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件及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218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触件及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件及插座。
背景技术
在与IC或电路基板等电子部件连接的插座中,有具备与电子部件的电接点弹性接触的接触件的类型的插座。作为弹性接触的接触件,例如,已知如下接触件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可移动地容纳于管状的主体,在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在制造该接触件时,首先,将上侧触针、下侧触针以及螺旋弹簧容纳于主体。然后,为了防止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的脱落,使管状主体的两端变形得较细。这种加工劳力大,制造成本高。在专利文献I中,显示了由上侧触针、下侧触针以及螺旋弹簧构成的电子设备用
的接触件。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通过加工薄板而制造,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分别具有延伸成两股状的钩。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通过沿相互正交的方向组合而以各自的两股状的钩夹持对方的触针的方式结合。弹簧以缠绕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所结合的部分的方式配置,使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偏向。如果从接触件的两端施加力,则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使弹簧弹性变形同时相互错位移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516398号公报(图6)。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I的上侧触针和下侧触针上的两股状的钩的形状是通过薄板的冲裁加工而形成的,也就是说,钩的夹持对方的触针的面是冲裁加工引起的断裂面,即粗糙面。因此,与对方触针接触的可靠性低。本发明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制造容易且可靠性高的接触件和插座作为目的。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接触件是安装在与电子部件连接的插座的外壳内且与该电子部件的电接点接触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触针,具有从一端部向着另一端部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相互的一端部向着相互的另一端部组合成相互的直线部重叠的姿势,并且具有从该另一端部弯曲折回且在与该另一端部之间夹持对方的这一端部的夹紧部;以及弹簧部件,缠绕上述一对触针双方的上述直线部,使该一对触针双方的上述夹紧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偏向。本发明的接触件形成为通过对触针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从而使直线部的另一端部和夹紧部双方的、与对方触针接触的面避免粗糙的断裂面。因此,制造容易,而且,一对触针彼此的接触可靠性提高。在此,在上述本发明的触针中,优选地,上述夹紧部在与上述另一端部之间夹持对方的上述一端部的位置具有弯曲为弧状并向着该另一端部凸起的弧状部。由于对方的一端部由夹紧部上的凸起的弧状部夹持,因而被夹持的对方的一端部的移动是平滑的。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接触件中,优选地,上述一对触针分别是经过冲裁加工和与相互的上述直线部重叠的一侧的面相对的背面的两侧缘的倒角加工而形成的。关于一对触针,在组合情况下向着外侧的、上述背面的两侧缘被倒角,由此,组合状态下的直径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容纳接触件的外壳的孔小径化,高密度配置成为可能。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接触件中,优选地,上述一对触针是沿相互的上述直线部重叠的面一侧成为按压面的方向被冲裁加工的。按压面在其两侧不产生 由冲裁加工引起的毛刺(飞翅)。由于直线部重叠的面的一侧成为按压面,因此,一对触针的直线部彼此的移动也变得平滑。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接触件中,优选地,上述一对触针在上述直线部的上述另一端部附近具有宽幅部,其形成为比该直线部的其他部分宽度更宽,防止上述弹簧部件的各一端脱离,受到由该弹簧部件引起的偏向力。由形成于各触针的宽幅部进行弹簧部件的防脱,另外,通过该宽幅部,也能够防止从外壳脱离。另外,达到上述目的的插座,是与电子部件连接的插座,具备外壳;以及接触件,安装于上述外壳内,与该电子部件的电接点接触。上述接触件具备一对触针,具有从一端部向着另一端部大致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相互的一端部向着相互的另一端部组合成相互的直线部重叠的姿势,并且具有从该另一端部弯曲折回且在与该另一端部之间夹持对方的这一端部的夹紧部;以及弹簧部件,缠绕上述一对触针双方的上述直线部,使该一对触针双方的上述夹紧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偏向。此外,关于在本发明所说的插座,在此不限于仅显示其基本形式,而这仅仅是为了避免重复,在本发明所说的插座中,不仅包括上述的基本形式,也包括与前述的接触件的各个形式相对应的各种形式。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依照本发明,实现了制造容易且可靠性高的接触件及插座。


图I是显示本发明的插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是将图I所示的接触件取出而显示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接触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放大显示图3所示的第I触针的立体图。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第I触针的立体图。图6是第I触针的侧面图和截面图。符号说明
S插座
I接触件
II、12触针
111a、121a 第 I 端部 lllb、121b 第 2 端部
III、121直线部
112,122夹紧部 112e、122e 弧状部113,123宽幅部
13弹簧部件
2外壳。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I是显示本发明的插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I所示的插座S安装于例如图中未显示的电路基板,与电子部件P连接,由此将电路基板与电子部件P电结合。电子部件P例如是以BGA (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为代表的、电接点T被二维排列的1C。但是,插座S的连接对象不限于1C,也包括例如具有·电接点的电路基板。插座S具备与电子部件P的电接点T接触的接触件I和保持接触件I的外壳2。接触件I是本发明的接触件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外壳2具有接纳电子部件P的接纳面2a和作为接纳面2a的相反侧的面的基板面2b。插座S向着基板面2b安装于图中未显示的电路基板。在外壳2,设有从接纳面2a贯通至基板面2b的多个接触件孔2h。接触件I容纳于外壳2的接触件孔2h之中。在插座S,配置有多个接触件I。虽然在图中显示了所配置的接触件I的一列,但是接触件I在接纳面2a的平面视图中排列成纵横多列。各个接触件I贯通外壳2。接触件I的一端在基板面2b露出,另一端在外壳2的接纳面2a露出。更详细而言,在图I所示的状态下,接触件I的长度比外壳2的接纳面2a至基板面2b的厚度更长。因此,接触件I从外壳2的接纳面2a突出。另外,在接触件I中的在基板面2b露出的一端,附着有用于焊接至图中未显示的电路基板的焊球B。但是,插座S不限于焊接至电路基板,也能够采用如下方式通过以将外壳2按压至电路基板的方式固定,接触件I的在基板面2b露出的一端与电路基板接触。多个接触件I分别具有相互独立地伸缩自如的结构。在连接电子部件P时,电子部件P向外壳2的接纳面2a按压。此时,从外壳2的接纳面2a突出的接触件I的一端与电子部件P的电接点T接触,由电接点T向外壳2压入。各个接触件I与电子部件P的电接点T弹性接触。即,利用由被压入时的弹性能引起的反作用力来按压电接点T。因此,各个接触件I吸收电子部件P的歪斜和电接点T的尺寸误差,以恰当的接触力与各个电接点T接触。[接触件]
图2是将图I所示的接触件取出而显示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图2所示的接触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和图3所示的接触件I具备一对触针11、12和弹簧部件13。第I触针11具有直线部111和接着直线部111设置的夹紧部112。直线部111从第I端部Illa向第2端部Illb延伸成直线状。在直线部111上的第I端部Illa与第2端部11 Ib之间,更详细而言,在第2端部Illb附近,设有宽度比其他部分更宽的宽幅部113。
在此,第I端部Illa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一端部的一个示例,第2端部Illb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另一端部的一个示例。夹紧部112是在插座S (参照图I)中与电子部件P的电接点T接触的部分。夹紧部112从直线部111的第2端部Illb弯曲而折回。在夹紧部112的、从第2端部Illb弯曲延伸的前端,设有弯曲成弧状并向第2端部Illb凸起的弧状部112e。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夹紧部112具有倾斜部112a、第I延长部112b、折回部112c、第2延长部112d以及弧状部112e。倾斜部112a从直线部111的第2端部Illb倾斜地延伸。第I延长部112b接着倾斜部112a沿与直线部111相同的方向延伸。折回部112c以接着延长部112b折回大致180度的方式弯曲。第2延长部112d接着折回部112c与第I延长部112b并行地延伸。弧状部112e接着第2延长部112d弯曲成弧状,向直线部111的第2端部Illb凸起。弧状部112e向第2端部Illb凸起的部分与第2端部Illb的间隔,在没有其他介入物或外力的图3所示的状态下,比触针11的板厚更小。例如,弧状部112e与第2端部 Illb的间隔可以为零。即,弧状部112e可以与第2端部Illb相接。夹紧部112具有折回的弯曲,在该弯曲的外侧的曲面与电接点T (参照图I)接触。更详细而言,在夹紧部112的、以折回的方式弯曲的折回部112c (参照图3)的外侧的曲面,与电接点T (参照图I)接触。因此,电接点T的损伤受到抑制,与电接点T的接触的可靠性也提闻。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触针11、1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即,第2触针12也具有从第I端部121a向第2端部121b延伸成直线状的直线部121和从第2端部121b弯曲而折回的夹紧部122。另外,在第2触针12,也设有宽幅部123及弧状部122e。第2触针12的夹紧部122上的折回部122c连接至图中未显示的电路基板。如图2所示,第I触针11和第2触针12各自的第I端部111a、121a向着相互的第2端部121b、lllb组合成相互的直线部111、121重叠的姿势。各个直线部111、121在大致整个长度上相互接触。第I触针11的夹紧部112在与第2端部Illb之间夹持第2触针12的第I端部121a。另一方面,第2触针12的夹紧部122在与第2端部121b之间夹持第I触针11的第I端部111a。更详细而言,第I触针11的夹紧部112用弧状部112e在与第2端部Illb之间夹持第2触针12的第I端部121a。另一方面,第2触针12的夹紧部122用弧状部122e在与第2端部121b之间夹持第I触针11的第I端部111a。通过插入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 (详细而言,直线部121的第I端部121a),第I触针11的夹紧部112沿着从第2端部Illb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利用该弹性力,夹紧部112将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夹持在与第2端部Illb之间。这在第2触针12的夹紧部122中也是同样的。第I触针11及第2触针12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在第I触针11中,夹持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的夹紧部112通过将被冲裁过的金属板以相对于直线部121折回的方式弯曲而形成。因此,关于第I触针11的直线部111及夹紧部112,夹持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的部分不是断裂面,而是由成为材料的金属板的板面形成的。这在夹持第I触针11的直线部111的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及夹紧部122中也是同样的。弹簧部件13是螺旋状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13缠绕一对触针11、12双方的直线部111、121。一对触针11、12分别具有的宽幅部113、123具有比弹簧部件13的内径更宽的宽度。因此,弹簧部件13的端部由宽幅部113、123防止脱离。弹簧部件13是压缩弹簧。也就是说,弹簧部件13使一对触针11、12双方的夹紧部112、12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偏向。另外,宽幅部113、123兼有防止触针11、12从外壳2 (参照图I)的接触件孔2h脱离的功能。图I所示的外壳2的接触件孔2h形成为在接纳面2a及基板面2b开口的两端比触针11、12的宽幅部113、123更窄。因此,可以防止触针11、12从外壳2脱离。此外,图I所示的外壳2具有下侧部件21和上侧部件22这两个部件,接触件孔2h通过下侧部件21和上侧部件22双方而延伸。组装时,接触件I在外壳2的上侧部件22从下侧部件21脱离的状态下被插入至接触件孔2h。此后,上侧部件22组合至下侧部件21,由此,接触件I容纳于外壳2。
在图2所示的接触件I被外壳2 (参照图I)保持的状态下,第2触针12的夹紧部122连接至图中未显示的电路基板,第I触针11的夹紧部112被按压至电子部件P (参照图I)的电接点T。此时,接触件I的第I触针11和第2触针12沿着接触件I的全长缩短的方向即夹紧部112、122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滑动)。第I触针11的夹紧部112利用弹性力在与第2端部Illb之间夹持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第2触针12的夹紧部122利用弹性力在与第2端部121b之间夹持第I触针11的直线部111。因此,各个直线部111、121利用弹性力与对方接触件持续接触,同时平滑地滑动。这样,夹紧部112、122中的、用于与图中未显示的电路基板或电子部件P的电接点T (参照图I)以曲面接触的弯曲形状也用于保持对方触针12、11的直线部121、111的功能。在此,第I触针11的直线部121及夹紧部112不是断裂面,而是成为冲裁加工的材料的金属板的板面,与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接触。因此,接触的部分平滑,因而接触的可靠性高,而且相互损伤受到抑制。这在夹持第I触针11的直线部111的第2触针12的直线部121及夹紧部122中也是同样的。另外,形成于夹紧部122、112的弧状部122e、112e的曲面与各个直线部111、121接触。因此,直线部111、121平滑地滑动,损伤也受到抑制。被第I触针11的宽幅部113及第2触针12的宽幅部123支撑的弹簧部件13随着第I触针11及第2触针12的移动而被压缩。通过由弹簧13的压缩变形(弹性变形)引起的弹性力,第I触针11按压电接点T (参照图I)。因此,维持了第I触针11与电接点T的良好接触。[触针的倒角]
在此,说明一对触针11、12的形成。图4是放大显示图3所示的第I触针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第I触针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第I触针的侧面图和截面图。如前面说明的那样,第I触针11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更详细而言,在第I触针11的形成中,首先,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接着,对于冲裁后的部件,将冲裁加工的按压面的背面即所谓的毛刺面的边缘进行倒角。接着,关于成为夹紧部112的部分,通过以倒角后的边缘的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弯曲加工而使其弯曲,形成成为夹紧部112的部分。另外,与此同时或者在此前后,也进行弧状部112e或其他部分的弯曲加工。通过这些加工,关于第I触针11,直线部111的与第2触针12 (参照图3)的直线部121重叠的面成为按压面Fp,在作为其背面的毛刺面Fb的两侧缘形成倒角C。两侧缘上的倒角C也接着夹紧部112。S卩,在夹紧部112中,在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毛刺面Fb的两侧缘形成倒角C。第2触针12 (参照图2、图3)的形状也与5所示的第I触针11相同。在作为直线部111的与第2触针12 (参照图3)的直线部121重叠的按压面Fp的背面的毛刺面Fb的两侧缘形成倒角C。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两个直线部111、121重叠的状态下,向着外侧的四个边缘全都被倒角。该部分是由弹簧部件13包围的部分。因此,与未被倒角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弹簧部件13的直径小型化。另外,可以避免在冲裁加工中 产生的毛刺挂住弹簧部件13的情形。另外,在夹紧部112中,在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毛刺面Fb的两侧缘形成倒角C。也就是说,在夹紧部112的、第I延长部112b和第2延长部112d (参照图3)并行的部分中,向着外侧的四个边缘全都形成有倒角C。因此,夹紧部112的外径也受到抑制。这样,通过使弹簧部件13的直径小型化并且使夹紧部112的直径也小型化,外壳
2的接触件孔2h (参照图I)能够小径化。因此,插座S (参照图I)中的接触件I的窄节距化成为可能。另外,关于第I触针11,直线部111的、与第2触针12 (参照图3)的直线部121重叠的一侧成为按压面Fp。因此,如图2所示,直线部111、121彼此重叠的面在其两个边缘不产生冲裁加工所引起的毛刺。反倒是,在按压面Fp,产生由切削刃的咬入引起的压下(所谓的“塌边”),边缘具有较钝的形状。因此,直线部111、121彼此的滑动是平滑的。而且,在按压面Fp的相反侧产生的毛刺在上述的倒角工序中被除去。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说的一对触针的示例,显示了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的第I触针11及第2触针1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对触针上也可以具有形状互不相同的部分。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插座S在一列上具备8个接触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插座也可以是在一列上具有7个以下或9个以上的多个接触件的插座。
权利要求
1.一种接触件,安装在与电子部件连接的插座的外壳内,与该电子部件的电接点接触,所述接触件具备 一对触针,具有从一端部向着另一端部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相互的一端部向着相互的另一端部组合成相互的直线部重叠的姿势,并且具有从该另一端部弯曲折回且在与该另一端部之间夹持对方的该一端部的夹紧部;以及 弹簧部件,缠绕所述一对触针双方的所述直线部,使该一对触针双方的所述夹紧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偏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在将对方的所述一端部夹持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具有弯曲为弧状且向该另一端部凸起的弧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触针分别是经过冲裁加工和与相互的所述直线部重叠的一侧的面相对的背面的两侧缘的倒角加工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触针是沿着相互的所述直线部重叠的面的一侧成为按压面的方向被冲裁加工的。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触针在所述直线部的所述另一端部附近具有宽幅部,所述宽幅部形成为比该直线部的其他部分宽度更宽,防止所述弹簧部件的各一端脱离,受到由该弹簧部件引起的偏向力。
6.—种插座,是与电子部件连接的插座,具备外壳;以及 接触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与所述电子部件的电接点接触, 所述接触件具备 一对触针,具有从一端部向着另一端部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相互的一端部向着相互的另一端部组合成相互的直线部重叠的姿势,并且具有从该另一端部弯曲折回且在与该另一端部之间夹持对方的该一端部的夹紧部;以及 弹簧部件,缠绕所述一对触针双方的所述直线部,使该一对触针双方的所述夹紧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偏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制造容易且可靠性高的接触件及插座。安装于插座(S)的接触件(1)具备一对触针(11、12)和弹簧部件(13)。一对触针分别具有直线部(111、121)和夹紧部(112、122)。直线部从第1端部(111a、121a)向着第2端部(111b、121b)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关于一对触针(11、12),相互的第1端部(111a、121a)向着相互的第2端部(111b、121b)组合成相互的直线部(111、121)重叠的姿势。夹紧部从第2端部(111b、121b)弯曲折回且在与第2端部之间夹持对方的第1端部(111a、121a)。弹簧部件(13)缠绕一对触针双方的直线部(111、121)。
文档编号H01R12/51GK102842794SQ20121020687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梅村雄二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