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防脱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805阅读:18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座防脱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座防脱扣。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PDU针对的客户大多是一些大型的运营商、集成商或者说是与这些客户群体有关联的大型机房项目等,机房设备价格昂贵且设备往往针对的是不同的客户群体,所以一但出现断电情况后果非常严重。传统的IEC320C13插座没有采用防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人员的误操作或者不经意的接触中往往会造成IEC320 C14插 头脱落,另外,各种震动的影响以及IEC320 C13插座内部铜片本身弹性变形,也会出现插头松动的情况,甚至出现插头脱落,在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的同时,给客户亦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防止插头脱离,出现了 IEC C13插座的防脱扣结构,但是,以往这些防脱扣结构大多结构简单,仅仅是在原来基础上加装一个弹性挂钩。这种结构比传统的IEC320 C13插座稍有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使用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传统IEC320 C13插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现有的防脱扣结构原理是利用弹性挂钩钩挂在IEC320 C14插头的上部,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误操作或者触碰动作会造成弹性挂钩脱落,继而造成IEC320 C14插头的脱落。同时,现有的防脱扣结构也会因为弹性挂钩弹性减弱而脱落,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防脱扣,解决电源插头在工作中从插座上脱离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插件和限位结构;所述面板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IEC320C 13插座安装孔,平行设置在该面板上部两侧的插槽,所述插座安装孔包括与插座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台阶;所述插件呈Π形,该插件I!形的两翼与所述面板的插槽滑动导向配合,该插件ΓΙ形的内侧包括与插头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边;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插件与所述面板之间并保持所述插件处于限位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插槽内的弹簧、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与该弹簧一端配合的向外折边、设置在所述面板插槽一端与该弹簧另一端配合的挡边,所述弹簧处于受压状态;该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上侧面和或下侧面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面板插槽对应于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的插槽端与该凸起配合的折边,该凸起包括与所述插槽折边导入配合的倾斜面和与所述插槽折边限位配合的竖直面。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底面的凹槽A和设置在所述插槽底面在所述插件与插头限位配合时与所述凹槽A配合限位的凸起A ;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底面的凸起B和设置在所述插槽底面在所述插件与插头限位配合时与所述凸起B配合限位的凹槽B。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中,所述面板包括设置在其相对两侧面与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相对两侧面的导向凸起和设置在所述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侧壁上与该导向凸起对应配合的导向槽。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相对两侧面的导向槽和设置在所述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侧壁上与该导向槽对应配合的导向凸起。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中,所述插件包括设置在其ΓΙ形横向边上的推拉槽。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I.防脱扣的插件从横向与插头的对应结构限位配合,插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保证插件对插头可靠限位,大大提高了防止插头脱出插座的工作可靠性;2.插座防脱扣插件需经外力作用才能打开,避免了人为误操作导致插头脱落情况的发生;3.插座防脱扣两侧设置与安装槽配合的导向结构,可方便地安装在安装槽中,为实现大批量、集成化的插座防脱结构提供了良好基础;4.插座防脱扣可实现半自动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5.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插座防脱扣的面板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防脱扣的面板横向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防脱扣的面板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防脱扣的插件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防脱扣的插件仰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座防脱扣的弹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防脱扣包括面板I、插件2和限位结构。面板I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IEC320C13插座安装孔11,平行设置在该面板上部两侧的插槽16,插座安装孔11包括与插座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台阶17。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阶17采用连续的环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台阶17可以采用间隔设置的几个支点,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插件2呈门形,插件2的[I形两翼21与面板I的插槽16滑动导向配合,插件Π形两翼的内侧包括与插头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边。插头与插座插接配合后,通过插件2的限位边与插头结构的配合,实现对插头的限位,防止插头从插座中脱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边设置在插件2的Γ1形两侧翼边上(如图四中的边2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插件2的限位边设置在插件2Γ1形连接其两侧翼的横向边上,或同时设置在插件211形两侧翼上及连接其两侧翼的横向边上。限位结构设置在插件2与面板I之间并保持插件2处于限位位置。限位结构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结构I、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插槽16内的弹簧3、设置在插件两翼开口端与弹簧3的一端配合的向外折边23、设置在面板插槽16—端与弹簧3的另一端配合的挡边14,弹簧3处于受压状态。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插件2两翼开口端上侧面和或下侧面的凸起25(图5中仅示出了设置在插件2两翼开口端上侧面的实施例)和设置在面板插槽对应于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的插槽端与该凸起25配合的折边(图中未示出),该凸起25包括与插槽折边导入配合的倾斜面和与插槽折边限位配合的竖直面。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I的两侧插槽16内均设置弹簧3。在其他实施例中,仅在面板I的一侧插槽16内均设置弹簧3,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2、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插件2的两翼开口端底面的凹槽A (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面板I插槽底面在插件2与插头限位配合时与凹槽A配合限位的凸起A (图中未示出)。或者,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插件两翼开口端底面的凸起B和设置在插槽底面在插件与插头限位配合时与凸起B配合限位的凹槽B。凹槽和凸起可同时设置在面板I、插件2的两侧,也可仅设置在面板I、插件2的一侧。为了便于插座防脱扣结构的安装,在面板I相对的两侧面与安装插座防脱扣的安装槽之间设置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I的相对两侧面的导向凸起15和设置在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侧壁上与该导向凸起15对应配合的导向槽。或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I相对两侧面的导向槽和设置在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侧壁上与该导向槽对应配合的导向凸起。为了方便将插件2从面板的插槽16中抽出的操作,在插件2的0形横向边上设置推拉槽24。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插件和限位结构; 所述面板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IEC320 C13插座安装孔,平行设置在该面板上部两侧的插槽,所述插座安装孔包括与插座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台阶; 所述插件呈Fl形,该插件η形的两翼与所述面板的插槽滑动导向配合,该插件Fl形的内侧包括与插头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边; 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插件与所述面板之间并保持所述插件处于限位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插槽内的弹簧、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与该弹簧一端配合的向外折边、设置在所述面板插槽一端与该弹簧另一端配合的挡边,所述弹簧处于受压状态;该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上侧面和或下侧面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面板插槽对应于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的插槽端与该凸起配合的折边,该凸起包括与所述插槽折边导入配合的倾斜面和与所述插槽折边限位配合的竖直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底面的凹槽A和设置在所述插槽底面在所述插件与插头限位配合时与所述凹槽A配合限位的凸起A ; 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两翼开口端底面的凸起B和设置在所述插槽底面在所述插件与插头限位配合时与所述凸起B配合限位的凹槽B。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设置在其相对两侧面与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之间的连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相对两侧面的导向凸起和设置在所述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侧壁上与该导向凸起对应配合的导向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相对两侧面的导向槽和设置在所述插座防脱扣安装槽侧壁上与该导向槽对应配合的导向凸起。
7.如权利要求I至6之一所述的插座防脱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包括设置在其[I形横向边上的推拉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座防脱扣,包括面板、插件和限位结构;面板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插座安装孔,平行设置在面板上部两侧的插槽,插座安装孔包括与插座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台阶;插件呈形,插件形的两翼与面板的插槽滑动导向配合,插件形的内侧包括与插头对应结构配合的限位边;限位结构设置在插件与面板之间并保持插件处于限位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插件从横向与插头限位配合,限位结构保证插头对插座可靠限位,工作可靠,并防止人为误操作导致插头脱落;插座防脱扣通过导向结构可方便地安装在安装槽中,便于大批量、集成化安装插座防脱结构;插座防脱扣可实现半自动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695854SQ20122026916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杨国军 申请人:深圳市昌遂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