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177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用电负荷越来越大,铺设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地埋式中低压电缆。而电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绝缘材料的老化和外力的影响,电缆击穿、短路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折迁、道路改造、埋设时间较长等原因,电缆走向和故障位置很难查找,且只有电缆发生故障,造成停电后才能知道。电缆在发生故障前,故障点多数会产生光、热现象。如果能够及时检测电缆中的异 常发热现象,对电缆运行状态进行判别,采用相应措施,便可防止大面积停电情况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光纤复合电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目前的光纤复合电缆采用绞合形式,光纤与其它绝缘线芯经成缆绞合成束,缆芯不圆整。为了保护光纤单元,需增加填充物,使电缆截面增加造成材料浪费,产品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为了更好地对电缆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发现运行异常发热部位、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故障产生,同时能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材料浪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由光纤、不锈钢管、梯形单线、导体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体、绝缘屏蔽层组成;其中光纤用于传输信号,不锈钢管包覆在光纤外;梯形单线绞合成电缆导体,不锈钢管绞合在电缆导体中心;导体屏蔽层包覆在电缆导体外,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之间用交联聚乙烯绝缘体填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导体采用梯形结构绞合而成,结构更紧密、稳固,采用梯形单线增大导体截面,减少了电场集肤效应,降低热量储存,减小内部散热时间,增加载流量。绝缘线芯绞合时不需放置光纤单元,成缆外径圆整,可减少填充物,缩小电缆外径,节省原材料。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光纤,2为不锈钢管,3为梯形单线,4为导体屏蔽层,5为交联聚乙烯绝缘体,6为绝缘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具体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其导体单线采用梯形单线3,内层单线排列后形成一圆形空隙,放入光纤I。光纤I放置于不锈钢管2内,钢管外径4_,厚度O. Imm,内部充入隔热油膏,防止导体挤绝缘时高温损坏光纤I。光纤I采用4B1型,2根用于传输信号,其余2根为备用线。梯形单线3的内面弯曲度根据不锈钢管2的外径大小来计算,既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又不至于在在绞合紧压时挤伤光纤单元。导体外经三层共挤工艺分别挤包导体屏蔽层4、交联聚乙烯绝缘体5和绝缘屏蔽层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其特征在于由光纤、不锈钢管、梯形单线、导体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体、绝缘屏蔽层组成;其中光纤用于传输信号,不锈钢管包覆在光纤外;梯形单线绞合成电缆导体,不锈钢管绞合在电缆导体中心;导体屏蔽层包覆在电缆导体外,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之间用交联聚乙烯绝缘体填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属于输电线缆领域。本运行状态可检测电缆由光纤、不锈钢管、梯形单线、导体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体、绝缘屏蔽层组成;其中光纤用于传输信号,不锈钢管包覆在光纤外;梯形单线绞合成电缆导体,不锈钢管绞合在电缆导体中心;导体屏蔽层包覆在电缆导体外,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之间用交联聚乙烯绝缘体填充。由于本实用新型导体采用梯形结构绞合而成,结构更紧密、稳固,采用梯形单线增大导体截面,减少了电场集肤效应,降低热量储存,减小内部散热时间,增加载流量。绝缘线芯绞合时不需放置光纤单元,成缆外径圆整,可减少填充物,缩小电缆外径,节省原材料。
文档编号H01B9/02GK202771837SQ2012204688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王业峰, 张新伦, 王中建, 高峰 申请人:江苏南瑞银龙电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