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ilkinson功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4052阅读:1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Wilkinson功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电路技术,涉及对应用在频率不高于IGHz射频信号的Wilkinson功分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微带Wilkinson功分器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输入端微带线1、两路或者三路功率分配通路和隔离电阻R组成。每路功率分配通路由功率分配微带线2、阻抗变换微带线3和输出端微带线4组成。输入端微带线I的右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入端连接为整体,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与阻抗变换微带线3的输入端连接为整体,在两个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之间跨接有一个隔离电阻R,阻抗变换微带线3的输出端与输出端微带线4输入端连接为整体。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工作频率,计算阻抗变换微带线3的长度为有效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微带线3阻抗值的平方等于功率分配微带线2阻抗与输出端微带线4阻抗之积。详细工作原理可参阅《微带电路》。其缺点是:当工作频率越低时,阻抗变换微带线3的长度越长。比如: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3.38,工作频率为500MHz时,阻抗变换微带线3的长度约为81_,尺寸很长。导致功分器的尺寸很大,不利于电路系统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尺寸小的Wilkinson功分器,以便于电路系统的小型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Wilkinson功分器,包括输入端微带线1、两路或者三路功率分配通路和隔离电阻R,每路功率分配通路包括功率分配微带线2和输出端微带线4,输入端微带线I的右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入端连接为整体,在两个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之间跨接有一个隔离电阻R ;其特征在于:在每路功率分配通路中有一个阻抗变换电路5,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焊接,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与输出端微带线4的输入端焊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大大缩小了 Wilkinson功分器的尺寸,便于实现电路系统的小型化。

图1是目前的微带Wilkinson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阻抗变换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阻抗变换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阻抗变换电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阻抗变换电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至图7,一种Wilkinson功分器,包括输入端微带线1、两路或者三路功率分配通路和隔离电阻R,每路功率分配通路包括功率分配微带线2和输出端微带线4,输入端微带线I的右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入端连接为整体,在两个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之间跨接有一个隔离电阻R ;其特征在于:在每路功率分配通路中有一个阻抗变换电路5,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焊接,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与输出端微带线4的输入端焊接。所说的阻抗变换电路5为下述电路之一:A、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容C和电感L组成,电感L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电感L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0UT,电容C的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 ;B、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电容C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电容C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0UT,电感L的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 ;C、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容Cl、电感L1、电感L2和电容C2组成,电感LI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IN,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l 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电容C2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0UT,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连接;D、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感L1、电容Cl、电容C2和电感L2组成,电容Cl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IN,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和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I 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感LI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电感L2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0UT,电容 C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电感、电容,使输出端与输入端阻抗匹配,以达到阻抗变换的目的。实施例1.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1:1的等二功分器,工作频率9(TllOMHz,则C=15pF,L=82nH。2.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1:1:1的等三功分器,工作频率90 110MHz,则C=15pF, L=120nH。3.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1:1的等二功分器,工作频率9(TllOMHz,则L=150nH,C=27pF。4.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I:1:1的等三功分器,工作频率9(TllOMHz,则L=180nH, C=22pF。5.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1:1的等二功分器,工作频率90 1 IOMHz,40(Γ500ΜΗζ,则Cl=4.7pF,Ll=22nH, L2=150nH, C2=22pF。6.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1:1:1的等三功分器,工作频率9(Tll0MHz,40(T500MHz,则Cl=3.9pF,Ll=22nH, L2=150nH, C2=18pF。7.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 1:1 的等二功分器,工作频率 9(Tll0MHz,40(T500MHz,则 Ll=150nH, Cl=22pF,C2=4.7pF, L2=22nH。8.基板选用Rogers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设计功分比为 1:1:1 的等三功分器,工作频率 9(Γ 10ΜΗζ,40(Γ500ΜΗζ,则 Ll=150nH, Cl=18pF,C2=3.9pF, L2=22nH。
权利要求1.一种Wilkinson功分器,包括输入端微带线(I)、两路或者三路功率分配通路和隔离电阻R,每路功率分配通路包括功率分配微带线(2)和输出端微带线(4),输入端微带线(I)的右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入端连接为整体,在两个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之间跨接有一个隔离电阻R ;其特征在于:在每路功率分配通路中有一个阻抗变换电路(5),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与功率分配微带线(2)的输出端焊接,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与输出端微带线(4)的输入端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lkinson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阻抗变换电路(5)为下述电路之一: A、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容C和电感L组成,电感L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电感L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OUT,电容C的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 ; B、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电容C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电容C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OUT,电感L的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 ; C、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容Cl、电感L1、电感L2和电容C2组成,电感LI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IN,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l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电容C2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OUT,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连接; D、阻抗变换电路5由电感L1、电容Cl、电容C2和电感L2组成,电容Cl的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IN,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和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I一端与输入端IN连接,电感LI的另一端为接地端GND,电感L2的另一端是阻抗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OUT,电容C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电路技术,涉及对应用在频率不高于1GHz射频信号的Wilkinson功分器的改进。包括输入端微带线(1)、两路或者三路功率分配通路和隔离电阻R,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阻抗变换电路(5)为电感电容阻抗变换电路。本实用新型大大缩小了Wilkinson功分器的尺寸,便于实现电路系统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H01P5/16GK203013910SQ20122071763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王小军, 聂翀, 刘云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