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401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该按键机构包括一基板、至少一键帽、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一卡钩件;该至少一键帽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该至少一支撑结构连接于该基板与该至少一键帽,该至少一支撑结构用来支撑该至少一键帽于该基板之上;该卡钩件安装于该基板上,该卡钩件包括一枢接部与一卡扣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至少一支撑结构,且该卡扣部用来在该基板组装于一机壳上时卡扣于该机壳的一开孔内,藉以固定该基板于该机壳之上。本发明可提升组装便利性与组装合格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兼具良好的重工性。
【专利说明】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尤指一种易于拆装且具有重工(rework)性的按键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键盘在组装时常利用螺丝配合键盘固定结构(例如螺丝柱、螺丝孔等)将键盘固定于笔记本型计算机上,或者是利用机壳上的弹性卡钩来固定键盘。在螺丝固定机制方面,由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锁附螺丝的步骤,其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工时,且成本也相对提高;再者,笔记本型计算机在生产时,常有许多测试需进行,故当机台有问题时便需要进行维修,此时则必需卸除螺丝才能将键盘等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外部组件卸下,以便使操作人员可对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内部进行维修,如此一来便增加拆装的不便性。而在弹性卡钩固定机制方面,由于其拆卸需利用尖状物体插入卡钩处以使键盘退出,故拆卸过程中容易刮伤产品外观而导致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再者,弹性卡钩需热熔于机壳上,此装配为不可逆且不具重工性,意即若装配过程中造成弹性卡钩毁损,则整个结构件便需要更换,导致制造成本提高。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便于拆装且兼具重工性的按键机构,便为现今笔记本型计算机机构设计所需努力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拆装且具有重工性的按键机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本发明公开一种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该按键机构包括一基板、至少一键帽、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一卡钩件;该至少一键帽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该至少一支撑结构连接于该基板与该至少一键帽,该至少一支撑结构用来支撑该至少一键帽于该基板之上;该卡钩件安装于该基板上,该卡钩件包括一枢接部与一卡扣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至少一支撑结构,且该卡扣部用来在该基板组装于一机壳上时卡扣于该机壳的一开孔内,藉以固定该基板于该机壳之上。
[0006]本发明还公开该基板上形成有一凹陷部,其用来容置该卡钩件。
[0007]本发明还公开该至少一支撑结构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构件与一第二支撑构件,且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互相枢接,以形成一剪刀脚结构。
[0008]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基板且另一端枢接于该键帽,该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基板与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且另一端枢接于键帽,以使该键帽相对于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枢转时,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相对于该第二支撑构件枢转,藉以使该卡钩件的该卡扣部脱离该机壳的该开孔。
[0009]本发明还公开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为一槽孔结构,且该第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槽孔结构内。
[0010]本发明还公开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以上下夹持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
[0011]本发明还公开该至少一键帽包含有两键帽,该至少一支撑结构包含有两支撑结构,其分别用来支撑该两键帽于该基板之上,且各支撑结构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构件与一第二支撑构件,且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互相枢接,以形成一剪刀脚结构。
[0012]本发明还公开各支撑结构的该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基板且另一端枢接于该键帽,各支撑结构的该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基板与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的两端且另一端分别枢接于该键帽,以使该两键帽同时相对于相对应支撑结构枢转时,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相对于各支撑结构的该第二支撑构件枢转,藉以使该卡钩件的该卡扣部脱离该机壳的该开孔。
[0013]本发明还公开该卡钩件的该卡扣部的一端形成有一斜面结构,藉以导引该卡扣部插入该机壳的该开孔内。
[0014]本发明还公开该按键机构还包含一弹性组件,其设置于该基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组件在该键帽被下压时被带动下压触动该基板。
[0015]本发明的按键机构利用枢接于用来支撑键帽的剪刀脚结构的卡扣件将基板固定于机壳之上,因此无须如先前技术利用螺丝配合键盘固定结构(例如螺丝柱、螺丝孔等)将键盘固定于机壳上,或者是利用机壳上的弹性卡钩来固定键盘,如此一来便可提升组装便利性与组装合格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且当固定基板的卡扣件毁损时只需置换相对应按键的按键机构,而无须如先前技术需更换具有弹性卡钩的整个结构件,故其兼具良好的重工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按键机构的组立图与组件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二支撑构件与卡钩件结合的示意图。
[0018]图4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按键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按键机构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按键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2]50、100 按键机构52 基板
[0023]521凹陷部54 键帽
[0024]56支撑结构561 第一支撑构件
[0025]563第二支撑构件58 卡钩件
[0026]581枢接部583 卡扣部
[0027]5831斜面结构60 弹性组件
[0028]62机壳621 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按键机构50的组立图与组件分解示意图,按键机构50可安装于计算机主机装置上,如便携式笔记本型计算机等,其用来提供使用者按压藉以产生相对应的按键信号。按键机构50包含有一基板52、一键帽54、一支撑结构56、一^^钩件58与一弹性组件60。基板52可为一金属平板,且其上设置有开关组件(未显示于图中);键帽54设置于基板52的一侧且用来提供使用者按压;支撑结构56连接于基板52与键帽54,支撑结构56用来支撑键帽54于基板52之上,以使键帽54可相对于基板52下移动。举例来说,支撑结构56可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构件561与一第二支撑构件563,且第一支撑构件561与第二支撑构件563相枢接,以形成一可调整键帽54高度的剪刀脚结构。
[0030]再者,卡钩件58安装于基板52上,卡钩件58包含有一枢接部581与一^^扣部583,而第一支撑构件561的一端枢接于基板52且另一端枢接于键帽54,第二支撑构件563的一端枢接于基板52与卡钩件58的枢接部581且另一端枢接于键帽54。其中卡钩件58的枢接部581可为一槽孔结构,且第二支撑构件563的另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槽孔结构内。而第二支撑构件563与卡钩件58的枢接方式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举例来说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二支撑构件563与卡钩件58结合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卡钩件58的枢接部581以上下夹持的方式枢接于第二支撑构件563的另一端,意即只要是可将第二支撑构件563枢接于卡钩件58的机构设计,皆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再者,弹性组件60可为一橡胶圆柱(rubber dome),其设置于基板52与键帽54之间,弹性组件60在键帽54被下压时被带动下压变形以触动基板52的开关组件,藉以产生相对应的按键信号。此外,基板52可形成有一凹陷部521,其用来容置卡钩件58,其可藉由具有倾斜角的结构设计来达到辅助卡钩件58旋转动作的效果。
[0031]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按键机构50的组装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欲向下组装基板52于一机壳62上时,卡钩件58的卡扣部583会先接触到机壳62,以使卡钩件58在逆时针的箭头方向相对于机壳62枢转,直到基板52的底侧下压至机壳62的凹槽底端时,机壳62不再止抵卡钩件58的卡扣部583,而如图5所示卡钩件58的卡扣部583便会旋转卡扣于机壳62的一开孔621内,藉以固定基板52于机壳62之上,而达到将按键机构50组装于机壳62上的目的,其中卡钩件58的卡扣部583的一端可形成有一斜面结构5831,藉以平顺地导引卡钩件58相对于机壳62枢转且导引卡扣部583插入机壳62的开孔621内。反之,当欲将按键机构50由机壳62上拆卸下来时,可如图6所示向上扳动键帽54,以使键帽54相对于支撑结构56的第一支撑构件561与第二支撑构件563枢转,而键帽54可采取预弯曲的结构设计,故只需向上扳动键帽54即可使键帽54向斜后方退缩,进而提升拆卸的便利性;此时卡钩件58的枢接部581会连动地相对于第二支撑构件563以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使卡钩件58的卡扣部583脱离机壳62的开孔621,其中基板52的凹陷部521具有倾斜角的结构设计可平顺地导引卡扣部583枢转,且卡扣部583的斜面结构5831可导引卡扣部583脱离机壳62的开孔621,之后便可将按键机构50由机壳62上拆卸下来。
[0032]由上可知,本发明利用枢接于用来支撑键帽的剪刀脚结构的卡扣件将基板固定于机壳之上,因此无须如先前技术利用螺丝配合键盘固定结构(例如螺丝柱、螺丝孔等)将键盘固定于机壳上,或者是利用机壳上的弹性卡钩来固定键盘,如此一来便可提升组装便利性与组装合格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且当固定基板的卡扣件毁损时只需置换相对应单颗按键的按键机构,而无须如先前技术需更换具有弹性卡钩的整个结构件,故其兼具良好的重工性。而本发明卡扣于机壳的卡扣件的设置数量与位置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举例来说亦可在多个键帽下方分别设置多个卡扣件,藉以加强基板与机壳间的结合强度,其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
[0033]此外,本发明亦可设计多个按键组合共享单一卡扣件的机构设计,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按键机构100的不意图,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按键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显示按键机构100的内部组件,在图8中省略绘制两键帽54。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按键机构100包含有两键帽54、两支撑结构56与两弹性组件60,其中各支撑结构56分别用来支撑相对应的键帽54于基板52上,各弹性组件60分别设置于基板52与相对应键帽54之间。各支撑结构56包含有第一支撑构件561与第二支撑构件563,且第一支撑构件561与第二支撑构件563亦互相枢接,以形成一可调整键帽54高度的剪刀脚结构。再者,各支撑结构56的第一支撑构件561的一端枢接于基板52且另一端枢接于相对应的键帽54,各支撑结构56的第二支撑构件563的一端分别枢接于基板52与卡钩件58的枢接部581的两端且另一端分别枢接于相对应的键帽54。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动作原理,卡钩件58的卡扣部583亦可旋转卡扣于图5所示的机壳62的开孔621内,藉以固定基板52于机壳62之上。然而在此实施例中,当欲将按键机构100由机壳62上拆卸下来时,则必须同时向上扳动两键帽54,以使两键帽54同时相对于相对应支撑结构56的第一支撑构件561与第二支撑构件563枢转,如此方能使得枢接于两第二支撑构件563的卡钩件58的枢接部581枢转,藉以使卡钩件58的卡扣部脱离机壳62的开孔621,之后便可将按键机构100由机壳62上拆卸下来。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必须同时掀动两键帽54方能解除卡钩件58与机壳62间的限制状态,因此可防止使用者若不慎扳动单一键帽54而造成卸除基板52的误动作。
[0034]相比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按键机构利用枢接于用来支撑键帽的剪刀脚结构的卡扣件将基板固定于机壳之上,因此无须如先前技术利用螺丝配合键盘固定结构(例如螺丝柱、螺丝孔等)将键盘固定于机壳上,或者是利用机壳上的弹性卡钩来固定键盘,如此一来便可提升组装便利性与组装合格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且当固定基板的卡扣件毁损时只需置换相对应按键的按键机构,而无须如先前技术需更换具有弹性卡钩的整个结构件,故其兼具良好的重工性。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该按键机构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键帽,该至少一键帽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 至少一支撑结构,该至少一支撑结构连接于该基板与该至少一键帽,该至少一支撑结构用来支撑该至少一键帽于该基板之上;以及 卡钩件,该卡钩件安装于该基板上,该卡钩件包括一枢接部与一卡扣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至少一支撑结构,且该卡扣部用来在该基板组装于一机壳上时卡扣于该机壳的一开孔内,藉以固定该基板于该机壳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基板上形成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用来容置该卡钩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至少一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撑构件与一第二支撑构件,且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互相枢接,以形成一剪刀脚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基板且另一端枢接于该键帽,该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基板与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且另一端枢接于键帽,以使该键帽相对于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枢转时,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相对于该第二支撑构件枢转,藉以使该卡钩件的该卡扣部脱离该机壳的该开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为一槽孔结构,且该第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槽孔结构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以上下夹持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至少一键帽包括两键帽,该至少一支撑结构包括两支撑结构,该两支撑结构分别用来支撑该两键帽于该基板之上,且各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撑构件与一第二支撑构件,且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互相枢接,以形成一剪刀脚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各支撑结构的该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基板且另一端枢接于该键帽,各支撑结构的该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基板与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的两端且另一端分别枢接于该键帽,以使该两键帽同时相对于相对应支撑结构枢转时,该卡钩件的该枢接部相对于各支撑结构的该第二支撑构件枢转,藉以使该卡钩件的该卡扣部脱离该机壳的该开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中该卡钩件的该卡扣部的一端形成有一斜面结构,藉以导引该卡扣部插入该机壳的该开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该按键机构还包括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组件在该键帽被下压时被带动下压触动该基板。
【文档编号】H01H13/705GK103545124SQ201210270093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林佑威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