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77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
背景技术
立式注条机是生产线缆的主要设备,其中立式注条机机颈是用于连接注条机的螺筒与挤塑主机机头的装置。现有的立式注条机机颈采用一体式结构,机颈与螺筒的端面采用法兰形式连接,法兰与螺筒的端面间加铜垫片保证连接的密封性;机颈与主机机头上的注条孔的连接通过带有锥度的过渡嘴完成,通过立式注条机自身重量及机械力保证过渡嘴与机颈的锥度配合面的密封性。目前现有的立式注条机机颈存在以下问题为保证轴向截面尺寸均匀过渡且机颈 长度尽量短的前提下,致使机颈加热直径较小和内部流道的截面缩减比率较大;实际使用中,机颈拆卸和清理困难;机颈与螺筒的加热效率不匹配,注条机低速和高速运行时对机颈加热温度的要求差别较大,易出现焦料、塑料硬化现象,加大了操作的控制难度;注条机高速运行时,挤出压力大,过渡嘴与机颈锥度配合面处漏料严重;长期使用下机颈法兰磨损明显,其与螺筒端面的密封性下降,易出现漏料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其目的是使机颈的加热效率与螺筒的加热效率相匹配,避免出现焦料、塑料硬化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包括机颈本体和设在机颈本体上的加热圈,所述的机颈本体包括注条嘴和圆柱形的机颈主体,所述的加热圈设在机颈主体的外圆周上。所述的注条嘴和机颈主体之间通过联结锁紧套连接固定。所述的机颈主体与注条机的螺筒之间设有分流板,所述的分流板的外圆周面与机颈主体的凹槽圆周面相贴合。所述的分流板的外圆周面对应机颈主体和螺筒之间的间隙位置设有凹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加热圈套在圆柱形的机颈主体上,力口大了加热面,使机颈的加热效率与螺筒的加热效率相匹配,避免出现焦料、塑料硬化现象,
产品质量稳定。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注条机机颈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联结锁紧套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1.螺筒、2.螺栓、3.分流板、30.凹环、4.机颈主体、5.加热圈、6.注条嘴、60.螺纹、7.联结锁紧套、7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包括机颈本体和设在机颈本体上的加热圈5,机颈本体包括注条嘴6和圆柱形的机颈主体4,加热圈5设在机颈主体4的外圆周上。注条嘴6与主机机头之间通过螺纹60连接,机颈主体4与螺筒I之间通过螺栓2连接。其中,注条嘴6和机颈主体4之间通过联结锁紧套7连接固定,为了便于安装拆卸,在联结锁紧套7上设有凹槽70。优选的,所述的机颈主体4与注条机的螺筒I之间设有分流板3,所述的分流板的外圆周面与机颈主体的凹槽圆周面相贴合,分流板的外圆周面加工精度高,连接密封性好,更换方便,成本低。 进一步的,在更换分流板时,分流板和机颈主体之间通过塑胶粘合在一起,拆卸不方便。为了便于拆卸分流板3,所述的分流板3的外圆周面对应机颈主体和螺筒之间的间隙位置设有凹环30。在本实用新型中,螺筒和机颈主体以及注条嘴内部流道截面缩减比例均匀过渡,确保挤出压力稳定,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加热圈套在圆柱形的机颈主体上,加大了加热面,使机颈的加热效率与螺筒的加热效率相匹配,避免出现焦料、塑料硬化现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包括机颈本体和设在机颈本体上的加热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颈本体包括注条嘴(6)和圆柱形的机颈主体(4),所述的加热圈(5)设在机颈主体(4)的外圆周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注条机机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条嘴(6)和机颈主体(4)之间通过联结锁紧套(7)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立式注条机机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颈主体(4)与注条机的螺筒(I)之间设有分流板(3),所述的分流板(3)的外圆周面与机颈主体(4)的凹槽圆周面相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注条机机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3)的外圆周面对应机颈主体(4)和螺筒(I)之间的间隙位置设有凹环(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注条机机颈,包括机颈本体和设在机颈本体上的加热圈,所述的机颈本体包括注条嘴和圆柱形的机颈主体,所述的加热圈设在机颈主体的外圆周上。加热圈套在圆柱形的机颈主体上,加大了加热面,使机颈的加热效率与螺筒的加热效率相匹配,避免出现焦料、塑料硬化现象,产品质量稳定。
文档编号H01B13/00GK202572935SQ20122014621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徐正群, 陈裕, 罗和宝, 周晓斌 申请人: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