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收纳的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960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收纳的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设备周边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移动设备至计算机或者主机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移动设备,例如手机、数码产品、移动电子产品,与计算机或者主机进行数据传输时,往往需要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现有的连接线大部分为挠性导线,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经常用卷绕方式收纳连接线,然而,这种收纳方式使用不是很方便,且长时间收纳后再使用时,挠性导线容易维持卷曲状态难以恢复原状,同时,长时间卷绕收纳的连接线也容易因过度弯折而折断,造成短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2103290U公开一种“USB连接线、连接端子及接头”,该 USB连接线包括线缆(110)及USB接口,还包括连接端子(130),第一连接端(131)连接线缆(110)的第二端(112),第二连接端(132)上有一接口部(140,240),为沿着连接端子(130)轴线从第二连接端(132)的端面向连接端子(130)内部凹陷的空间,在接口部(140, 24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接口磁铁(150)。此USB连接线在收纳时,由于中间的连接线缆比较长,需要手工缠绕,这样导致收纳过程比较复杂,同时长时间的缠绕也容易损坏连接线缆,导致整个连接线不能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技研发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547030Y公开一种“收缩型充电连接线”,其主要包括壳体和连接线,壳体内安装有与壳体活动连接的转动盘,连接线绕在转动盘上,且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延伸出壳体外。采用这种装置后,当使用时可将连接线由壳体内拉出,当使用完毕后又可将连接线收回到壳体内,以便于使用者携带或放置。此装置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连接线打结,但是其结构复杂,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连接线置于壳体内,容易出现连接线卡在壳体内无法抽出的情况,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易卡线、勿需手工缠绕、收纳过程简单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包括线体,所述线体两端均设置用于充电或数据输出输入的接头,所述接头上设置用于将所述线体两端的接头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线体一端设置第一接头,另一端设置第二接头,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分别设置可相互吸附的磁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呈滑槽式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一侧的子母扣的子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一侧的子母扣的母扣,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为一体。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一侧的魔术贴公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一侧的魔术贴母面,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粘接为一体。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磁铁,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相互吸引。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相互吸引。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的侧边,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两端均弯折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端部向内弯折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两第二挡边之间设置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垂直设置固定板和滑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的一侧,所述滑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优选的,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固定板的宽度相等,且均大于所述通道的尺寸,小于两所述第一挡边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线体两端的接头上设置可将接头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装置,此连接装置采用磁铁、子母扣、魔术贴等简单有效的结构,在不使用连接线时,可将其快速简便的进行收纳,不需要进行手工缠绕,有效的防止连接线的损坏,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此连接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以使制造成本低廉,且不会出现卡线的情况,对比现有技术,此连接线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易卡线、勿需手工缠绕、收纳过程简单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图I为实施例一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后视不意图;图3为图I的收纳状态图;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收纳状态图;图6为图5中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向示意图;图8为图5中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三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收纳状态图;图11为实施例四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12为图11的收纳状态图;图I 3中01、线体;02、第一接头;03、第二接头;04、第一连接部;05、第二连接部。图4 8中 I、线体;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第一连接部;41、底板;42、第一挡边;43、第二挡边;44、通道;5、第二连接部;51、连接板;52、固定板;53、滑动板。图9 10 中11、线体;12、第一接头;13、第二接头;14、子扣;15、母扣。图11 12 中21、线体;22、第一接头;23、第二接头;24、魔术贴公面;25、魔术贴母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I 3所示,此实施例中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包括线体01,线体01的上端设置第一接头02,其下端设置第二接头03,第一接头02和第二接头03上分别设置可相互吸附的磁性的第一连接部04和第二连接部05,本市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04和第二连接部05分别为磁极不同的磁铁,以使第一接头02和第二接头03能通过第一连接部04和第二连接部05的磁性粘接为一体,同时在需要使用连接线时,只要将第一接头02和第二接头03分开即可使用,不管是收纳还是使用都非常方便,同时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也很低廉。第一接头02和第二接头03上不仅可以设置带有不同磁极的磁铁,还可以直接将第一接头02和第二接头03的连接部位采用磁性材料制造,这样可以节省安装磁铁的工序,同样能达到快速简便的收纳连接线的目的。实施例二如图4 8所示,此实施例中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包括线体1,线体I的左端设置第一接头2,线体I的右端设置第二接头3,第一接头2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部4,在第二接头3上与第一接头2相对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部5,第一连接部4包括底板41,底板41一侧固定设置在第一接头2的侧边,底板41的另一侧两端均弯折有第一挡边42,第一挡边42端部向内弯折有第二挡边43,第二挡边43平行于底板41设置,两个第二挡边43之间设置用于第二连接部5滑动的通道44,第二连接部5包括连接板51,连接板51两端分别垂直设置固定板52和滑动板53,固定板52固定设置在第二接头3的一侧,滑动板53可活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内,滑动板53和固定板52的宽度相等,且均大于通道44的尺寸,小于两第一挡边42之间的距离。收纳连接线时,将第二接头3上的第二连接部5对准第一接头2上的第一连接部4的通道44,并将滑动板53置于两个第一挡边42之间的空间内,然后向上滑动,使滑动板53全部置于两个第一挡边42之间的空间内,使用时,直接将滑动板53滑出两个第一挡边42之间的空间即可。实施例三如图9 10所示,此实施例中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包括线体11,线体11的左端设置第一接头12,其右端设置第二接头13,第一接头12和第二接头13上分别设置可相互扣接的子母扣的子扣14和母扣15,以使第一接头12和第二接头13能通过子母扣的子扣14和母扣15的扣接为一体,同时在需要使用连接线时,只要将子母扣的子扣14和母扣15分开即可使用,不管是收纳还是使用都非常方便,同时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也很低廉。实施例四如图11 12所示,此实施例中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包括线体21,线体21的左端设置第一接头22,其右端设置第二接头23,第一接头22和第二接头23上分别设置可相互粘接的魔术贴公面24和魔术贴母面25,以使第一接头22和第二接头23能通过魔术贴公面24和魔术贴母面25的粘接为一体,同时在需要使用连接线时,只要将魔术贴公面24和魔术贴母面25分开即可使用,不管是收纳还是使用都非常方便,同时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也很低廉。以上实施例中,线体可以设置为扁平线,也可设置为圆形线、椭圆形线、方形线等 均可,只要能方便收纳连接线即可,同时线体两端的接头也不限于两个,可以为多个,且接头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设计,可以为USB接头、音频接头、Mini接头等等。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体,所述线体两端均设置用于充电或数据输出输入的接头,所述接头上设置用于将所述线体两端的接头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一端设置第一接头,另一端设置第二接头,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分别设置可相互吸附的磁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呈滑槽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一侧的子母扣的子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一侧的子母扣的母扣,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一侧的魔术贴公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一侧的魔术贴母面,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粘接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磁铁,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相互吸引。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相互吸引。
9.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的侧边,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两端均弯折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端部向内弯折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两第二挡边之间设置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垂直设置固定板和滑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的一侧,所述滑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固定板的宽度相等,且均大于所述通道的尺寸,小于两所述第一挡边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的连接线,包括线体,线体两端均设置用于充电或数据输出输入的接头,接头上设置用于将线体两端的接头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装置。通过在线体两端的接头上设置可将接头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装置,此连接装置采用磁铁、子母扣、魔术贴等简单有效的结构,在不使用连接线时,可将其快速简便的进行收纳,不需要进行手工缠绕,有效的防止连接线的损坏,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此连接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以使制造成本低廉,且不会出现卡线的情况,对比现有技术,此连接线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易卡线、勿需手工缠绕、收纳过程简单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2721322SQ2012204268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宋景歆 申请人: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