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元件和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88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元件和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元件和一种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报N0.6-9111公开的变压器中,由导电图案提供的线圈形成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且子板设置在该线圈上。由导电图案提供的线圈形成在该子板的表面上。上芯部和下芯部安装于该印刷电路板以将印刷电路板和子板夹在中间。需要在该线圈所形成于的绝缘基板的表面上确保爬电距离,这使得基板的尺寸增力口。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确保爬电距离同时又不增加绝缘基板的尺寸的感应元件和感应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感应元件包括绝缘基板、线圈、芯部、以及绝缘突出部或凹槽。线圈形成在绝缘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芯部具有被线圈缠绕的部分。绝缘突出部或凹槽在绝缘基板的所述表面上或所述表面中形成在线圈与芯部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感应装置包括外壳、绝缘基板、线圈、芯部、按压构件、以及绝缘突出部或凹槽。绝缘基板固定在外壳中。线圈形成在绝缘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芯部设置在外壳中并且具有被线圈缠绕的部分。设置按压构件用于将芯部固定至外壳。绝缘突出部或凹槽在绝缘基板的所述表面上或所述表面中形成在线圈与外壳之间。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


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而被最好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应装置的平面图;图1B为沿着图1A的线A-A截取的感应装置的截面图;图2A为沿着图1A的线B-B截取的感应装置的截面图;图2B为沿着图1A的线C-C截取的感应装置的截面图;图3A为图1A的感应装置的厚铜板的平面图;图3B为沿着图3A的线A-A截取的厚铜板的截面图;图3C为图3A的厚铜板的仰视图;图4为感应装置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爬电距离;图5A为图1A的感应装置的绝缘基板的局部截面图;图5B至图5F为图5A的绝缘基板的变型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6A至图6E为感应装置的变型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应装置。首先参照图1A、1B、2A和2B,感应装置通常由标号10表示并包括金属外壳20、绝缘基板30、初级线圈Cl、次级线圈C2、磁芯40和用作按压构件的托架90。用作感应元件的变压器T包括绝缘基板30、初级线圈Cl、次级线圈C2和芯部40。初级线圈Cl和次级线圈C2分别用作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外壳20为顶部敞开的箱形。厚铜板50和芯部40设置在外壳20中。厚铜板50用来形成初级线圈Cl和次级线圈C2。更具体地,厚铜板50具有形成初级线圈Cl的第一铜板61和形成次级线圈C2的第二铜板62。初级线圈Cl和次级线圈C2形成为缠绕芯部40。参照图3A、3B和3C,厚铜板50包括前述的绝缘基板30、第一铜板61和第二铜板62。第一铜板61结合至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或第一表面)。初级线圈Cl通过使第一铜板61图案化来提供。绝缘基板30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制成。第二铜板62结合至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或第二表面)。次级线圈C2通过使第二铜板62图案化来提供。因此,初级线圈Cl和次级线圈C2由绝缘基板30保持。如图1A、1B、2A和2B中所示,芯部40为具有E形芯部41和I形芯部42的E-1芯部。E形芯部41包括水平延伸的矩形板41A、从板41A的上侧的中央伸出的中央磁脚41B、从板41A的上侧部的端部伸出的外部磁脚41C和41D。中央磁脚41B为圆柱体,外部磁脚41C和41D为矩形柱体。I形芯部42包括水平延伸的矩形板。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以及外部磁脚41C和41D的远端面放置为与I形芯部42的下表面抵接接触,因而形成具有闭合磁路的E-1芯部。如图3A-3C所示,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30在其中央具有圆孔31,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延伸穿过该圆孔31。通过使厚铜板50的第一铜板61图案化而提供的初级线圈Cl由中心处在绝缘基板30的孔31上的导体以螺旋形形成,并且初级线圈Cl形成该导体的围绕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的多个圈。类似地,通过使厚铜板50的第二铜板62图案化而提供的次级线圈C2由中心处在绝缘基板30的孔31上的导体以螺旋形形成,并且次级线圈C2形成该导体的围绕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的单个圈。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用作芯部40被初级线圈Cl和次级线圈C2缠绕的部分。如图1A、2A、3A至3C所示,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30具有凹部32和33,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和41D分别延伸穿过凹部32和33。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30的孔31和凹部32、33形成为允许E形芯部41的磁脚(或者说,中央磁脚41B以及外部磁脚41C、41D)穿过其中。如图3C中所示,环形绝缘突出部35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初级线圈Cl的外周与绝缘基板30的外周表面之间。类似地,环形绝缘突出部36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初级线圈Cl的内周与绝缘基板30的孔31之间,如图3C中所示。环形绝缘突出部37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次级线圈C2的外周与绝缘基板30的外周表面之间,如图3A中所示。类似地,环形绝缘突出部38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次级线圈C2的内周与绝缘基板30的孔31之间,如图3A中所示。绝缘突出部35-38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制成。绝缘突出部35_38的截面为矩形,如图5A中所示,并且为无端的环形,如图3A和3C所示。绝缘突出部35-38结合至绝缘基板30。更具体地,绝缘突出部35和36具有与初级线圈Cl相同的高度,并且绝缘突出部35、36和初级线圈Cl被同时地压力结合至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类似地,绝缘突出部37和38具有与次级线圈C2相同的高度,并且绝缘突出部37、38和次级线圈C2被同时地压力结合至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在感应装置10的制造中,绝缘突出部35、36和初级线圈Cl放置为通过结合而与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间接接触,绝缘突出部37、38和次级线圈C2被放置为通过结合而与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间接接触。然后,绝缘基板30被放置于台座上。按压构件从上方被降低,用于将绝缘突出部35-38和线圈Cl、C2结合至绝缘基板30。在该情形中,如果绝缘突出部35、37直接在绝缘基板30的上下面设置并且绝缘突出部36、38也直接在绝缘基板30的上下面设置,则可容易地执行压力结合。如图1A-2B中所示,外壳20为顶部打开且由铝制成的箱的形式。E形芯部41放置于外壳20的底部的内表面上。更具体地,E形芯部41的矩形板41A设置为与外壳20的底部的内表面接触,并且中央磁脚41B和外部磁脚41C、41D从矩形板41A向上延伸。外壳20接地。外壳20在与该外壳20的四个拐角相邻并且位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的径向向外处的位置处具有固定部分71、72、73、74。固定部分71-74为圆柱形的并在与绝缘基板30的相应拐角相邻的位置处固定至外壳20的底部的内表面,如图1A中所示。厚铜板50放置于固定部分71-74上并通过螺钉80、81、82、83固定,这些螺钉延伸穿过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30并且拧入到固定部分71-74中。因此,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30固定至外壳20。即,设置于外壳20中的绝缘基板30分别通过螺钉80-83固定至外壳20的固定部分71-74。线圈Cl、C2分别形成在绝缘基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在上文讨论的结构中,厚铜板50设置于E形芯部41的矩形板41A之上,并且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延伸穿过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30的孔31。通过使第一铜板61图案化而提供的初级线圈Cl通过空气间隙与E形芯部41的矩形板41A的上表面间隔开。通过使第二铜板62图案化而提供的次级线圈C2通过空气间隙与I形芯部42的下表面间隔开。如图1B、2A和2B中所示,也用作覆盖部的托架90通过螺钉85安装在外壳20上,以覆盖外壳20的开口。托架90的弹性力将I形芯部41向下推因而将I形芯部42压靠在E形芯部41上。S卩,芯部40被上下按压,并固定于外壳20上。因此,设置于外壳20中的芯部40通过托架90的按压力固定至外壳20。应当指出,在图1A中省略了在图1B、2A和2B中示出的托架90和I型芯部42的图示。如图1B和2A中所示,绝缘突出部36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之间,绝缘突出部38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线圈C2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之间。此外,绝缘突出部35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41D之间,绝缘突出部37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线圈C2与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41D之间。此外,绝缘突出部35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绝缘突出部37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绝缘突出部35-38设置在线圈Cl、C2与芯部40之间。下文将描述感应装置10的操作。在组装该感应装置10时,准备外壳20、厚铜板50,E形芯部41、1形芯部42和托架90。首先,E形芯部41被放置于外壳20的底部的内表面上。随后,厚铜板50被放置到外壳20的固定部分71-74上并分别通过螺钉80_83固定到固定部分71-74上。在该状态下,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和外部磁脚41C、41D分别延伸穿过厚铜板50的孔31和凹部32、33。接着,I形芯部42被放置到E形芯部41上。托架90通过螺钉85安装到外壳20上以覆盖外壳20的开口。托架90的弹性力将I形芯部42向下推。因此,I形芯部42被牢固地保持在E形芯部41上。在感应装置10已经由此组装好后,电流经过感应装置10的初级线圈Cl和次级线圈C2。随着电流的通过,初级线圈Cl (或第一铜板61)和次级线圈C2(或第二铜板62)产生热量。该热量从线圈Cl和C2释放到外部空气。芯部40的热量从E形芯部41释放到外壳20。下文将参照图4描述在感应装置10中是如何确保爬电距离的。现在,将计算初级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之间的爬电距离。初级线圈Cl与绝缘突出部36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I表示,绝缘突出部36的水平厚度由L2表示,绝缘突出部36与绝缘基板30的内壁面(或孔31)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3表示。此外,绝缘基板30的内壁面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4表示,绝缘突出部36的高度由L5表示。因而,初级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IB之间的爬电距离由下式表示。L1+L5+L2+L5+L3+L4也就是说,如果在绝缘基板30上没有绝缘突出部(例如绝缘突出部36),则爬电距离为L1+L2+L3+L4,该爬电距离比上面的爬电距离小绝缘突出部36的高度(L5)的两倍。然而,在绝缘基板30上形成有绝缘突出部36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不仅通过初级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之间的水平距离确保了爬电距离,还通过等于绝缘突出部36的高度(L5)的两倍(或2 * L5)的距离确保了该爬电距离,以使得初级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IB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缩短。现在将计算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通过绝缘基板30的孔31的爬电距离。次级线圈C2与和绝缘突出部38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ll表示,绝缘突出部38的水平厚度由L12表示,绝缘突出部38与绝缘基板30的内壁面(或孔31)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13表示。此外,绝缘突出部38的高度由L15表示,绝缘基板30的厚度由L16表示。因此,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爬电距离由下式表示。L1+L5+L2+L5+L3+L16+L13+L15+L12+L15+L1I也就是说,如果在绝缘基板30上没有绝缘突出部(例如绝缘突出部36和38),则爬电距离为L1+L2+L3+L16+L13+L12+L11,该爬电距离比上面的爬电距离小绝缘突出部36的高度(L5)的两倍以及绝缘突出部38的高度(L15)的两倍。然而,在绝缘基板30上形成有绝缘突出部36和38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不仅通过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通过绝缘基板30的孔31的距离确保了爬电距离,还通过等于绝缘突出部36和38的高度(L5、L15)的两倍(或2 * L5+2 * L15)的距离确保了该爬电距离,以使得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通过绝缘基板30的孔31的距离可缩短。现在将计算初级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的爬电距离。初级线圈Cl与绝缘突出部35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21表示,绝缘突出部35的水平厚度由L22表示,绝缘突出部35与绝缘基板30的外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23表示。此外,绝缘基板30的外周面与外壳20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24表示,绝缘突出部35的高度由L25表示。因此,初级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的爬电距离由下式表示。L21+L25+L22+L25+L23+L24也就是说,如果在绝缘基板30上没有绝缘突出部(例如绝缘突出部35),则爬电距离为L21+L22+L23+L24,该爬电距离比上面的爬电距离小绝缘突出部35的高度(L25)的两倍。然而,在绝缘基板30上形成有绝缘突出部35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不仅通过初级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的水平距离确保了爬电距离,还通过等于绝缘突出部35的高度(L25)的两倍(或2 * L25)的距离确保了该爬电距离,以使得初级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缩短。现在将计算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通过绝缘基板30的外周面的爬电距离。次级线圈C2与绝缘突出部37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31表示,绝缘突出部37的水平厚度由L32表示,绝缘突出部37与绝缘基板30的外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33表示。此外,绝缘突出部37的高度由L35表示。因此,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爬电距离由下式表不。L21+L25+L22+L25+L23+L 16+L33+L35+L32+L35+L31也就是说,如果在绝缘基板30上没有绝缘突出部(例如绝缘突出部35和37),则爬电距离为L21+L22+L23+L16+L33+L32+L31,该爬电距离比上面的爬电距离小绝缘突出部35的高度(L25)的两倍以及绝缘突出部37的高度(L35)的两倍。然而,在绝缘基板30上形成有绝缘突出部35和37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不仅通过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通过绝缘基板30的外周面的距离确保了爬电距离,还通过等于绝缘突出部35和37的高度(L25、L35)的两倍(或2 * L25+2 * L35)的距离确保了该爬电距离,以使得初级线圈Cl与次级线圈C2之间的通过绝缘基板30的外周面的距离可缩短。对于次级线圈C2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1B之间的爬电距离,情况同样如此,这是因为绝缘突出部38形成在次级线圈C2与E形芯部41的中央磁脚4IB之间。对于次级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的爬电距离,情况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绝缘突出部37形成在次级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对于初级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41D之间的爬电距离,情况还是如此,这是因为绝缘突出部35形成在初级线圈Cl与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41D之间。对于次级线圈C2与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41D之间的爬电距离,情况也还是如此,这是因为绝缘突出部37形成在次级线圈C2与E形芯部41的外部磁脚41C、41D之间。如果在感应装置10中没有绝缘突出部35-38,则难以维持相对于外壳20独立地固定在感应装置10中的线圈Cl、C2和芯部40之间的距离。然而,提供绝缘突出部35-38有助于确保爬电距离。更具体地,虽然被螺钉80-83固定在外壳20中的绝缘基板30难以在外壳20中以其精确的水平位置设置,但提供绝缘突出部35-38有助于确保爬电距离。SP,在不增加绝缘基板30的情况下通过绝缘突出部35-38确保了爬电距离。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用作感应元件的变压器T包括绝缘基板30、初级线圈Cl、次级线圈C2、芯部40和绝缘突出部35-38。绝缘突出部35和36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初级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绝缘突出部37和38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次级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因此,在不增加绝缘基板30的投影面积(或尺寸)的情况下通过绝缘突出部35-38增加了芯部40与各个线圈Cl、C2之间的爬电距离。因此,在不增加绝缘基板30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了变压器T的爬电距离。也就是说,在不增加每个铜板61、62的图案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确保了变压器T的爬电距离。因此,厚铜板50的尺寸可被减小,并且因此减小了诸如变压器之类的部件的尺寸。(2)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上形成于初级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的绝缘突出部35和36以及在绝缘基板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于次级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的绝缘突出部37和38而确保了芯部40与各个线圈Cl、C2之间的爬电距离。在产生相当大的功率的开关电源领域,已经发展了厚铜板。在厚铜板中,铜图案被固定在基板上移允许高电流流过。因此,已经实现了便宜的板。厚铜板使得电路元件的连接以及变压器的线圈的形成成为可能。在设计使用这种厚铜板的感应装置时,为了成功的绝缘,需要确保厚铜板的铜图案之间的爬电距离。虽然爬电距离通常可以通过在铜图案之间提供足够大以用于绝缘的距离而确保,但该距离的设置导致厚铜板的尺寸增大。然而,在变压器T包括具有绝缘突出部的厚铜板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不增大厚铜板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变压器T的爬电距离,这使得可以减小厚铜板的尺寸。(3)在该感应装置10中,在绝缘基板3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形成于外壳20与各个线圈Cl、C2之间的绝缘突出部35和37在没有增大绝缘基板30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了外壳20与各个线圈Cl、C2之间的爬电距离。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下文举例说明的多种方式来实施。虽然如图5A中所示,绝缘突出部37(35、36、38)的截面为矩形,但也可使用图5B中示出的截面为圆形的绝缘突出部100。如图5C中所示,可使用截面为三角形的绝缘突出部101。根据本发明的绝缘突出部的截面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这些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梯形或星形。如图中所示,可使用具有双突出部的绝缘突出部102。在该情形下,这两个突出部102AU02B—体形成,从而构成绝缘突出部102。可使用具有任何其他多个突出部的绝缘关出部。如图5E中所示,可通过将绝缘构件112装配到延伸穿过绝缘基板30的孔111中而形成绝缘突出部110。替代性地,可通过将绝缘构件插入到延伸穿过绝缘基板30的孔中并使用树脂将该绝缘构件固定至绝缘基板30而形成绝缘突出部。
作为在绝缘基板30上形成绝缘突出部37(35、36、38)的替代,可在绝缘基板30中形成凹槽120,如图5F中所示。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中,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两个表面上,但线圈C可仅仅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一个表面上,如图6A和6B所示。参见图6A,绝缘突出部38 (或凹槽)和37 (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仅仅绝缘突出部38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与芯部4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仅仅绝缘突出部37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参见图6B,绝缘突出部36 (或凹槽)和35(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仅仅绝缘突出部36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与芯部4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仅仅绝缘突出部35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绝缘突出部35-38 (或凹槽)的设置在不增加绝缘基板30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了线圈C1、C2与芯部40或外壳20之间的爬电距离。如图6C中所示,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绝缘突出部38 (或凹槽)和37 (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并且绝缘突出部36 (或凹槽)和35 (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当绝缘突出部38 (或凹槽)和37 (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时,仅仅绝缘突出部36或35 (或凹槽)可以分别在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或者在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当绝缘突出部36 (或凹槽)和35(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时,仅仅绝缘突出部38或37 (或凹槽)可以分别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或者在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当仅仅绝缘突出部38或37 (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或者在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时,仅仅绝缘突出部36或35 (或凹槽)可以分别在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或者在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绝缘突出部35-38(或凹槽)的设置在不增加绝缘基板30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了线圈Cl、C2与芯部40或外壳20之间的爬电距离。如图6D中所示,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绝缘突出部38 (或凹槽)和37 (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仅仅绝缘突出部38(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仅仅绝缘突出部37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2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如图6E中所示,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绝缘突出部36 (或凹槽)和35(或凹槽)分别在线圈C2与芯部40之间以及在线圈C2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仅仅绝缘突出部36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l与芯部4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替代性地,在线圈Cl和C2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相应表面上的感应元件中,仅仅绝缘突出部35 (或凹槽)可以在线圈Cl与外壳20之间形成在绝缘基板30的其上形成有线圈Cl的表面上(或该表面中)。绝缘突出部35-38(或凹槽)的设置在不增加绝缘基板30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了线圈C1、C2与芯部40或外壳20之间的爬电距离。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结合至厚铜板50的绝缘基板的铜板可由铝板代替。该厚铜板可由印刷电路板代替。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感应装置10具有变压器,但它可被构造为具有电抗器而不是变压器。更具体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设置于绝缘基板的相反的表面上并彼此电连接,从而形成电抗器。在该实施方式中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制成的绝缘突出部35-38可由树脂和/或橡胶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元件(T),包括: 绝缘基板(30);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C);以及 芯部(40),所述芯部(40)具有被所述线圈(C)缠绕的部分(41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表面上或所述表面中,在所述线圈(C)与所述芯部(40)之间形成有绝缘突出部(35-38、100-102、110)或凹槽(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元件(T),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突出部(100)的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元件(T),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突出部(101)的截面为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元件(T),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突出部(102)具有双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元件(T),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绝缘构件(112)装配到延伸通过所述绝缘基板(30)的孔(111)中而形成所述绝缘突出部(110)。
6.一种感应装置(10),包括: 外壳(20); 固定在所述外壳(20)中的绝缘基板(30);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C); 芯部(40),所述芯部(40)设置在所述外壳(20)中并且具有被所述线圈(C)缠绕的部分(41B);以及 用于将所述芯部(40)固定至所述外壳(20)的按压构件(90);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表面上或所述表面中,在所述线圈(C)与所述外壳(20)之间形成有绝缘突出部(35-38、100-102、110)或凹槽(120)。
全文摘要
一种感应元件,包括绝缘基板、线圈、芯部、以及绝缘突出部或凹槽。所述线圈形成在绝缘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芯部具有被线圈缠绕的部分。该绝缘突出部或凹槽在绝缘基板的所述表面上或所述表面中形成在线圈与芯部之间。
文档编号H01F27/06GK103177852SQ20121056465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谢尔盖·莫伊谢耶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