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0942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地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地质及气候条件的一种接地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区内电力工程接地网开挖地槽、挖沟等施工易受市区狭窄地带及市政规划限制,同时对强腐蚀地质条件下的接地施工处受到诸多的限制。需要研制一种接地线棒,有效地解决各种特殊条件下的防雷接地保护的技术问题,解决接地工程不易施工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对市区内受限制的狭窄地带接地施工、强腐蚀地质条件下的接地施工能进行简单、有效的接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市区内受限制的狭窄地带及强腐蚀地质条件下的接地施工的实用、安全、环保的接地线装置。一种接地线装置,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管状导电体,所述的管状导电体的一端为锥状结构,管状导电体的另一端封闭,在管状体的壁上间隔分布有通孔,管状导电体的锥头部分为实心,在管状体的内腔填充有活性炭及降阻剂,活性炭分布于管状导电体的两端部,降阻剂填充于管状导电体两端活性炭的中间,所述的管状导电体还包括导线,所述的导线伸入到管状导电体的内腔直抵实心部并露出于管状导电体封闭端,位于管状导电体内腔的导线为裸线,导线的外露端上连接有接线端子。这种结构的接地线装置,将管状导电体的入地端设置成具有锥状的结构,可方便顺利的将其打入地下,在管状 导电体内填充有活性炭,主要用于接地线棒进行地下吸湿、保温、降阻。降阻剂,是良好的导电体,将它使用于接地体和土壤之间,一方面能够与金属接地体紧密接触,形成足够大的电流流通面;另一方面它能向周围土壤渗透,降低周围土壤电阻率,在接地体周围形成一个变化平缓的低电阻区域。所述的降阻剂为长效降阻剂。所述的降阻剂,包含有细石墨、膨润土、固化剂、润滑剂、导电水泥,各组分的成份比约为 10:2:1:0.5:5。导线的外露端套有塑料管。在管状导电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用于敲击接地线装置的敲击端子。所述的敲击端子为由钢筋固定在管状导电体的封闭端而成。管状导电体的锥状结构的长度为15 25厘米。活性炭的厚度为8 12厘米。降阻剂的厚度为55 65厘米。
综上所述的,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接地线装置能1、有效地解决各种特殊条件下的防雷接地保护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接地工程不易施工的疑难问题,对强腐蚀地质条件下的接地、市区内受限制的狭窄地带施工的接地效果更好,因为它不需要开挖地槽,直接将地线棒打入地下即可。2、采用特殊的构造,使用物理降阻剂,稳定、长效、效果显著。它又是一种经济型,便于施工的产品,极大节省了工程投入的财力、物力,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繁琐工序,即节约,又环保。3、本接地线装置可广泛适用于电力、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设施等各种高要求接地装置,这一创新可成为电气接地工程的优选。


图1是接地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接地线装置正视图。图3是接地线装置施工后效果图。标号说明I管状导电体的锥状端2活性炭3管状导电体4降阻剂5导线6接线端子7敲击端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接地线装置,包括有管状导电体,所述的管状导电体的一端为锥状结构锥状端1,管状导电体3的另一端封闭,在管状体的壁上间隔分布有通孔,管状导电体的锥头部分为实心,在管状体的内腔填充有活性炭、及降阻剂,活性炭2分布于管状导电体的两端部,降阻剂4填充于管状导电体的两活性炭的中间,所述的管状导电体还包括导线,所述的导线伸入到管状导电体的内腔直抵实心部并露出于管状导电体封闭端,位于管状导电体内腔的导线5为裸线,导线的外露端上连接有接线端子6。所述的降阻剂为长效降阻剂,所述的降阻剂,包含有细石墨、膨润土、固化剂、润滑剂、导电水泥。导线的外露端套有塑料管。在管状导电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用于敲击接地线装置的敲击端子7。所述的敲击端子为由钢筋固定在管状导电体的封闭端而成。管状导电体的锥状结构的长度为20厘米。活性炭的厚度为10厘米,降阻剂的厚度为60厘米。管状导电体为圆形镀锌钢管,锥状端为实心钢头。使用时,将接地线装置直接插入需要安装的地面后,用锤子从敲击端子上将接地线装置垂直打入地下1.5米后,再将接线端子接入需安装的地线上(也可直接用焊接的方法,效果更佳)即可。本接地线装置使用寿命理论值为30年、PH值=8、电阻率R=0.4、降阻率为60%-90%,土壤电阻越高降阻效果越明显。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管状导电体,所述的管状导电体的一端为锥状结构,管状导电体的另一端封闭,在管状体的壁上间隔分布有通孔,管状导电体的锥头部分为实心,在管状体的内腔填充有活性炭、及降阻剂,活性炭分布于管状导电体的两端部,降阻剂填充于管状导电体的两活性炭的中间,所述的管状导电体还包括导线,所述的导线伸入到管状导电体的内腔直抵实心部并露出于管状导电体封闭端,位于管状导电体内腔的导线为裸线,导线的外露端上连接有接线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阻剂为长效降阻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阻剂,包含有细石墨、膨润土、固化剂、润滑剂、导电水泥,各组分的成份比约为10:2:1:0.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管状导电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用于敲击接地线装置的敲击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敲击端子为由钢筋固定在管状导电体的封闭端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状导电体的锥状结构的长度为15 25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的厚度为8 12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降阻剂的厚度为55 65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线装置,包括有管状导电体,其一端为锥状实心结构,另一端封闭,在壁上间隔分布有通孔,在管状体的内腔填充有活性炭及降阻剂,活性炭分布于管状导电体的两端部,降阻剂填充于管状导电体两端活性炭的中间,所述的管状导电体还包括导线,所述的导线伸入到管状导电体的内腔直抵实心部并露出于管状导电体封闭端,位于管状导电体内腔的导线为裸线,导线的外露端上连接有接线端子。本发明的接地线装置能1、有效地解决各种特殊条件下的防雷接地保护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接地工程不易施工的疑难问题,对强腐蚀地质条件下的接地、市区内受限制的狭窄地带施工的接地效果更好,因为它不需要开挖地槽,直接将地线棒打入地下即可。
文档编号H01R4/66GK103219597SQ20131011676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史宏健, 林锡威, 庄玉栋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电业局, 福建省建宁县供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