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压触点结构的模制壳体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268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具有加压触点结构的模制壳体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包括:可动元件,其可被旋转地安装在主体上,可动元件在其一面中形成具有恒定斜度的压力单元;可动触点,其形成为对应于压力单元的斜度以便由压力单元固定;以及可固定元件,其与可动触点接触。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可以防止可动触点由于可动元件和可动触点之间的焊料融合而偏离(即使载流单元的温度在故障电流流入时过度增加);可形成具有与压力单元形状相对应的斜度形状的可动触点,以增加载流可靠性(即使故障电流流入);并且可以在压力单元和可动触点之间配备焊接单元以具有能够保持固定因素的加压触点结构,诸如重新焊接加压单元和可动触点(即使熔化和冷却)。
【专利说明】具有加压触点结构的模制壳体断路器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加压触点结构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能够防止可动触点由于可动元件和可动触点之间的焊料融合而偏离(即使载流单元的温度由于意外电流的流入而异常增加)的加压触点结构的模制壳体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模制壳体断路器为用于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的断路器并容纳在模制壳体中。模制壳体断路器用于保护低于AC600V或DC250V电压的室内低压并通常称为NFB。
[0003]因为模制壳体断路器很小且可安全操作并且不需要更换熔断器,所以模制壳体断路器代替闸刀开关和熔断器的组合而被广泛使用。脱扣装置被分类为热脱扣器(通过借助于流进断路器中的电流来加热双金属片而弯曲)、通过过电流拉动铁线圈的过电流脱扣器、热磁脱扣器和电子脱扣器。
[0004]在本文中,在脱扣器特性中,在连续承载其100%额定电流时脱扣器不操作,并且在承载其额定电流的125%和200%时脱扣器操作时间为预定的。模制壳体断路器是用于在电气过载状态中自动地阻断电路以保护电路和负载的装置,并且包括接触或不接触以构造用于流过恒定电流的电路的可动元件和可固定元件。
[0005]图1是示出常规断路器的示意图,图2是独立出图1中的开关设备单元的示意图,以及图3是将图2中的可动元件与可固定元件分离的示意图。
[0006]参见图1,常规断路器包括:覆盖件1,其包含断路器的部件;开关设备单元3,其机械地接通/断开壳体2和电线;脱扣器单元4,其检测异常电流和故障电流;灭弧室单元5,其去除在电路中断的情况中在接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以及限流器,其通过电子排斥力限制故障电流。
[0007]参见图2,限流器包括:可固定元件21a和21b,其固定在主电路上;可动元件22,其根据开关设备单元3的接通或断开而移动;轴23,其封闭可动元件22并根据开关设备单元3的接通或断开进行旋转运动;接触弹簧24,其在可动元件22与可固定元件21a和21b接触时保持接触力;可动元件销25,其连接接触弹簧24、可动元件22和轴23 ;以及接触弹簧销26,其支撑接触弹簧24的一侧。
[0008]参见图2和图3,可固定元件21a连接到电源端子,并且可固定元件21b连接到负载端子。当短路电流流入主电路单元(可固定元件-可动元件-端子单元)时,在可固定元件21a和21b与可动元件22之间产生电子排斥力(Fe)和电弧以提升可动元件22。
[0009]在这种情况下,电流通过电弧电压而减小,从而电子排斥力(Fe)减小。当电子排斥力(Fe)小于由接触弹簧24提供的接触力(Fs)时,可动元件22与可固定元件21a和21b接触,如图2所述。
[0010]因此,在具有可动元件22和可固定元件21a的触点结构的常规限流器中,由于由可动元件22的0.T (将轴的旋转角度转换成距离的值)而导致的移动轨迹增加和在分离可动元件22时产生的间距增加,接触弹簧24的张力不被恒定地保持。[0011]韩国专利公布N0.10-2009-0085976涉及一种模制壳体断路器并公开了其中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可以不接触的模制壳体断路器的结构。
[0012]然而,这样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具有以下的问题:在故障电流流入时,载流单元的温度增加;由于可动元件和接触点之间的焊料融合而导致触点偏离;触点偏离在模制壳体断路器的断开操作之后发生从而不保证载流可靠性。这些问题可引起断路器持续时间和产品制造商可靠性的快速下降,从而制造商的其它产品的销售额可能下降。

【发明内容】

[0013]【技术问题】
[001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提供这样一种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具有加压触点单元,该加压触点单元即使在故障电流流入时载流单元的温度过度增加,也能够防止由于可动元件和可动触点之间的焊料融合而产生的可动触点偏离。
[0015]本申请提出提供这样一种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在可动元件和可动触点之间配备物理固定结构,以防止可动触点偏离(即使焊料融合)并且增加持续时间和载流可靠性(即使故障电流流入)。
[0016]本申请提出提供这样一种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形成与压力单元形状相对应的带斜度的可动触点,以便防止在模制壳体断路器由于载流单元的异常温度增加而操作时的偏离,从而增加物理可固定性。
[0017]本申请提出提供这样一种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在压力单元和可动触点之间配备焊接单元,以便防止在模制壳体断路器由于载流单元的异常温度增加而操作时的偏离,从而在压力单元和可动触点之间的融合物被加热并冷却之后保持相同的可固定性。
[0018]【技术方案】
[001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申请使用一种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来解决技术问题,该断路器包括:可动元件,其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上并且在该可动元件的一面中形成有具有恒定斜度的压力单元;可动触点,其被形成为对应于压力单元的斜度以便由压力单元固定;以及可固定元件,其与可动触点接触。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使用一种具有由压力单元构成的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来解决技术问题,该压力单元在可动元件的一面的两侧处形成有恒定斜度。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使用一种具有由压力单元构成的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来解决技术问题,该压力单元沿着可动元件的一面的外周边形成有恒定斜度。
[00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使用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来解决技术问题,该模制壳体断路器还包括焊接单元,该焊接单元被焊接以将可动触点和压力单元附接至可动触点和压力单元的接触面。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使用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来解决技术问题,该模制壳体断路器还包括焊接单元,该焊接单元被焊接以将可动触点和可动元件附接至可动触点和可动元件的接触面。
[0024]【技术效果】
[0025]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所公开的技术提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提供各种效果。各种效果对应于①防止可动触点由于可动元件和可动触点之间的焊料融合而偏离,即使载流单元的温度在故障电流流入的过程中过度增加,②在可动元件和可动触点之间配备物理固定结构,以防止可动触点偏离(即使焊料融合)并且增加持续时间和载流可靠性(即使故障电流流入),③形成对应于压力单元形状的带斜度的可动触点,以便防止在模制壳体断路器由于载流单元的异常温度增加而操作时的偏离,从而增加物理可固定性,以及④在压力单元和可动触点之间配备焊接单元,以便防止在模制壳体断路器由于载流单元的异常温度增加而操作时的偏离,从而在压力单元和可动触点之间的融合物被加热并冷却之后保持相同的可固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示出常规断路器的示意图。
[0027]图2是独立出图1的开关设备单元的示意图。
[0028]图3是将图2中的可动元件与可固定元件分离的示意图。
[0029]图4是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公开的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
[0030]图5是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公开的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
[0031]图6是示出压力施加之前和之后的侧视图。
[0032]图7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公开发明的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附图中所描绘的实施方式和构型仅为说明性的目的并且不代表本发明的所有技术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提交该申请时可以存在各种等同形式和修改。虽然为了说明目的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是可能的。
[0034]基于发明人可恰当地限定术语的概念以便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事实,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和词语应解释为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相关。
[0035]术语“第一”和“第二”可用来指各种部件,但是所述部件可以不限于以上术语。术语将用来区别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权利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称为第二部件,并且反之亦然。
[0036]当部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连结到”另一个部件时,该部件可直接连接或连结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在两者间存在中间部件。相比之下,如果部件被称为“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连结到”另一个部件,则在两者间可以不存在中间部件。
[0037]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为了说明特定实施方式并且无意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中另外表明,单数表达可包括复数表达。在以下描述中,在不排除一个或多个特征、数目、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情况下,术语“包括”或“具有”将用来指特征、数目、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
[0038]除非另外定义,包括在该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术语可具有能够通常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的意义。诸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的术语必须基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来解释并且必须不能在观念上或过分地解释。
[0039]在下文中,将参照示例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0040]图4是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公开的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参见图4,具有加压触点单元I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包括可动元件10、可动触点30和可固定元件50。
[0041]可动元件10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上并通过可动触点30与可固定元件50接触。可动元件10的一面不是平面形状的而是沿着一面的两侧或沿着外周边的突起形状,以便固定可动触点30。
[0042]可动触点30包括与可动元件10的突起形状相对应的斜度,使得可动触点30可物理地固定在可动元件10的突起处。因此,可动触点30不会物理偏离,尽管可动元件10和可动触点30之间有焊料融合。
[0043]可固定元件50在其一侧处具有固定触点并且在通常的载流状态中与可动触点30接触。当故障电流流入或其它事故发生时,在可动触点30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排斥力。当在这些触点之间产生电弧时,可动元件10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轴壁引导轴向下滑动。
[0044]在这样的过程中,当故障电流流入或其它事故发生时温度增加。当焊料熔融时,由于可动触点30和可动元件10的物理地固定的结构,可动触点30不从可动元件10偏离并保持接触。
[0045]图5是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公开的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参见图5,可动元件10在其一面处包括具有恒定斜度的压力单元11。
[0046]压力单元11可被形成为使得压力单元11在可动元件10的一面的两侧处具有恒定斜度并且沿着可动元件10的所述一面的外周边具有恒定斜度。在本文中,在压力单元11能够物理地固定可动触点30的条件下,压力单元11的形状可变化,并且该变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0047]压力单元11为突起形状,使得压力单元11朝可动触点30突出并具有固定可动触点30的斜度。虽然示意图示出了在两侧上都具有突起的结构,但是在压力单元11能够物理地固定可动触点30的条件下,可使用用于物理地固定可动触点30的任何形状,并且该变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00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模制壳体断路器包括焊接单元13。焊接单元13可通过在没有压力单元11的情况下施加热和压力来直接连接可动触点30和可动元件10,或可通过在有压力单元11的情况下施加热和压力来牢固地连接可动触点30和可动元件10。这些结构可根据制造商的程序和情况中的每一个而改变,并且所述改变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0049]图6是示出压力施加之前和之后的侧视图。参见图6,压力单元被示为处于可动元件的底面的两侧处并且示出了可动触点。左边视图示出了在压力单元将压力施加到可动触点之前的情况,并且右边视图示出了在压力单元将压力施加到可动触点之后的情况。
[0050]可动触点在沿着两侧或外周边施加压力时可被固定,并且可形成增加可靠性、降低过程复杂性和显著减少制造成本的结构。
[0051]图7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公开的发明的具有加压触点单元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参见图7,模制壳体断路器包括用于固定可动触点30的压力单元11,从而可动触点30可以不会随着可动元件10的上下移动而偏离并且可防止随着由故障电流流入导致的温度增加而偏离。
[0052]在本文中,模制壳体断路器具有代替压力单元11的焊接单元13,以防止可动触点30的偏离,或者具有压力单元11和焊接单元13以防止可动触点30的偏离,并且这两种模式可被选择或改变。
[0053]虽然已参照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设计,这将落在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加压触点结构的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包括: 可动元件,所述可动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主体上,所述可动元件在该可动元件的一面中形成有具有恒定斜度的压力单元; 可动触点,所述可动触点被形成为对应于所述压力单元的所述斜度以便由所述压力单元固定;以及 可固定元件,所述可固定元件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其中,所述压力单元在所述可动元件的所述一面的两侧处形成有恒定斜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壳体断路器,其中,所述压力单元沿着所述可动元件的所述一面的外周边形成有恒定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还包括: 焊接单元,所述焊接单元被焊接以将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压力单元附接至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压力单元的接触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制壳体断路器,该模制壳体断路器还包括: 焊接单元,所述焊接单元被焊接以将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可动元件附接至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可动元件的接触面。
【文档编号】H01H73/04GK104011825SQ20128004981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3日
【发明者】安炳秀 申请人: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