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43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向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系统开关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换向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换向开关所采用的正、反转机构,基本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电子类正、反转机构通过电子线路联接实现电机(马达)正、反转功能;第二类,机械类正、反转通过机械结构联接实现电机(马达)正、反转功能; 前者由于成本高昂,应用极少;后者因为成本较低、易实现,应用广泛。其中,机械类正、反转的机构又包括侧面接触型相对于正、反转联接部件的工作部位,输入端I、输入端2及输出端I、输出端2的对应工作部位都在其侧面。这种类型的正、反转机构存在如下的问题每条回路(例输入端I (2),正、反转联接部件,输出端1(2)构成正、反转一条回路)都通过单独一个正、反转联接部件连通,即每路回路的联接接触点都是单一的。众所周知,在每条回路的联接部位,存在接触电阻,在材料相同、接触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电阻越大,回路的内阻(回路内阻=材料内阻+接触电阻)就越大,通电情况下,内阻越大,发热量就越高。另外,在通电工作状态下,开关不可避免需要承受一定的冲击和振动,单一的联接接触点容易使接触部位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从而发热严重,影响开关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开关,以解决现有侧面接触型的换向开关的换向回路内阻大、容易发热,而且抗冲击和抗振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及设置在开关本体上的成对设置并相互独立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每对中包括一个输入端子和一个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一个输入端子通过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与一个输出端子连通或断开,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同步运动地设置。进一步地,输入端子包括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包括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入端子以及第二输出端子沿开关本体的周向顺次设置;换向连接体包括第一组换向连接体和第二组换向连接体,第一输入端子可选择地通过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或通过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二输出端子相连,第二输入端子可选择地通过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或通过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二输出端子相连。进一步地,第一组换向连接体包括沿开关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换向连接体和第二换向连接体,第二组换向连接体包括沿开关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换向连接体和第四换向连接体。进一步地,开关本体内设置有转子安装槽,转子安装槽内设置有换向转子,换向连接体设置在换向转子的侧壁上。[0012]进一步地,换向转子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换向连接体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的相互独立的连接体安装卡槽,每个换向连接体相应地设置在一个连接体安装卡槽内。进一步地,换向转子的第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二连接体安装卡槽,第一换向连接体和第二换向连接体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二连接体安装卡槽内;换向转子的第二侧设置有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第三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四连接体安装卡槽,第三换向连接体和第四换向连接体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四连接体安装卡槽内。进一步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位于开关本体的外侧,且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通过位于开关本体内的输入端子连接体和输出端子连接体与换向连接体相连,输入端子连接体和输出端子连接体位于换向转子的外表面与转子安装槽的内侧壁之间。进一步地,换向连接体为U形的换向连接体,连接体安装卡槽为U形槽,U形的换向连接体的弧形底部与输入端子连接体和/或输出端子连接体相连。进一步地,换向转子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换向转子转动的换向手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及设置在开关本体上的成对设置并相互独立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每对中包括一个输入端子和一个输出端子,其中,一个输入端子通过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与一个输出端子连通或断开,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同步运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开关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实现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的连通和断开,增加了换向连接体与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换向开关的承载电流的能力;同时,由于触点增多,在通电工作时,能保证接触可靠性,有效抗击冲击和振动对开关性能的影响。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换向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换向开关处于第一方向连通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换向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换向转子与换向连接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两组换向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60及设置在开关本体60上的成对设置并相互独立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每对中包括一个输入端子和一个输出端子,一个输入端子通过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与一个输出端子连通或断开,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同步运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开关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实现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的连通和断开,增加了换向连接体与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换向开关的承载电流的能力;同时,由于触点增多,在通电工作时,能保证接触可靠性,有效抗击冲击和振动对开关性能的影响。输入端子包括第一输入端子11和第二输入端子31 ;输出端子包括第一输出端子21和第二输出端子41,第一输入端子11、第一输出端子21、第二输入端子31以及第二输出端子41沿开关本体60的周向顺次设置;换向连接体包括第一组换向连接体和第二组换向连接体,第一输入端子11可选择地通过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一输出端子21相连或通过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二输出端子41相连,第二输入端子31可选择地通过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一输出端子21相连或通过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与第二输出端子41相连。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组换向连接体可以包括沿开关本体60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换向连接体51和第二换向连接体53,第二组换向连接体可以包括沿开关本体60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换向连接体52和第四换向连接体54。每个换向连接体之间都是互不连通的。实际上,每组换向连接体的中的换向连接体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换向连接体的数量,但是受到开关本体60的体积的限制,随着每组中换向连接体的数量的增加,每个换向连接体的沿开关本体6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宽度就要相应地减小,虽然单独的换向连接体的宽度变小了,每组换向连接体的两端与输入端子连接体或输出端子连接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触点还是增加了,还是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换向开关的稳定性。当然,如果开关本体60的体积允许,每个换向连接体的宽度也不一定要减小,这还要取决于具体尺寸的限制。具体地说,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位于开关本体60的外侧,且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通过位于开关本体60内的输入端子连接体和输出端子连接体与换向连接体相连。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实现换向的功能,开关本体60内设置有转子安装槽,转子安装槽内设置有换向转子70,换向连接体设置在换向转子70的侧壁上,输入端子连接体和输出端子连接体位于换向转子70的外表面与转子安装槽的内侧壁之间。换向转子7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换向连接体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的相互独立的连接体安装卡槽,每个换向连接体相应地设置在一个连接体安装卡槽内。相应地,换向转子70的第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二连接体安装卡槽,第一换向连接体51和第二换向连接体53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二连接体安装卡槽内;换向转子70的第二侧设置有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第三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四连接体安装卡槽,第三换向连接体52和第四换向连接体54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四连接体安装卡槽内。换向连接体为U形的换向连接体,连接体安装卡槽为U形槽,U形的换向连接体的底部与输入端子连接体和/或所述输出端子连接体相连。换向转子7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换向转子70转动的换向手柄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每组换向连接体都不能同时连接一个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即不能够形成一条连通回路。例如,如图I所示,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仅与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体20相连,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仅与第二输出端子连接体40相连。当需要换向开关处于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旋转换向转子70使换向开关在第一个方向连通第一输入端子11与第一输出端子21之间通过第一换向连接体51和第二换向连接体53连通;第二输入端子31与第二输出端子41之间通过第三换向连接体52和第四换向连接体54连通;需要实现换向连接时,可以再旋转换向转子70使换向开关在第二个方向连通第一输入端子11与第二输出端子41之间通过第三换向连接体52和第四换向连接体54连通,第二输入端子31与第一输出端子21之间通过第一换向连接体51和第二换向连接体53连通。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决换向开关的换向连接体与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之间接触面积小、内阻大、抗冲击和抗振动性能差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上述在将换向连接体设置在开关本体60的侧面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将换向连接体设置在开关本体60的一端的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换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60)及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60)上的成对设置并相互独立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每对中包括一个所述输入端子和一个所述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输入端子通过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与一个所述输出端子连通或断开,多个相互独立的所述换向连接体同步运动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端子包括第一输入端子(11)和第二输入端子(31); 所述输出端子包括第一输出端子(21)和第二输出端子(41),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1)、所述第一输出端子(21)、所述第二输入端子(31)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子(41)沿所述开关本体(60)的周向顺次设置; 所述换向连接体包括第一组换向连接体和第二组换向连接体,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1)可选择地通过所述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21)相连或通过所述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41)相连,所述第二输入端子(31)可选择地通过所述第一组换向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21)相连或通过所述第二组换向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4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换向连接体包括沿所述开关本体¢0)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换向连接体(51)和第二换向连接体(53),所述第二组换向连接体包括沿所述开关本体¢0)的厚度方平行设置的第三换向连接体(52)和第四换向连接体(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60)内设置有转子安装槽,所述转子安装槽内设置有换向转子(70),所述换向连接体设置在所述换向转子(70)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转子(7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换向连接体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的相互独立的连接体安装卡槽,每个所述换向连接体相应地设置在一个所述连接体安装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转子(70)的第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二连接体安装卡槽,所述第一换向连接体(51)和所述第二换向连接体(5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安装卡槽和所述第二连接体安装卡槽内; 所述换向转子(70)的第二侧设置有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第三连接体安装卡槽和第四连接体安装卡槽,所述第三换向连接体(52)和所述第四换向连接体(5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体安装卡槽和所述第四连接体安装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位于所述开关本体¢0)的外侧,且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分别通过位于所述开关本体(60)内的输入端子连接体和输出端子连接体与所述换向连接体相连,所述输入端子连接体和所述输出端子连接体位于所述换向转子(70)的外表面与所述转子安装槽的内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连接体为U形的换向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安装卡槽为U形槽,所述U形的换向连接体的弧形底部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体和/或所述输出端子连接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转子(7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换向转子(70)转动的换向手柄(7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及设置在开关本体上的成对设置并相互独立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每对中包括一个输入端子和一个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一个输入端子通过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与一个输出端子连通或断开,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同步运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开关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换向连接体实现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的连通和断开,增加了换向连接体与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换向开关的承载电流的能力;同时,由于触点增多,在通电工作时,能保证接触可靠性,有效抗击冲击和振动对开关性能的影响。
文档编号H01H1/58GK202662473SQ20122024455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蔡颖杰 申请人: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