以包括耳机座壳体I、接触端子20和挡板30 ;所述耳机座壳体I设置有一贯穿所述耳机座壳体I的空间(10),所述空间10用于容纳耳机插头; 所述挡板30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并且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将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密封;所述接触端子20紧贴所述空间10内壁,并从所述挡板30上设置的孔穿出;所述孔的形状与所述接触端子20的截面相匹配,使得所述孔被所述接触端子20阻塞。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挡板30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具体是指所述挡板30形状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形状相匹配,在所述挡板30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的状态下,所述挡板30可以将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密封,使得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实现防水功能。也就是说,水无法通过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孔被所述接触端子20阻塞是指所述孔被所述接触端子20的截面完全密封,所述孔与所述接触端子20截面之间不存在任何缝隙。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水耳机座的耳机座壳体I设置有一贯穿所述耳机座壳体I的用于容纳耳机插头的空间10,同时位于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的挡板30与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将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密封,而且紧贴该空间10内壁并从所述挡板30上的孔穿出的接触端子20将所述孔阻塞,从而可以防水耳机座自身实现防水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内不需要增加保护塞或增加结构件进行水围堵,秉承超薄设计理念,避免了耳机座的尺寸增加,有利于电子产品做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中,耳机座壳体I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将耳机座壳体I与电子产品的机壳固定,从而提高耳机座壳体I安装的稳定性。举例来说,如图I 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中,耳机座壳体I中部可以设置有左固定件40和右固定件50。进一步地,左固定件40与右固定件50对称,并且左固定件40、右固定件50上分别有螺钉孔60。其中,通过左固定件40、右固定件50上的螺钉孔60,耳机座壳体I与电子产品的机壳之间可以采用螺钉锁在一起,从而提高耳机座壳体I安装的稳定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配合机壳的一些特殊结构设置,左固定件40和右固定件50也可以设置在 偏向耳机座壳体I尾部或耳机座壳体I头部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配合机壳的一些特殊结构设置,耳机座壳体I上可以仅设置左固定件40或右固定件50,只要左固定件40或右固定件50能使耳机座壳体I与电子产品的机壳固定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配合机壳的一些特殊结构设置,耳机座壳体I上可以设置至少二个左固定件40和至少二个右固定件50,从而更好地使耳机座壳体I与电子产品的机壳固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配合机壳的一些特殊结构设置,左固定件40上以及右固定件50上可以设置多个螺钉孔60,从而更好地使耳机座壳体I与电子产品的机壳固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的挡板30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之间若存在细小的缝隙,则可以采用防水胶对该缝隙进行密封,使得水即使流入所述空间10也无法通过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中。类似地,若接触端子20与所述挡板30上的孔之间存在细小缝隙,也可以采用防水胶对该缝隙进行密封,从而使得整个耳机座壳体I尾部都是一个全密封的结构。如图I或图2所不,在耳机座壳体I的尾部设置有一接触板160。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接触端子20从所述挡板30上的所述孔穿出的部分可以紧贴设置在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接触板160的下表面160A,该下表面160A为与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在同一侧的表面。进一步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下,设置在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接触板160的上表面160B、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上表面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接触板160的上表面160B为与下表面160A相对的表面。通过这种实施方式,有利于安装了防水耳机座的电子产品做薄。因为,当接触板160的上表面、耳机座壳体I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可以使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接触安装后的总厚度最小化,从而有利于安装了防水耳机座的电子产品做薄。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I所示的防水耳机座与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接触安装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防水耳机座的接触板160的上表面160B、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接触安装后,紧贴在防水耳机座的接触板160的下表面160A的接触端子20与电路板信号端连接,而位于电路板一侧的防水耳机座的耳机座壳体I与电路板的重叠厚度最大,从而使得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接触安装后,电路板与防水耳机座的总厚度最小,有利于安装了防水耳机座的电子产品做薄。举例来说,当接触板160的上表面160B低于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上表面时,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接触安装后,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的重叠厚度较小,从而使得防水耳机座与电路板接触安装后的总厚度较大,不利于安装了防水耳机座的电子产品做薄。可见,在不考虑电子产品进一步做薄的情况下,设置在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接触板160的上表面160B也可以低于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上表面,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因为,在这种方式下,防水耳机座自身仍然可以实现防水功能,防水耳机座内不需要增加保护塞或增加结构件进行水围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中,接触端子20可以包括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其中,麦克风端子一般布局在耳机插孔底壁,而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一般布局在耳机插孔侧壁。实际应用中,麦克风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最小,图I中可以看得见的接触端子即为麦克风端子;其中,接地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略大于麦克风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右声道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略大于接地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左声道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略大于右声道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而开关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略大于左声道端子与耳机插孔开口边缘的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挡板30上的所述孔穿出的部分可以排成一排,如图2所示。即上述的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挡板30上的孔穿出的部分可以排成一排紧贴在耳机座壳体I尾部设置的接触版160的下表面160A。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挡板30上的所述孔穿出的部分也可以排成至少二排,如图4所示,图4为图I所示的防水耳机座的另一种俯视图。即上述的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挡板30上的所述孔穿出的部分可以排成至少二排紧贴耳机座壳体I尾部设置的接触板160的下表面160A。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挡板30上的所述孔穿出的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紧贴耳机座壳体I尾部设置的接触板160的下表面160A。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即上述的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挡板30上的所述孔穿出的部分穿出的部分可以通过焊接方式或弹接方式与电路板信号端连接。如图I所示,上述的用于容纳耳机插头的空间10的开口位于耳机座壳体I头部截面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耳机座壳体I头部截面可以为水平端面或弧形端面,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特别地,当耳机座壳体I头部截面为弧形端面时,可以使耳机座壳体I头部截面更好地与机壳外形相匹配,使机壳外形可以实现弧形化应用,进一步提高机壳外形的美观程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中,耳机插头直径可以为2. 5mm或3. 5_,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脑、MID、掌上电脑、MP3、MP4以及其他需要安装耳机座的电子产品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耳机座壳体I可以由塑胶材料压制而成,从而可以防止耳机座壳体I被水或其他液体腐蚀。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耳机座自身可以实现防水功能,防水耳机座内不需要增加保护塞或增加结构件进行水围堵,避免了耳机座的尺寸增加,有利于电子产品做薄。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水耳机座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 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座壳体(I)、接触端子(20)和挡板(30); 所述耳机座壳体(I)设置有一贯穿所述耳机座壳体(I)的空间(10),所述空间(10)用于容纳耳机插头; 所述挡板(30)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并且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将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密封; 所述接触端子(20)紧贴所述空间(10)内壁,并从所述挡板(30)上设置的孔穿出;所述孔的形状与所述接触端子(20)的截面相匹配,使得所述孔被所述接触端子(20)阻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耳机座壳体(I)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螺钉孔(6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还包括设置在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接触板(160),所述接触端子(20)从所述孔穿出的部分紧贴所述接触板(160)的下表面,所述接触板(160)的下表面为与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开口在同一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板(160)的上表面、所述耳机座壳体(I)尾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接触板160的上表面为与所述接触板160的下表面相对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I 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20)包括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 其中,所述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所述孔穿出的部分排成一排; 或者,所述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以及开关端子从所述孔穿出的部分排成至少二排。
7.根据权利要求I 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孔开口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I)头部截面上,所述耳机座壳体(I)头部截面为水平端面或弧形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I 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头直径为2.5mm 或 3. 5mm。
9.根据权利要求I 8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耳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壳体(I)由塑胶材料压制而成。
全文摘要
一种防水耳机座,包括耳机座壳体1、接触端子20和挡板30;所述耳机座壳体10设置有一贯穿所述耳机座壳体1的空间10,所述空间10用于容纳耳机插头;所述挡板30位于所述耳机座壳体1尾部开口,并且与所述耳机座壳体1尾部开口紧密接触,将所述耳机座壳体1尾部开口密封;所述接触端子20紧贴所述空间10内壁,并从所述挡板30上设置的孔穿出;所述孔的形状与所述接触端子20的截面相匹配,使得所述孔被所述接触端子20阻塞。该耳机座自身具备防水功能,有利于电子产品做薄。
文档编号H01R13/52GK102742092SQ201180002578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学龙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