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635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位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
背景技术
线绕电位器是由绕在骨架上的电阻丝线圈和沿电位器移动的滑臂以及其上的电刷组成,骨架截面应处处相等,由材料和截面均匀的电阻丝等节距绕制而成。目前,传统线绕电位器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温度系数小,接触可靠等优点,并且耐高温,功率负荷能力强。但是,传统线绕电位器的缺点是阻值范围不够宽、高频性能差、分辨力不高,而且高阻值的线绕电位器易断线、体积较大、使用寿命短,售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该电位器具有旋转寿命长、线性精度高、温度系数小的特点,且其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伸入到外壳内的转轴,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绕组托架一和绕组托架二,所述绕组托架一位于绕组托架二的左侧,所述绕组托架一上设置有骨架一,所述骨架一上缠绕有绕组一,所述绕组托架二上设置有骨架二,所述骨架二上缠绕有绕组二 ;所述绕组一上设置有位于绕组一一端的引出线一、位于绕组一另一端的引出线二和从绕组一中心抽头引出的引出线三,所述引出线一、引出线二和引出线三分别穿入外壳上对应的接线柱一、接线柱二和接线柱三,所述转轴靠近绕组托架一的部位设置有绝缘衬套一,所述绝缘衬套一上设置有导电环一,所述导电环一上焊接有接触簧片一,所述接触簧片一上焊接有用于与绕组一工作面相接触的触点一,所述绕组托架一上粘结有螺钉一,所述螺钉一的表面焊接有与导电环一连接的集流丝一,所述螺钉一的侧面焊有引出线四,所述引出线四穿入外壳上的接线柱四;所述绕组二上设置有位于绕组二一端的引出线五、位于绕组二另一端的引出线六和从绕组二的中心抽头引出的引出线七,所述引出线五、引出线六和引出线七分别穿入外壳上对应的接线柱五、接线柱六和接线柱七,所述转轴靠近绕组托架二的部位设置有绝缘衬套二,所述绝缘衬套二上设置有导电环二,所述导电环二上焊接有接触簧片二,所述接触簧片二上焊接有用于与绕组二工作面相接触的触点二,所述绕组托架二上粘结有螺钉二,所述螺钉二的表面焊接有与导电环二连接的集流丝二,所述螺钉二的侧面焊有引出线八,所述引出线八穿入外壳上的接线柱八。上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套在转轴上的
轴承一和轴承二。上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轴承二的右侧安装有轴套。上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左端设置有端盖,所述转轴的左端安装有指示盘,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指示盘的透明片。上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绝缘衬套一的两端均套有卡圈一,所述转轴上且位于绝缘衬套二的两端均套有卡圈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双联结构,每联均有四个引出线,比传统电位器多一个中心抽头引出端,该引出端位于有效电行程的中点,提高了线性精度。3、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装有指示盘,可透过端盖上的透明片看到产品所处的角度位置。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具有旋转寿命长、线性精度高、温度系数小的特点,且其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绕组一(绕组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转轴; 2—轴套;3—轴承二 ;4 一导电环二; 5—绕组二;6—卡圈二;7—轴承一 ; 8—绝缘衬套一;9一绕组一;10一端盖;11—导电环一 ;12—透明片;13—卡圈一 ; 14一指示盘;15—集流丝一;16—接触簧片一;17—螺钉一;18—触点一;19—引出线四;20—接线柱四;21—绕组托架一;22一接触黃片二 ;23—螺钉二 ;24—触点二 ;25—接线柱八;26—集流丝二;27—引出线八;28—绕组托架二 ;29—外壳;30—绝缘衬套二 ;31-接线柱一;32-接线柱二;33-接线柱四;34—引出线一;35—引出线二;36—引出线三;37-引出线五;38-引出线六;39-引出线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不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包括外壳29和伸入到外壳29内的转轴I,所述外壳29内设置有绕组托架一 21和绕组托架二 28,所述绕组托架一 21位于绕组托架二 28的左侧,所述绕组托架一 21上设置有骨架一,所述骨架一上缠绕有绕组一9,所述绕组托架二 28上设置有骨架二,所述骨架二上缠绕有绕组二 5 ;所述绕组一 9上设置有位于绕组一 9 一端的引出线一 34、位于绕组一 9另一端的引出线二 35和从绕组一 35中心抽头引出的引出线三36,所述引出线一 34、引出线二 35和引出线三36分别穿入外壳39上对应的接线柱一 31、接线柱二 32和接线柱三33,所述转轴I靠近绕组托架一 21的部位设置有绝缘衬套一 8,所述绝缘衬套一 8上设置有导电环一 11,所述导电环一 11上焊接有接触簧片一 16,所述接触簧片一 16上焊接有用于与绕组一 9工作面相接触的触点一 18,所述绕组托架一 21上粘结有螺钉一 17,所述螺钉一 17的表面焊接有与导电环一 11连接的集流丝一 15,所述螺钉一 17的侧面焊有引出线四19,所述引出线四19穿入外壳上的接线柱四20 ;所述绕组二 5上设置有位于绕组二 5 —端的引出线五37、位于绕组二 5另一端的引出线六38和从绕组二 5的中心抽头引出的引出线七39,所述引出线37、引出线六38和引出线七39分别穿入外壳29上对应的接线柱五、接线柱六和接线柱七,所述转轴I靠近绕组托架二 28的部位设置有绝缘衬套二 30,所述绝缘衬套二 30上设置有导电环二 4,所述导电环二 4上焊接有接触簧片二 22,所述接触簧片二 22上焊接有用于与绕组二 5工作面相接触的触点二 24,所述绕组托架二 28上粘结有螺钉二 23,所述螺钉二 23的表面焊接有与导电环二 4连接的集流丝二 26,所述螺钉二 23的侧面焊有引出线八27,所述引出线八27穿入外壳29上的接线柱八25。所述外壳29上设置有套在转轴I上的轴承一 7和轴承二 3。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轴承二 3的右侧安装有轴套2。所述外壳29的左端设置有端盖10,所述转轴I的左端安装有指示盘14,所述端盖10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指示盘14的透明片12。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绝缘衬套一 8的两端均套有卡圈一 13,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绝缘衬套二 30的两端均套有卡圈二 6。使用时,转轴I转动,同时带动接触簧片一 16和接触簧片二 22分别在绕组一 9工作面和绕组二 5工作面上滑动,可同步输出两组电信号;所述绕组一 9和绕组二 5均使用漆包电阻丝在一种经过表面氧化处理的环形金属骨架上绕制,可以360°分布于骨架一和骨架二上,工作端面无接口 ;其具有线性精度高、旋转寿命长、温度系数小等特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9)和伸入到外壳(29)内的转轴(1),所述外壳(29)内设置有绕组托架一(21)和绕组托架二(28),所述绕组托架一(21)位于绕组托架二(28)的左侧,所述绕组托架一(21)上设置有骨架一,所述骨架一上缠绕有绕组一(9),所述绕组托架二(28)上设置有骨架二,所述骨架二上缠绕有绕组二(5);所述绕组一(9)上设置有位于绕组一(9) 一端的引出线一(34)、位于绕组一(9)另一端的引出线二(35)和从绕组一(35)中心抽头引出的引出线三(36),所述引出线一(34)、引出线二(35)和引出线三(36)分别穿入外壳(39)上对应的接线柱一(31)、接线柱二(32)和接线柱三(33 ),所述转轴(I)靠近绕组托架一(21)的部位设置有绝缘衬套一(8 ),所述绝缘衬套一(8)上设置有导电环一(11),所述导电环一(11)上焊接有接触簧片一(16),所述接触簧片一(16)上焊接有用于与绕组一(9)工作面相接触的触点一(18),所述绕组托架一(21)上粘结有螺钉一(17),所述螺钉一(17)的表面焊接有与导电环一(11)连接的集流丝一(15),所述螺钉一(17)的侧面焊有引出线四(19),所述引出线四(19)穿入外壳上的接线柱四(20);所述绕组二(5)上设置有位于绕组二(5) —端的引出线五(37)、位于绕组二(5)另一端的引出线六(38)和从绕组二(5)的中心抽头引出的引出线七(39),所述引出线五(37)、引出线六(38)和引出线七(39)分别穿入外壳(29)上对应的接线柱五、接线柱六和接线柱七,所述转轴(I)靠近绕组托架二(28)的部位设置有绝缘衬套二(30),所述绝缘衬套二(30)上设置有导电环二(4),所述导电环二(4)上焊接有接触簧片二(22),所述接触簧片二(22)上焊接有用于与绕组二( 5 )工作面相接触的触点二( 24),所述绕组托架二( 28 )上粘结有螺钉二(23),所述螺钉二(23)的表面焊接有与导电环二(4)连接的集流丝二(26),所述螺钉二(23)的侧面焊有引出线八(27),所述引出线八(27)穿入外壳(29)上的接线柱八(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9)上设置有套在转轴(I)上的轴承一(7 )和轴承二( 3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轴承二(3)的右侧安装有轴套(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9)的左端设置有端盖(10),所述转轴(I)的左端安装有指示盘(14),所述端盖(10)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指示盘(14)的透明片(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绝缘衬套一(8)的两端均套有卡圈一(13),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绝缘衬套二(30)的两端均套有卡圈二(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双联线绕电位器,包括外壳和转轴,外壳内设置绕组托架一和绕组托架二,绕组托架一上设置骨架一,骨架一上缠绕绕组一,绕组托架二上设置骨架二,骨架二上缠绕绕组二;绕组一上设置引出线一、引出线二和引出线三,转轴上设置绝缘衬套一,绝缘衬套一上设置导电环一,导电环一上焊接接触簧片一,绕组托架一上粘结螺钉一,螺钉一的表面焊接集流丝一;绕组二上设置引出线五、引出线六和引出线七,转轴上设置绝缘衬套二,绝缘衬套二上设置导电环二,导电环二上焊接接触簧片二,绕组托架二上粘结螺钉二,螺钉二的表面焊接集流丝二。该电位器具有旋转寿命长、线性精度高、温度系数小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C10/32GK202905346SQ20122055800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7日
发明者张静, 孟雪泳, 刘江鹏, 侯颖超, 孙小侠 申请人:陕西宏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